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健(人類學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建議此條目或章節與喬鍵合併。(討論) |
喬健 ( 著名人類學家) | |
---|---|
出生 |
1935 山西介休 |
國籍 | 中國 |
活躍時期 | 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學士(1958),考古人類學研究所碩士(1961)及美國康乃爾大學人類學系人類學哲學博士(1969)。 |
知名於 | 曾在多個族群與文化中做過長期的田野工作。主要包括台灣南島民族、大陸少數民族、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底邊社會、美國印第安人中的拿瓦侯傳統及美亞文化關聯等五大領域。喬健先生學術論著豐碩。 |
知名作品 |
《飄泊中的永恆:人類學田野調查筆記》 《中國人的觀念與行為》 《東亞社會研究》 《中國的族群關係與族群》 《惠東的常住娘家婚俗:解釋與再解釋》 |
喬健 (1935年-),美籍華人,著名人類學家。祖籍山西介休。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學士(1958),考古人類學研究所碩士(1961)及美國康乃爾大學人類學系人類學哲學博士(1969)。
人物經歷
長期任教於美國印第安納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台灣東華大學。曾任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台灣東華大學教授、台灣教育部講座教授。現任台灣世新大學異文化研究中心講座教授,中國人類學高級論壇主席,中央民族大學榮譽教授、山西大學榮譽教授、山西大學華北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南民族大學榮譽教授。與李濟、吳文藻、林耀華、費孝通、李亦園等並列為中國有人類學史以來的人類學大師。
家庭背景
祖父喬世傑(英甫)是山西近代晉商巨族之一,1906年在山西平遙創辦「寶豐隆票號」,擔任總經理。父親喬鵬書早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政治系,在校期間擔任學生會會長,深得校長蔣夢麟賞識,畢業後回山西加入國民黨,後來曾擔任山西大學法學教授,國民黨山西省黨部委員,中華民國第一屆立法會委員,1949年赴台灣,1963年病故於台北。
研究方向
喬健先生長期從事族群與文化研究。
主要貢獻
曾在多個族群與文化中做過長期的田野工作。主要包括台灣南島民族、大陸少數民族、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底邊社會、美國印第安人中的拿瓦侯傳統及美亞文化關聯等五大領域。喬健先生學術論著豐碩。撰寫及編輯有專書三十餘種,包括《拿瓦侯傳統的延續》、《飄泊中的永恆:人類學田野調查筆記》(台灣巨流版)、《山西樂戶研究》(與劉貫文、李天生合著)、《中國的族群關係與族群》)(與Nicholas Tapp合編)、《東亞社會研究》(與中根千枝合編)、《華南婚姻制度與婦女地位》、《人在江湖;略說賽場概念在研究中國人計策行為中的功能》、《中國人的觀念與行為》、《大澳漁民家庭的神祇》等。主要學術論文主要有:《文化變遷的基本形式:以卑南族呂家社百年經驗為例》、《瑤族及瑤族研究近況》、《傳統的傳承:藏族(薩格爾>史詩誦唱者與拿瓦祭祀誦唱者的比較研究》、《香港地區的「rid,人」儀式》、《婦女與宗教:大作村的例》、《惠東的常住娘家婚俗:解釋與再解釋》、《關係芻議》、《傳統中國的底邊社會管窺》、《多元族群、多元文化與文化諮詢》等近百篇。
喬健先生在教學和研究的同時,積極推動中國人類學及相關學科機構的創建活動,做出了特殊的貢獻。他先後創建了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香港人類學會、國際瑤族研究會、山西大學華北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及台灣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積極支持創辦人類學高級論壇。並分別擔任首任系主任、會長、榮譽主任及所長、高級顧問。 除教學與研究外,喬健先生對中國人類學及相關學科之機構之創建與活動之推廣有特殊貢獻。喬健先生曾為香港中文大學創設香港地區獨一之人類學系並擔任創系系主任十一年(1980-1991),為山西大學創建華北文化研究中心並擔任榮譽主任(1994年迄今),為台灣東華大學創建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並擔任創所所長(1995年至2005年),又在東華大學校園內創建「原住民民族學院」,並擔任首任主任(2001年至2005年)。此外,喬健先生又創設「香港人類學會」並擔任創會會長(1978一1981),創設「國際瑤族研究協會」並擔任創會會長(1986-1988),擔任中國民族學會(台北)第十九屆(1997―1999)理事長。
喬健英文著作:
1.A First Course in Literary Chinese.Vol.1, Texts. Vol.2, Vocabularies. Vl.3, Commentaries and Outline of Grammar. Harold Shadick with the Collaboration of Chiao Chien.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68. 2.Continuation of Tradition in Navajo Society.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Monography Series B. No.3. 1971. 3.Special Issue on Anthropological Studies of China.Chien Chiao, Jiann Hsieh and Yun-yang Zee, eds. New Asia Academic Bulletin, No.6. 1986. 4.Ethnicity and Ethnic Groups in China. Chien Chiao and Nicholas Tapp, eds. New Asia Academic Bulletin, No.8. 1989. 5.The Yaoof South China: Recent International Studies.Jacques Lemoine and Chien Chiao, eds. Paris and Bangkok: Pangu. 1991. 6.Home Bound: Studies of East Asian Society.Chie Nakane and Chien Chiao, eds. Tokyo: The Centre for East Asian Cultural Studies, Toyo Bunko. 1992. 7.The Continuation of Tradition in Navajo Society.New and Expanded Edition. Taipei: Airiti Press. 2010.
喬健中文部分著作(簡繁體版)
- 【1】《中國人類學詞典》謝劍主編,喬健、王崧興編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1年版。
- 【2】《中國的民族社會與文化:芮逸夫教授八十壽慶論文集》李亦園、喬健主編,台北食貨出版社1981年版。
- 【3】《中國文化中的計策問題初探》喬健主編,台北食貨出版社1981年版。
- 【4】《現代化與中國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匯編》喬健主編,李沛良等編輯,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暨社會研究所聯合出版1985年版。
- 【5】《廣東連南排瑤的男女平等與父系繼酮》喬健主編,民族出版社1988年出版。
- 【6】《國際瑤族研究論文匯編》喬健、謝劍、胡啟望編輯,民族出版社1988年出版。
- 【7】《中國家庭及其變遷》喬健主編,李沛良等編輯,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暨香港亞太研究所聯合出版1991年版。
- 【8】《惠東人研究》喬健、陳國強、周立方編輯,福建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 【9】《人在江湖:略說賽場概念在研究中國人計策行為中的功能》《中國人的觀念與行為》喬健、潘乃谷主編,李沛良、金耀基、馬戎編輯,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 【10】《社會科學的應用與中國現代化》喬健、李沛良主編,高雄麗文文化,1999年。
- 【11】《飄泊中的永恆》——人類學田野調查筆記.喬健編著,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1999年
- 【12】《樂戶:田野調查與歷史追蹤》喬健、劉貫文、李天生着,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 【13】《廿一世紀的中國社會學與人類學》喬健、李沛良、馬戎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 【14】《底邊階級與邊緣社會:一些概念、方法與理論的說明》《石璋如院士百歲祝壽論文集》台北南天書局2002年版。
- 【15】《印第安人的誦歌》:喬健編著,中國人類學家對拿瓦侯、祖尼、瑪雅等北美原住民族的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5.
- 【16】《文化、族群與社會反思——社會學人類學論叢》喬健、李沛良、李友梅、馬戎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 【17】《底邊階級與邊緣社會:傳統與現代》喬健編著,台北立緒文化公司2007年版。
活動
- 1983年,喬健先生開始與費孝通先生合作,在費孝通先生的不斷推動和香港中文大學的大力支持下,第一屆「現代化與中國文化研討會」於3月7日至21日在香港中文大學召開,參加研討會的有來自中國大陸、新加坡、美國、台灣和香港地區的三十二位中國學者。這是1949年以後,第一次兩岸中國學者在中國人的地方會聚一堂,用中國話討論中國人共同關心的問題。在當時非常轟動,兩岸及香港地區的傳媒都作了大量的報道,在中國知識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1985年11月,第二屆「現代化與中國文化研討會」仍由香港中文大學舉辦,喬健先生仍為籌備委員會召集人與實際承辦人。
- 1987年,喬健先生赴福建參加「崇武古城創建六百周年學術研討會」積極倡議閩、台、港人類學者共同研究海峽兩岸的大岞人。第三屆「現代化與中國文化研討會」由香港大學舉辦,1988年6月在香港舉行。
- 1990年2月喬健先生應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民主同盟會主席費孝通先生的邀請,來大陸參加學術活動並接受中央民族學院、山西大學的榮譽教授聘書。
- 1990年5月7日,喬健先生又應南京航空學院副院長丁錫洪教授之邀,作了「人類學與現代社會」的專題講演。
- 1990年12月11日至14日,喬健先生和中根千枝教授在日本東京組織召開了「東亞社會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紀念費孝通教授八十壽辰」研討會,16名代表分別來自北京、香港、台北、漢城、倫敦、波士頓和東京。費孝通先生和國家民委主任司馬義·艾買提及潘乃谷教授參加了會議。
- 1992年喬健先生積極籌備第四屆「現代化與中國文化研討會」,這次由香港中文大學與北京大學聯合舉辦,於1993年10月11日至18日先後在香港和蘇州舉行。
- 1994年幫助山西大學創辦華北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並代山西大學邀請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費孝通,日本人類學家中根千枝,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李亦園參加揭牌儀式。把個人藏書捐給山西大學成立「喬健圖書室」。
- 1998年喬健先生又在南斯拉夫召開的第13屆人類學與民族學大會上,組織了一次以探討中國少數民族為中心的研討會。
- 2002年5月,「首屆人類學高級論壇」在廣西民族學院舉辦,喬健先生應邀請到大會做了「論中國研究的一些方法問題」的精彩演講。
- 2004年,第二屆「人類學高級論壇」在銀川舉行,喬健先生應邀請到大會致開幕詞。
- 2005年3月應邀在北京師範大學邀請做《社會文化的主流與邊緣》的學術講座。
- 2005年,第三屆「人類學高級論壇」在湖北武漢中南民族大學舉行,喬健先生被聘為「人類學高級論壇」高級顧問並應邀主持了大會。2005年9月喬健、喬曉芙、喬莊、喬紀、喬原及喬曉蓉六兄妹,為紀念其父親喬鵬書,特於山西大學九十周年校慶期間共同出資壹萬伍仟美圓,捐贈山西大學,設立「喬鵬書先生紀念獎學金」。
- 2006年應文化部和中國藝術研究院的邀請,參加「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成立大會,並在大會上作了「從實求美——藝術人類學的田野實踐」演講。2006年10月10日應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許嘉璐邀請在北京參加紀念費孝通先生民族研究70年座談會並發言。
- 2010年6月第九屆「人類學高級論壇」在貴州貴陽凱里學院舉行,喬健先生應邀到會進行了「無宗教:中西原生態文化的思考」的發表。2010年10月22日,由民盟中央、北京大學、上海大學與吳江市委、市政府共同組織的「紀念費孝通誕辰100周年暨統籌城鄉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學術研討會」在吳江市隆重舉行。喬健先生作為費孝通先生的生前好友應邀參加了大會並發言。2010年10月26日應北京大學王銘銘教授之邀,作了「中國文化中的謀略」的演講,28日在中央民族大學作了「中國文化的謀略與文化自覺」的講座。2010年12月5日 中英學界紀念費孝通誕辰100周年,在英國首都倫敦的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舉行,來自海峽兩岸以及日本、美國、西班牙、瑞士、比利時、荷蘭和英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兩百多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大會。喬健先生應邀出席並作了 「關係、計謀與文化自覺」的精彩演講。
- 2011年6月22日,應中山大學的邀請,喬健先生作了「論析中華菁英的謀略文化」演講。2011年6月26日上午,人類學高級論壇學術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在杭州召開,會議選舉喬健為人類學高級論壇學術委員會主席,並經到會全體委員的無記名票決:評選李亦園、喬健、容觀瓊3人獲人類學高級論壇新世紀(2000-2010)「人類學終身成就獎」。2011年10月10至14日,喬健先生應山西凱嘉古堡文化研究院的邀請,回山西省介休市參觀考察。介休市委書記秦太明、市長王懷民、人大主任李懷珠、市政協主席吳定元和山西凱嘉古堡文化研究院院長路斗恆分別設宴會歡迎。考察期間參觀了張壁古堡旅遊景區、濕地公園、中國琉璃藝術的瑰寶后土廟、祆神樓,在新建成的介休一中學術報告廳進行了「文化研究、文化自覺、智謀文化」的演講。
- 2011年10月22日,第十屆人類學高級論壇暨第二屆客家文化高級論壇在贛南師範學院隆重開幕,喬健先生應邀請參加並主持了大會開幕.本次論壇以「族群遷徙與文化認同」為主題,由贛南師範學院客家研究院與文旅學院聯合承辦。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師範大學、中山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以及台灣大學、台灣師範大學、香港科技大學以及韓國大田大學等海內外50多所高校的100多名學者出席了開幕式。24日接受了人類學高級論壇新世紀(2000—2010)人類學終身成就獎,代表獲獎者發表了獲獎感言。2011年12月7日應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院長丁宏教授的邀請,喬健先生參加「全國民族學博士生學術論壇」並作了「我的人類學田野經驗和一些心得」主題演講。
- 2012年9月1日至5日,喬健先生受介休市人民政府市長王懷民同志的委託,憑藉自己在國際學術界的地位和威望,召集了一批在國際上有影響的專家、學者,回到家鄉介休舉辦了「維護文化遺產、發展城市文化」圓桌論壇。這個論壇邀請了著名建築學家、台灣大學城鄉建築與研究所所長夏鑄九教授,台灣世新大學副校長熊杰教授,台灣世新大學人文與社會學院院長羅曉南教授,廈門大學人類學系主任兼人類學研究所所長彭兆榮教授,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周大鳴教授,廣西民族大學漢民族研究中心主任徐傑舜教授,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院長丁宏教授,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副教授橫山廣子等十二家高等院校和研究單位的17位知名學者參加。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長寧立新、省文物局法規處處長許高哲、晉中市文物局局長出席了開幕式。會議還邀請了喬健先生的夫人李潔予女士及她們的公子喬立博士列席會議。介休市市委書記秦太明、市長王懷民、市委副書記王雙壽、市人大主任李懷珠、市政協主席吳定元等四套班子領導參加了會議。會議期間,專家學者將實地考察介休綿山、后土廟、張壁古堡等文化遺產保存地,並就「維護文化遺產、發展城市文化」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舉辦此次人類學圓桌論壇對發展介休旅遊產業,促進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大發展有着重要的意義。」介休市市長王懷民熱情洋溢的說,「為保護城市文化遺產,改善市民生活環境,將文化保護傳承與促進民生改善相結合,介休市市委市政府作出了『介休歷史文化名城復興』的重大決策,遵循『碎片重構,新舊交融』的思路,按照『尊重原貌、修舊如舊、突出特色、整體保護』的原則,建立『政府主導、群眾參與、分類實施、循序漸進』的工作機制,努力推進歷史文化名城復興。」在這次論壇上,喬健先生提出了「黃土文明的研究與發展規劃:以介休為例」,的研究計劃,並以人類學高級論壇與介休市政府、山西凱嘉張壁古堡文化研究院簽定協議合作協議,將會是中國人類學學術轉型的一個標誌。
- 2013年6月28日至30日,喬健先生參加台灣清華大學「2013海峽兩岸人類學論壇」和7月15日至24日,在湖南吉首大學「第一屆兩岸三地中國西南民族學與歷史學研究生研習營」進行「文化自覺、自覺發展」:有關地方社會文化建設的構想與範例的專題演講。2013年9月8日至10日,「黃土文明、介休範例」研究執行計劃會議在廣州中山大學人類學系召開。著名人類學家、人類學高級論壇學術委員會主席、台灣世新大學講座教授喬健,召集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院黨委書記周大鳴教授,廈門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所長彭兆榮教授,四川大學文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所長徐新建教授,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副所長安介生教授,山西省介休市市長王懷民,市政協副主席郝繼文,市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張志東應邀參加。與會人員就人類學高級論壇與介休市政府合作,由中山大學、廈門大學、四川大學、復旦大學四名學科帶頭人帶領研究團隊,在費孝通先生「文化自覺」理論和喬健教授「自覺發展」的執行方案指導下,從歷史、文化、民族、地理等方面,如何以有2600年歷史的介休作為「黃土文明」的典型充分挖掘、發揚光大進行了廣泛的討論,提出了具體執行方案並簽訂了合作協議確定了執行計劃。中山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副校長、著名歷史學家陳春聲歡迎接待。這次會議是繼去年9月由人類學高級論壇主辦在我市召開「維護文化遺產、發展城市文化」圓桌論壇期間,介休市政府與人類學高級論壇簽訂的「介休市文化戰略合作協議」的基礎上,進行的一次實際工作會議,標誌着「黃土文明、介休範例」研究計劃的正式啟動。
獲獎記錄
喬健[1]先生曾獲多項學術榮譽,包括中央民族大學榮譽教授(1990年頒授)、山西大學榮譽教授(1990年頒授)及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講座教授(1994年授任,為香港地區首位)。2003年至2006年任台灣國家教育部「講座教授」,2005年任台灣世新大學講座教授,2005年擔任由海峽兩岸四地22所高等院校聯合創辦中國人類學最高學術研究機構——人類學高級論壇高級顧問。2006年被中南民族大學聘為榮譽教授。2011年7月當選人類學高級論壇學術委員會主席,並獲得首屆人類學高級論壇新世紀(2000——2010)「人類學終身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