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人民公園 - 四川省成都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人民公園 - 四川省成都市

中文名稱;成都人民公園

開放時間;冬季 6:30—22:00,

夏季6:00—22:30。

外文名稱;Chengdu people's Park

館藏精品;梅園、海棠園、蘭草園、

盆景園、大型假山等景點

類別;歷史公園

地點;四川省成都市區祠堂街少城路

竣工時間;1911年

面積;112639平方米

成都市人民公園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將軍街20號,原名少城公園,始建於 1911年,面積50餘畝。

序言介紹

成都市人民公園原名少城公園,始建於 1911年。少城公園之由來,與舊成都的城池命名直接相關,成都城基原有大城少城之分,早在公元前311年秦惠王時,成都便有太城(亦稱大城)和少城(亦稱小城)了。

少城基地系清代在成都大城西南處另建的小城,作為"八旗"營地,專供滿洲和蒙古人居住,這就是後來的"滿城",少城公園由於當時地處少城範圍而得名。清宣統三年(1911年),駐防成都的將軍玉昆,為解決因朝廷籌備立憲,廢除旗米供給制度,使旗民生活日漸窘迫之困境,與四川省勸業道道台周善培於祠堂街興建公園,開放少城(滿城),唯許旗民於園內開業謀生,並收門票,任人游觀。遂於祠堂街關帝廟後側的水田、荒地、正藍旗前廳、馬廄、倉房、柴薪庫以及將附近旗人居住的永順、永清、永濟三條胡同拆房遷戶的空地,用半年時間栽花種樹,修建迎禧樓、觀稼樓、松韻樓、湖心亭等,面積50餘畝。從此,四川成都便有了有史以來第一個公園,就全國來說,「少城公園」都是較早開辦的公園之一,在四川就是最早開辦的第一個公園。由於公園占地在當時的少城,市民約定俗成稱之為「少城公園」。

不論在北京上海亦或者是成都,仿佛在全國每一座城市,都能找到一個叫「人民公園」的地方。這裡,往往是城市最早修建的公園,承載着城市發展歷程,伴隨着幾代人的成長。

地理位置

人民公園,位於成都市區祠堂街少城路,占地112639平方(近169畝),風景秀美,交通便捷,是繁華市區中心規模最大,也是成都市第一個破牆透綠,還綠色於市民的,開放式的風景園林歷史公園。

自然氣候

成都市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無霜期長、雨水充沛、日照較少。

旅遊景區

金水溪

金水河經公園一段約500米,上有橋兩座。1919年在現正門(當時為側門),左側南岸,挖渠引金河水入園,繞鶴鳴茶社,經荷花亭(現金魚池),東流入半邊橋匯合。1924年又以小南街口引金河水,經兒童樂園、荷花池、動物園、東假山,轉北匯合於半邊橋。 金河貫園中,河北有荷池、隔以土堤,堤寬不過數尺,乃掘去之,但留其有大樹成蔭者之處,砌石以為島,其一最高處可圍坐以談,其一穿石洞出入,其一砌傾斜之石層峰,向之荷池,今乃成湖。湖北築長堤,其西端及東端復各築成半島,造小船數隻以供游駛,溯金河而上,可游到新西門,修金河及其支流木橋各一座,金河橋洞采鋼橋形式,又全淘貫入本館及公園之污泥一次,而以所取之泥,砌高園內之山。

人民公園門前的金河流水是從金花橋東端穿過荷花池向半邊橋淌去,後方從小南街、永靖街,後荷花池、君平街繞芙蓉清溪(現金魚島東側)向半邊橋匯流。1965年第一期人防工程時,填了東假山,經桂林至荷花池一段河渠。1971年第二期人防工程時,又填了小南街口至游泳池一段及小南街口至二道橋一段正河。1982年,擴建西幹道時,又將大門至二道橋一段正河擴的三分之二擴為街面。至此,原金河舊河,只剩下大門至半邊橋一段,約200米。

金水溪位於人民公園西山腳下荷花池,經正大門,至東門沿線內側,總長為355米,寬6米,由原金河改造而成。於1999年開建,2000年8月竣工。河底由光滑小卵石鋪成,溪邊用大小各異的大卵石砌成。主要地段為卵石緩坡入水,兼以卵石駁岸。沿岸配植了桃樹、柳樹、黃葛樹、垂絲海棠、臘梅、小葉女貞、金葉女貞、紅葉小檗等植物。季相分明:春天桃紅柳綠,秋季落葉繽紛;冬季臘梅沁人心脾。形成一條優美的風景線,充分展現了自然山水溪流的風貌。[1]

辛亥革命保路運動廣場

辛亥廣場位於人民公園中心的辛亥保路紀念廣場,面積3000平方米,建築110平方米,舞台130平方米。原為香港金升公司所屬大都會(成都)娛樂有限公司於1993年拆除露天舞場,新建UA大都會娛樂廣場。因與周邊環境不協調,2004處由政府出資收購,為紀念辛亥四川保路運動,新建辛亥廣場。整個工程於2004年2月開工,2004年5月1日竣工開放。辛亥廣場結合公園環境的需要,製作了反映"四川辛亥保路革命鬥爭歷史"的地面平浮雕和碑體淺浮雕。廣場建築古樸典雅,簡潔明快,為集會、商務貿易、群眾全民健身、健康活動提供了場所。

早期的公園廣場:廣場上的活動頗多,形形色色。這裡平時有學騎自行車的教練場,有跑江湖賣打藥的,有看西湖鏡拉洋片的,也有唱猴戲的,有段時間外地馬戲團也在廣場搭棚賣藝。經常還有在此打網球的。成都市歷屆大中學生運動會也在此舉行。廣場還具有光榮的革命歷史,一九二三年二月成都工人聲援"二七"大罷工的集會,一九二四年五月一日Y、C團與社會主義青年團聯合紀念列寧,慶祝"五一"勞動群眾大會以及一九四六年成都市失業者請願團集會都是在此廣場進行的。一九四九年,當時的四川省主席王陵基,把廣場原建的一個小型看台擴建為大型看台,並命名為"中正台"。解放前夕,他就在這台上檢閱了四川全省的民眾自衛總隊,向共產黨示威不料星移斗轉,曾幾何時,他的爪牙,紛紛被捕到台前受審,"中正台"變為了公審台。

金魚島

該島位於東區鶴鳴茶社和人造假山瀑布之間,人工湖中,經拱橋與鶴鳴茶社相連。2004年公園開發利用金魚島,恢復了「永聚」歷史老茶社,結合老茶社品茗與金魚島觀賞魚為一體的特色,打造成市民休閒乘涼、娛樂、賞魚、垂釣、觀景、品茗的文化場所,再現金魚島景觀。島上現有觀賞金魚、珍品金魚10餘個品種,數百尾。由於金魚島、永聚茶社位處湖中,非常涼快,休憩品茗,避暑乘涼賞魚,樂在其中,幽閒雅致

新東大門假山廣場

中國的深化改革開放,經濟的發展成就,令世界矚目,九十年代中,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同時,對經濟的發展和城市現代化的發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2002年經市政府對成都舊城市規劃改造,於2004年拆除搬遷原人民公園東大門附近成都市圖書館、半邊橋街近5000平方米的舊城房屋,作為綠化地歸還人民公園管理。公園綠化面積再度擴大。

新建的山水瀑布廣場、東大門位於祠堂街人民公園東區內側,毗鄰半邊橋街,面積10600平方米,其中綠化9000平方米,廣場1600平方米。整個改造工程於2004年3月開建,2004年12月竣工開放。飛瀑寬達43米、高12米,用石料3000噸左右,為大型人造假山石景觀。經花草、松樹木綴襯,呈現出"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的壯美。

新假山水瀑布氣派壯觀,廣場寬廣,涼快開闊,周圍綠化環境秀美.各種名貴綠化植物錯落有織。人民公園這一新假山水瀑布景點是成都市區內最大、最壯觀的一處大型人造假山石景觀。不但是公園的一處最美的風景,也美化了現代都市,把城市的綠色和壯觀還給了市民。該景點更是成都市民休閒、乘涼、觀景,外地遊客在成都風景集體觀光留念的好地方。

為響應市政府為我市城市園林綠化事業的發展提出的,"努力創建成國家園林城市的號召",城區公園拆牆透綠,美化環境,提升城市形象的號召.公園於2004年1月5 日起實施了半邊橋、祠堂街擴建透綠工程。半邊橋新修建鐵花圍牆190米,新增綠地500平方米。祠堂街新增3200平方米。整個工程以鐵花欄杆圍牆結合綠化帶為主體。通透、不遮擋視線,圍牆築於綠化帶中將公園綠地與街道綠化帶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種植天竺龜、金葉女貞美人蕉、紫荊、石楠、絲蘭、玉蘭、木蘭、紫薇、銀杏、香樟等多種植物,形成了層次豐富、錯落有致的綠色景觀風景線。不但使公園風景更加秀美,透出植物綠色,既綠化,又美化了現代的成都市,把城市的綠色和公園美景自然開放,降低了城市的熱島效應,淨化了環境,空氣.真正的讓公園成為了都市心中的綠肺。

蘭草園

新中國成立後,1963年朱德委員長給公園贈送福建浙江等地蘭花5個品種,10盆.此時,公園蘭花共有18個品種,1200餘盆.1965--1974年,逐年收購省內名貴品種14個.由花工陳松如管理,未受損失。

1986年,建蘭園於辦公室左側,面積880平方米.正面為筒瓦灰牆,牆上嵌有蘭竹圖的漏室花窗,進入圓形拱門後,為一座水泥制仿樹形四方亭,亭下水池環繞,亭西,亭南為蘭花架,共擺置君子蘭,吊蘭等28個品種,900餘盆蘭花.此蘭園為成都市市區公園中最大的蘭草風景花園。

盆景園

人民公園的盆景園位於公園中部偏南少城苑中,占地2600平方米,內設有休息長廊、荷花水池,池岸用假山堆砌,配置麥冬及杜鵑,池中載植睡蓮、荷花、馬蹄蓮、傘草、菖蒲等水生植物。園內林木蔥鬱,翠竹搖空,綠蔭滿地,環境幽靜。常年展出盆景200餘盆,其中山水盆景20餘盆,樹樁盆景180餘盆,主要有榆樹、銀杏、羅漢松、紫葳、金彈子、鐵梗海棠等古樹、樁頭。

最為珍貴的是以疙瘩技法蟠扎而成的有着數百年生的羅漢松古樁盆景,曾榮獲中國盆景評比展覽特等獎,為本園之瑰寶。

東假山

東假山始建於民國二年(公園1918年)。當時將鑿渠之土堆成,並修建草亭一座,木橋一座,其後不斷增飾。1965年第一期人防工程時,將假山下的河道,改為防空洞,假山前面的梅林、玉蘭林、櫻花林、桃李林等景區及明月橋,全部改成人工湖,挖湖的泥土繼續堆山,由李忠玉負責在正面堆砌假山石。

1978年,修建濱江公園時,將該處所積廢土運來繼續堆山,並整理了山上道路,歷時月余,費用由綠化工程隊負擔。至此整個東假山長130米,寬48米,高30米。

人工湖

1965年第一期人防工程時,將梅林、玉蘭林、櫻花林、桃李林取消,挖掘成人工湖。整個湖略成葫蘆形,面積約20畝。古樸、典雅的金魚島、永聚老茶社位於湖中。沿岸栽植柳樹、芙蓉、垂絲海棠、桃花等。六個帶形花壇內,栽植着時令花卉,青山綠水、湖光山色,十分秀麗。

西假山

西假山原為大花圃、噴水池。1971年,第二期人防工程時,將此處修成地下醫院,面上堆積廢土而成。1982年東西幹道擴建時,市建委撥專款在山上全修建了長廊、樓、亭、噴水池、盤山小道,並用含雲母成份的岩石,堆砌成了人造石林,栽植了梅花、桃花、紅葉李、貼梗海棠、羅漢松、竹類、香樟等。假山前面為約兩畝大的人工湖(原為噴水池)。湖上有碼頭、水榭、亭、橋等,人工堆成的假山由湖邊起伏伸入湖中,兩米多高的假山頂端從湖中伸出水面,與對面園亭相望,湖光山色,交相輝映,使整個西假山更為幽靜、壯觀。

枕流茶園

「枕流茶園」是人民公園內與鶴鳴茶社齊名的歷史老茶園之一,枕流茶社創辦於民國初年。其原址在人民公園大門內溪橋西邊之海棠園。該社占地面積約三百平方米,包括樓堂則有五百平方米的使用面積。茶社北臨金河(現河道是近年北移了的),綠楊掩映,風景優美

茶社現位於人民公園西山之上,與西山綠化風景、小桃花林等融為一體.解放前多為文人學士,學生聚會之地。現於2003年1月恢復重建,2003年5月竣工開放。所以枕流茶園位於公園內辛亥保路死事紀念碑側西假山之上,占地3120平方米,建築267平方米。該茶園林木蔥鬱、泉水淙淙、鳥語花香、環境清幽、岩石聳立、亭台層疊。既有厚重的歷史特色,又是鬧市中的休閒勝地。著名作家魏明倫先生親自為茶園書匾"枕流茶園"。

枕流茶園是一家集茶藝、中餐、小吃、棋牌休閒的多功能現代都市生態老茶園。

相關視頻

成都人民公園

參考資料

  1. 成都人民公園的十大功能 , 西祠 胡同 2019-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