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縷 (石竹科繁縷屬植物)
繁縷 (石竹科繁縷屬植物) |
繁縷,別名:鵝腸菜、鵝耳伸筋、雞兒腸,拉丁文名:Stellaria media (L.) Cyr. 石竹科、繁縷屬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莖俯仰或上升,基部多少分枝,常帶淡紫紅色,被1 (-2) 列毛。
葉片寬卵形或卵形,頂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漸狹或近心形,全緣;基生葉具長柄,上部葉常無柄或具短柄。
疏聚傘花序頂生;花梗細弱,蒴果卵形,稍長於宿存萼,頂端6裂,具多數種子;種子卵圓形至近圓形,稍扁,紅褐色,直徑1-1.2毫米,表面具半球形瘤狀凸起,脊較顯著。
目錄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繁縷
- 拉丁學名;Stellaria media (L.) Cyr.
- 別稱;鵝腸菜、鵝耳伸筋、雞兒腸,二名法 Stellaria media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中央種子目
- 科;石竹科
- 亞科;繁縷亞科
- 族;繁縷族
- 屬;繁縷屬
- 種;繁縷
- 分布區域:世界各地生長於海拔300米至3,900米的地區
形態特徵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莖俯仰或上升,基部多少分枝,常帶淡紫紅色,被1(-2) 列毛。葉片寬卵形或卵形,長1.5-2.5厘米,寬1.1-1.5厘米,頂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漸狹或近心形,全緣;基生葉具長柄,上部葉常無柄或具短柄。
疏聚傘花序頂生;花梗細弱,具1列短毛,花後伸長,下垂,長7-14毫米;萼片5,卵狀披針形,長約4毫米,頂端稍鈍或近圓形,邊緣寬膜質,外面被短腺毛;花瓣白色,長橢圓形,比萼片短,深2裂達基部,裂片近線形;雄蕊3-5,短於花瓣;花柱3,線形。
蒴果卵形,稍長於宿存萼,頂端6裂,具多數種子;種子卵圓形至近圓形,稍扁,紅褐色,直徑1-1.2毫米,表面具半球形瘤狀凸起,脊較顯著。2n=40-42 (44)。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長習性
為常見田間雜草,繁縷喜溫和濕潤的環境,雲南一般在雨季生長旺盛,冬季也能見到。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3~23℃。能適較輕的霜凍。
地理分布
分類學
屬下種類
繁縷(名醫別錄) 鵝腸菜(本草綱目),鵝耳伸筋(湖北巴東),雞兒腸(江蘇)Stellaria media (L.) Cyr. , Ess. Pl. Char. Comm. 36. 1784; Benth. , Fl. Hongk. 21. 1861; Forbes et Hemsl. in Journ. Linn. Soc. Bot. 23: 88. 1886; Franch., Pl. Delav. 91. 1889; E. Pritz. in, Engl's Bot. Jahrb. 29: 319. 1900; Kom. in Act. Hort. Petrop. 22 (Fl. Mansh. 2): 170. 1903; Limpr. in Fedde, Repert. Sp. Nov. Beih. 22: 365. 1922; J. C. Liu, Fl. Chihli 93. 1928; emend. Pobed. in Bull. Jard. Bot. Princ. USSR 28: 579. 1928; Hand. -Mazz., Symb. Sin. 7: 188. 1929; Chien et Cheng in Contr. Biol. Lab. Sci. Soc. China Bot. ser. 8(2): 96. 1932; Schischk. in Kom. Fl. USSR 6: 395. tab. 20. fig. 2. 1936; 廣州植物志 128. 1956; 北京植物志 上冊 263.圖210. 1962; 海南植物志 1: 376. 1964; Gleason in New Britt. and Brown Illustr. Fl. (4th print.)2: 124. 1968; 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1: 632. 圖1264. 1972; 中國高等植物圖鑑補編 1: 309. 1982, in clavi; 秦嶺植物志 1(2): 200. 1974; 東北草本植物志 3: 29. 圖版11. 圖5-8. 1975; 湖北植物志 1: 293. 圖405. 1975; 內蒙古植物志 2: 167. 圖89: 4-8. 1978; 新疆植物檢索表 2: 248. 1983; Griers. in Fl. Bhutan 1(2): 202. 1984; P. Ke in Act. Bot. Yunnan. 7(1): 71. 1985. ——Alsine media L. , Sp. Pl. 272. 1753. ——Stellaria media (L.) Vill. Hist. Pl. Dauph. 3: 615. 1789; Edgew. et Hook. f ., Fl. Brit. Ind. 1: 230. 1874; Williams in Journ. Linn. Soc. Bot. 34: 434. 1899; E. Pritz. in Engl's Bot. Jahrb. 29: 319. 1900; Kitamura et Murata, 原色日本植物圖鑑, 草本編 [II] 271. 圖版59. 圖522. 120.圖1. 1961; Chater et Heywood in Tutin et al. Fl. Europ. 1: 134. 1964; Mizushima in Journ. Jap. Bot. 40(3): 94. 1965; 台灣植物志 2: 350. pl. 328. 1976; Hegi, Illustr. Fl. Mittel-Europ. Ⅲ(2): 887. taf. 101. fig. 1a-c. 396. 397g-m. 1979; 西藏植物志 1: 692. 1983.繁縷(原變種) 圖版24: 6-9var. media. 小花繁縷(變種)(台灣植物志)var.micrantha (Hayata) T. Sh. Liu et Sh. Sh. Ying in Fl. Taiwan 2: 350. pl. 329. 1976. ——Stellaria micrantha Hayata, Mater. Fl. Formos. 36. 1911.
多年生草本。莖在基部匍匐,向頂部上升,高l0-25厘米。葉無柄,葉片寬卵圓形,長8-10毫米,寬5-7毫米,頂端急尖,有芒,基部急狹,下延,多少抱莖。頂生或腋生聚傘花序;花梗通常對生;苞片卵圓形,微小,長1-1.5毫米,頂端急尖;萼片5,卵圓狀長圓形,長2-2.5毫米,急尖;
花瓣5,與萼片等長,深2裂;雄蕊5;花柱3,短。蒴果卵形,裂片全緣;種子扁球形,頂端具短喙,反折,表面具彎弧狀網紋。 產我國台灣中部山地(宜蘭、新竹、嘉義、花蓮)。生於中海拔地區。
僅見模式照片,未見標本。Hara et al. (1979) 曾將此種列為 St. reticulivena Hayata 的異名,但劉棠瑞、應紹舜則強調雄蕊5這一特徵,列為 St. media (L.) Cyr. 變種。看來 Hara 處理可能是對的,因葉無柄。待見到台灣標本再定,姑置於此。
栽培技術
繁縷喜溫和濕潤的環境,雲南一般在雨季生長旺盛,冬季也能見到。
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3~23℃。能適較輕的霜凍。分布溫帶地區、雲南中低海拔和中高海拔地區的500~3700m的範圍內。以山坡、林下、田邊、路旁為多。
主要價值
莖、葉及種子供藥用,嫩苗可食。但據《東北草本植物志》記載為有毒植物,家畜食用會引起中毒及死亡。
藥用
歸肝;大腸經,味微苦、甘、酸,性涼。藥材為石竹科植物繁縷的全草。功效有清熱解毒;涼血;活血止痛;下乳。主要治療痢疾;腸癰;肺癰;乳癰;疔瘡腫毒;痔瘡腫痛;出血;跌打傷痛;產後瘀滯腹痛;乳汁不下,還有減肥的功效等。
性味歸經:甘、酸,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化瘀止痛,催乳。用於腸炎,痢疾,肝炎,闌尾炎,產後瘀血腹痛,子宮收縮痛,牙痛,頭髮早白,乳汁不下,乳腺炎,跌打損傷,瘡瘍腫毒。活血,去瘀,下乳,催生。治產後瘀滯腹痛,乳汁不多,暑熱嘔吐,腸癰,淋病,惡瘡腫毒,跌打損傷。
①《別錄》:主積年惡瘡不愈。
②《藥性論》:主治產後血塊,炒熱和童子小便服。
③《本草拾遺》:主破血,產婦煮食之,及下乳汁;產後腹中有塊痛,以酒炒,絞取汁溫服;又取暴干為末,醋煮為丸,空腹服三十丸,下惡血。
④《本草圖經》:揩齒宣露,干作未有益。
⑤《貴州民間方藥集》:解熱利尿,催生,催乳,活血去瘀。治跌打損傷,消傷腫,又治無名腫毒。
⑥《中國藥植圖鑑》:生葉揉汁,外用治瘡傷;莖葉拌鹽咬之,能治齒痛;醋和,或燒存性麻油調敷瘡及腫毒。
⑦《湖南藥物志》:止小便利,遺尿,洗手足風丹,遍身癢痛。
同屬植物澤繁縷Stellaria diversiflora Maxim.與前種相似,分布於貴州省,亦作繁縷入藥。
用法用量:25~50克。外用適量,鮮草搗爛敷患處。
實用選方
①治產婦有塊作痛:蘩蔞草滿手兩把,以水煮服之。(《范汪方》)
②治中暑嘔吐:鮮繁縷七錢,檵木葉、腐婢、白牛膝各四錢。水煎,飯前服。(江西《草藥手冊》)
③治腸癰:新鮮蘩蔞二兩五錢。洗淨,切碎,搗爛煮汁,加黃灑少許,一日二回,溫服。(《現代實用中藥》)
④治淋:蘩蔞草滿手兩把,以水煮服之,可常作飲。(《范汪方》)
⑤治丈夫患惡瘡,陰頭及莖作瘡膿爛,疼痛不可堪忍,久不痊者:蒙萎灰一分,販鍘新出屎泥二分。以少水和研,緩如煎餅面,以泥瘡上,干則易之。禁酒、面、五李並熱食等。(《千金·食治》)
⑥治癰腫,跌打傷:鮮繁縷三兩,搗爛,甜酒適量,水煎服;跌打傷加瓜子金根三錢。外用鮮繁縷適量,酌加甜酒釀同搗爛敷患處。(江西《草藥手冊》)
⑦烏髭發:蘩蔞為虀,久久食之。(《聖惠方》)
名家論述
化學成分
全草含皂甙4.5%,主要皂甙元為棉根皂甙元(gypsogenin)。又含黃酮類成分:葒草素(orientin),異葒草素(isoorrientin),牡荊素(vitexin),異牡荊素(isovitexin),異牡荊素7,2」-二-O-β-吡喃葡萄糖甙(isovitexin 7,2″-di-O-β-glucopyra-noside)、異牡荊素-7-O-β-吡喃半乳糖甙-2″-O-β-吡喃葡萄糖甙(isovitexin 7-O-β-D-galactopyranoside-2″-O-β-glucopyranoside),木犀草素(luteolin),芹菜素(apigenin),染料木素(genistein),6,8-二-C-葡萄糖基芹菜素(vicenin-2)等。還含酚酸成分:香草酸(vanillic acid),對羥基苯甲酸( p-hydroxybenzoic acid),阿魏酸 (ferul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另含酵母氨酸(saccharopine),氨基已二酸(aminoadipic acid),抗壞血酸(ascorbic acid),去氫抗壞血酸(dehydroascorbic acid),氨基酸(amino acids)等。
營養成分
據測定,每100g可食部分含水分91.6g,脂肪0.3g,蛋白質1.8g,纖維素1.4g,鈣150mg,磷10mg。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營養成分豐富,並且還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等功效。繁縷食用部分為嫩梢。其味似豌豆尖,但比豌豆尖更柔嫩鮮美。無論炒食、涼拌、煮湯(放入開水中數秒鐘後即可起鍋食用)皆具良好風味。
一、豆羹
原料:
1.主料:繁縷250克,黃豆150克。
製法:
1.將黃豆去雜洗淨,泡膨脹,粉碎成豆沫。繁縷去雜洗淨,切小段。
2.鍋燒熱加適量水,倒入豆沫燒沸,改為文火燒熟,投入繁縷,加入精鹽、蔥花,燒至繁縷入味,即可出鍋。
按:此羹是繁縷與健脾寬中,潤燥消水的黃豆組成,具有活血去瘀、解毒的功效。適用於乳汁不多、惡性腫毒、筋痛拘攣、跌打損傷等病症。健康人食用能健脾胃,活筋骨,少病。
二、麵糊
原料:
1.主料:繁縷150克,麵粉50克。
製法:
1.將繁縷去雜洗淨切小段。麵粉加入適量水攪成糊狀。
2.油鍋燒熱下蔥花煸香,投入繁縷煸炒,加入精鹽炒入味,點入味精,出鍋待用。
3.鍋內放適量清水,燒沸時將麵粉糊徐徐下入鍋內,不斷攪拌,燒熟時加入繁縷,煮沸即成。
按:此食品由活血、下乳,去瘀的繁縷與養心安神、厚腸益脾的麵粉相配而成,具有益氣除煩、活血下乳的功效。適用於乳汁不多、暑熱嘔吐、惡瘡腫毒、夜寐不寧等病症。
植物文化
花的意義:26歲逝世的守護聖人,聖卡西密爾之花自古以來,基督教里就有將聖人與特定花朵連結在一起的習慣,
這因循於教會在紀念聖人時,常以盛開的花朵點綴祭壇所致!而在中世紀的天主教修道院內,更是有如園藝中心般的種植着各式各樣的花朵,久而久之,教會便將366天的聖人分別和不同的花朵合在一起,形成所謂的花歷。當時大部分的修道院都位在南歐地區,而南歐屬地中海型氣候,極適合栽種花草。繁縷是被選來祭祀26歲就逝世的守護聖人--聖卡西密爾的花朵。它是屬於瞿麥科,全世界都有生長,從森林、田野到家中的牆壁,甚至路旁,都可以看到這種小花。
生日花語 三月四日生日花:繁縷(Chickweed)【花語】:恩惠(Mercy)繁縷是繁殖力極為旺盛的植物。一年到頭開滿了白色星形的花朵,四處散播數萬乃至數百萬顆種子。嫩葉可以供人類食用,種子則受到雞及鳥類的喜愛,可說是大地的恩惠,因此花語是「恩惠」。凡是受到這種花祝福而生的人,富有博愛心,大多能成為朋友的心靈支柱,由同情所滋生的新戀情,大概也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吧!
四月十五日生日花:繁縷花(GreaterStitchwort) [1]
花語:雄辯(Oratory) 繁縷花既然供奉給十三世紀時,西班牙多明尼哥教會最著名的雄辯家-傳教士倍德羅?孔沙斯。因此,繁縷花的花語就是-雄辯。凡是受到這種花祝福而生的人富理智、擅邏輯,說起話來口若懸河,令許多人佩服得五體投地。但是,談戀愛嘛,言語有的時候反倒是多餘的!如果不懂得其中奧妙,是很難抓住愛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