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馮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馮蘊
京劇演員
國籍 中國
職業 工武旦兼刀馬旦
知名於 基本功紮實,身段、把子功、毯子功及出手等技巧有突出的表現,表演富有激情爆發力
知名作品鋦大缸
《盜庫銀》
女殺四門
《竹林計》
盤絲洞》。

馮蘊,女,上海京劇院演員。國家一級演員,工武旦兼刀馬旦

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她基本功紮實,身段、把子功、毯子功及出手等技巧有突出的表現,表演富有激情和爆發力,並且有較好的嗓音條件。

演出劇目《鋦大缸》《盜庫銀》《女殺四門》《竹林計》《盤絲洞》等。曾獲2001年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一等獎,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優秀表演獎;2004年第四屆中國京劇藝術節"武戲擂台賽"銀獎,參賽劇目《百草泉》(傳統戲整理改編)。

馮蘊2008年,在第六屆CCTV全國京劇青年演員電視大獎賽中, 以《女殺四門》一劇榮獲金獎

2018年4月30日,馮蘊憑藉《盤絲洞》中的精彩表演,獲得第28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主角獎。[1]

人物概述

馮蘊,女,遼寧瀋陽人,上海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工武旦兼刀馬旦。第六屆CCTV全國青京賽金獎得主。第五屆青研班學員。

活動年表

2001年1月3日,農曆庚辰年十二月初九日:首屆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第十一天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舉辦首屆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

演出陣容

日場

顏蓓(《扈家莊》飾扈三娘)、王琳琅(《八大錘》飾陸文龍)、可雙(《青霜劍·祭墳》飾申雪貞)、楊占凱(《智取威虎山》飾楊子榮)、王桂榮(《痴夢》飾崔氏)

夜場

馮蘊(《扈家莊》飾扈三娘)、孫慧珠(《烏盆記》飾劉士昌)、姜玲(《宇宙鋒》飾趙艷容)、史蘭雲(《望兒樓》飾竇太貞)、常東(《驅車戰將》飾南宮長萬)

2001年1月9日,農曆庚辰年十二月十五日:首屆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閉幕式舉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舉辦首屆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閉幕式在長安戲院舉行,文化部部長孫家正、副部長潘震宙、中宣部文藝局局長李牧、文化部藝術司司長馮遠以及有關方面的領導和專家、評委出席了閉幕式並向獲獎演員頒獎。此次演出共有144位演員分成25台節目進行評比展演,經過評委會的評選,榮譽獎和一、二、三等獎各有得主。

2004年中國戲曲學院將帶着新編京劇武戲《百草泉》和傳統長靠戲《挑華車》赴上海,參加在京劇節期間舉行的「武戲擂台賽」。

《百草泉》是根據傳統劇目《鋦大缸》改編創作的,特邀貫涌劉東新擔任編劇,由王威良擔任導演,表演系教授譙翠蓉任藝術指導。劇中飾演王大娘的馮蘊,是表演系2001級的學生。在劇中,她以靚麗的扮相、乾淨利落的武打技巧和驚險穩健的「下高」,征服了觀眾。主演傳統京劇《挑華車》的詹磊,是表演系2002級的學生,這次為到上海參賽,特邀京劇武生名家楊少春為其指導打磨。詹磊在觀眾中有着良好的台緣,還多次代表學院赴德國、荷蘭、比利時及中國香港演出,是一極富潛質的武生人才。

2004年12月15日,農曆甲申年十一月初四日:第四屆中國京劇藝術節閉幕

由文化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四屆中國京劇藝術節在上海逸夫舞台閉幕。本屆京劇藝術節共有15台節目參加演出,另有《三寸金蓮》和京昆合演《桃花扇》參加展演,同時設有優秀兒童題材新劇目展演,包括《岳家小將》、《新鬧龍宮》、《北斗星》和《閃閃的紅星》,並首次設立武戲擂台賽。

2005年2月8日,農曆甲申年十二月三十日:2005年春節戲曲晚會播出

2005年春節戲曲晚會在央視播出。

2006年1月4日,農曆乙酉年十二月初五日:上海京劇院2006年新年演出第三天

上海京劇院2006年新年演出,本日上海京劇院在溫州甌海區麗岙鎮伯岙村演出,劇目安排為:零晨2時《大八仙》、《八仙過海》,12時30分《洗浮山》、《扈家莊》、《龍鳳呈祥》,18時30分《青石山》、《八大錘·斷臂說書·歸宋》,由奚中路、李國靜、王佩瑜、何澍、王小磚、蕭潤年、馬鳳良、許錦根、王世傑、李達成、童大強、奚培民、殷玉忠、楊鴻康、馮蘊、傅希如、王璽龍、孫賀先、楊楠、郭睿玥、劉大可、查思娜、劉濤、顧典劇、陳宇、朱何吉、郝傑、顧亮、李雪計、張晨晨等演出。

2006年1月5日,農曆乙酉年十二月初六日:上海京劇院2006年新年演出第四天

上海京劇院2006年新年演出,本日上海京劇院在溫州甌海區麗岙鎮伯岙村演出,劇目安排為:12時30分《挑華車》、《出塞》、《失空斬》,18時30分《艷陽樓》、《穆桂英掛帥》,由奚中路、李國靜、王佩瑜、何澍、王小磚、蕭潤年、馬鳳良、許錦根、王世傑、李達成、童大強、奚培民、殷玉忠、楊鴻康、馮蘊、傅希如、王璽龍、孫賀先、楊楠、郭睿玥、劉大可、查思娜、劉濤、顧典劇、陳宇、朱何吉、郝傑、顧亮、李雪計、張晨晨等演出。

2006年1月6日,農曆乙酉年十二月初七日:上海京劇院2006年新年演出第五天

上海京劇院2006年新年演出,本日上海京劇院在溫州甌海區麗岙鎮伯岙村演出,劇目安排為:12時30分《紅桃山》、《釣金龜》、《長坂坡·漢津口》,18時30分《鐵籠山》、《玉堂春》,由奚中路、李國靜、王佩瑜、何澍、王小磚、蕭潤年、馬鳳良、許錦根、王世傑、李達成、童大強、奚培民、殷玉忠、楊鴻康、馮蘊、傅希如、王璽龍、孫賀先、楊楠、郭睿玥、劉大可、查思娜、劉濤、顧典劇、陳宇、朱何吉、郝傑、顧亮、李雪計、張晨晨等演出。

2006年2月3日,農曆丙戌年正月初六日:CCTV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歷屆金獎得主專場演出第一場

央視京劇大賽金獎得主將匯集上海賀新春,天蟾逸夫舞台推出"CCTV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歷屆金獎得主專場"。此為兩場演出中的第一場。

2006年2月4日,農曆丙戌年正月初七日:CCTV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歷屆金獎得主專場演出第二場

央視京劇大賽金獎得主將匯集上海賀新春,天蟾逸夫舞台推出"CCTV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歷屆金獎得主專場"。此為兩場演出中的第二場。

2006年5月14日,農曆丙戌年四月十七日,晚:上海京劇院2006年赴福建巡演第四天

上海京劇院赴福建巡演,第四天在泉州影劇院演出精品折子戲專場。

2006年5月17日,農曆丙戌年四月二十日,晚:上海京劇院2006年赴福建巡演第七天

上海京劇院赴福建巡演,第四天在廈門大會堂演出精品折子戲專場。

演出劇目

《夜探浮山》(傅希如)

《坐宮》(王佩瑜,李國靜)

《竹林記》(馮蘊)

《赤桑鎮》(安平,王小磚)

2007年4月21日,農曆丁亥年三月初五日,10時:上海逸夫舞台2007年4月21日演出

本日上午10時舉行"天蟾京昆文化講壇(四)",題目《由附屬到分庭抗禮--京劇旦行的發展》,免費聽講,由陳朝紅主講,上海京昆藝術中心、上海市群眾藝術館、上海東方社區文化藝術指導中心主辦。

晚19時15分由上海京劇院演出新編歷史京劇《成敗蕭何》,陳少雲安平、郭睿玥、何澍、馮蘊、傅希如主演。

2007年4月22日,農曆丁亥年三月初六日,10時:上海逸夫舞台2007年4月22日演出

本日逸夫舞台由上海京劇院演出新編歷史京劇《成敗蕭何》,陳少雲、安平、郭睿玥、何澍、馮蘊、傅希如主演。

2007年6月23日,農曆丁亥年五月初九日,13時30分:上海逸夫舞台2007年6月23日演出

本日上海逸夫舞台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打焦贊》(馮蘊,劉大可,周春光,仇一品)

《上天台·打金磚》(傅希如,高明博,任廣平,郭睿玥,陳宇,劉長江,王世傑)

2007年9月28日,農曆丁亥年八月十八日,19時15分:上海京劇院青年演員2007夏季集訓匯報演出第一場

上海京劇院青年演員夏季集訓匯報演出在逸夫舞台舉行。

演出劇目

《嘉興府》(梁國輝,陳麟,劉濤,李雪計)

《秦瓊觀陣》(傅希如,楊楠)

《赤桑鎮》(耿露,張晨晨)

《扈家莊》(馮蘊,閻潤蕾)

《雁盪山》(王璽龍,劉大可,郝傑)

2007年10月5日,農曆丁亥年八月廿五日,19時15分:跨越時空的京昆情緣--迎國慶慶回歸京昆合演重現經典系列演出第二場

跨越時空的京昆情緣--迎國慶慶回歸京昆合演重現經典系列演出在逸夫舞台舉行。

演出劇目

京劇《楊門女將》(李炳淑(壽堂)、史依弘(靈堂、校場比武至結束)分飾穆桂英,王小磚(壽堂、靈堂)、胡璇(校場比武至結束)分飾佘太君,陳少雲飾寇準,何澍飾宋王,金錫華飾王輝,查思娜、馮蘊分飾楊七娘,谷好好飾楊文廣,沈綺琅飾柴郡主,任廣平飾孟懷遠,吳雙飾焦庭貴,繆斌飾採藥老人,嚴慶谷飾楊洪,陳麟飾張彪,劉軍飾王文,洪小鵬飾王翔,虞偉飾魏古)

2007年10月19日,農曆丁亥年九月初九日:上海逸夫舞台2007年10月19日演出

本日逸夫舞台演出第九屆上海國際藝術節參演劇目。

演出劇目

《成敗蕭何》(陳少雲,安平,郭睿玥,何澍,馮蘊,傅希如)

2007年10月20日,農曆丁亥年九月初十日:上海逸夫舞台2007年10月20日演出

本日逸夫舞台演出第九屆上海國際藝術節參演劇目。

演出劇目

《成敗蕭何》(陳少雲安平,郭睿玥,何澍,馮蘊,傅希如)

2007年12月11日,農曆丁亥年十一月初二日,19時30分:上海逸夫舞台2007年12月11日演出

本日逸夫舞台由上海京劇院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成敗蕭何》(陳少雲,安平,郭睿玥,何澍,馮蘊,傅希如)

2010年應邀參加1月30日在長安的封箱戲演出,集合了一批最近幾屆的研究生,合演<十五花洞>.

由年逾古稀的王威良先生,資深武戲導演張四全老師等負責排練.

演員眾多,每人一段,馮蘊在其中演紅蟒仙子,春節前後會播放.

2010年5月8日,馮蘊第一次獨立完成一出大戲,全本的《穆桂英》。

2010年5月27日,在北京紫金劇院,萬寶龍為梅葆玖先生頒發國際藝術贊助大獎。

萬寶龍是馮蘊個人非常喜歡的一個奢侈品品牌。不僅是因為它每一款產品的經典設計,更多的是從產品中滲透出的一個國家的文化和歷史,古典與經典往往集於一身。萬寶龍帶給我們的除了不朽的精品,還有生活的藝術和哲學。最另她敬佩的是,萬寶龍不僅用精心打造的精品創造高雅生活品位,還全力支持文化事業的發展。它於1992年建立萬寶龍文化基金,以一年一度的「萬寶龍國際藝術贊助人大獎」表彰全球範圍內長期支持藝術事業的藝術贊助人。接下來京劇元素會和更多的國際頂尖時尚品牌進行合作。這說明京劇並不是邊緣藝術,京劇其實是一個可以非常國際化時尚化的藝術。本次她被萬寶龍集團特邀參加今晚的祝賀演出,屆時會有上百名的社會名流和時尚屆的人士到場,並一睹京劇的風采與魅力。

2010年11月2日,「菊壇傳響—浦江京韻國劇文化周」將登陸上海。據悉,此次文化周以尚長榮王珮瑜丁曉君等多位名角演出經典名劇為主,輔以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定將成為上海金秋最令人矚目的的京劇盛會。

在「菊壇傳響」演出周中,尚長榮王珮瑜、丁曉君、李陽鳴、劉魁魁、馮蘊、張雲等菊壇名宿新星將聯袂獻演《白蛇傳》、《四郎探母》和折子戲專場。

「菊壇傳響」還將推出一台折子戲晚會,李陽鳴、張雲主演的《游龍戲鳳》,馮蘊、劉魁魁主演《竹林記》,可謂集中了北京、天津、上海最優秀的京劇人才。《游龍戲鳳》的清新可愛,《竹林記》的火爆開打,也別具韻味,各成亮點。而尚長榮攜手丁曉君演出《霸王別姬》,成為上海戲迷爭相觀看的大軸好戲。

2011年8月26日晚,37位新秀連唱19天大戲的「2011青年京劇演員(北京)擂台邀請賽」將在梅蘭芳大劇院落幕,這些年輕的面孔中不乏丁曉君竇曉璇常秋月張建峰這樣的熟面孔,也有來自相對陌生的雲南省京劇院、山東省京劇院、福建京劇院以及重慶京劇院的演員,他們中的很多人小小年紀便已成為當地的主演,雖然清苦,但卻執著地堅守着那片並不怎麼受關注的京劇陣地。來自西南邊陲的白族小姑娘李靜是此次擂台賽中唯一的地方少數民族演員,乖巧聰慧的她是荀派名家孫毓敏的高徒;來自京劇重鎮上海的馮蘊,從事的是常常被忽視的武旦行當,昨天的演出中更是獨挑技巧繁難的《鋸大缸》。這些在娛樂年代堅守傳統藝術的年輕人,也正應了著名戲曲主持人白燕升的書名《冷門裡,有戲》。

2015年6月26日一場由上海京劇院的青年京劇演員組成的街舞團隊在上海完成了一次令人眼前一亮的「快閃秀」。傅希如高紅梅、田慧、王璽龍、陳麟、馮蘊、楊亞男、郝傑趙宏運等一批青年演員或扮戲或以青春時尚的裝扮示人,在動感時尚的節奏中,跳起了融入京劇元素的街舞。一場上海京劇院建院60周年「青春之歌」演出季的發布會隨後舉行。田慧、董洪松、胡靜郝傑在活動現場為觀眾進行了京劇傳統唱段的彩唱表演。在人群中注視着這一切的除了圍觀市民外,還有中國劇協主席尚長榮、京劇表演名家夏慧華等。[2]

上海京劇院建院六十周年系列演出之三【青春之歌】,京劇《虹橋贈珠》,時間:2015.08.04,地點:逸夫舞台 [3]

演員:碧波仙子-馮蘊、楊亞男、魏娟,二郎神-孫偉,白詠-楊楠,大水族-魯佳亮,鼓師:童青青,笛師:沈美高,藝術指導:譙翠蓉閻巍,屠喬麗。執行排練:李曉陽,舞台監督:周春光,劇務:王楠楠

上海京劇院演出京劇經典大戲《楊門女將》,演出時間:2015.12.12.19:15,演出地點:逸夫舞台。藝術指導:孫元意。演員:穆桂英-高紅梅,佘太君-何婷,楊文廣-楊亞男,楊七娘-馮蘊,寇準-齊寶玉,採藥老人-陳聖傑,宋仁宗-何澍,王輝-王盾,王文-王易山,柴郡主-郭睿玥,焦廷貴-陳宇,孟懷遠-張海峰,張彪-郝傑,楊洪-殷玉忠,王翔-謝添賜,魏賈-朱何吉。鼓:劉磊,琴:楊梅、呂弓長和。執行排練:劉濤、李笑陽,舞台監督:周春光。 ​​​​

2016年9月8日-10日連續三天,上海京劇院在逸夫舞台推出了「京武會」武戲專場演出季,三場七出武戲共有近四十位武戲演員參與,集結了上海京劇院從50後到90後幾代武戲名家和新秀,幾乎全樑上壩。因為陣容龐大劇目難得,演出現場的氣氛十分火爆,第二天的演出甚至滿場爆棚。

在三天的演出里,數十年未現舞台的武旦大戲《取金陵》也是一大看點。這是京劇武旦名家、藝名「九陣風」的閻嵐秋代表劇目,因為文武並重,行當齊全,習武旦者都將此劇視為本行當的巔峰之作。

主演該劇的上海京劇院武旦演員馮蘊告訴記者,過去能演《取金陵》,就意味着武旦演員可以挑班演戲了。但這齣劇從自己的師爺爺、閻派傳承人閻世善恢復此劇後,就希望重新發展創新後演出,但始終未能完成。閻先生故去後,師承閻世善的譙翠蓉仍未間斷對於該劇的整理工作,與原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趙景勃老師經過反覆推敲,最終定稿。對以往略顯繁冗的過場戲進行了刪減,使節奏更為緊湊,也更加貼合現代人觀劇習慣。

也因此,此次恢復《取金陵》可謂歷經幾十餘載,飽含三代京劇人的心血,本次演出是整理後首次在上海與觀眾見面。馮蘊介紹說,這齣劇最難最精彩的當屬「打八將」一場,她主演的鳳吉公主不僅要將八員大將所用的兵器:男大刀、雙刀、槍、鐧、鞭、錘等一一奪過,還要穿插着各種兵器的交換、「拋刀」、「飛鞭」、「奪槍」等。不但要掌握各種長短兵器的打法,還要打出招數,「十八般兵器樣樣精通」,對武旦演員是個大考驗。

此外,此劇打破了京劇「打出手」(常用於武戲群戰的特技)大部分是「妖打出手」的慣例,而開創了「人打出手」的先河。和她配合「打出手」的不再是京劇常練「打出手」的武行演員,而是扎靠的武生,這也給配合練習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馮蘊表示,《取金陵》這樣的劇目對於自己的年紀來說,其實已經是很大的挑戰,但自己還是心存焦慮:再不恢復整理演出,會這些老戲的老先生們越來越少了。為此,她希望《取金陵》今後能調整修改經常演出,她也計劃再把《奪太倉》、《湘江會》這些劇目恢復起來。

2016年12月24日、25日下午14:00,由上海京劇院、成都市川劇研究院和成都市京劇研究院聯合演出的《白蛇傳》將作為本次活動的壓軸演出在錦江劇場上演。《白蛇傳》是中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劇中,《掙鎖下凡》《阻途收青》《船舟借傘》《扯符吊打》《蒲陽驚變》《水漫金山》等主要折戲由成都市川劇研究院青年演員虞佳、李玲琳、張亮、李熙、彭漢、薛川等主演,《盜仙草》《斷橋》等折戲由上海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李國靜、馮蘊和楊楠李文文等飾演。

京劇《龍鳳呈祥》2018年2月17日在天蟾逸夫舞台上演。上海京劇院選擇大年初二推出傳統老戲,特地集結眾多名角新秀進行反串,大家選擇與本行當反差大的角色亮相,演員演得過癮,觀眾看得新奇。2012年名丑嚴慶谷在《龍鳳呈祥》中出演過喬玄一角,當時蹬上厚底練台步,穿上蟒袍找感覺,頗下了一番苦功,今年再演事半功倍。《龍鳳呈祥》中,最令戲迷翹首以待的非三組劉備、孫尚香魔術。淨角董洪松演劉備,平添一份英氣,旦角隋曉慶、馮蘊反串劉備,也能嘗嘗「抱得美人歸」的感覺。三位孫尚香分別由傅希如陳聖傑魯肅飾演,演員表一公布,戲迷微信群炸鍋,「大家都一表人才,相貌堂堂,想想扮相也該是美艷動人,求孫尚香們的合影」,魯肅扮演孫尚香,率先在網絡平台發了一段排練視頻,獲得不小反響,連京劇院同事們也在調侃,「她穿上厚底在習慣中,他的身段已很標緻,而宮女們很妖嬈。」作為偶爾為之反串版,演職人員休息時調侃聲不絕於耳,彩排全力以赴,嚴摳身段、唱腔,「不是搞笑,而是一場嚴肅認真的演出。」 [4]

CCTV空中劇院將於2018年5月2日19:20播出京劇《驅車戰將》《壽州救駕》。京劇《壽州救駕》又名《女殺四門》,是一出文武並重的武旦戲。一招一式無不彰顯刀馬旦演員能唱、能念、能做、能打的藝術魅力。其中需要武旦演員背負十幾斤重的大靠演出,開打後還有一大段開唱。另外「踢花槍」、「耍大刀」也是該劇的一大看點。上海京劇院優秀武旦演員馮蘊將領銜「劉金定」一角,與武旦新秀王倩瀾魏娟共同演出。[5]

人物軼事

英姿颯爽蘊光華

2016年9月9日,上海天蟾逸夫舞台座無虛席,上海京劇院推出的「京武會」引發了武戲熱,由上海京劇院優秀武旦演員馮蘊主演的《取金陵》已經多年不見於舞台了,台下掌聲不斷、叫好連連。

《取金陵》可以說是京劇武旦足以蹲底的大戲,當年藝名「九陣風」的閻嵐秋先生以此為拿手傑作。閻嵐秋是武旦行當一位承上啟下的關鍵人物,他的岳父是清代著名的武旦老藝人朱文英,朱文英技藝的主要繼承者是女婿閻嵐秋和兒子朱桂芳,閻嵐秋以戲路寬、能戲多、富有表現力與創新力而聞名,創造了「閻派」,閻嵐秋的侄子閻世善是閻派最具代表性的傳人,宋德珠班世超李金鴻陳金彪等武旦大家也都是閻嵐秋的學生,藝術上都有閻派的營養。馮蘊的》《取金陵》是由中國戲曲學院譙翠蓉教授傳授的,譙翠蓉教授是多年跟隨閻世善先生學習、教學的閻派專家,所以這齣《取金陵》是閻派一脈相承的經典作品。

《取金陵》講的是元末朱元璋率紅巾軍攻金陵,鎮守金陵的元駙馬赤福壽驍勇善戰,遊俠伍福於陣前迫降赤福壽,赤福壽自刎。赤福壽妻鳳吉公主聞訊率兵替夫報仇,因寡不敵眾也自刎城下,以全忠節,朱元璋部得以攻占金陵。當年閻嵐秋閻世善等眾多名家都擅演此劇,尤以閻派演法最為講究。蓋叫天駱連翔宋富亭等諸先生都扮演過赤福壽,蕭長華先生演伍福也非常精彩。

閻嵐秋的《取金陵》與眾不同,進行了精細的加工,開創了「人與人打出手」的先河。一般的武旦戲「打出手」是常見的,是以神、妖戲題材為主,而《取金陵》是一出人與人交戰的戲,鳳吉公主的「出手」是為了渲染女主人公的武藝高強和戰鬥的激烈。

京劇中每個行當、流派都有不同境界、格調的劇目,有的劇目適合基礎教學,有的則用於拓寬戲路、彰顯演員的功底,有的則別具一格、以奇取勝,而《取金陵》可以說是綜合體現武旦演員全面功底和表現力的一出高級劇目,需要演員技巧紮實、表演嫻熟和舞台上的氣度。譙翠蓉教授曾得閻世善先生親授,對《取金陵》花費心血多,也最為鍾愛,多年來一直思考着對這此戲進行整理,然而復排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是選擇繼承的演員。多年來有很多學生提出想學此劇,但譙翠蓉都覺得人選不夠合適、時機還未成熟。直到近年來,馮蘊鄭重向老師提出要恢復《取金陵》。馮蘊從大學本科時即從譙翠蓉教授學習,畢業後到上海京劇院工作,迅速嶄露頭角,又入第五屆「青研班」深造,歷年來獲獎頗多,如2001年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獲一等獎,2004年第四屆中國京劇藝術節武戲擂台賽以主演《百草泉》獲銀獎,2008年第六屆CCTV全國京劇青年演員電視大賽獲金獎……她已成為全國中生代武旦演員的佼佼者。馮蘊的個頭身材、扮相、嗓音、技巧和年齡、氣度都屬上乘,尤其是「手裡好」最符合此劇的要求,而她所供職的上海京劇院更是全國知名、實力雄厚的大院團,所以譙翠蓉答應了馮蘊的請求,着手《取金陵》的整理。一方面需要對劇本進行重新整理,另一方面還要對技巧重新進行梳理和設計。

譙翠蓉教授當年隨閻世善先生學習《取金陵》時曾經繪製了數百張調度圖並整理了劇本(收錄於《京劇選編》),這都為本次復排打下了基礎,劇本整理方面譙翠蓉和馮蘊師生請趙景勃教授執筆,還有李文才教授和優秀青年教師劉宸等參與復排。原劇結構有些鬆散,全劇將近2小時,前半出筆墨較多,主角鳳吉公主無用武之地,有不少場子太碎,趙景勃先生保留了老本精華,刪去不必要的枝蔓,突出了鳳吉公主的主人公地位,劇情也更為緊湊。劇本整理是以「取捨有度」為基本原則的,比如老本「伍福迫降」一場就儘可能地保留,因為這是劇情轉折的關鍵。

鳳吉公主最突出的表演是「破八將」,即與朱元璋陣營中的名武將對陣、「打出手」。其難點在於時間長、武器多、技巧繁,八人各有武器,鳳吉公主不但要用自己的武器,還要分別奪過八人的武器「出手」,與大將有單套的對打、多人的「出手過傢伙」,打下一個又續上一個,胡大海使大刀、俞通海使槍、郭英使雙刀、廖永忠使雙鐧、湯和使雙鞭、沐英使雙錘、鄧玉使女大刀、常遇春使鞭和槍,每員大將都是出色人才,車輪大戰,足見鳳吉公主驍勇了得。作為武旦演員來說,就不是只使槍、刀即可了,每樣武器都應拿得起來、耍得靈動、「出手」精準,且與八將要配合默契。可以說馮蘊「破八將」的特點是「穩健中見驚奇」。「穩健」指的是整體節奏,武場鑼鼓是以相對舒緩的【一封書】為主的,演員打的是招數、滋味。在京劇的武戲中「快」和「沖」是相對容易的,而「慢」和「穩」是難度大而級別高的,每個武器都其打法和特點,一招一式都要清晰、準確、流暢,不能含混而過,「快」往往可以掩蓋工架的瑕疵,「慢」則突出展示出武打的舞蹈美。馮蘊表現精彩,這基於她的身體素質,她的臂膀、腿都很修長,在舞動中形成了空間中鮮明的線與面的變化,她腰、頸活動迅捷,瞬時的體態變化最具魅力,閃展騰挪尤其矯健與颯爽。「破八將」中鳳吉公主的舞颱風貌與《鐵籠山》的姜維、《一箭仇》的史文恭、《艷陽樓》的高登等人物相類似,不以速度取勝,而以氣度和韻律贏人。這一套「破八將」在舞台上需要20分鐘,馮蘊幾乎沒有停歇,必須全神貫注、高潮迭出,她也是經過了循序漸進地練習才達到預期目標的。「穩健」並不代表技巧弱化,「破八將」的另一方面是「驚奇」-----「拋刀」、「飛鞭」、「奪槍」……花樣繁出,不斷給人以欣賞的期待。譙翠蓉教授又為馮蘊設計一些新的技巧和動作,比如與不同人開打有【四擊頭】亮相,使大刀時,原先是扔刀轉身接住亮相,如今則加工為踢對方搶背,連續翻身、飛腳、倒把、順勢再翻身亮相,令人目不暇接,而且每個【四擊頭】亮相都不同,每次台下都好聲大作!必須說明的是這次與馮蘊完成「破八將」的不是往常「扔出手」的演員,為了演好這些名將,這次選用的都是「能唱一出」的老生、武生演員,而他們當中很多人平時幾乎不動武戲,即便是武生演員也不熟悉武旦的「出手」,然而「出手」恰恰是最講究配合和熟練的,排練的難度可想而知。應該說《取金陵》的成功復排也是上海京劇院優秀團隊合作的結果。

傳統戲的整理須因戲而異,《取金陵》除了做了精簡之外,還有增益的內容,比如鳳吉公主的結局,原先是大戰以後,公主【水底魚】上場,與城上對話,簡單交手,翻搶背「被擒」。主人公顯得有些被動,結局也不夠明了。趙景勃先生整理時增加了最後的戲份,鳳吉公主在【得勝令】中被逼上城樓,兩張桌「下高」,用【哭批】來表現其山窮水盡的境地,馮蘊的基本功特別紮實,「下高」乾脆利落,走翻身、烏龍攪柱等技巧遊刃有餘。鳳吉公主被眾逼降,痛下決心壯烈地自刎疆場,忠於元朝,追隨夫君而去,戲份也足了,人物也更為完整。「取金陵」是元朝與朱元璋反元勢力最後一戰,這樣處理也是比較充分的。

馮蘊是一位藝術的有心人,從藝道路上一直穩紮穩打,不斷嘗試不同角色和表演風格。馮蘊坦言,自己定位於「傳承者」,她一方面細緻地加工自己所學的所有武旦、刀馬旦劇目,努力讓它們都在上海的舞台上呈現,另一方面她還不斷廣采博收,兢兢業業,除了做紅花之外,還甘配綠葉,她也特別注重悉心學習南方的演法和特色,比如《盤絲洞》是當年上海京劇院編創的轟動一時的名劇,馮蘊覺得這齣戲緊湊而精彩,觀眾很歡迎,由她領銜的「青春版」也贏得行內外的認可。在京劇的歷史上,南北交流融合是一個長久持續的話題,尤其南北武戲淵源頗深,各有千秋而互相借鑑,比如當年閻世善先生就曾經在上海演出多年,博得了「小九陣風」的稱號。馮蘊更感到她有責任把自己所學的閻派以及北方風格的武旦刀馬旦劇目在上海這方藝術沃土上傳承好,《取金陵》就是這項工作的成果。由於種種原因,京劇武戲流失非常嚴重,相比於文戲來說,武戲的失傳更是不可挽回的,而武旦面臨的現實境遇似乎更為嚴峻------劇目有限、人才缺乏、後繼無人。馮蘊一直如饑似渴地學習傳統劇目,因為她對老戲、「老玩意兒」有崇敬感,她認為傳統是一個京劇演員的根,這是創作的本源。我想這就是有遠見的青年演員對京劇藝術、對所演行當最深沉的眷戀、最理智的理解。比如這次排《取金陵》,當被問到需要什麼硬件條件的時候,馮蘊回答說:「不用新布景,不用做新道具,不用設計燈光,我們在保持老戲的格調的同時把技巧練好了,讓人感覺到『玩意兒』有新意就成功了。」果然,在戲迷觀眾那裡,馮蘊和同事們贏得了預期的效果。她還計劃着再把《奪太倉》、《湘江會》等恢復起來,讓這些瀕於失傳的老戲重現光彩。傳統藝術領域常常說創新,什麼是創新呢?在新時代里,讓觀眾欣賞的歷久彌新的好東西,這就是創新,這是新時代京劇人的基本使命,我們欣喜地從馮蘊身上看到了這種精神。都說「教學相長」,除了在劇院的演出之外,馮蘊還到上海戲劇學院及附屬戲曲學校教授劇目,她覺得在舞台上是傳播,在講台上也是一樣。代課教師的工資並不高,馮蘊更看重的是她能把在中國戲曲學院所學的北方的武旦劇目和風格傳播到上海,幾年來教了《扈家莊》《打焦贊》《盜仙草》《戰金山》《青石山》《竹林記》《紅桃山》……與南派風格交相輝映,這對於上海戲曲的人才培養是大有裨益的。而教學中的梳理、重新思考,使得馮蘊對藝術有了更深的體會,她覺得自己在舞台呈現和教學示範上都還保持着最好的狀態和旺盛的精力,這傳承的最有利條件。

《取金陵》的成功復排對馮蘊是巨大的鼓舞。這次為了適應「京武會」的時長,戲做了精簡,馮蘊和她的同事還將繼續加工,把更優質的版本奉獻給觀眾。武戲演員的舞台生活是受各種限制的,比如年齡、身體和家庭種種等等,女性武旦刀馬旦演員更是如此,很多時候等到藝術上開了竅,體力又已然走下坡路了。馮蘊的舞台感悟力、表現力和年齡、體力恰好都處在最佳時段,正是出好戲的時候,她還盼望着能有一出適合她的新作。上海京劇院擁有深厚武戲傳統,在近年來全國武戲人才緊缺的情況下,上海京劇劇院尤為重視武戲傳承,這是馮蘊等年輕武戲人的幸運,我們相信在這一方大本營中,馮蘊能開出更多絢爛的武戲之花。

視頻

鋸大缸 馮蘊 焦敬閣

京劇《青石山》馮蘊 李陽鳴 奚中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