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第二次工業革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第二次工業革命,也稱第二次科技革命,是指1870年至1914年的工業革命。其中西歐(包括英國德國法國、低地國家和丹麥)和美國以及1870年後的日本,工業得到飛速發展。第二次工業革命緊跟着18世紀末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並且從英國向西歐和北美蔓延。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大規模應用為代表,電燈的發明為標誌[1]4。

工廠

工廠將生產集中至單獨特定的區域,並受專家指導(而並非在家進行生產)。勞動分工使得技術或非技術勞動更具生產效率,使得工業中心的人口迅速增長。鋼鐵廠,鐵路煤炭,紡織工廠等起着推動性作用。工業與科技的迅速發展刺激了更多產業的發展。就像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支持人口增長,且許多政府(不包括英國)利用關稅來保護本國經濟。這兩次大範圍的革命使得: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工人階級開始受到關注;人數眾多、逐漸有專業知識的中產階級的出現;童工人數下降以及以消費者為基礎的物質文化的發展。

到了1900年,美國占全球工業生產的24%,之後是英國(19%),德國(13%),俄國(9%)以及法國(7%)。歐洲共占62%。

科技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新技術的重要性,特別是電力內燃發動機,新材料與物質,包括合金化學品,以及如電報和無線電通信技術煉鋼的關鍵發明,比如「貝塞麥轉爐煉鋼法[2] 和「西門子平爐」,都在1871年的前十年間出現。生產鋼鐵變得更便宜,使得蒸汽機運輸更加便宜和快捷。這次革命集中圍繞着鋼鐵、鐵路、電力和化學品的發展。

化學電器石油生產和鋼鐵行業等領域都有巨大的創新。具體的成就包括燃油蒸汽渦輪機和內燃驅動的船的出現,飛機的發展,汽車的實際商業化,消費品的大量生產,機械製冷和其他保鮮技術以及電話的發明 。

合成纖維(19世紀20年代以前稱作「人造絲」)花了許多年來降低它們的價格和提高其質量。這是由專業科學家的貢獻才得以實現,通常體現在1914年以前個人的成就以及之後的商業研究實驗室。

視頻

第二次工業革命 相關視頻

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

參考文獻

  1. 科學范|無線充電之路 ,搜狐,2018-11-19
  2. 貝塞麥轉爐煉鋼法 ,中國數字科技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