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臨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臨境》選自中國古代的一部著名兵書六韜》卷四《虎韜》。

《六韜》不僅僅是一部兵書,也是一部治國安邦定國的政治著作,其治國思想體系大體上屬於黃老道家,提倡無為而治 。

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稱:「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宋神宗元豐年間,《六韜》被列為《武經七書[1]之一,為武學必讀之書。《六韜》在16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現今已翻譯成英語法語等多種文字

提示

本篇論述了兩軍對陣中,疲憊、襲擾和擊敗敵人的作戰方法。首先論述在兩軍勢均力敵的情況下,要攻擊敵人並取得勝利,必須做到:將部隊分為前、中、後三軍,先令前軍修築工事,完善守備;後軍多積糧的,隱蔽意圖;中軍「擊其不意,攻其不備」,即可取勝。接着進一步論述敵軍對我上述戰法己有防備的情況下,要取得勝利,必須不斷地疲憊、騷擾敵軍,派出小部隊,不停地挑戰,讓老弱士卒曳柴楊塵,迷惑敵人。敵軍將帥必然疲勞,士卒必定驚慌不安。這時再令部隊進行突襲,「或襲其內,或擊其外,三軍疾戰,敵人必敗」。

原文

武王問太公曰:「吾與敵人臨境相拒,彼可以來,我可以往,陳皆堅固,莫敢先舉,我欲往而襲之,彼亦可來,為之奈何?」

太公曰:「分兵三處,令軍前軍深溝增壘而無出列旌旗,擊鼙鼓,宛為守備;令我後軍,多積糧食,無使敵人知我意;發我銳士,潛襲其中,擊其不意,攻其無備,敵人不知我情,則止不來矣。」

武王曰:「敵人知我之情,通我之謀,動而得我事,其銳士伏於深草,要隘路,擊我便處,為之奈何?」

太公曰:「令我前軍,日出挑戰,以勞其意;令我老弱,曳柴揚塵,鼓呼而往來,或出其左,或出其右,去敵無過百步,其將必勞,其卒必駭。如此,則敵人不敢來。吾往者不止,或襲其內,或擊其外,三軍疾戰,敵人必敗。」

譯文

武王問太公說:「我軍與敵人在國境線上相互對峙。敵人可以前來攻我,我也可以前去攻敵,雙方的陣勢都很堅固,誰也不敢率先採取行動。我想前去襲擊敵人,但又擔心敵人前來襲擊我軍,應該怎麼辦?」

太公答道:「在這種情況下,就把我軍分為前、中、後三部。令我前軍深挖溝塹,高築壁壘,不要出戰。布列雄旗,敲擊鼙鼓,作好守衛準備;令我後軍多積糧食,不要讓敵人偵知我軍意圖。然後,派遣我中軍精銳部隊偷襲敵軍中央,擊其不意,攻其無備。敵人無法了解我軍情況,就會停止了動,不敢前來進攻了。」

武王問道:「如果敵軍己偵知我軍情況,洞察我軍企圖,我軍一有行動,敵人就知道我要做什麼,因而派出他的精銳部隊埋伏在深草地區,在我必經的隘路上實施截擊,在我防備不周密的地方發起攻擊,該怎麼辦呢?」

太公回答說:「命令我的前軍,每天前去向敵人挑戰,以疲憊懈怠敵人的鬥志;命令我的老弱士卒,拖動樹枝,揚起塵土,擊鼓吶喊,來回奔跑,以壯聲勢。進行挑戰時,我部隊或出現在敵人左邊,或出現在敵人右邊,距離敵人不超過百步。在我不斷騷擾下,敵人的將領必定疲於應付,敵人的士卒必定震駭恐慌。這樣,敵人就不敢前來進攻我軍了。我軍如此不停地襲擾敵軍,或襲擊他的內部,或攻擊他的外部,然後,全軍疾速地投入戰鬥,敵人一定會被打敗。」

治國思想

《六韜》治國思想的基本思路是聖賢的君主通過使用賢能之人治國,並提出了一套足以和儒家內聖外王學說相媲美的治國戰略思想,即"心以啟智,智以啟財,財以啟眾,眾以啟賢,賢之有啟,以王天下。"要通過修煉個人心性以獲取智慧,通過個人智慧來獲取財富,通過財富來獲取眾人擁戴與歸附,從擁戴歸附自己的眾人中獲取賢才,通過賢才來提高自己,這樣就成為一個良性循環,遇到一定的時機,就以行動以獲取天下。《六韜》強調以道以智治國,在競爭激烈的春秋戰國時期,和儒家的以德治國思想相比更具有可行性 。

歷史意義

《六韜》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六韜》的基本理論和範疇,主張柔弱勝剛強、韜晦不露和安靜玄默等,同時又引用「黃帝」之書,通過周文王、武王與呂望對話的形式,論述治國、治軍和指導戰爭的理論、原則,對後代的軍事思想有很大的影響,被譽為是兵家權謀類的始祖。

《六韜》據傳在7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現今已翻譯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種文字。此外,在日本由於源義經盜得《六韜》因而作戰得以出奇制勝的傳說,使得《六韜》中的《虎韜》(日本作:「虎之卷」),在日本成為「成功之路必讀之書」的同義詞[2]

視頻

臨境 相關視頻

六韜
六韜兵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