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甲型流感病毒H5N1亞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H5N1)
前往: 導覽搜尋

甲型流感病毒H5N1亞型英語:influenza A virus subtype H5N1,記作A(H5N1)或H5N1),也稱H5N1病毒、H5N1禽流感,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一個高致病性亞型,具有血凝素(hemagglutinin)第5型,神經氨酸酶(neuraminidase)第1型。H5N1病毒可以導致人和一些其他的動物死亡。

有一個在鳥類及禽類間傳播的H5N1毒株稱為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流感病毒H5N1亞型(HPAI A(H5N1),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 of type A of subtype H5N1),這一毒株是H5N1流感的致病源。該病毒在鳥群中的傳染性很強,發病突然、病症嚴重、死亡快速[1],因而屬於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這是一種動物流行病(不在人類間傳播)和動物共患病,可在很多物種間傳播。

H5N1病毒是1996年首次在中國廣東的家鵝中明確發現。H5N1病毒主要感染鳥類並導致禽流感。1997年在香港傳播時,很多農場的雞受感染後都即時死亡,並引發首次報告了H5N1病毒感染人類的病例,使一名幼稚園學生死亡。2003年至2015年,全世界已向世界衛生組織報告630例人類確診病例,其中375例死亡,死亡率約60%;這些確診的報告病例全部發生在東南亞地區(印度尼西亞越南泰國柬埔寨中國大陸)。2006年3月9日,世界衛生組織(WHO)根據「一個中國」原則將「H5N1禽流感全球及國家圖」將台灣劃為感染區。2006年3月10日,世界衛生組織公開說明,台灣沒有任何人類或家禽感染H5N1禽流感病例,不是傳染區。 2013年5月2日,中國科學家在美國《科學雜誌網絡版上報告說,他們「破譯」了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分子機制,這一發現對防止禽流感病毒擴散具有重要意義。

H5N1病毒在鳥類的感染

1996年至2003年

H5N1病毒是1996年首次在中國廣東的養殖中明確發現。

1997年在香港養禽場及鮮活市場爆發H5N1禽流感。當局迅速撲殺全港的130萬雞隻,消滅了疫情。當年首次發現人類感染H5N1病毒的病例。同年在廣東的飼養鵝中也檢測到相同病毒

1999年以後,通過檢測香港禽類的血液樣品、籠具拭子、糞便樣品,發現該病毒仍時常出現。1999年至2001年間,與鵝中檢測到H5N1病毒的幾率上升。香港科學家管軼的研究小組發現,病毒在2000年後期從其他水禽的流感病毒中,獲得了新的基因。

2001年5月,大韓民國在從中國大陸進口的鴨肉中分離到H5N1病毒。2002年,在香港發現有野鳥死於H5N1病毒[2],這是在亞洲野鳥中首次報告因H5N1引起死亡。2003年1月,香港九龍公園的水禽火烈鳥(flamingo)死於H5N1病毒。2003年5月,日本在進口的鴨肉中也檢測到H5N1病毒。

視頻

甲型流感病毒H5N1亞型 相關視頻

注意!甲型H1N1流感病毒來了!出現這幾個症狀快就醫
四川:確診1例人感染H5N1流感病例

參考文獻

  1. 圖說流感的千年曆程,搜狐大視野,2014-02-13
  2. 香港再次在野鳥屍體上發現H5N1禽流感病毒,新浪網,2006-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