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海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images/thumb/3/3c/141900030pqr1q443q12.jpg/300px-141900030pqr1q443q12.jpg)
法兰兹·约瑟夫·海顿(德语: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又译海登、海典、偕丁,奥地利作曲家。海顿是继巴赫之后又一位伟大的器乐作曲家,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被公认为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之父,并且是钢琴协奏曲和钢琴三重奏的开创者。[1]
生平
海顿出生于奥地利和匈牙利边境的小村庄罗劳、一个贫穷的车匠家庭中。海顿5,6岁时,被送到海茵堡附近的亲戚家,接受教堂唱诗班训练。1740年,在当时维也纳的斯蒂芬大教堂音乐总监乔治‧罗伊特尔下乡选苗子的时候被相中。罗伊特尔把海顿带到了维也纳,在其后的9年里海顿学习唱歌、钢琴和小提琴2019-1118}}</ref>。离开合唱团后,经过10年艰苦的自由音乐人生涯,海顿写出了他的第一首四重奏和第一首歌剧。
27岁时海顿受聘担任匈牙利艾斯台尔哈奇亲王的乐长,任职达30年之久。海顿一生总共创作了104首交响曲、83首弦乐四重奏、52首钢琴奏鸣曲、23首歌剧、4部神剧,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协奏曲、室内乐、合唱曲、弥撒曲、歌曲等。
海顿在拿破仑攻陷维也纳后不久去世。海顿在最后几年的生病期间,经常弹奏奥地利国王颂(Osterreichische Kaiserhymnen)来振奋精神。这首曲子是他1797年以一个爱国者的热情创作的。
创作改变
- 将奏鸣曲式从原来简单的“两步式”改进成为一种精巧灵活的风格。
- 发明了奏鸣回旋曲式,一种带有两个主题的曲式。
- 第一个将赋格和对位法引进古典乐的杰出作曲家。
- 将奏鸣曲式从钢琴发展到弦乐重奏上,是器乐主调的创始人。
- 将传统对位法的独立声部完全同化了,将主题发展自行展开。
- 用弦乐四重奏代替钢琴,用管弦乐代替管风琴,创造了两种新型的和声演奏形式。
- 是德国国歌《德意志之歌》的曲作者。
作 品
交响曲108首,弦乐四重奏82首、钢琴三重奏30首、嬉游曲125首、弦乐三重奏56首、钢琴奏鸣曲52首、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2首、大提琴协奏曲2首、圆号协奏曲、带管轮擦提琴协奏曲5首、管风琴协奏曲8首、变奏曲5首、歌剧20部(5部散失)、清唱剧6部(以“创世纪”和“四季”最为突出)、康塔塔8首、弥撒曲14部,还有大量的合唱曲、歌曲及歌曲改变曲等。海顿的音乐幽默、明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脱。后期他访问英国,接受牛津大学授予的音乐博士头衔,受到了韩德尔的影响,也受莫扎特的影响,产生旋律优美的抒情色彩,出现类似巴洛克的风格。
重要贡献
- 交响乐
海顿是一位颇具创造精神的作曲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他对古典音乐的主要贡献是交响曲和四重奏,由于他对于交响曲体裁的形成和完善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被人们称为“交响乐之父”。海顿的性格善良,诚恳而质朴,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他的这些性格在音乐中得到了十分明显的体现。他同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绰号为“海顿爸爸”。
- 田园诗
海顿的音乐风格热情、典雅,充满了欢乐、幸福、和平的气氛。他的音乐就象优美的田园诗一样。他总是用这种笔调来歌颂大自然,歌颂生活。在他的作品中,还经常可以感受到鲜明的奥地利民歌风格。海顿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巧妙的幽默感,乐曲中充满了愉快而别致的情趣。
- 多样性
海顿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广博浩瀚,遍及声乐、器乐等各个领域,让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音乐文化的多姿多彩。其中包括歌剧、戏剧、清唱剧、交响曲、器乐协奏曲、弦乐四重奏以及其他室内乐作品。早期作品处于从巴洛克向古典风格的转换,此后大量的音乐实践,逐步形成了近代交响曲和四重奏曲的曲式、以弦乐四声部为基础的双管制管弦乐队体制。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惊愕交响曲》、《午别交响曲》、《时钟交响曲》、清唱剧《创世纪》和《皇帝四重奏》等。这些作品都与奥地利民间音乐保持著紧密的联系,深刻地反映出海顿纯朴、明朗、幽默和乐观主义音乐风格,并对后代音乐家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海顿晚年两次访问伦敦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创作了《伦敦交响曲》。海顿一生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世界音乐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参考资料
- ↑ 小丸子大闹天宫的日常. 交响乐之父弗朗茨·约瑟夫·海顿故事. 每日头条. 2018-04-23 [2019-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