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绿原」修訂間的差異

 
(未顯示由 7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0 次修訂)
行 1: 行 1:
 
{{Infobox writer <!-- see Template:Infobox writer -->
 
{{Infobox writer <!-- see Template:Infobox writer -->
| 图像 =[[File:绿原.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7127382171&di=17c31e508ccb4cf889916d0dea7caad4&imgtype=0&src=http%3A%2F%2Fwww.bdlly.com%2Fyx%2Ftest%2FeWebEditor%2FUploadFile%2F200910185250356.jpg 原图链接][http://www.bdlly.com/jinian/gushi/content-985.html 来自 八达岭苑 的图片]]]
+
| 图像 =[[File:绿原.jpg|缩略图|居中|[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7127382171&di=17c31e508ccb4cf889916d0dea7caad4&imgtype=0&src=http%3A%2F%2Fwww.bdlly.com%2Fyx%2Ftest%2FeWebEditor%2FUploadFile%2F200910185250356.jpg 原图链接][http://www.bdlly.com/jinian/gushi/content-985.html 来自 八达岭苑 的图片]]]
 
| 图像大小 =  
 
| 图像大小 =  
 
| 图像说明 =  
 
| 图像说明 =  
行 14: 行 14:
 
| 逝世地点 = [[北京市]]北京军区总医院
 
| 逝世地点 = [[北京市]]北京军区总医院
 
| 居处 =
 
| 居处 =
| 职业 = [[ 翻译家]] 、[[诗人]]
+
| 职业 = 翻译家、[[诗人]]
 
| 国籍 = 中国
 
| 国籍 = 中国
| 种族 = [[ 汉族]]
+
| 种族 = 汉族
 
| 公民权 =
 
| 公民权 =
| 语言 = [[ 中文]] [[ 英文]] [[ 德文]] (自修)
+
| 语言 = 中文、英文、德文(自修)
 
| 教育程度 = [[大学]]外文专业
 
| 教育程度 = [[大学]]外文专业
| 母校 = [[ 复旦大学]]
+
| 母校 = 复旦大学
 
| 创作时期 = 1941年 - 2009年
 
| 创作时期 = 1941年 - 2009年
| 体裁 = [[ 诗歌]]
+
| 体裁 = 诗歌
 
| 主题 =
 
| 主题 =
 
| 文学运动 =
 
| 文学运动 =
行 38: 行 38:
 
}}
 
}}
  
<big>'''绿原'''</big>
+
<big>'''绿原'''</big>({{bd|1922年|11月8日|2009年|9月26日|cIdx = 绿}}),[[ 湖北]] 黄陂人,中国着名现代[[ 诗人]] 、翻译家、编辑家。原名'''刘仁甫''',1948年后多以笔名'''绿原'''行世,此外还曾用笔名'''刘半九'''进行翻译创作。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诗坛广受关注,早期诗作《小时候》被收入[[ 台湾]] 教科书。抗战胜利前后,绿原的爱国战斗诗篇,在进步学生和年轻的读者中广为流传,为“七月诗派”后期重要代表之一。其早期诗歌带有童话般的梦幻色彩,被称作“童话诗人”,而后转向政治抒情诗歌,多蕴悲愤激情之感,建国后不久因政治运动而长期不能正常发表诗歌作品,至八十年代平反后,成爲归来的诗人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bd|1922年|11月8日|2009年|9月26日|cIdx = 绿}}),湖北黄陂人,中国着名现代诗人、翻译家、编辑家。原名'''[[ 刘仁甫]]''',1948年后多以笔名'''绿原'''行世,此外还曾用笔名'''刘半九'''进行翻译创作。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诗坛广受关注,早期诗作《小时候》被收入台湾教科书。抗战胜利前后,绿原的爱国战斗诗篇,在进步学生和年轻的读者中广为流传,为“七月诗派”后期重要代表之一。其早期诗歌带有童话般的梦幻色彩,被称作“童话诗人”,而后转向政治抒情诗歌,多蕴悲愤激情之感,建国后不久因政治运动而长期不能正常发表诗歌作品,至八十年代平反后,成爲归来的诗人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 生平 ==
 
== 生平 ==
行 46: 行 44:
 
=== 幼年生活 ===
 
=== 幼年生活 ===
  
 绿原1922年11月8日出生于湖北黄陂,父母早亡。其黄陂始祖是明代从江西迁到湖北的读书人,其父亲为手艺人,靠刻竹篁对联与爲人照相爲生<ref name="余玮">{{Cite journal |title=绿原:诗坛上的“绿林好汉” |author=余玮 |url=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x?id=20132 |journal=《文史精华》 |issue=9 |year=2007}}</ref>。绿原三岁丧父,六岁入私塾,十三岁失母,大他十九岁的胞兄刘孝甫助他完成中学学业。
+
 绿原1922年11月8日出生于湖北黄陂,父母早亡。其黄陂始祖是明代从[[ 江西]] 迁到湖北的读书人,其父亲为手艺人,靠刻竹篁对联与爲人照相爲生<ref name="余玮">{{Cite journal |title=绿原:诗坛上的“绿林好汉” |author=余玮 |url=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x?id=20132 |journal=《文史精华》 |issue=9 |year=2007}}</ref>。绿原三岁丧父,六岁入私塾,十三岁失母,大他十九岁的胞兄刘孝甫助他完成中学学业。
  
 
=== 诗歌创作 ===
 
=== 诗歌创作 ===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逼近武汉,初中毕业的绿原随众西迁,流亡中开始写作。向[[胡风]]主办的《七月》投稿,虽然稿子遭拒,但得到了胡风带有鼓励意味的亲笔回信<ref name="余玮"></ref>。两年后,绿原因不满学校的政治压力,前往重庆,在钢铁企业做短工谋生<ref name="余玮"></ref>。1941年8月11日,绿原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新诗处女作《送报者》,同年底开始参加邹荻帆、姚奔、冀汸、曾卓等创办的重庆[[ 复旦大学]] 《诗垦地》文学社团的活动,并受邹荻帆鼓励于次年考入迁往重庆北碚的[[ 复旦大学]] 外国文学系,与在复旦大学读书的邹荻帆、在复旦大学教务处工作的曾卓两位湖北人关係密切。1942年,《七月》杂志主编胡风主动邀请他参加《七月诗丛》第一辑的出版,并爲其出版诗集《童话》。抗战胜利前后,绿原所写的抗战爱国的战斗诗篇,在进步的学生集会中被朗诵,在年轻的读者中广为传颂,绿原遂成为"七月诗派"后期的重要代表之一。
+
1938年10月,[[ 日本]] 侵略军逼近武汉,初中毕业的绿原随众西迁,流亡中开始写作。向[[胡风]]主办的《七月》投稿,虽然稿子遭拒,但得到了胡风带有鼓励意味的亲笔回信<ref name="余玮"></ref>。两年后,绿原因不满学校的政治压力,前往[[ 重庆]] ,在钢铁企业做短工谋生<ref name="余玮"></ref>。1941年8月11日,绿原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新诗处女作《送报者》,同年底开始参加邹荻帆、姚奔、冀汸、曾卓等创办的重庆复旦大学《诗垦地》文学社团的活动,并受邹荻帆鼓励于次年考入迁往[[ 重庆]] 北碚的复旦大学外国文学系,与在复旦大学读书的邹荻帆、在[[ 复旦大学]] 教务处工作的曾卓两位湖北人关係密切。1942年,《七月》杂志主编胡风主动邀请他参加《七月诗丛》第一辑的出版,并爲其出版诗集《童话》。抗战胜利前后,绿原所写的抗战爱国的战斗诗篇,在进步的学生集会中被朗诵,在年轻的读者中广为传颂,绿原遂成为"七月诗派"后期的重要代表之一。
  
1944年,绿原在大学里被国民党当局征召为来华参战美军当译员,短期译训班结业后因“思想有问题”被分配单位退回,又被分到"中美合作所",他不知所措地写信求教胡风是否可去,胡风对"中美合作所"的性质不了解,建议他不去。当局因他未去报到而向校方下达通缉令,胡风又托朋友[[何剑熏]]帮他离开重庆,介绍他到川北岳池县一所中学教书。不料10多年后,这封求教信竟成了胡风通过他勾结国民党的"铁证",而他也由此长期被媒体和社会误为"美蒋特务"。缉,只得在胡风的帮助下逃离重庆<ref name="余玮"></ref>。离开重庆后,绿原来到川北的岳池县,在当地中学教书,隐姓埋名,并与青梅竹马罗惠结爲伴侣<ref name="余玮"></ref>。在岳池县生活期间,绿原创作上取得了突破,接连写下了多首政治抒情诗,其创作不像《童话》时期带有梦幻色彩的童话境界,而是直接面对现实,这些诗歌后来结集为《又是一个起点》。
+
1944年,绿原在大学里被[[ 国民党]] 当局征召为来华参战美军当译员,短期译训班结业后因“思想有问题”被分配单位退回,又被分到"中美合作所",他不知所措地写信求教胡风是否可去,胡风对"中美合作所"的性质不了解,建议他不去。当局因他未去报到而向校方下达通缉令,胡风又托朋友[[何剑熏]]帮他离开重庆,介绍他到川北岳池县一所中学教书。不料10多年后,这封求教信竟成了胡风通过他勾结国民党的"铁证",而他也由此长期被媒体和社会误为"美蒋特务"。缉,只得在胡风的帮助下逃离重庆<ref name="余玮"></ref>。离开重庆后,绿原来到川北的岳池县,在当地中学教书,隐姓埋名,并与青梅竹马罗惠结爲伴侣<ref name="余玮"></ref>。在岳池县生活期间,绿原创作上取得了突破,接连写下了多首政治抒情诗,其创作不像《童话》时期带有梦幻色彩的童话境界,而是直接面对现实,这些诗歌后来结集为《又是一个起点》。
  
1947年秋,绿原回到武汉,借住在亲戚家以寻找工作,几个月通过考试进入某外商办的油行当小职员<ref name="余玮"></ref>。不久,绿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参与地下活动。在此期间,其诗歌主要发表在曾卓等办的《[[长江日报| 汉口大刚报]] 》副刊《大江》上,爲了逃避国民党的注意,其诗歌多用化名发表,并主要以抒情小诗爲主<ref name="余玮"></ref>。武汉解放后,绿原随解放军先头部队进驻武汉,被武汉市委派往长江日报社负责文艺组的编辑工作。1953年初,长江日报停刊,绿原被调往北京,在[[ 中共中央宣传部]] 国际宣传处工作,其临时住在[[ 堂子胡同]] 某旧时大宅院内,与宣传部的“毛选英译室”相同所在,并得以结识[[袁可嘉]]、[[黄爱 (翻译家)|黄雨石]]、[[钱锺书]]等人<ref name="余玮"></ref>。
+
1947年秋,绿原回到武汉,借住在亲戚家以寻找工作,几个月通过考试进入某外商办的油行当小职员<ref name="余玮"></ref>。不久,绿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参与地下活动。在此期间,其诗歌主要发表在曾卓等办的《汉口大刚报》副刊《大江》上,爲了逃避国民党的注意,其诗歌多用化名发表,并主要以抒情小诗爲主<ref name="余玮"></ref>。武汉解放后,绿原随解放军先头部队进驻武汉,被武汉市委派往长江日报社负责文艺组的编辑工作。1953年初,长江日报停刊,绿原被调往[[ 北京]] ,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工作,其临时住在堂子胡同某旧时大宅院内,与宣传部的“毛选英译室”相同所在,并得以结识[[袁可嘉]]、[[黄爱 (翻译家)|黄雨石]]、[[钱锺书]]等人<ref name="余玮"></ref>。
  
 
=== 蒙冤入狱 ===
 
=== 蒙冤入狱 ===
行 64: 行 62:
 
=== 重返文坛 ===
 
=== 重返文坛 ===
  
1980年,绿原获平反。1981年,绿原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编辑室副主任。1983年,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1988年,绿原从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岗位上退休。2009年7月,绿原被查出白血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再先后转入民航总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 ,同年9月28日病危,并于次日凌晨一时经抢救无效逝世<ref>{{Cite news |url=http://www.chinanews.com/cul/news/2009/09-30/1894547.shtml |title=“七月派”诗人绿原逝世 曾在40年代广受关注 |work=《北京青年报》}}</ref>。
+
1980年,绿原获平反。1981年,绿原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编辑室副主任。1983年,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1988年,绿原从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岗位上退休。2009年7月,绿原被查出白血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再先后转入民航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同年9月28日病危,并于次日凌晨一时经抢救无效逝世<ref>{{Cite news |url=http://www.chinanews.com/cul/news/2009/09-30/1894547.shtml |title=“七月派”诗人绿原逝世 曾在40年代广受关注 |work=《北京青年报》}}</ref>。
  
 
== 着作 ==
 
== 着作 ==
  
 绿原曾是20世纪40年代的“七月派”诗人,更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作家,从他第一本诗集《童话》开始,走的就是一条不断自我超越之路,他把战斗的情思与艺术的独创性结合起来,把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与西方诗歌的现代手法结合起来,在中国的新诗发展史上写下有影响的一页。
+
 绿原曾是20世纪40年代的“七月派”诗人,更是中国现代著名[[ 诗人]] 、作家,从他第一本诗集《童话》开始,走的就是一条不断自我超越之路,他把战斗的情思与艺术的独创性结合起来,把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与西方诗歌的现代手法结合起来,在中国的新诗发展史上写下有影响的一页。
  
 
 绿原被认为是四十年代诗人中的杰出者之一,在政治化的年代里,他是少数保持了作品的艺术品位的创作者。绿原的第一部诗集《童话》,就显示了他针砭时弊,抨击腐败政治的鲜明特色,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他即有“政治诗人”之称。有学者认为,中国现代的自由诗,到1949年在国民党统治区达到成熟,而这个高度是以绿原为代表的 。
 
 绿原被认为是四十年代诗人中的杰出者之一,在政治化的年代里,他是少数保持了作品的艺术品位的创作者。绿原的第一部诗集《童话》,就显示了他针砭时弊,抨击腐败政治的鲜明特色,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他即有“政治诗人”之称。有学者认为,中国现代的自由诗,到1949年在国民党统治区达到成熟,而这个高度是以绿原为代表的 。
行 135: 行 133:
 
{{reflist}}
 
{{reflist}}
  
{{中国近现代文学}}
+
[[Category: 诗人]][[Category: 作家]]
 
+
[[Category: 编辑]][[Category:中国人]]
{{Authority control}}
 
{{DEFAULTSORT:L刘}}
 
 
 
[[Category: 刘姓|R]]
 
[[Category: 黄陂人|L]]
 
[[Category: 鲁迅文学奖得主]]
 
[[Category:中 华人民共和 诗人]]
 
[[Category:中华 民共和国翻译家]]
 
[[Category:胡风反革命集团桉]]
 

於 2020年4月27日 (一) 12:15 的最新修訂

綠原(1922年11月8日-2009年9月26日),湖北黃陂人,中國着名現代詩人、翻譯家、編輯家。原名劉仁甫,1948年後多以筆名綠原行世,此外還曾用筆名劉半九進行翻譯創作。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在詩壇廣受關注,早期詩作《小時候》被收入台灣教科書。抗戰勝利前後,綠原的愛國戰鬥詩篇,在進步學生和年輕的讀者中廣為流傳,為「七月詩派」後期重要代表之一。其早期詩歌帶有童話般的夢幻色彩,被稱作「童話詩人」,而後轉向政治抒情詩歌,多蘊悲憤激情之感,建國後不久因政治運動而長期不能正常發表詩歌作品,至八十年代平反後,成爲歸來的詩人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綠原
出生 劉仁甫
湖北省黃陂縣
逝世 北京市北京軍區總醫院
筆名 綠原,劉半九
職業 翻譯家、詩人
語言 中文、英文、德文(自修)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教育程度 大學外文專業
母校 復旦大學
創作時期 1941年 - 2009年
體裁 詩歌
代表作 《童話》(詩集)
《又是一個起點》(詩集)
《人之詩》(詩集)
叔本華散文集》(德文譯着)
浮士德》(德文譯着)
獎項 魯迅文學獎
1998年 優秀翻譯彩虹獎(《浮士德》)
斯特魯加國際詩歌節
1998年 金花環獎
第八屆國際華文詩人筆會
2003年 中國當代詩魂金獎
中國翻譯協會]
2004年 資深翻譯家

目錄

生平

幼年生活

綠原1922年11月8日出生於湖北黃陂,父母早亡。其黃陂始祖是明代從江西遷到湖北的讀書人,其父親為手藝人,靠刻竹篁對聯與爲人照相爲生[1]。綠原三歲喪父,六歲入私塾,十三歲失母,大他十九歲的胞兄劉孝甫助他完成中學學業。

詩歌創作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軍逼近武漢,初中畢業的綠原隨眾西遷,流亡中開始寫作。向胡風主辦的《七月》投稿,雖然稿子遭拒,但得到了胡風帶有鼓勵意味的親筆回信[1]。兩年後,綠原因不滿學校的政治壓力,前往重慶,在鋼鐵企業做短工謀生[1]。1941年8月11日,綠原在《新華日報》上發表了新詩處女作《送報者》,同年底開始參加鄒荻帆、姚奔、冀汸、曾卓等創辦的重慶復旦大學《詩墾地》文學社團的活動,並受鄒荻帆鼓勵於次年考入遷往重慶北碚的復旦大學外國文學系,與在復旦大學讀書的鄒荻帆、在復旦大學教務處工作的曾卓兩位湖北人關係密切。1942年,《七月》雜誌主編胡風主動邀請他參加《七月詩叢》第一輯的出版,並爲其出版詩集《童話》。抗戰勝利前後,綠原所寫的抗戰愛國的戰鬥詩篇,在進步的學生集會中被朗誦,在年輕的讀者中廣為傳頌,綠原遂成為"七月詩派"後期的重要代表之一。

1944年,綠原在大學裡被國民黨當局徵召為來華參戰美軍當譯員,短期譯訓班結業後因「思想有問題」被分配單位退回,又被分到"中美合作所",他不知所措地寫信求教胡風是否可去,胡風對"中美合作所"的性質不了解,建議他不去。當局因他未去報到而向校方下達通緝令,胡風又托朋友何劍熏幫他離開重慶,介紹他到川北嶽池縣一所中學教書。不料10多年後,這封求教信竟成了胡風通過他勾結國民黨的"鐵證",而他也由此長期被媒體和社會誤為"美蔣特務"。緝,只得在胡風的幫助下逃離重慶[1]。離開重慶後,綠原來到川北的岳池縣,在當地中學教書,隱姓埋名,並與青梅竹馬羅惠結爲伴侶[1]。在岳池縣生活期間,綠原創作上取得了突破,接連寫下了多首政治抒情詩,其創作不像《童話》時期帶有夢幻色彩的童話境界,而是直接面對現實,這些詩歌后來結集為《又是一個起點》。

1947年秋,綠原回到武漢,借住在親戚家以尋找工作,幾個月通過考試進入某外商辦的油行當小職員[1]。不久,綠原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地下組織,參與地下活動。在此期間,其詩歌主要發表在曾卓等辦的《漢口大剛報》副刊《大江》上,爲了逃避國民黨的注意,其詩歌多用化名發表,並主要以抒情小詩爲主[1]。武漢解放後,綠原隨解放軍先頭部隊進駐武漢,被武漢市委派往長江日報社負責文藝組的編輯工作。1953年初,長江日報停刊,綠原被調往北京,在中共中央宣傳部國際宣傳處工作,其臨時住在堂子胡同某舊時大宅院內,與宣傳部的「毛選英譯室」相同所在,並得以結識袁可嘉黃雨石錢鍾書等人[1]

蒙冤入獄

1955年,胡風被打成「胡風反革命集團」的頭子,綠原被定為23名「胡風骨幹分子」之一,並在全國報刊上被扣「中美合作所特務」的帽子。是年5月14日,綠原被停職,同月17日在中南海被隔離。1956年秋,綠原被轉移到西單安福胡同的某四合院內,同院被關押的還有路翎、徐放、謝韜、嚴望等胡風分子[1]。1960年8月,被轉移到秦城監獄關押,在此期間,綠原創作出了《又一個哥倫布》,成爲其代表作之一。在監禁中,綠原自學德語六年,出獄後得以從事德語文學編輯工作。1962年6月,綠原被釋放,免於起訴,但仍然戴着「胡風集團骨幹分子」的帽子。不久後,綠原經中宣部安排,暫時在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譯所工作。在此期間,綠原以「劉半九」為筆名,以志其不忘本與行百里者半九十之意,開始翻譯德語古典文論。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綠原被抄家,收藏的大量書籍被迫作廢品處理。1969年中秋,綠原作爲人民文學出版社成員被下放至鄂南咸寧五七幹校,從事搬電綫杆、打土坯、蓋乾打壘房、圍湖造田等[1]。在此期間,綠原寫下了《但切不要悲傷》、《重讀〈聖經〉——「牛棚」詩抄第n篇》、《謝謝你》、《信仰》等詩歌。在幹校生活後期,還翻譯出了一本叔本華散文集[1]。1974年底,綠原得以最後一批回京,被安排進翻譯組,負責為中央首長翻譯域外俏銷書籍。

重返文壇

1980年,綠原獲平反。1981年,綠原擔任人民文學出版社外國文學編輯室副主任。1983年,擔任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輯。1988年,綠原從人民文學出版社編審崗位上退休。2009年7月,綠原被查出白血病,入住北京協和醫院,再先後轉入民航總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總醫院|北京軍區總醫院,同年9月28日病危,並於次日凌晨一時經搶救無效逝世[2]

着作

綠原曾是20世紀40年代的「七月派」詩人,更是中國現代著名詩人、作家,從他第一本詩集《童話》開始,走的就是一條不斷自我超越之路,他把戰鬥的情思與藝術的獨創性結合起來,把深厚的民族文化積澱與西方詩歌的現代手法結合起來,在中國的新詩發展史上寫下有影響的一頁。

綠原被認為是四十年代詩人中的傑出者之一,在政治化的年代裡,他是少數保持了作品的藝術品位的創作者。綠原的第一部詩集《童話》,就顯示了他針砭時弊,抨擊腐敗政治的鮮明特色,在上世紀四十年代他即有「政治詩人」之稱。有學者認為,中國現代的自由詩,到1949年在國民黨統治區達到成熟,而這個高度是以綠原為代表的 。

新時期以來,綠原創作的詩歌被認為「意境更恢弘,思想更開闊,融入詩人自己的生存體驗,達到了更高的哲理境界。」

綠原一生歷經磨難,解放前曾遭遇國民黨當局的政治迫害,在大學即被通緝而不得不離校逃亡;解放後又蒙冤二十五年,但他始終珍惜與詩神相遇合的緣分,生平著作等身,著有《童話》、《集合》、《又是一個起點》、《人之詩》、《人之詩續篇》、《另一支歌》、《我們走向海》、《綠原自選詩》、《向時間走去》等詩集;《繞指集》、《非花非霧集》、《苜蓿與葡萄》、《再談幽默》、《尋芳草集》、《半九別集》、《綠原說詩》、《尋覓集》、《滄桑片羽》等文集。其主要譯作有《浮士德》、《里爾克詩選》、《請向內心走去》、《拆散的筆記簿》、《日安課本》、《德國的浪漫派》、《現代美學析疑》、《叔本華散文選》、《莎士比亞的少女和婦人》、莎士比亞新劇《愛德華三世·兩個貴親戚》等。2007年武漢出版社出版了六卷本的《綠原文集》。2017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十卷本的《綠原譯文集》 。

詩集

  • 《童話》(1942)
  • 《集合》(1951)
  • 《又是一個起點》(1948)
  • 《人之詩》(1983)
  • 《另一支歌》(1985)
  • 《我們走向海》(1990)
  • 《綠原自選詩》(1998)

文集

  • 《蔥與蜜》(1985)
  • 《非花非霧集》(1991)
  • 《離魂草》(1992)
  • 《苜蓿與葡萄》(1998)
  • 《繞指集》(2000)
  • 《再談幽默》(2003)
  • 《尋芳草集》(2005)
  • 《綠原說詩》(2006)
  • 《半九別集》(2007)
  • 《尋覓集》(2010)
  • 《滄桑片羽》(2013)

譯着

  • 《請向內心走去》(1988)
  • 《拆散的筆記簿》(1989)
  • 《主之音 附〈瘋人〉》(1989)
  • 《浮士德》(1994)
  • 《易卜生詩選》(合譯, 1995)
  • 《里爾克詩選》(1996)
  • 《歌德詩歌精選》(合譯,1994)
  • 《海涅詩歌精選》(合譯,1994)
  • 《日安課本——雷丁兒童詩選》(2003)
  • 《頑童搗蛋記》(2003)
  • 《黎明》(1950)
  • 《黑格爾傳》(合譯,1978)
  • 《德國的浪漫派》(1981)
  • 《莎士比亞筆下的少女和婦人》(1985)
  • 《現代美學析疑》(1987)
  • 《美學初探》(1983-1986)
  • 《叔本華散文選》(1997)
  • 《愛德華三世 兩位貴親戚》(2002)

獎項

評價

  • 綠原第一本詩集《童話》傳至台灣,影響過一些青年詩人。台灣新詩名家瘂弦先生曾稱讚《童話》是流麗自然的「天籟」,說「五四以降,像這樣天真爛漫晶瑩剔透的可愛小詩,實在絕無僅有。」 [4]
  • 中國現代詩人曽卓評價說:「在四十年代,特別是在抗戰勝利前後,綠原的詩在大後方是起到了相當大的影響的:在進步的學生運動的集會上被朗誦,在許多年輕的讀者中流傳,也廣泛地受到了文藝界的重視。詩人流沙河在自傳中就提到他當年『狂熱地』閱讀『艾青、田間、綠原的詩』的情況。」 [5]

參考文獻

  1.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余瑋. 綠原:詩壇上的「綠林好漢」. 《文史精華》. 2007, (9). 
  2. 「七月派」詩人綠原逝世 曾在40年代廣受關注. 《北京青年報》. 
  3. 3.0 3.1 3.2 着名詩人綠原患病逝世 決定喪事從簡不舉行告別儀式. 京華網. [2009-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3) (中文(簡體)‎). 
  4. 《濺了血的〈童話〉》. 《創世紀》. 
  5. 曾卓. 《綠原和他的詩——讀〈人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