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短裂苦苣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原图链接短裂苦苣菜

短裂苦苣菜(学名:Sonchus uliginosus M. B.)是菊科苦苣菜属植物,羽状分裂,侧裂片2-4对,外层披针形、卵状披针形,长7-10毫米,宽2-3毫米,生长于海拔1150-3200m的田边、山坡、草地、湿地、荒地,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 中文名短裂苦苣菜
  • 拉丁学名Sonchus uliginosus M. B.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合瓣花亚纲
  • 目桔梗目
  • 科菊科
  • 亚 科舌状花亚科
  • 族菊苣族
  • 亚 族莴苣亚族
  • 属苦苣菜属
  • 分布区域俄罗斯、巴基斯坦以及中国大陆的甘肃、辽宁、内蒙古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根垂直直伸。茎直立,单生,有纵条纹,上部有伞房状花序分枝,全部茎枝光滑无毛。基生叶多数,与中下部茎叶同形,全形长椭圆形,长倒披针形、长披针形、线状长椭圆形,全长5-23厘米,宽1-10厘米,羽状分裂,侧裂片2-4对,偏斜卵形、卵形、宽三角形或半圆形,顶裂片长三角形、长椭圆形或长披针形,全部叶裂片边缘有锯齿,顶端急尖、渐尖、钝或圆形;茎上部叶及接花序分叉处的叶与中下部茎叶不裂或等样分裂,无柄,基部圆耳状抱茎。全部叶两面光滑无毛。头状花序多数或少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状花序。总苞钟状,长1.5-2厘米,宽约1.5厘米;总苞片3-4层,向内层渐长,覆瓦状排列,外层披针形、卵状披针形,长7-10毫米,宽2-3毫米,中内层长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2-2厘米,宽1-2毫米,全部苞片顶端短渐尖或长急尖。舌状小花黄色。瘦果椭圆形,长3毫米,宽约1毫米,每面有5条高起的纵肋,肋间有横皱纹。冠毛白色,单毛状,柔软,纤细,纠缠,长7毫米。花果期6-10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150-3200m的田边、山坡、草地、湿地、荒地。

分布范围

分布于黑龙江(龙江)、吉林(小白山、通余)、辽宁(本溪)、内蒙古(阿拉善旗)、河北(阜平、涞源、内丘、琢鹿)、山西(灵石、垣曲、大同、晋城、五台、河曲、临县)、陕西(宝鸡、西县、榆林、绥德、靖边)、甘肃(天水、兰州、华亭、肃南、榆中、定西、酒泉、会宁)、青海(祁连)、新疆(清河、沙湾、叶城、乌鲁木齐、吉木乃、特克斯、霍城、石河子)、江苏(具体地点不详)、浙江(海宁)、河南(伊阳、嵩县、封丘、灵宝、新乡)、四川(奉节、黑水、南坪)、云南(凤庆、德钦、昆明)、西藏(聂拉木、察隅)。俄罗斯、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有分布。

主要价值

药用部位:全草。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排脓。用于痈肿疮疡。

化学成分:地上部分含挥发油:二十一烷,1-二十醇,二十三醇。

下级分类

苣荬菜 Sonchus arvensis L.

花叶滇苦菜 Sonchus asper (L. ) Hill

长裂苦苣菜 Sonchus brachyotus DC.

南苦苣菜 Sonchus lingianus Shih

苦苣菜 Sonchus oleraceus L.

沼生苦苣菜 Sonchus palustris L.

全叶苦苣菜 Sonchus transcaspicus Nevski

短裂苦苣菜 Sonchus uliginosus M. B.

代表植物

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L.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根圆锥状,垂直直伸,有多数纤维状的须根。茎直立,单生,高40-150厘米,有纵条棱或条纹,不分枝或上部有短的伞房花序状或总状花序式分枝,全部茎枝光滑无毛,或上部花序分枝及花序梗被头状具柄的腺毛。基生叶羽状深裂,全形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或大头羽状深裂,全形倒披针形,或基生叶不裂,椭圆形、椭圆状戟形、三角形、或三角状戟形或圆形,全部基生叶基部渐狭成长或短翼柄;中下部茎叶羽状深裂或大头状羽状深裂,全形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3-12厘米,宽2-7厘米,基部急狭成翼柄,翼狭窄或宽大,向柄基且逐渐加宽,柄基圆耳状抱茎,顶裂片与侧裂片等大或较大或大,宽三角形、戟状宽三角形、卵状心形,侧生裂片1-5对,椭圆形,常下弯,全部裂片顶端急尖或渐尖,下部茎叶或接花序分枝下方的叶与中下部茎叶同型并等样分裂或不分裂而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且顶端长渐尖,下部宽大,基部半抱茎;全部叶或裂片边缘及抱茎小耳边缘有大小不等的急尖锯齿或大锯齿或上部及接花序分枝处的叶,边缘大部全缘或上半部边缘全缘,顶端急尖或渐尖,两面光滑毛,质地薄。头状花序少数在茎枝顶端排紧密的伞房花序或总状花序或单生茎枝顶端。总苞宽钟状,长1.5厘米,宽1厘米;总苞片3-4层,覆瓦状排列,向内层渐长;外层长披针形或长三角形,长3-7毫米,宽1-3毫米,中内层长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8-11毫米,宽1-2毫米;全部总苞片顶端长急尖,外面无毛或外层或中内层上部沿中脉有少数头状具柄的腺毛。舌状小花多数,黄色。瘦果褐色,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倒披针形,长3毫米,宽不足1毫米,压扁,每面各有3条细脉,肋间有横皱纹,顶端狭,无喙,冠毛白色,长7毫米,单毛状,彼此纠缠。花果期5-12月。

主要价值

成分

化学成分:苦苣菜地上部分含一新二糖类化合物,还含苦苣菜甙(sonchuside)A、B、C、D葡萄糖中美菊素(glucoza-luzanin)C9-羟基葡萄糖中美菊素(macroliniside)A,假还阳参甙(crepidiaside)A毛连菜甙(picriside)B、C木犀草素-7-O-吡喃葡萄糖甙(cinaroside)金丝桃甙(hyperoside)蒙花甙(linarin)芹菜素(apigenin)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中分到木犀草素(luteolin)槲皮素槲皮黄甙(quercimer-itrin)木犀草素-7-O-吡喃葡萄糖甙木犀草素-7-O-呋喃葡萄糖甙(isocynaroside)木犀草素-7-β-D-glucuronopyranoside。种子油中含玟鸠菊酸(vernolic acid)13.7%。叶中还含维生素(vitamin)C

营养成分:苦苣菜的营养价值很高。据测定,每100g鲜苦苣菜中含蛋白质1.8g,糖类4.0g,食物纤维5.8g,120mg,52mg 及、[[锰]等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胡萝卜素烟酸等。此外,还含有甘露醇蒲公英甾醇蜡醇胆碱酒石酸苦味素等化学物质。同时苦苣菜中还含有维生素C88mg胡萝卜素3.22mg,分别是菠菜中含量的2.1和2.3倍。 [7]

医用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肠炎痢疾黄疸淋证咽喉肿痛痈疮肿毒乳腺炎痔瘘吐血衄血;[[咯血];尿血便血崩漏 [1]

附方

  1. 治肝硬化:苦苣菜、酢浆草各一两。同猪肉炖服。(江西)
  2. 治朴蛇瘴:野苦马汁、灯心(浸水良久捻其末)。和朋之。(《普济方》)
  3. 治慢性气管炎:苦苣菜一斤,大枣二十个。苦苣菜煎烂,取煎液煮大枣,待枣皮展开后取出,余液熬成膏。早晚各服药膏一匙,大枣一枚。(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4. 治小儿疳积:苦苣菜一两,同猪肝炖服。(江西)
  5. 治对口恶疮:野苦荬擂汁一钟,入姜汁一匙,和服以渣敷。(《唐瑶经验方》)
  6. 治壶蜂叮螫:苦苣菜汁涂之。(《摘元方》)
  7. 治妇人乳结红肿疼痛:紫苦苣菜捣汁水煎,点水酒服。(《滇南本草》) [2]

食用

几千年来中国劳动人民一直食用野菜,食法多样,在民间形成了传统的食用方法。苦苣菜的一般食法有:

  1. 鲜食:将幼苗或嫩茎叶洗净,用沸水焯2~3min,放人清水中浸泡,去苦味,凉拌,蘸酱,炒食或做馅。
  2. 晒干菜:将鲜菜去杂,洗净,开水烫一下,再用清水冲洗,晒干或烘干贮藏。食用前热水泡开,炒食或炖肉。
  3. 腌咸菜:将鲜菜洗净,沥干水,在缸内按一层盐一层菜排放,并拌入相关佐料,封贮,10d后即可食用。
  4. 做罐头:鲜菜去杂、洗净、整形,放入由食盐氯化钙柠檬酸配成的预煮液中煮沸2~3min,清水浸泡漂洗1~2h,去除苦味。鲜菜分级、整形、装罐,加入配好的汤汁,放入灭锅高温灭菌,冷却,贮藏。
  1. 速冻菜:将菜去杂、洗净、修整、分级,放入速冻机进行速冻,再置于冷库中贮藏。

饲用

苦苣菜的茎叶柔嫩多汁,嫩茎叶含水量高达90%,无刺、无毛、稍有苦味,是一种良好的青绿饲料最喜食;喜食;山羊绵羊乐食;少量采食。开花期以前切碎生喂或煮熟饲喂,每日用650g苦苣菜饲喂家兔,其采食率可达77% ,切碎喂鸡、鸭也有良好的效果。苦苣菜的干草是的好饲草,其适口性均可定为喜食级。苦苣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100g鲜草中,叶含维生素C11~68.2mg,茎中含维生素C11mg、含胡萝卜素14.5mg。秋季,维生素C、胡萝卜素含量比春、夏季高。苦苣菜的能量价值可评为中等。其总能对猪、牛和羊的消化能、代谢能、各种净能及可消化蛋白质的含量均属中等。与同属植物苣荬菜(S.brachyotus)相比并不逊色。苦苣菜的茎叶繁茂,叶量大,在抽茎之前全为茂密的叶丛。至开花期,其茎枝仍比较脆嫩,还可饲用。茎叶比为1:1.55,果期茎枝逐趋老化,饲用价值下降。在野生条件下,以苦苣莱占优势的草,鲜草产量一般可达30000~45000kg/hm2;单株重为150~250g,在栽培条件下,鲜草产量可达37500~60000kg/hm2,高产的可达75000kg/hm2。饲料基地。苦苣菜的茎叶脆嫩,不耐畜禽践踏,耐热性差,以刈割利用为好。尤以开花期之前利用为宜。除青饲外,还可晒制青干草,制成草粉;也可青贮利用。青草以喂猪、鹅、兔、山羊、鸭为好;干草以马、牛、羊等利用最为适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