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書法五千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書法五千年(毛筆字)原圖鏈接來自 央視網 的圖片

中國書法五千年》簡介:在世界名國,比如在英語國家和阿拉伯國家,也有被稱為書法家的人物或書法藝術的事物存在。然而那些書法家的書法作品,不可能被書寫成條幅或中堂在美術館展出,他們的書法家也絕對不會具有中國書法家所具有的藝術家地位,受到世世代代的頂禮膜拜。

中國紀錄片的歷史是從西方國家的攝影師來中國拍新聞片開始的。19世紀末,外國攝影師拍攝了義和團八國聯軍,同時又拍攝了紀錄當時中國社會生活風貌的影片。以後在20世紀初拍攝了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大出喪等新聞片 [1]。1911年辛亥革命時期,除日本攝影師拍攝了《辛亥鱗爪錄》外,中國攝影師朱連奎等也拍攝了反映武昌起義的《武漢戰爭》,稍後一些,又拍攝了反映二次革命的《上海戰爭》。1918年前後,商務印書館拍攝了一些以時事和風景為內容的紀錄短片:《歐戰祝勝遊行》、《第五次遠東運動會》以及《南京名勝》、《西湖風景》等 [2]

分集劇情

《中國書法五千年》 20130102

本節目主要內容:在歐洲、在美洲、在東南亞、在世界各地古老的中國書法如習習春風和煦送暖,如綿綿春雨潤物無聲。在世界文化史上還沒有哪一種文字的審美書寫能夠像漢字書法一樣從未中斷地流行數千年。在全球化浪潮的多元文化互動中、在新的人類文化語境中,中國書法正在成為展示中華民族審美理想的燦爛瑰寶,成為中國向世界顯示中華文化魅力的重要藝術。世界必將通過中國書法的國際化弘揚而認識中國文化、認識中國。中國書法正在為全人類文化的豐富,為世界各民族之間的相知相和做出屬於自己的獨特貢獻。敬請收看中國書法五千年第一集墨潤五洲。

《中國書法五千年》 20130103 第二集 點睛人間

本節目主要內容:中國書法源遠流長,幾千年來書法的傳統薪火不曾間斷。在今天,書法仍然是中國文化最具特色的一種形式,人民群眾對書法的喜愛也一直是不斷蓬勃高漲的。中國書法在發展歷程中之所以能夠不間斷傳統,而且能夠成為傳統藝術的普遍形式,其中一個突出的特點就在於中國的書法從來就是和情境相交、融匯的,是在和情境的關係中來體現書法的內容的價值和書法的美學的價值。

《中國書法五千年》 20130104 第三集 篆脈舒捲

本節目主要內容:甲骨文是現在已知成型的最早漢字系統,甲骨文對於文字形體就已經在有意識地追求某種美感,這是萌芽階段的書法意識。甲骨文字早期的書寫方法,大多是契刻,當時以刀錐為筆的書家也有精細的美感意識。後來甲骨文也開始間雜一些毛筆蘸朱墨的書寫,在用筆節奏的舒緩急驟、墨法的濃淡滑澀,布局的精心細緻上都可以看出那時的書法意識。在商代,與刻寫在甲骨上的文字並存的還有一種鑄造在青銅器上的文字,被稱為金文。後代的文字學家根據甲骨文和金文的結構特徵,把他們歸納為篆。陝西寶雞市渭河南岸有一座石鼓山,因為1300多年前這裡發現了10個古代的石鼓而得名。石鼓被學者們大致推定為戰國時代的秦國刻石,石鼓文是以籀文刻寫的四言詩,像甲骨文金文一樣,籀文也屬於大篆書體,但石鼓文的字裡行間已經找不出甲骨文式的象形圖畫痕跡,而完全是由線條組成,結體方正勻整,舒展大方,線條飽滿,橫平豎直,壁畫粗細基本一致,嚴謹工整,集大篆之成,開小篆之先河,是由大篆向小篆衍變而又尚未定型的過渡性字體。在書法史上,起着承前啟後的作用。秦國統一天下之後,開始推行統一文字的工作,在沒有印刷術的時代,統一文字的重要方法就是統一書寫方法。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說,大秦帝國是用統一書寫方法的方式統一了文字。在兩漢時期,篆書失去了日常使用功能,變成古體字,但篆書並沒有因失去實用價值而很快消失。反倒因為古雅的特點經常被使用於更加鄭重莊嚴的領域,最值得注意的是,後來的朝代疊經變換,篆書體卻被長久保存在各朝代象徵權力的官印里。在文字神權化時代產生的篆書永遠定格於權力體系,似乎成了巨大的歷史隱喻。流逝的歲月沒有湮滅篆書獨特的審美價值,直到唐代,大書法家們有不少都是篆書好手。唐代書法家中,李陽冰的篆書成就最大。大致從李陽冰中興篆書的唐代開始,書法家們為篆書找到了一片堅固的世界,這就是純藝術的篆刻。篆書代表人物鄧石如的篆刻得力於自己出類拔萃的篆文書法,他提出了印從書出這一著名制印理論。時至晚清,篆刻領域出現了另一位代表人物吳昌碩,他將篆刻、書法、繪畫渾然融匯,篆刻藝術被發展成為抒發內心深摯情感的最佳寄託,開創了篆刻藝術表現的新境界。

視頻

中國書法五千年 相關視頻

電視紀錄片《中國書法五千年》第4集 【隸勢承載】
電視紀錄片《中國書法五千年》第8集 【書法天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