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方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湿病范围广泛,可泛滥各处而有湿滞脾胃、小便不利、水肿、淋浊、痰饮等不同病证,又困体质不同,湿证可有兼寒兼热之不同。
祛湿药概述
凡具有祛除湿邪作用的药物,都叫祛湿药。
以祛湿药为主组成的方剂,叫做祛湿剂。
运用祛湿的药、方以祛除湿邪,治疗水湿证的治法,叫做祛湿法。
湿邪为病,有外湿与内湿之分。外湿者,每因久处低湿,或淋雨涉水,湿邪侵入肌表所致,症见恶寒发热,头胀脑重,肢体浮肿,身重疼痛等,多属肌表经络之病;内湿者,每因过食生冷,酒酩过度,致脾阳失运,湿从内生,症见胸痞腹满,呕恶黄疸,泄痢淋浊,足跗浮肿等,多属脏腑气血之病。但表湿重可以入侵脏腑,内湿重可以影响肌表,故外湿与内湿往往相因互见,不能截然划分。
湿病范围广泛,可泛滥各处而有湿滞脾胃、小便不利、水肿、淋浊、痰饮等不同病证,又因体质不同,湿证可有兼寒兼热之不同。湿邪在上在外者,宜微汗以解之;湿邪滞于脾胃者,宜芳香化湿或健脾除湿;小便不利、水肿、淋浊诸证,宜利水渗湿法;湿兼热者,宜清热利湿法;兼寒者,宜湿化水湿法。以下按芳香化湿、淡渗利湿、清热利湿三方面分述。
使用注意事项
1.治疗水湿证宜联系有关脏腑,辩证施治。人体中,主水在肾,制水在脾,调水在肺,水湿病与肾脾肺有密切联系。如肾虚水泛,需配伍温补肾阳的药;脾虚生湿需配伍补气健脾药;肺失宣降,水失输布,则需配伍宣降肺气药。
2.湿邪其性重浊粘腻,易阻碍气机,故在祛湿剂中,往往配伍行气药,即“气行湿自化”之意。
3.祛湿药及方,多属辛香温燥,或甘淡渗利之品,易伤耗阴津。对阴虚津亏之证,虽受湿邪,不宜过分利用,以免阴津愈伤,即使必要,亦应配伍使用。病后体虚或孕妇均应慎用,虽需祛湿利水,亦应配伍健脾之品,以兼顾正气。
常用方剂
五皮散 【组成】
【主治】
皮水。一身悉肿,肢体沉重,心腹胀满,上气喘急,小便不利,苔白腻,脉沉缓;以及妊娠水肿等。
【正文】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不计时候温服,忌生冷油腻硬物。
方歌:五皮散用五般皮,陈茯姜桑大腹奇,
或以五加易桑白,脾虚肤胀此方施。
功用:利水消肿,理气健脾。
运用:
1.本方为治疗皮水的通用方。以一身悉肿,心腹胀满,小便不利为证治要点。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硬物。
苓桂术甘汤
【组成】
【主治】
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正文】
用法: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 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临床应用及研究: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中阳不足痰饮病之代表方。临床应用以胸胁支满,目眩心悸,舌苔白滑为辨证要点。
2. 加减变化 咳嗽痰多者,加半夏、陈皮以燥湿化痰;心下痞或腹中有水声者,可加枳实、生姜可消痰散水。
3. 现代运用 本方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源性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梅尼埃病、神经官能证等属水饮停于中焦者。
4. 使用注意 若饮邪化热,咳痰粘稠者,非本方所宜。
二妙散
【组成】
【主治】
湿热下注证。筋骨疼痛,下肢痿软无力,足膝红肿疼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等,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者。
【正文】
用法:上二味为末,沸汤,入姜汁调服。
方歌:二妙散中苍柏兼,若云三妙牛膝添,
四妙再加薏苡仁,湿热下注痿痹痊。
功用:清热燥湿止痒。
运用:
1.本方清热燥湿之力较强,非独治疗痿、痹,亦可用于湿热下注之脚气、带下、湿疮等。以小便短赤,舌苔 黄腻为证治要点。
2.本方适用于多种湿热下注之证,应按病证的不同,适当加味用之。若湿热痿证,可加?签草、木瓜、萆?等,以祛湿热强筋骨;若湿热脚气,宜加薏苡仁、木瓜、槟榔等,以渗湿降浊;若下部湿疮,可加赤小豆、土茯苓等,以清湿热,解疮毒。
连朴饮
【组成】
制厚朴二钱(6g),川连、姜汁炒、石菖蒲、制半夏各一钱(各3g),香豉炒、焦栀各三钱(各9g),芦根二两(60g)。
【主治】
湿热霍乱。上吐下泻,胸脘痞闷,心烦躁扰,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等。
【正文】
用法:水煎温服。
方歌:连朴饮用香豆豉,菖蒲半夏焦山栀,
芦根厚朴黄连入,湿热霍乱此方施。
运用:
1.此乃湿热霍乱之主方。以吐泻烦闷,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证治要点。亦可用于湿温病而见身热心烦,胸闷呕恶,溲赤苔黄者。
2.本方治证以呕吐为主,若腹泻较著者,宜加扁豆、薏苡仁以利湿止泻。
3.适用于急性胃肠炎、肠伤寒、副伤寒等属湿热并重者。
平胃散
【组成】
苍术9克,厚朴(姜制)6克,陈皮(去白)9克,甘草(炙)3克。
【主治】
脾土不运,湿浊困中,胸腹胀满,口淡不渴,不思饮食,或有恶心呕吐,大便溏泻,困倦嗜睡,舌不红,苔厚腻。
【正文】
功效:燥湿健脾,消胀散满。
禁忌:脾虚无湿或阴虚之人,症见舌红少苔,口苦而渴,或脉数者,都禁用。
八正散
【组成】
木通9克、瞿麦9克、扁蓄9克、车前子12克、滑石15克、栀子9克、大黄9克、甘草梢6克。
【主治】
湿热下注膀胱的热淋、石淋、证见尿频涩痛,淋沥不畅,甚或隆诸闭不通,小腹胀满或痛,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脉数。
【正文】
用法:加灯芯2克水煎服,或上药为末,每服6-9克,加灯芯煎服。
方解:方中木通,瞿麦、扁蓄、车前子、滑石均为清热除湿、利尿通淋药,为主药:配栀子清利三焦湿热,大黄泄热降火,导热下行,增强了泻火解毒功率,是辅药;灯芯清心利水,甘草梢调和诸药,缓急止痛,为辅佐药,诸药合用,具有清热泻火,利尿通淋之作用。
临床应用:
本方主治湿热下注所致的淋证,以尿频涩痛、淋沥不畅、舌红苔黄、脉数为辩证要点。用于急性泌尿系感染有较好的疗效。如热淋时热甚,可加银花、黄芩、柴胡、青蒿等;如砂淋可加入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等;如血淋,可加入小蓟、[茅根]]等。 [1][1]
视频
张仲景祛湿第一方,四味药,化痰祛湿,让你“无湿”一身轻
张仲景一张千古祛湿方,仅4味药,温阳化饮利湿,断湿气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