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元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元帥,(英語:marshal)在歷史上曾經有過兩種含義:一是官職名稱,二是軍銜稱號。「元帥」一詞源自上古德語中的「馬」和「僕人」。


元帥用以表示最高軍銜,始於16世紀的法國軍隊。有的國家還將元帥區分為不同種類。一般分為陸軍元帥、海軍元帥和空軍元帥三種;前蘇聯在陸軍中又區分為炮兵元帥、裝甲兵元帥、工程兵元帥、通信兵元帥等。


歷史淵源

元帥,這個地位顯赫的頭銜,在歷史上曾經有過兩種含義:一是官職名稱,二是軍銜稱號。在最早的時候,元帥是宮廷里管理國王馬窖的官。從中世紀開始,法國軍隊開始用元帥這個稱呼,不過那時候等級不高,是軍隊中的一般官職,他負責軍隊的行軍隊形和作戰隊形,監督警衛勤務的執行,管理軍隊庶務以及指揮前衛,選擇營地等工作。


在中國,元帥一詞是歷史上的一個古老官職名稱,如《左傳·僖公二十七年》所載晉文公的「謀元帥」,南北朝以後歷代曾設置的天下兵馬元帥、兵馬大元帥、兵馬元帥、行軍元帥、行營元帥、都元帥、元帥、副元帥等。宋靖康時以康王趙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以拒金兵;金侵宋時亦設都元帥、左右副元帥,多由親王任職,權位極重,非定職。元代外省和邊疆常設有都元帥、元帥府或分元帥府及置達魯花赤、元帥等,為地區軍事長官。元末地主武裝首領多稱元帥。明代在樞密院之下設諸翼元帥府,任命元帥、同知元帥等官職,統軍征戰。元、明兩朝的元帥職權較前減輕,僅為二、三品官職。[1]


元帥一詞用以表示最高軍銜,始於16世紀的法國軍隊。1559年—1560年,法蘭西二世首次授予四名高級將領元帥軍銜,至19世紀拿破崙一世,法國先後有44人被授予這一軍銜。繼法國之後,元帥軍銜先後被許多國家採用:16世紀有日耳曼各國,17世紀有奧地利俄國,18世紀有英國,19世紀有西班牙土耳其意大利日本,20世紀有阿富汗印度泰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蒙古中國、前蘇聯波蘭羅馬尼亞、前南斯拉夫、保加利亞芬蘭埃及蘇丹扎伊爾烏干達等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裝圖片來自搜狐

1955年2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的決議,頒布《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條例》在第二章第七條「軍官的軍銜等級區分」中規定,我國的元帥設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這是立法文件規定的軍銜稱號。

1955年9月27日,毛澤東於「下午四時半,在中南海懷仁堂召集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彭真、彭德懷、鄧小平開會,商談軍隊授銜、授勳問題。會後於五時一起參加授銜、授勳典禮。毛澤東將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的命令狀依次授予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這是授銜典禮宣布的軍銜稱謂。[2]


朱德元帥

朱德,字玉階,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軍事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首。建國初期,兼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為加強執政黨的建設,維護黨的組織紀律,克服黨內各種不良傾向,保持黨的優良作風,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彭德懷元帥

彭德懷,原名得華,號石穿。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帥,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於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過中國工農紅軍師長、軍長、三軍團總指揮,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長征後期擔任過陝甘支隊司令員。抗日戰爭時期,擔任八路軍副總司令,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書記。解放戰爭時期,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林彪元帥

林彪,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事家。1925年參加中國共產黨;在井岡山時期先後任營長、團長、軍長、軍團長等職;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師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野戰軍司令員等職,指揮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等重大戰役;解放後歷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國防部長、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文化大革命」期間,組建反黨集團,有預謀地誣陷、迫害黨和國家領導人,陰謀篡奪黨和國家的最高權力。1971年9月13日,林彪乘坐的飛機在溫都爾汗附近墜落。


劉伯承元帥

劉伯承,辛亥革命時期從軍,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相繼參加了北伐戰爭、八一南昌起義、土地革命戰爭、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建國後,歷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書記,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兼政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他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建立了不朽功勳,為我國的國防建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對我軍向正規化、現代化邁進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賀龍元帥

賀龍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位卓越領導人。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始人和主要領導者之一。 他在半個多世紀的革命鬥爭生涯中,為中國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建立了不朽功勳。


陳毅元帥

陳毅,中國共產黨員。國共內戰時期的重要將領,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長,上海市人民政府首任市長。在他逝世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稱他為「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


羅榮桓元帥

羅榮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長、政務院政治法律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中國十大元帥之一。他是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締造者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奠基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黨、國家和軍隊卓越領導人。


徐向前元帥

徐向前,192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黨和國家卓越的領導人。


聶榮臻元帥

聶榮臻,建國後歷任中央軍委秘書長兼中國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科委主任,中國老齡問題全國委員會名譽主任,中國發明協會名譽會長。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他是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深受全黨、全軍、全國人民的尊敬和愛戴。


葉劍英元帥

葉劍英,長期擔任黨和國家重要領導職務的卓越領導人,他是以毛澤東同志和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重要成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德高望重的開國元勛之一,是中國共產黨黨、國家和軍隊的一位傑出領袖,他在無數次關鍵的時刻挺身而出,拯救了無數的生命,也改變了一個國家的命運,在國際上享有崇高威望和地位,被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最具影響力的代表人物之一。




蘇聯元帥

蘇聯元帥肩章(左為蘇聯元帥肩章,右為軍兵種元帥肩章)圖片來自百度知道

蘇聯的元帥軍銜共分四級,「蘇聯大元帥」為第一級,「蘇聯元帥」(狹義)和「蘇聯海軍元帥」同為第二級;「軍兵種主帥」為第三級;「軍兵種元帥」為第四級。「軍兵種元帥」與陸軍步兵的軍銜「大將」為同級軍銜,所以軍兵種元帥不應歸入蘇聯元帥級軍銜,而應歸入將官軍銜。但蘇聯一度將大將軍銜圖案改為一顆大星,類似元帥的肩章圖案布局,和軍兵種元帥肩章圖案布局類似,且大將也佩戴元帥星,故也有人認為大將也應屬於蘇聯的元帥級軍銜。


蘇聯存在期間,蘇聯政府共計授予1人「蘇聯大元帥」軍銜,40人「蘇聯元帥」軍銜,3人「蘇聯海軍元帥」軍銜,13人「軍兵種主帥」軍銜(空軍主帥7人,炮兵主帥4人,裝甲兵主帥2人),60人「軍兵種元帥」軍銜(空軍元帥25人,海軍元帥9人,炮兵元帥10人,裝甲兵元帥6人,工程兵元帥6人,通信兵元帥4人)。蘇聯大元帥為斯大林元帥,著名元帥有朱可夫元帥、布瓊尼元帥、勃列日涅夫元帥、阿赫羅梅耶夫元帥,等等。


斯大林大元帥

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格魯吉亞人,蘇聯政治家,全聯盟共產黨(布爾什維克)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蘇聯總理)、蘇聯大元帥,是蘇聯執政時間最長(1924-1953年)的最高領導人,對二十世紀蘇聯和世界影響深遠。2008年,俄羅斯國家電視台舉行了一次「最偉大的俄羅斯人」的評選活動,斯大林高居第三。


朱可夫元帥

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蘇聯元帥軍銜,是蘇德戰爭中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蘇軍統帥,因其在蘇德戰爭中的卓越功勳,被公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優秀的將領之一,也因此成為僅有的四次榮膺蘇聯英雄榮譽稱號的兩人之一。


布瓊尼元帥

謝苗·米哈伊洛維奇·布瓊尼,1935年被授予蘇聯元帥。他參加過1905年的日俄戰爭及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蘇俄內戰期間擔任第一騎兵軍軍長。後擔任西南方向總司令,北高加索總司令等。衛國戰爭後,擔任蘇聯農業部副部長,專管養馬業。他是人類歷史上最後一個著名騎兵統帥 。


勃列日涅夫元帥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1931年加入蘇聯共產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是烏克蘭第4方面軍政治部主任。1964年10月14日,參與推翻赫魯曉夫的政變,繼任蘇共最高領導人。1964年至1982年在任期間,蘇聯的軍事力量大大增強,核武器的數量超過美國,使蘇聯歷史性地成為軍事上的超級強國。 對社會主義國家,他推行有限主權論,推出了勃列日涅夫主義。執政後期,經濟改革趨於保守,大搞個人崇拜,蘇聯經濟陷於停滯。1991年版吉尼斯世界紀錄稱,勃列日涅夫是「世界獲獎章最多的人」。


阿赫羅梅耶夫元帥

謝爾蓋·費多羅維奇·阿赫羅梅耶夫,1983被授予蘇聯元帥。他是20世紀80年代仍在服役的最後幾位二戰老兵之一。面對以葉利欽為代表的「民主」派的瘋狂進攻,他當面指責葉利欽說:「您對待我國的憲法太輕率了。對於您來說,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句話,而對於我,它是我國人民70年的生活和鬥爭。」1991年8月22日,他決定自殺。他死後,美國人說他的自殺是一個悲劇,他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一個偉大的愛國者。



德國元帥

1941年納粹德國陸軍元帥肩章圖片來自搜狐

德國是崇尚皇權的國家,他們有着悠久的皇權歷史,而權杖就是身份、地位和權力的象徵,因此二戰德國軍銜製作時,將權杖作為元帥的標識,綴在了元帥軍銜上。德國不同軍種的元帥軍銜大致是相同的,可以通過軍銜底板的顏色來區分,例如鮮紅色代表陸軍,深藍色為海軍,白色為空軍。


二戰德國軍銜中最高等級是帝國元帥,此軍銜只授予赫爾曼·戈林一人,他是德國納粹黨的重要頭目,擔任德國總理兼內政部長,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犯。戈林早在1935年就被授予空軍元帥軍銜,但是後來因為有很多將軍被授予元帥軍銜,為了顯示戈林的特殊地位,1940年希特勒又授予他帝國元帥的軍銜,地位高於其他元帥。[3]


赫爾曼·戈林元帥

赫爾曼·威廉·戈林是納粹德國的一位政軍領袖,與「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的關係極為親密,在納粹黨內有相當巨大的影響力。戈林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著名的「王牌飛行員」,有着擊落22架敵機的紀錄,並獲得了德國最高級別的軍事勳章——「大鐵十字勳章」。納粹德國時期他擔任過德國空軍總司令、「蓋世太保」首長、「四年計劃」負責人、國會議長、衝鋒隊總指揮、經濟部長、普魯士邦總理等跨及黨政軍三部門的諸多重要職務,並曾被希特勒指定為接班人。在審判德國黨政軍領袖的「紐倫堡審判」中判處絞刑。1946年10月15日,在行刑前一天晚上,戈林服毒自殺身亡。


埃里希·馮·曼施坦因元帥

埃里希·馮·曼施坦因,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德國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納粹德國德意志國防軍中最負盛名的指揮官之一。與隆美爾古德里安,並稱為二戰期間納粹德國三大名將。1949年被英國軍事法庭判處18年徒刑。1953年獲釋,成為了西德政府的高級顧問,並成為其名譽參謀長。1973年卒於慕尼黑附近的伊申豪森。著有戰爭回憶錄《失去的勝利》、《士兵的一生:1887—1939》。


莫德爾元帥

沃爾特·莫德爾,納粹德國陸軍元帥,著名的軍事家、統帥。他在德國陸軍元帥中算是一位後起之秀,但他在德國最後時刻所表現出的軍事才華,令盟軍指揮官們側目,他被希特勒本人稱為"東線的救星"。1944年12月16日,他指揮的突出部之戰即阿登攻勢中,他的指揮和組織才華被淋漓盡致地發揮了出來,這一突如其來的進攻令西線盟軍戰線崩潰,德國最後的這場攻勢最終以慘敗收場,但這是法西斯的必然結局,莫德爾元帥因徹底地失望而在杜易斯堡附近的樹林中自殺。


鄧尼茨元帥

卡爾·鄧尼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國傑出的海軍將領,著名的軍事家、統帥,德國總統、國防軍最高統帥、海軍元帥。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殺,在死前留下了一份政治遺囑。在遺囑里,任命鄧尼茨為德意志帝國總統和國防軍最高統帥。在紐倫堡審判中,鄧尼茨被判處10年監禁。1956年10月1日,鄧尼茨被釋放,而後居住在德國北部。


埃爾溫·隆美爾元帥 

埃爾溫·隆美爾,納粹德國陸軍元帥,世界軍事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術家、理論家。隆美爾綽號「沙漠之狐」、「帝國之鷹」,與曼施坦因古德里安一起被後人並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璀璨將星中,能夠做到生前聲名顯赫,身後殊榮不斷,特別是被敵對雙方都認可的,只有隆美爾一人。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元帥 

1953年2月7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發布政令,為紀念朝鮮人民軍成立五周年和表彰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副司令官崔庸健在指揮「祖國解放戰爭」中的功績,設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元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次帥軍銜,並分別授予金、崔二人。1992年,朝鮮設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大元帥」軍銜,並在金日成80歲壽辰時,將這一最高軍銜授予金日成。


值得一提的是,朝鮮擁有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次帥」軍銜,其地位類似於蘇聯的軍兵種主帥,低於元帥,但高於大將。與元帥類似,次帥也分為「共和國次帥」和「人民軍次帥」,而崔庸健是至今為止唯一的「共和國次帥」。[4]


金日成大元帥

金日成,原名金成柱,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建國主要領導人以及朝鮮勞動黨、朝鮮人民軍、主體思想的創建者。1992年金日成被朝鮮授予朝鮮人民軍大元帥軍銜,1998年修改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社會主義憲法》規定他為共和國永遠的主席。


金正日元帥

金正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第二代最高領導人,曾任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朝鮮國防委員會委員長、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及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等職務。1992年4月20日,被授予朝鮮元帥軍銜。2012年2月14日,被追授大元帥軍事稱號。2012年4月11日,朝鮮勞動黨代表會議上被擁戴為永遠的總書記,將總書記的頭銜永遠保留給金正日,最高領導人的職稱改為朝鮮勞動黨第一書記。


金正恩元帥

金正恩,現任朝鮮最高領導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元帥,朝鮮勞動黨委員長,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朝鮮國務委員會委員長,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2012年7月17日被授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元帥稱號。


李乙雪元帥

李乙雪,朝鮮第一代革命元老、朝鮮人民軍元帥。東北抗日聯軍老戰士。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委員、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1984年8月李乙雪任護衛總局總局局長,1985年4月晉升人民軍大將,1992年4月晉升人民軍次帥,1995年10月繼金正日,吳振宇、崔光之後成為人民軍第四個元帥,1996年2月任勞動黨中央護衛司令部司令官。


趙明祿元帥

趙明祿,朝鮮人民軍次帥,朝鮮人民軍總政治局局長,朝鮮國防委員會第一副委員長,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朝鮮高人民會議議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勞動英雄。獲得金日成勳章,金正日表彰勳章。趙明祿於朝鮮人民軍紅旗萬景台革命學院、朝鮮勞動黨金日成高級黨校畢業。



法國元帥

法國元帥(maréchal de France)是法國的一種軍事頭銜,由腓力二世為艾伯里克·克列芒所設。它不同於「maréchal」,這個法語詞來源於法蘭克日耳曼語「馬」和「僕人」。在中世紀的法國和其他一些歐洲國家,「maréchal」是軍隊中的一般官職,他負責軍隊的行軍隊形和作戰隊形,監督警衛勤務的執行,管理軍隊庶務以及指揮前衛,選擇營地等工作。 在隨後的幾個世紀,法國元帥成為了國王的重要軍事長官,由陸軍統帥領導。1624年紅衣主教黎胥留撤銷了陸軍統帥的稱號,法國元帥就成為了陸軍的最高統帥。[5]


達武元帥

路易斯·尼古拉·達武 ,奧爾施泰特公爵,法國大革命戰爭時期及拿破崙戰爭時期法國將領,埃克米爾親王,法蘭西第一帝國二十六元帥之一。 1804年5月19日,34歲的達武拿破崙一世晉升為帝國元帥和近衛軍司令,並獲得榮譽軍團大鷹級勳章,他是所有法蘭西第一帝國元帥中最年輕的一位元帥。


霞飛元帥

約瑟夫·雅克·塞澤爾·霞飛,法國元帥和軍事家。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的法軍總指揮。性格穩重,木訥寡言,雖略顯遲鈍,卻極其堅韌,人稱「遲鈍將軍」。1916年霞飛元帥指揮英法聯軍取得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的勝利,但法軍傷亡慘重。同年12月因受到部屬攻擊而辭職,改任政府軍事顧問,晉法國元帥。1917-1918年任駐美國軍事代表團團長,為爭取美國軍事援助做出貢獻。後任駐日本軍事代表團團長。


福熙元帥

斐迪南·福煦,法國元帥,軍事家,一戰時協約國軍隊總司令。1917年5月出任法軍總參謀長。1918年2月福熙任協約國最高軍事委員會執委會主席,負責協調西線協約國軍隊的作戰行動。同年4月任協約國軍隊總司令,指揮英、法、美、比軍挫敗德軍於同年春夏發動的五次進攻,7月對德軍發動總攻,收復法國和比利時大片領土,迫使德國於11月11日投降。同年8月晉法國元帥。


約瑟夫·加利埃尼元帥

約瑟夫·西蒙·加利埃尼,法國元帥,馬達加斯加的征服者。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巴黎城防司令,號稱「巴黎的拯救者」。美國著名戰史專家米德爾頓在論及協約國將領中誰對馬恩河會戰的貢獻最大時說:「歷史表明,要求得到『馬恩河戰役得勝者』這一稱號的頗不乏人,但加利埃尼比起大部分人更是名正言順」。


塔西尼元帥

塔西尼,法國著名將領,也是聖西爾軍校的驕傲,出身普通家庭,軍校畢業後開始軍隊服役,後由於在二戰中的優異表現而得到晉升,成為上將。二戰後參與越戰,結果由於兒子的戰死使其自身的病情加重而死亡。死後被追加為法國元帥。在世界軍事史上,塔西尼元帥的軍事才能也是有目共睹的。


世界各國元帥統計

中國:共10人;1955年9月27日,毛澤東主席向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10人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英國:共74人(陸軍34人,海軍21人,空軍19人);

德國:共27人(帝國元帥1人,陸軍19人,海軍2人,空軍5人);

日本:共30人(陸軍17人——全稱為元帥、陸軍上將,海軍13人——全稱為元帥、海軍上將,「上將」日文作「大將」,其他國家的「大將」日文作「上將大將」);

朝鮮:截至2012年共17人(大元帥1人,元帥4人,次帥13人);

蒙古:共3人;(霍爾洛·喬巴山1936,格勒克道爾吉·德米德1936,尤睦佳·澤登巴爾1979)

印度:共3人(薩姆·馬內克肖,1973;蒂邁雅,1983;阿爾瓊·辛格,2002)。

韓國:共1人(白善燁,2009)


視頻

十大元帥授銜的珍貴視頻,值得珍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