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清山世界地質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清山世界地質公園三清山位於中國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與德興市交界處,距玉山縣城50公里,距上饒市78公里。三清山為 懷玉山脈主峰,因玉京、 玉虛、玉華「三峰峻拔、如三清列坐其巔」而得其名。 三清山地質公園是中國東南部的一座以中生代花崗岩和 元古代- 古生代地層為主組成的具有豐富 地質遺蹟與獨特地質地貌現象的自然地理區域。位處揚子與華夏古板塊結合帶和 歐亞大陸板塊東南部與 太平洋板塊活動地帶。

概況

該地質公園猶如一部地球科學的巨着,她記錄了地球十億年演化發展歷史,遺存有沉積學、地層學、古生物學[1]、岩石學、大地構造學、地球動力學、地貌學等多學科價值的珍貴地質遺蹟;保存了具有兩億多年演化更替歷史的珍稀生物群落,是一個原生態的生物樂園;擁有類型齊全、特徵典型、分布集中的花崗岩微地貌現象,花崗岩地貌與生態、氣象的巧妙融合併以奇特的景觀形式,展示了傑出的自然美,是花崗岩地質地貌學的一座天然博物館、也是世界花崗岩山嶽峰林景觀的典型代表;一千多年人與自然共同發展的歷史,又給公園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特別是其中按照中國道學「天人合一」思想創建的古建築遺址景觀,被譽為中國道教古建築的露天博物館。三清山,是大自然留給人類的寶貴遺產。三清山地質公園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一千多年歷史的典型範例,也是中國政府建立的一個保護自然、保護環境、弘揚文化、傳播科學的大型國家地質公園。

公園面積

三清山地質公園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西省上饒市境內。總面積為229.5km2,為了保護公園環境與地質遺蹟景觀,在公園的外圍設置了168.5 km2的緩衝區。

地形地貌

三清山地質公園位於懷玉山脈的腹地,山脈呈NE-SW走向,綿延300餘千米,植被非常繁茂,是一條美麗的綠色山鏈。公園區域為懷玉山脈主峰地段,也是最美的一個山體,由於花崗岩斷塊的急劇上升,也因濕潤的氣候和節理高度發育的花崗岩受流水深深切割,它形成了峻峭的山地地形。公園中部以構造侵蝕花崗岩中山峰林地形為主,海拔一般在800~1000米以上,山體東、南、西三面陡峻而北面較緩,總的坡度是在水平距離5公里內從山腳200米高度上升至玉京峰的1819.9米。公園邊部為低山與丘陵地形,在溝谷下游和山間窪地發育有少量堆積地形。地貌類型總體是以花崗岩體為中心的山嶽地貌。

氣候、水文與水資源

公園屬於中亞熱帶東部季風型氣候區,由於受海拔高程影響,具有山地小氣候變化特點。一年四季分明,夏季涼爽、濕度大,冬季漫長。公園全年平均氣溫為10.9℃,夏季最高氣溫為33℃,冬季最低氣溫為-16.0℃。雨量豐沛,年平均降雨1857.7mm,年平均蒸發量為1331.6mm。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2%。

公園水系,分別屬於長江流域中游鄱陽湖水系信江流域和錢塘江流域。南部水系主要匯入信江與樂安江後注入鄱陽湖,北部水系匯入錢塘江後注入東海。地表水以溝谷溪流水網為主,季節性變化明顯,雨季水源豐沛,旱季水源不足。

土壤

公園內山體風化殼不發育,土壤稀薄,區域的地帶性土壤為紅壤,隨着海拔高度上升,依次分布着山地紅壤(400 m以下)、山地黃紅壤(400~600 m)、山地黃壤(600~1400 m)、山地黃棕壤(1400~1750 m)和山地草甸土(1750 m以上)。在低海拔村落附近,分布有一定面積的水稻土。

植被

公園植被屬於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域、東部常綠闊葉林亞區域、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帶,植物區系屬泛北極植物區、中國-日本森林植物亞區的華東地區。植被以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針葉林、竹林等為主,植被垂直分帶現象明顯。其中闊葉林主要有青岡類、水絲梨木荷、杜英、楓香和杜鵑類等,針葉林在中山以華東黃杉、台灣松為主要優勢種,低山則以馬尾松占優勢。

交通

公園距上饒市90公里,現有交通主要由浙贛鐵路幹線、320國道、311高速、205國道、206國道、皖贛鐵路、九景婺高速等共同組成「井」字型的外部陸路交通網,園區內有旅遊專線公路,並可通過衢州、武夷山、南昌航空港通達國內外。2012年,公園外部的上饒市正在建設快速交通系統,包括機場、2條高速鐵路、3條高速公路正在建設施工中,將成為快速交通樞紐;公園連接外部快速交通樞紐的旅遊專用便捷交通系統也在改擴建,將為世界各地遊客進出公園提供快速、便捷的交通網絡。

人文歷史

公園已知有1600多年的人文歷史。在古代,為着名宗教(道教)活動中心。1984年成立上饒地區三清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公園區域歸上饒行署統一管理、並實施統一規劃利用。1985年被批准為江西省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歸省保護管理。1988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開始納入國家保護管理;2005年9月,為加強地質遺蹟景觀保護利用列入國家地質公園[2]、2006年1月列入中國自然遺產,2008年7月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進一步加強了對公園區域的自然遺產、自然景觀、生態環境等全面、系統、嚴格、規範的保護管理與科學規劃。

社區與人口

公園社區有2個鄉鎮、15個行政村,2012年總人口為16167人,包含有漢族畲族。人口分布相對集中,並主要分布在公園邊部的山間谷地、河流邊岸及公路沿線地帶,公園核心區無常住居民。社區事務(包括社會公共管理、產業與經濟發展等)由公園管委會領導和直接管理。

產業與經濟

公園建設之前,社區居民以傳統農業與林產品為生,長期自我生產、自己消費。上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旅遊業以來,逐步向旅遊服務業轉型,在社區保留有傳統生態農林業和生態養殖業。公園經濟來源主要為門票收入、稅收收入和提供各類旅遊服務、公園土特產品銷售等帶來的經濟收入。

視頻

三清山世界地質公園 相關視頻

世界地質公園 三清山
三清山世界地質公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