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鲁智深,小说《水浒传》中重要人物,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姓鲁名达,出家后法名智深,人称花和尚。
《水浒传》全面展现了北宋末年的社会生活,不可避免会涉及到宗教话题。梁山上的宗教人士首选鲁智深,他是朝廷的官员,身处北宋末年黑暗的官场,耳闻目睹其中的丑陋,他用拳头帮助弱者,被逼出家,一生杀人放火却能钱塘江听潮后顿悟,沐浴更衣圆寂涅槃,成为梁山好汉中下场最好的好汉。[1]
生平
鲁达本在渭州小种经略相公(種师仲)手下当差,任经略府提辖。为救弱女子金翠莲,他三拳打死“镇关西”郑屠,被官府追捕。逃亡途中,经赵员外介绍,鲁达到五台山文殊院落发为僧,智真长老说偈赐名曰:“灵光一点,价值千金。佛法广大,赐名智深。”智深在寺中难守佛门清规,大闹五台山,智真长老让他去东京大相国寺,临别赠偈言:“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
鲁智深在相国寺看守菜园,收服众泼皮,倒拔垂杨柳时,偶遇林冲,结为兄弟。后来林冲落难,刺配沧州,鲁智深一路暗中保护。在野猪林里,解差董超、薛霸欲害林冲,鲁智深及时出手,救了林冲一命,此后一直护送至沧州七十里外。智深因而为高俅所迫,再次逃走在江湖上,后与杨志等一起打下青州二龙山宝珠寺,当了头领,就此落草。武松做了行者后,也来入伙。
后呼延灼率连环马攻打梁山,为徐宁所破,只得投奔青州知府慕容彦达,要攻打二龙山。于是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三山聚义,攻打青州。宋江引梁山泊头领下山增援,成功后三山好汉同上梁山,鲁智深方与林冲重聚。
梁山一百单八将聚齐后,排定座次,鲁智深为天孤星,位列十三,在战斗序列中为步军头领之首。不久,宋江在满江红词中流露出招安之意,武松、李逵不快。鲁智深说:“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宋江等受招安后,鲁智深陪同宋江,重上五台山,参礼智真长老。师父说:“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临别再赠四句偈言:“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后来,宋江征方腊,大战乌龙岭。鲁智深追杀夏侯成,却迷路入深山;得一僧指点,从缘缠井中解脱,生擒方腊。宋江大喜,劝智深还俗为官,荫子封妻,光宗耀祖,智深说:“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宋江又劝他住持名山,光显宗风,报答父母,智深说:“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宋江等凯旋,夜宿杭州六和寺。智深听得钱塘江潮信,终于顿悟,于是沐浴更衣,圆寂涅槃,留颂曰:“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焚化法语曰:“鲁智深,鲁智深!起身自绿林。两只放火眼,一片杀人心。忽地随潮归去,果然无处跟寻。咄!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
人物评论
金圣叹评论鲁智深:“遇酒便吃,遇事便做,遇弱便扶,遇硬便打。”[2]
金圣叹把水浒人物按好恶定了级别,鲁智深被金圣叹定为“上上人物”,因为他是梁山好汉中不多的侠客。[1]
《水浒》中的英雄,大多数是不谋的,不算计的,鲁智深是不谋的典范。就做事而言,鲁智深有两个特点, 一,做前三不: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 二,做后三不:不悔,不怨,不惜。不悔已做的,不怨受惠的,不惜失去的。 他有一句格言: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
鲁智深是一个简单的人,随遇而安,坦然接受命运。他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挫折和转折,是打死镇关西之后,不得不做了和尚。武功一流的路至深在军界非常适合并且已有相当基础与人缘,按说前程远大,突然变成了他极不适应的和尚,他应该是非常痛苦,但是,他却坦然接受了,以后他有很多还俗再作军官的机会,他都终身不改一件直裰,一穿终身,而且临终听潮声圆寂成了正果。
鲁智深固然好酒,但不贪酒,不酗酒,他常常是遇酒不吃——在桃花山,因为不喜欢李忠、周通的为人,满桌的酒他便没吃;在瓦罐寺,在极度饥饿中,面对着一桌酒菜和崔道成的邀请,他也没吃;在暗中尾随保护林冲的途中,他也一路不吃酒;在华州,急于救史进的他,面对着朱武等人杀牛宰马和美酒,他仍是“一滴不吃!”,所以鲁智深是一个率性而为,见义勇为,舍身赴义的人,但又极有分寸的人。[2]
和犯淫戒的裴如海和尚相比,鲁智深的不贪色,是整部水浒传所追求的道德规范。李贽对鲁智深的评价最高,他在容与堂刻《忠义水浒传》中评道:”此回文字(第四回)分明是个成佛作祖图。若是那班闭眼合掌的和尚,决无成佛之理。何也?外面模样尽好看,佛性反无一些。如鲁智深吃酒打人,无所不为,无所不做,佛性反是完全的,所以到底成了正果。算来外面模样看不得人,济不得事,此假道学之所以可恶也欤!“”率性而行,不拘小节,方是成佛作祖根基。“[1]
鲍鹏山新说《水浒》鲁智深 音频
参考文献
《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