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趙武靈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趙武靈王
趙武靈王
概要
姓名 趙雍
諡號 武靈王
陵墓 今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
政權 趙國
在世 約前340年 - 前295年 (45歲)
在位 前325年 - 前298年4月7日
趙肅侯
不明
年號

趙武靈王(前340年-前295年),嬴姓趙氏,名中國戰國中後期趙國的君主。死後諡號武靈

生於趙肅侯十年(前340年),在位(前325至前299年,共27年)時推行的「胡服騎射」政策,趙國因而得以強盛,滅中山國,敗林胡樓煩二族,辟雲中雁門三郡,並修築了「趙長城」。

武靈王禪讓王位趙惠文王,自己退居幕後,號稱「主父」。因為儲君廢立問題,在趙惠文王四年(前295年)的沙丘之亂中被幽禁而餓死。趙稱王,自武靈王諡號始,但惠文王稱王於前299年,在武靈王死之前。

生平經歷

即位之初

前326年,趙肅侯卒,子武靈王即位,時約18至20歲(趙國君主幾歲聽政不詳,若如秦王22歲聽政,則武靈王二年聽政時22歲,即位時即20歲。若趙君20歲聽政,則就位時18歲。)。武靈王元年(前325年),以陽文君趙豹為相,魏惠王太子嗣[1]韓宣王太子倉來信宮朝賀。時武靈王年少,未能處理政事,設博聞師三人,左右司過三人。等到能處理政事(二年或元年底),向先王重臣肥義問政,增加他的俸祿。對國內年過八十的老人,每月送老人年金。三年(前323年),在築城(趙與中山國的南疆交界處,今河北高邑)。四年(前322年),與韓會於區鼠。五年(前321年),娶韓女為夫人。三年時,三晉燕國中山國等五國的國君互相稱王,武靈王也參加稱王活動,成為首任趙王。八年(前318年),趙國參加五國聯軍伐秦之役,聯軍打了敗仗,武靈王說:「沒有王的實力,怎麼敢竊取王的名號?」下令取消王號,命國人稱自己為「君」。

武靈王即位之初,對外作戰屢次戰敗,北方又受少數民族威脅,趙國處境危險。

胡服騎射

十九年(前307年)月,武靈王招肥義談論天下大事,(史記是這麼說的,實際的情形,可能是召集肥義及以下官員,舉行軍事會議。)談了5天才結束。會後,武靈王帶領軍隊進攻中山國,到達中山國南境的邊防城市:房子(今河北高邑縣西南),第一戰就吃了敗仗,只好退兵。武靈王親率臣下考察邊境,沿著中山與趙國的邊境到達(今河北蔚縣),北到「無窮之門」(位於今河北張北縣),西到黃華 (可能是黃河邊的山丘)。 考察回來後召見樓緩謀劃,說:「先王趁世事變化,作了這裡的主人,依靠漳水滏水的天險,修築長城,攻取藺、郭浪,在荏打敗了林胡,但功業還沒完成。現在中山在我國中間,北有燕,東有東胡,西有林胡、樓煩和秦、韓的邊境。如果沒有強大的兵力救援,就要亡國了,怎麼辦?要有高於世俗的功名,一定會受到背離習俗的拖累。我想要全國軍民都改穿作戰與工作方便的胡服。」樓緩說:「好,臣支持大王的決定。」但群臣都不想改穿野蠻人的服裝。武靈王再與重臣肥義討論,肥義也支持武靈王的構想。

武靈王想讓德高望重的叔叔公子成帶頭穿胡服,為群臣榜樣。公子成反對,稱病不朝。武靈王親自前往公子成家勸說:「衣服,是用來便於使用的。禮儀,是用來便於行事的。剪髮文身,衣襟偏向左側,是人的風俗。塗黑牙齒,在額頭上塗抹顏色,不戴帽子,針線粗拙,是吳國的風俗。雖然禮儀衣服不一樣,但一樣便利。鄉情不一樣,風俗就變了。事情不一樣,禮儀就變了。所以這不是聖賢可以統一的。以前中山依靠齊國的強大兵力,圍攻(今河北省柏鄉縣以北),鄗幾乎失守。先王以之為恥,這個怨仇還沒報。 上黨(今山西省東南部)附近的地形險惡,沒有大量輕捷的騎兵,是沒有辦法防守的,穿上胡服的步兵戰力提高,還可以報中山於我國的怨仇。如果叔父只泥拘於世俗的禮儀及服裝規範,而違背祖先簡子與襄子的開疆闢土宏願,及忘卻鄗城被圍的恥辱,我真的很失望。」公子成被說服,立即穿上武靈王賜的胡服。於是武靈王第二天就發布了胡服騎射的命令。大臣們還是紛紛反對,武靈王一一加以說服。 二十年(前306年)趙國在實行「胡服騎射」改革一年後,再度進攻中山國,這一次表現好多了,一直打到寧葭(今河北省石家莊市西北),中山的中心地區。趙軍深入敵境之後還是吃敗仗,中山軍反攻,趕走了入侵者,還奪取了趙國的鄗城。僅只一年,胡服騎射的優點已經顯現出來了。另一路軍隊向西進攻胡地,倒很順利的到達榆中,打敗了林胡王,林胡王獻馬求和。武靈王知道中山很頑強,如果別的諸侯國來干涉,趙國就無法獨吞中山。回來後,立即展開外交攻勢,派樓緩出使秦,仇液出使韓,王賁出使楚國富丁出使魏,趙爵出使齊。派代相趙固管理胡地,在那裡招幕胡人從軍。

二十一年(前305年),再進攻中山。趙袑為右軍,許鈞為左軍,公子章為中軍,由南向北進攻,武靈王統一指揮。牛翦帶領騎兵,趙希帶領胡、代的軍隊從西方的井陘關出擊。牛翦與趙希穿過山谷,在曲陽(今河北省曲陽縣)會師,攻下丹丘(曲陽縣西北)、華陽(恆山)、鴟之塞(又名鴻上塞,在恆山。)。武靈王率軍攻下鄗、石邑(今河北省元氏縣北)、封龍(今河北省元氏縣西北)、東垣(今河北省正定縣南)。鄗是趙國領土,武靈王三年才大修城防,大約在去年或前年,中山反攻得勝時落入中山手中,今年又被趙國奪回來了。胡服騎射兩年後,趙國終於首次擊敗中山,中山獻四城求和,武靈王答應,退兵。之後,趙國又數度進攻中山,都是以中山割地求和收場。二十六年(前300年),再次進攻中山,這一次,趙國決定要消滅中山國,出動大軍連續進攻五年,前296年終於消滅中山國,另立一位傀儡中山王,次年又把傀儡取消,中山國徹底的消滅了。

在進攻中山時,還繼續攻伐北方及西方的胡人部落,領土向北擴大到,向西擴大到雲中(今內蒙古呼和浩特托克托縣)、九原,並從今天的河北張家口到內蒙古巴彥淖爾盟五原縣修築「趙長城」。前297年,趙主父巡視新領土時碰到樓煩王,樓煩王不想打仗也不想逃跑,他向趙主父投降,把軍隊交給趙主父收編,樓煩人成了趙國人。

戰國時期,匈奴已成北方之國的邊境之患,秦、燕、趙不斷抵禦,但只能打退而已。趙武靈王啟用了幾名將軍抵禦,但都不能有效抵抗匈奴侵擾,直到啟用了名將李牧,才終將匈奴逼退。李牧蒙恬是當時唯二能抵抗匈奴的名將。

傳位太子

二十八年五月初一戊申(前298年4月7日),武靈王禪讓太子趙何。趙何本為公子,武靈王因寵幸其母吳娃,立其為太子,罷免了原太子章為安陽君。

新王到太廟行完禮儀後,出來上朝。大夫都作為新王的臣子,肥義為相國,並任新王的王師。趙何是為趙惠文王。惠文王是吳孟姚的兒子。武靈王自號主父

主父想讓惠文王主管內政,主父自己主管軍事,並設想從率領騎兵繞道雲中九原,南渡黃河,進入河南,直接向南奇襲秦國都城咸陽。於是他親自喬裝成使者進入秦國。秦昭襄王在大殿上宴請趙國使團時,覺得他樣子奇偉英武,不像臣下的氣度,感到奇怪。宴後,他派人前往使館調查,才知道那是趙國主父,但此時主父已經出函谷關回國去了。得知這個消息,秦人非常震驚。主父之所以要進入秦國,是要親自勘察地形,觀察秦人的風貌習俗,以及秦昭襄王的為人。

沙丘之亂

惠文王三年(前296年),主父攻滅中山,遷中山王到膚施。歸來慶功時,封原本的太子趙章為安陽君,派田不禮為相輔佐。肥義認為趙章驕而田不禮詐,兩人在一起一定會作亂,於是對高信說:「如果有人召見大王的話,一定讓我走在前面。」惠文王四年(前295年)群臣朝見惠文王,主父在一旁觀看,看見趙章面對弟弟禮拜稱臣,心中憐憫,想把趙國一分為二,讓趙章作代王。但這個決定沒有做出就被中止了。

主父和惠文王出遊沙丘,分宮而居。趙章和田不禮帶領他們的黨羽作亂,詐用主父的命令召惠文王。肥義先去,被殺。高信和惠文王與趙章作戰。公子成和李兌從國都邯鄲趕來平亂,擊敗趙章,殺田不禮。趙章逃到主父宮中,主父接納了他。公子成和李兌包圍了主父宮,殺死趙章。公子成和李兌商量:「因為趙章的緣故而圍攻主父,休兵的話,一定會被主父滅族。」於是繼續圍困,對宮中人說:「後出來的人滅族」,宮中人都逃了出來。主父逃不出來,又找不到食物,把樹上的小鳥都掏出來吃了,過了三個月左右在宮中餓死。

趙雍諡號武靈王,葬於蔚州靈丘山西靈丘)東三十里。東漢蔡邕在《獨斷》中解釋:「尅定禍亂曰武,亂而不損曰靈」。

評價

楚懷王逃出秦國,經趙,趙不敢受,送還秦國,時人皆認為是趙武靈王退位,新登基的趙惠文王年幼無能的緣故(時年11歲)。當時的趙武靈王身在代郡尚未回到邯鄲,不能參與決策。對於楚懷王的安排應該是丞相兼太傅的肥義作出的決策。

反對者的看法是:從楚懷王事件後趙國的行動來看,趙武靈王的策略是先壓制、拉攏西北的樓煩、林胡等遊牧民族,接着剿滅趙國境內的心腹之患中山國,然後才會考慮進攻秦國。(此外,楚國於公元前306年吞併越國成為超級大國,進入全盛時期,並直接通過軍事力量同時打擊韓、魏、秦、齊四國,雖然從地緣上不會直接威脅趙國,但趙武靈王顯然不希望在將來遇上這樣一個強敵,因此暗中削弱楚國。)如果收納楚懷王,無疑會招致秦國的打擊報復,打亂趙武靈王的計劃;又放虎歸山,楚懷王歸國後楚國可能變得更加強大。所以肥義的決策是符合趙國利益與趙武靈王的策略的,無可非議。

支持者的看法是:實際上當時唯一可以遏制秦國擴張的唯有楚國。即使實現如上趙武靈王的計劃,趙國依然不能同秦國抗衡,而最終會被消滅。雖然趙國送還楚懷王給秦國,避免了秦國的進攻藉口,但是這樣的處理方式實際上幫助了秦國。因為楚國之後繼續內亂,國力持續削弱,秦國可以從容對付其餘六國而毫無顧忌,最終按照計劃消滅了六國。儘管送還楚懷王回楚,可能招致秦國的攻擊。但是有楚國的存在和背後可能實施的攻擊,秦國並不敢長期對趙作戰,因此也很可能並不對趙用兵。因此,趙國的做法是短視的,也是一個致命的錯誤,加速了自己被滅亡的進度。因為沒有了強大楚國的制約,秦滅六國只是個時間問題。

梁啓超認為趙武靈王是黃帝以後的第一偉人,因為他和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明成祖一樣,是少數可以取得對北方遊牧民族戰爭勝利的人之一。1903年,梁啓超發表《黃帝以後的第一偉人——趙武靈王傳》。

歷史學家翦伯贊有《登大青山訪趙長城遺址》一詩:「騎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靈王。邯鄲歌舞終消歇,河曲風光舊莽蒼。望斷雲中無鵠起,飛來天外有鷹揚。兩千幾百年前事,只剩蓬蒿伴土牆。」

家庭成員

父親

妻妾

子女

在位紀年

趙武靈王 元年 2年 3年 4年 5年 6年 7年 8年 9年 10年
西元 前325年 前324年 前323年 前322年 前321年 前320年 前319年 前318年 前317年 前316年
干支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趙武靈王 11年 12年 13年 14年 15年 16年 17年 18年 19年 20年
西元 前315年 前314年 前313年 前312年 前311年 前310年 前309年 前308年 前307年 前306年
干支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趙武靈王 21年 22年 23年 24年 25年 26年 27年 28年
西元 前305年 前304年 前303年 前302年 前301年 前300年 前299年 前298年
干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人物紀念

由於趙武靈王的歷史功績,中國各地都有他的塑像和命名的街道、公園等,例如在在河北邯鄲市叢台廣場中心就有一座他的銅像。

註釋

  1. 史記/卷043:武靈王元年,陽文君趙豹相。梁(魏)襄王與太子嗣,韓宣王與太子倉來朝信宮。武靈王少,未能聽政,博聞師三人,左右司過三人。及聽政,先問先王貴臣肥義,加其秩;國三老年八十,月致其禮。
    此處「魏襄王」係為筆誤,此時魏王為魏惠王,「太子嗣」則是後來的魏襄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