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費正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費正清
原文名 John King Fairbank
出生 1907年5月24日
南達科他州休倫(Huron, South Dakota)
逝世 1991年9月14日
國籍 美國
別名 約翰·金·費爾班克
民族 盎格魯-撒克遜人
教育程度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哈佛大學、牛津大學
職業 歷史學家、漢學家
知名作品劍橋晚清史
劍橋中華民國史
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1966-1982)


費正清
出生 (1907-05-24)1907年5月24日
23px 美國南達科他州休倫湖
逝世 1991年9月14日(1991-09-14)(84歲)
22x20px 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
國籍 22x20px 美國
語言 英語漢語
職業 歷史學家漢學家
研究領域 漢學歷史學
信仰 基督教
配偶 費慰梅
兒女 養女2個:霍莉、勞拉
親屬 父親:亞瑟·波·費
母親:羅萊娜
學術生涯
職務 哈佛大學教授
(1939年-1977年)

約翰·金·費爾班克英語:John King Fairbank,1907年5月24日-1991年9月14日),漢名費正清美國漢學家歷史學家哈佛大學教授,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的創始人。

其漢名費正清,為梁思成所起。

生平

費正清1907年生於美國南達科他州休倫湖,是其父Arthur Boyce Fairbank唯一的孩子。先後求學於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哈佛大學。1929年獲羅德獎學金,赴英國牛津大學求學,研究題目為19世紀中英關係。

費正清:美國漢學家歷史學家哈佛大學教授,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的創始人。圖為費正清與周恩來等合影。

為了撰寫博士論文,費正清於1931年夏赴中國調查進修,考察海關貿易,在華北協和華語學校學習中文,主要受教於蔣廷黻,曾短期兼職清華大學經濟史講師。其間在北平結識了北京大學校長胡適北平社會研究所所長陶孟和中國地質調查所研究員丁文江等人,並與外文教授葉公超[1]:387、建築學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婦、哲學家金岳霖、政治學家錢端升和物理學家周培源等結為好友。

1932年7月,在北平與未婚妻費慰梅(Wilma Denio Cannon,研究中國藝術和建築的美國學者)結婚。夫婦二人的中文名字皆是梁思成所取。二人收養了兩個女兒Holly和Laura。

1935年第一次離開中國。在取得牛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後,於1936年回母校哈佛大學歷史系任教,並從1939年起與美國的日本問題專家賴肖爾一起開設東亞文明課程。1941年被徵召至美國情報協調局(1942年6月13日分裂為美國戰略情報局美國戰時新聞局)研究分析處,前往華盛頓工作。

1942年6月2日美國情報協調局局長多諾萬上校任命費正清為駐華首席代表。1942年8月21日從邁阿密啟程,搭乘泛美航空公司飛機,經停波多黎各西班牙港貝倫累西腓阿森松島阿克拉拉各斯卡諾邁杜古里喀土穆開羅巴士拉卡拉奇新德里阿拉哈巴德阿薩姆邦、昆明,1942年9月25日飛抵重慶。

1942年9月至1943年12月駐重慶,擔任美國戰略情報局官員,併兼美國國務院文化關係司對華關係處文官和美國駐華大使特別助理。1945年10月至1946年7月再度來華,任美國新聞署駐華分署主任。

1946年返回哈佛大學任教。1955年在福特基金會支持下主持成立東亞問題研究中心。該研究中心後來還獲得洛克菲勒卡內基基金會的資助,並於1961年更名為東亞研究中心,後於1977年更名為「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以資紀念。

在他直接或間接主持研究中心的幾十年裡,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成為美國東亞問題研究的學術重鎮,其本人也成為美國中國研究學界的領袖人物。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費正清對中國共產黨執政將來會遇到的問題作出預測,指出它們將來會遇到三個問題「一是人口問題,二是官僚腐敗的問題,三是強調思想統一,使整個民族喪失創造力的問題」[2]

他在40年代末是預測毛澤東與共產黨會獲勝的中國通之一,主張與中共建立關係符合美國利益。但是許多美國人指責這些中國通出賣盟友,協助散播共產主義與蘇聯的影響。由於被認為過於「同情」共產主義,他在1952年申請去日簽證被駁。

在美國國會「誰輸掉中國」的調查中,他被要求在參議院內部安全小組委員會United States Senate Subcommittee on Internal Security(United States Senate Subcommittee on Internal Security)上作證,但由於他的學術地位而不受影響。而此時他的回國的中國朋友如費孝通、陳漢生卻在中國大陸被攻擊「親美」[3]。費正清被稱為「四個該為輸掉中國負責的John」之一[4][5][6]

1966年由胡秋原鄭學稼徐高阮發起,一千多名學者簽名的《給美國人民的一封公開信》,在台灣與《紐約時報》發表,攻擊費正清以「中國專家」之名出賣中華民國[7][8]陳立夫的回憶錄認為:費正清散播不利國民黨的謠言,打擊國民政府信譽,促成美國政策有利中共,影響國民政府在大陸的潰敗。他在中共眼中,無疑是個英雄[9]。費正清的哈佛官網認為國民黨腐敗無能,沒有希望,中共也是民族主義者,他支持(親共的)自由知識分子[10]

1972年中美關係改善後,應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周恩來的邀請,自1949年後首次重訪中國[11]

1991年9月14日,因心臟病發作逝世[12]

著作

1948年,費正清出版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一書,此後隨著形勢的發展不斷補充修訂,於1958年、1971年、1979年、1989年分別再版[13]簡體字譯本為《美國與中國》。

1966年,與英國歷史學家崔瑞德共同開始主編多卷本《劍橋中國史》。

1973年,與賴肖爾和 Albert M. Craig 合著 East Asia, Tradition and Transformation(《東亞文明:傳統與變革》)一書[14]。1978年、1989年分別修訂再版。

1982年出版對華回憶錄 Chinabound: a fifty-year memoir。簡體字譯本為《費正清對華回憶錄》[15]

1989年天安門事件後,接受哈佛大學出版社的邀請而撰寫 China : A New History[16];1991年臨終前兩天,將書交付出版。正體字譯本為《費正清論中國:中國新史》[17]余英時為此書作序時表示,此書包含他的「晚年定論」,遵守著三條主線:詳近而略遠,重政治而輕文化,取統一而捨分裂,如實地反映了中國史研究在美國的新方向和新收穫。在這本《中國新史》中,費正清改變先前的觀點,把中共政權看作是專制王朝的現代翻版,也承認如果不是日本的侵略,南京政府也可能逐漸導使中國現代化,而中共的興起也並非不能壓制[18][19]

部分著作:

人物評價

學術貢獻

費正清的研究觸及現代中國的各個方面。在其有限的專業領域內,涉獵了中國現代歷史上幾乎所有的重要歷史人物。費正清的區域研究在眾多中國學者中獨樹一幟,自1929年以來,中國乃至整個東亞(包括日本、朝鮮和越南)及其與西方的關係均成了他整個學術生涯的焦點。其學術貢獻重要在於:

首先,費正清學術生涯的最大成就,就是創立當代中國學。這種"中國學",就是有別於偏重語言學、文化學、傳統漢學的中國學。它和歐洲傳統漢學的最大區別在於,特別強調運用多種檔案、多種語言、多種社會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從而導致一種被稱之為"新漢學"的中國學的形成。

其次,費正清還為中美關係正常化的進程做出了不懈努力。在費正清的著述中,有關中美關係以及外交政策方面的研究占很大比重。他的論述影響了整整幾代美國學人和戰後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為中美關係正常化做出了重要貢獻。從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費正清主張美國政府儘早放棄對中國的"遏制和孤立"政策,轉向"遏制而不孤立"政策,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關係正常化。這些主張凝聚着他多年來對中美關係的深入思考,是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

費正清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他的學術經歷在影響和左右美國公眾和政策決策方面起了重大作用。作為中美關係的專家、倡導者和闡釋者,費正清致力於影響歷史進程,而不是僅僅理解和解釋歷史。他遵循其導師查爾斯·韋氏勳爵的主張,即歷史學家應利用其知識和研究改變現實。他堅持認為,為了美國的未來和世界的發展,美國人必須重新認識中國,重新審視美國同中國的關係。費正清之所以對美國政府對華政策產生重大影響,恰恰是因為他的思想和政策觀點與決策者的務實、功利觀點相悖。

還有,費正清是一位史學家,致力於19世紀中葉東西方文化交流史的研究,探索傳統中國社會的特徵,改變中國歷史的重大變故和中西文化交流的整個過程。他還是一位資深望重的歷史教員,桃李滿天下。在哈佛大學教育了數以千計的本科學生,在他門下獲得博士學位的學生、學者在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任教的達一百多人。

再有,費正清極力推廣東亞研究,其中包括現代中國史研究。經過他的畢生努力,東亞研究獲得了應有的學術地位和大量的財政資助。除了加強學術意識和籌集資金,費正清還幫助建立了一系列的研究項目,如在哈佛大學推廣東亞研究擴大該學科和領域在國內和國際上的影響。哈佛大學幾乎可稱之為他的學術研究基地。1979年他曾把哈佛描述為他的終生信仰。

費正清與中國的接觸開始於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特殊的歷史時期,他的著作影響了國際輿論對中國革命的看法。在他的思想構成中有着許多因素,尤其是他的大眾民主思想,"新政"自由主義得到知識界、學術界同仁的認同。

爭議

費正清是一個頗有爭議的人物。他不僅是一位頂尖的學人,同時也是一位政治家和外交評論家;他既從事學術研究,又從事政策研究,是一位"兩棲人"。他的中國觀是一個複雜的"多面物",既反映了他特有的西方自由主義的歷史觀念、文化觀念,又反映了他的特殊的歷史經歷,還反映了他在特定條件下的政治態度。

費正清是一位充滿矛盾的人物。他既要忠誠於學術,又要傾力為美國的國家利益和現實政治服務,這不能不使他陷入兩難境地,也使他代表的"官學"不可避免地要招致各方的批判。他的某些"激進"之舉也會引起右翼政客們的強烈的不滿。理解費正清與中美關係的曲折發展進程密切相關,他的觀點隨着形勢的發展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因而也招致了來自各方的批評和責難。

作為現代中國學第一代學者代表的費正清,其開拓美國現代中國學的功績不可磨滅。但是,他自身的研究局限性亦不可否認,費正清領導的"哈佛學派"搞的主要是官方史,他們用的是官方資料,研究的是統治人物,反映了美國官方的觀點。他的"衝擊與回應"模式和他的著作實際上迴避了帝國主義對華的侵略,有違於歷史事實,這一點也受到美國新一代中國學者的批判。

費正清在與中國社會的複雜現實接觸過程中,也曾多次出現搖擺不定的時刻,這與其本人的社會經歷、政治背景和學術生涯有着多方聯繫。[20]

視頻

美國漢學研究:費正清出版了《美國與中國》

參見

參考文獻

  1. John King Fairbank. Chinabound: a fifty-year memoir. Harper & Row. 1982年. ISBN 978-0-06-039005-1. 
  2. 章立凡:政府公信力的喪失是最大的危機. 網易. [2009-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3月1日) (Chinese (China)). 
  3. Paul M. Evans. John Fairbank and the American Understanding of Modern China [費正清看中國]. New York: Basil Blackwell. 1988年3月: 154. ISBN 0631158537. (英文)
  4. Roderick MacFarquhar. The 『Breaking of an Honorable Career』.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April 25, 2013. (英文)
  5. Michael T. Kaufman. John Paton Davies, Diplomat Who Ran Afoul of McCarthy Over China, Dies at 91. 紐約時報. 1999年12月24日. (英文)
  6. David Gonzalez. John K. Fairbank, China Scholar Of Wide Influence, Is Dead at 84. 紐約時報. 1991年9月16日.  (英文)
  7. 葉乃治. 徐高阮與1960年代台灣的賣國控訴 (pdf). 史耘. 2011年6月, (第15期): 99–131頁. 
  8. 瞿海源. 努力追求自由. 中國時報. 1999年9月16日. 
  9. Lifu Chen. The Storm Clouds Clear Over China: The Memoir of Chʻen Li-fu, 1900-1993 [撥雲霧而見青天:陳立夫英文回憶錄]. Hoover Press. 1994: 167 [14 August 2013]. ISBN 978-0-8179-9273-6. (英文)
  10. John King Fairbank.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 1993年1月8日. (英文)
  11. 陳祖懷. 費正清與中國 (PDF). 史林. 199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4年2月22日). 
  12. 陶文釗. 費正清與美國的中國學. 歷史研究 (北京市: 中國社會科學院). 1999, (1). 
  13. John King Fairbank.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4th Revised and Enlarged Edit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30 June 2009. ISBN 978-0-674-03664-2. 
  14. John King Fairbank; Edwin O. Reischauer; Albert M. Craig. East Asia: Tradition and Transformation. Houghton Mifflin College Division. 1989. ISBN 978-0-395-45023-9. 
  15. 費正清. 《費正清對華回憶錄》. 陸惠勤譯;章克生校. 上海: 知識出版社. 1991年. ISBN 9787501554621. 
  16. John King Fairbank; Merle Goldman. China: A New History. Cambridge, MA: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ISBN 978-0-674-11673-3. 
  17. 費正清; 戈德曼. 費正清論中國:中國新史. 薛絢譯. 台北: 正中書局. 2001. ISBN 978-957-09-1392-7. 
  18. 余英時. 《費正清論中國:中國新史》序. 會友集: 余英時序文集. 明報出版社. 2008年. ISBN 978-962-8959-97-6. 
  19. 余英時. 余序. 《費正清論中國:中國新史》. [失效連結]
  20. 費正清360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