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豆花面”的版本间的差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习包子 已移動頁面 豆花面豆花嘎:move)
(Young Main 已移動頁面 豆花嘎 覆蓋重新導向頁面至 豆花面,未留重新導向頁面:回退)
(没有差异)

2022年8月24日 (三) 11:16的版本

豆花面贵州遵义市独创的传统名小吃,清新活泼,美味可口[1]豆花,有的地方叫水豆腐,是用前一次点豆腐的窖水存放几天后成为酸汤。用这种酸汤点豆腐,使豆腐没有石膏卤水的苦涩味,比一般豆腐细嫩,比豆腐脑紧扎。

历史文化

遵义豆花面是遵义人独创的一种地方风味小吃,面条上盖着一团雪白晶莹剔透的豆花,面条浸在豆浆之中。 遵义豆花面迄今已近百年之久。今天的遵义市,豆花面馆遍及大街小巷,生意火红豆花面。众多的豆花面馆以老城一带的最负盛名。1958年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视察遵义时,还特地到老城品尝了豆花面。外地到遵义来的旅客也总要寻找豆花面馆尝新[2]

豆花面味道的好坏,关键在肉梢。清朝末年,豆花面是一种素食,后来经过改进,加上了肉梢。肉梢是用猪腿筋肉和猪肉切成肉丁,然后用榨菜丁,拌上适量甜酱胡豆瓣酱等,再用猪肉菜油各半的混合油炒熟,加上几颗香酥的花生米,放入小碗内,再佐以辣椒酱油味精香菜等的香料。煮面也是有讲究的,要用豆浆煮,味道比较鲜美。还要备有一锅干净的豆浆,做汤用。吃时,可以选择干吃蘸着蘸水,美味无比,还配有一碗豆浆;也可以选择有有糖的吃法,就是将豆花面和豆浆混合,在倒入做好的蘸水,也很美味,不过建议干吃[3]

作者简介

孙犁(1913年5月11日—2002年7月11日),原名孙振海,后更名孙树勋,笔名有孙犁、力编、纵耕、余而立、土豹、原平、林冬苹、林冬平、芸夫、孙芸夫、耕堂、芸斋、姜化、庸庐、时限等,河北安平人,是一位中国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早年曾当过机关职员、小学教员。中国现代作家、散文家,“荷花淀派”创始人,历任天津日报社副刊科副科长、报社编委,中国作协天津分会主席,中国作协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荣誉委员。1940年代发表的文集《白洋淀纪事》是其代表作。1950年代又发表了《铁木前传》《风云初记》等作品。2002年7月11日晨六点病逝于天津,终年89岁。[4]

做法

(1)"宽刀面"选用上等面粉掺和新鲜鸡蛋,再加少量芡粉碱水制作而成,成品面条比普通面条宽一些,稍长一些。

(2)"豆花",选用黄豆磨浆点酸水而成水豆腐,然后再用豆浆煮熟,其特点是细嫩软绵。

(3)"佐料"有肉末、麻油,熟菜油、细辣椒油、猪油、鱼香菜、姜丝、香椒末、葱花、油炸花生米、油炸豆腐丁等,猪肉丁、猪蹄筋等。

(4)食用时将煮熟的面条盛装在1碗内,盖上煮熟的豆花,盛上豆浆。用1小碟拌匀的佐料。用筷子将面条和豆花挑进小碟内,边蘸佐料边吃。[5]

视频

贵州特色美食,遵义豆花面,鲜香滑嫩,一个人吃一大碗
舌尖上的中国,超级滑嫩的豆花,这豆花面美到极致
遵义豆花面,探索小吃的美味,豆花与面碰撞的火花
豆花面就是豆花和面,就这么简单,就这么爽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