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江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重新導向自 《龙江颂》)
龍江頌是中國在20世紀文化大革命期間的一個京劇劇目,被列為樣板戲、紅色經典之一。
歷史
1963年福建漳州的位於九龍江上游的玉枕大隊,犧牲局部利益抗旱,當地文藝團體創作了薌劇《碧水贊》。劇作者江文、陳曙等創作了話劇《龍江頌》。1964年又被上海新華京劇團改編成京劇《龍江頌》[1]。主線是歌頌共產主義風格。毛澤東誇獎它是:「為八億農民寫了一齣好戲」。文革中主抓上海文藝宣傳的張春橋另行組建《龍江頌》劇組,江青將劇中的主角由一個男書記變成女書記,還加進了階級鬥爭的線索。
故事情節
大躍進失敗後不久,1963年,中國東南沿海某地農村大旱,某人民公社龍江生產大隊中共黨支部書記江水英組織大家學習中共八屆十中全會的精神,要在村邊的九龍江上建壩提高水位,犧牲本村的三百畝良田,引水給後山乾旱地區的九萬畝地。從前後山地主的手下王國祿在共產黨鎮壓了地主之後掩名埋姓在龍江大隊潛伏,成了燒窯師傅黃國忠,挑唆大隊長李志田反對犧牲局部利益。江水英識破王國祿的身份,將其逮捕。後山農業豐收後替龍江大隊交稅(公糧)。
場次
- 第一場:承擔重任;
- 第二場:丟卒保車;
- 第三場:會戰龍江;
- 第四場:窯場鬥爭;
- 第五場:搶險合龍;
- 第六場:出外支援;
- 第七場:後山訪旱;
- 第八場:閘上風雲;
- 尾 聲:豐收凱歌。
流行唱段
爭做時代的新闖將、手捧寶書滿胸暖、但願得龍江水早到後山、為人類求解放、讓革命的紅旗插遍四方。
其他藝術形式
- 1972年上海越劇院:《龍江頌》[2]。
視頻
龍江頌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龍江頌》誕生記,古雷網,2019-07-06
- ↑ 因演樣板戲《龍江頌》中阿蓮走紅的她,一生最愛除了歌劇就是他,如今72歲 ,搜狐, 2019-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