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菜系之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菜系之鄉
圖片來自愛經驗

中國菜系之鄉[1],是中國烹飪協會為打造和提升名菜品牌效應,豐富烹飪文化內涵,繁榮餐飲市場,促進烹飪產業和地方經濟的發展,而對中國某一菜系或知名風味菜餚系列的發祥地的一項認定以及相應冠名。

中國菜系之鄉認定條件包括:

  • 烹飪文化歷史悠久,具有豐富的烹飪文化資源。
  • 對中國知名菜系和風味菜餚系列品牌的形成、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 有一定數量的中國名菜、名點、名宴和中華名小吃
  • 具有歷史文獻記載,歷史考證成立。
  • 政府重視烹飪文化和餐飲行業的發展,餐飲市場比較發達。

歷史沿革

中國飲食文化歷史悠久,菜餚在烹飪中有許多流派,即菜系。菜系又稱「幫菜」,是指在選料、切配、烹飪等技藝方面,經長期演變而自成體系,具有鮮明的地方風味特色,並為社會所公認的中國飲食的菜餚流派。

中國是美食大國,自古有民以食為天的俗語,也因為幅員遼闊,各地自然條件、人們生活習慣、經濟文化發展狀況不同,在飲食烹調和菜餚品類方面,逐漸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風味。

南食和北食

南北兩大風味,自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出現。

到了唐代,經濟文化的空前繁榮為飲食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外,唐代高椅大桌的出現,改變了中國幾千年來分餐制的進餐方式,出現了中國獨特的共餐制,促進了我國烹飪事業的飛速發展,到唐宋時期已形成南食和北食兩大風味派別。

《夢溪筆談》卷二四中記錄到:「大底南人嗜咸,北人嗜甘。魚蟹加糖蜜,蓋便於北俗也。」在當時,中國的口味主要有兩種,北方人喜歡吃甜的,南方人喜歡吃鹹的。

四大菜系

到了清代魯菜(包括北京天津等北方地區的風味菜)、蘇菜(包括江蘇浙江安徽地區的風味菜)、粵菜(包括台灣潮洲、瓊地區的風味菜)、川菜(包括地區的風味菜),已成為我國最有影響的地方菜,後稱「四大菜系」。

八大菜系

民國開始,中國各地的飲食文化有了相當大的發展,有些地方菜愈顯其獨有特色而自成派系。蘇式菜系分為蘇菜、浙菜和徽菜,廣式菜系分為粵菜、閩菜,川式菜系分為川菜和湘菜。因為川、魯、粵、蘇四大菜系形成歷史較早,後來,浙、閩、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漸出名,就形成了中國的「八大菜系」。

中國八大菜系

一般認為,中國現在最具影響力的八大菜系是魯菜川菜粵菜蘇菜閩菜浙菜湘菜徽菜

八大菜系及其代表作:

魯菜,歷史悠久,又稱作山東菜,是中國美食傳統特色及文化的重要代表。魯菜特色獨特,風味以味道鮮、咸、脆、嫩為特點,量大,主要以蔥姜來調味,如代表有濟南菜孔府菜,以糖醋鯉魚九轉大腸等為代表。

粵菜,即廣東地區的風味菜,主要由廣州潮州東江三個地區的菜系口味組成。粵菜擅長小炒,製作精良,菜系精美,口味清淡爽口,甜而不膩,著名菜品有:著名菜餚有:脆皮乳豬佛山扎蹄大良炒牛奶等。

川菜,即四川地區的風味菜,也是歷史悠久的八大菜系之一,以火鍋聞名天下。川菜口味獨特,以麻辣、酸辣、椒麻為主,回味無窮,主要代表菜品有:火鍋魚香肉絲宮保雞丁等。

湘菜,主要是指湖南菜,以口味鮮明為名,特色是辣、油多、色濃,味道濃烈,口味酸、辣、還有煙燻臘肉,有濃郁的山鄉之味。主要代表菜品有:東安、麻辣子雞洞庭野鴨冰糖湘蓮等。

浙菜,主要是浙江周邊的菜系,主要由杭州寧波紹興等地區地方風味菜組成。歷史也是十分久遠。「南料北烹」是浙江菜系的一大特色,特色鮮明,講究刀工,製作考究,菜品精良雅致,代表菜品有:西湖醋魚龍井蝦仁等。

閩菜,主要是指福建地區的菜系。閩菜講究選料、火候、調湯、佐料,以味道取勝而聞名。特色是製作精細、外觀雅致精美、色系明亮。代表菜品有:佛跳牆梅開二度太極明蝦等。

蘇菜,即指蘇地區的風味菜。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除了美景,還有美食。蘇菜,講究季節,製作精細、味道清鮮,代表菜品有:淮揚獅子頭叫花雞等。

徽菜,即指安徽地區的菜品。特色以烹製山珍野味著名,擅長燒、燉、蒸。特色是油重、味濃。代表菜品有:紅燒果子狸火腿燉甲魚等。

獲得冠名榮譽的地區

參見

外部連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