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聖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關聖宮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文物遺址年代判定為清代。2007年6月1日公佈為四川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川府函【2007】114號,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級各部門:省政府同意省文物局提出的第七批有級文物保護單位(共計342處),現予公布。各級地方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依照國家和省關文物保護的法律法規認真貫徹落實“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正確處理文物保護與合理利用的辯證關係,認真做好所轄境內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管理工作。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推進“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跨越”的戰略構想,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充分發揮文物在社會主義三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成都市
成都市(四川话国际音标:tsʰən˨˩tu˧sɿ˨˩˧;汉语拼音:Chéngdūshì),别称“蓉城”、“锦官城”,简称“蓉”,位於中國四川省中东部,地处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腹地,为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为中国西南地区物流、商贸、金融、科技、文化、教育、交通及通信中心,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部所在地[1],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成都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天府之国”之称,是中国开发较早、持续繁荣时间较长的城市之一。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367年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迁往成都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但依据现实挖掘的金沙遗址看来,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距今3200年前。成都自建城伊始到现代数千年历史中,大部分时期均保持着繁荣和发达,也是全国生活较富庶的地区之一。成都自古为西南重镇,曾是古蜀、成家、蜀汉、成汉、谯蜀、前蜀、后蜀、李蜀、大西九个政权的都城,三国文化丰富,秦汉以来,成都就以农业、手工业兴盛和文化发达著称,历代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的重要城市。汉代成都与洛阳等并列为五大都会之一。唐代商贸繁荣,与扬州齐名,称为“扬一益二”。现今成都所在的成渝经济区是中国西部经济最领先的区域。[2]成都是十大古都之一,拥有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等名胜古迹,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成都市于2007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与世界旅游组织命名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3]另两个城市是浙江省杭州市和辽宁省大连市。2009年,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心正式授予成都“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称号,成都是亚洲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授予成都“美食之都”称号,成为亚洲首个“美食之都”。2017年GDP總量居省會城市第二位,僅次於廣州。根据GaWC发布的全球城市排名分析,成都已升为全球城市“Beta+”梯队。2021年夏季世界大學運動會和2025年世界运动会将在成都举办。
历史
作为西南重镇,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春秋末期(约公元前4世纪),古蜀国第五世开明王把都城迁至成都。周赧王四年(前311年),秦国张仪按秦首都咸阳建制修筑成都城墙。三国时为蜀汉首都,五代十国时为前蜀、后蜀都城,文化遗存丰富。秦汉以来,成都就以农业、手工业兴盛和文化发达著称。汉代成都与雒陽等并列为五大都会之一。唐代商贸繁荣,与扬州齐名,称为“扬一益二”。
先秦至秦汉
在夏代纪年早期阶段甚至更早的时期,地处成都平原的古蜀国已形成了较发达的青铜文明,成为了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记载,古蜀国共有五个朝代,先后定都于瞿上(今成都温江区)、郫邑(今郫都区)、新都、广都。春秋末期(约公元前4世纪),第五世开明王把都城迁至成都[4]。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城名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之典故,因名成都,相沿至今,成都也因此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自建城起便未改名称的城市。有人认为成都为古蜀地名音譯詞。有一种说法将“广都、新都、成都”合称为“古蜀三都”。如今成都平原有很多古蜀国的文化遗迹,如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鱼凫古城遗址、望丛祠等,地处成都市区的金沙遗址则是古蜀文化发展的一个巅峰。
古蜀国是秦国统一天下过程中首先攻取的对象,秦惠文王为此准备多年,并开辟了由秦入蜀的石牛道(即金牛道)。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借巴国、蜀国互攻之机,派司马错率军沿石牛道入蜀,数月之间便攻占蜀地[5]。此后,秦王三立三废蜀侯,终置蜀郡,郡治成都县即设于原蜀都成都。前311年,秦国张仪按首都咸阳建制修筑成都城墙,筑有相并的大城和少城;成都据此也成为中国有确切史料记载的最长时间城址不变的城市。前256年,秦昭王任命李冰为蜀郡郡守,任内他主持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成都平原从此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经过数十年经营,成都在秦末便取代关中平原获“天府之国”之称,而这一美誉一直延续至今。
汉代的成都,经济已相当繁荣,织锦业尤其发达,成为朝廷重要的贡赋来源。于是朝廷在成都专门设置锦官管理,并在成都城西南建造“锦官城”;“锦官城”、“锦城”由此成为成都的别称。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时成都人口达到7万6千户(约35.4万人),是当时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与长安、雒陽、邯郸、临淄、宛城一并成为汉朝六大都市。汉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蜀郡太守文党在成都建立了世界最早的地方官办学堂“文翁石室”。汉代成都的文学艺术也达到很高的水平,成都人司马相如、扬雄、王褒皆为汉代最有名的文学大家。
前汉时,全国共分为十四个州刺史部监督机构,其中在雒县(今四川广汉市)置益州刺史部,刺史部后迁驻成都。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公孙述在成都自立为帝,国号“成家”,改益州刺史部为司隶校尉,以蜀郡为成都尹。后汉建武十二年(36年),东汉大司马吴汉在经过五年征战之后最终攻陷成都,成家灭亡,在成都重新设置益州刺史部。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朝廷接受刘焉的建议,改各州刺史部为拥有实际招募士兵和指挥权的州牧,刘焉则为首任益州牧,设治所于绵竹,汉献帝初平五年(194年)迁驻成都[6]。当时的益州刺史部是西域胡人兴贾经营之地。
參考文獻
- ↑ 环球网. 五大战区司令部驻地公开 管辖省份曝光. 2016-02-02 [2016-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1).
- ↑ 中国欲将成渝经济区打造为西部最大增长极. 新华网. 2011-03-03 [2013-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5).
- ↑ 成都杭州大连被命名为"06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中国网. 2007-02-09 [2010-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9).
- ↑ 《成都市志·大事记》. 方志出版社. 2010-12: 605–607. ISBN 978-7-80238-977-9.
- ↑ 白马关金牛古蜀道 石牛粪金起五丁开道成. 四川日报. 2016-08-10 [2018-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8).
- ↑ 《成都市志·大事记》. 方志出版社. 2010-12: 614–616. ISBN 978-7-80238-9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