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莹(民国明星女作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圖片來自搜狐
王莹
逝世 1974年3月3日(1974-03-03)(60歲)
国籍 中国
别名 喻志华、王克勤
职业 演员作家
活跃时期 民国时期
知名于 民国时期明星
知名作品少奶奶的扇子》 、《酒后》、《两种美国人

王莹(1913年3月8日-1974年3月3日),原名喻志华,又名王克勤,乳名桂贞,安徽芜湖人。14岁入湖南湘雅医院护士学校学习。

1928年因参加革命活动而遭追捕、通缉,逃至上海。相继参加复旦剧社、上海艺术剧社、辛酉剧社及明星影片公司,主演《炭坑夫》、《塞上风云》、《放下你的鞭子》、《夜光杯》、《卢沟桥》、《赛金花》等剧及《女性的呐喊》、《铁板红泪录》、《同仇》、《自由神》等影片。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赴日本研习戏剧电影,因拒演“中日亲善”影片曾受迫害。七七事变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辗转15个省区从事抗日宣传活动。1938年二队改组成中国救亡剧团(后改名新中国剧团),任副团长,率团赴香港和南洋演出,将所募3000万美元全部资助抗战。同时作为《南洋商报》特邀通讯员写了大量通讯报导。1942年赴美国,在白宫用英语演出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和中国抗战歌曲,引起强烈反响。1955年偕夫回北京工作。文化大革命中被诬为“美国特务”,于1974年3月3日在狱中含冤去世。

人物经历

1928年的秋天,为了躲避军阀的追捕,在当时的中共地下党组织和阿英等人的帮助下,她从南京逃到上海,最初,她在浦东的一所小学任教,同年十月,王莹加入了由阿英、夏衍等人领导的“上海艺术剧社”,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的第一个剧社,其间,王莹跟随剧社参加了不少演出,在演出当中,她渐渐地展露出过人的表演天赋。[1]

王莹最早是被他们拉去在复旦剧社里当配角,但是因为她有一定的基础又爱好,胆子也比较大。所以这种情况下,她后来就逐步地又当陪角、当主角,最后终于走上了这条路。1930年加入共青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曾4次被捕。1930年在上海艺术剧社参加话剧《炭坑夫》演出,后加入复旦剧社,演出《少奶奶的扇子》《酒后》等剧。1932年参加左翼话剧运动,与袁牧之等著名演员同台演出。同年入明星影片公司,主演《女性的呐喊》(1932)、《铁板红泪录》(1933)、《同仇》(1934)等影片这三部影片是当时上海的“明星电影公司”的经典之作。因对电影界腐朽现象不满,1934年发表《冲出黑暗的电影圈》一文后去日本留学;1935年回国后进电通股份有限公司,在夏衍编剧的《自由神》中成功地饰演冲出封建家庭的"五四"新女性陈行素,电影艺术家赵丹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讲述了观看王莹演出时的情景——“我当时去看她演出的时候,演完以后整个静场,过了很快,底下掌声像暴风雨般响起。我是佩服得五体投地。”1936年主演夏衍创作的国防戏剧《赛金花》,成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话剧的奇迹。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组织救亡演剧二队,到15个省区巡回演出抗战戏剧。1939年任新中国剧社副团长兼主要演员,1939年,根据周恩来指示,王莹和金山带领文艺工作者赴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募捐演出,宣传抗日救国,深受当地侨胞欢迎。在陈嘉庚协助下,购买药品,支援抗日。在新加坡,徐悲鸿在为王莹作题为《放下你的鞭子》的画上题词:“中华女杰——王莹”,此画由陈嘉庚珍藏,现存台北博物馆。1940年,新加坡、马来西亚在日本压力下,将王莹等驱逐出境。1941年,在香港参加“旅港剧人协会”,为配合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宣传,王莹参加《马门教授》(又名《希特勒的杰作》)演出,并得到香港“保卫中国大同盟”领导人宋庆龄和外国友人的帮助。

王莹与蓝萍
圖片來自搜狐网

不久,港督向日军投降,撤离香港,王莹、夏衍、金山、蔡楚生司徒慧敏等辗转至重庆。1942年,王莹离开重庆去美国,周恩来单独接见并叮嘱她要不断求艺,向美国人民宣传中国的抗日战争。同年年7月,王莹和丈夫谢和赓一起,在中共党组织的协作下,以国民党政府“选派留学生”的名义,前往美国学习,王莹先在耶鲁大学攻读文学,后去邓肯舞蹈学校,常与美国文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赛珍珠、美国著名戏剧家勃莱希特以及美国作家史沫特莱交往,并帮助史沫特莱拟定朱德将军传记。王莹担任了美国民间组织“东西文化协会”的董事兼中国戏剧部主任,组织在美国的中国文艺工作者到美国各地演出抗战戏剧,介绍中国抗战的情况。1943年,王莹应美国政府的邀请,以纯正流利的英文在白宫表演了话剧《元配》和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身已瘫痪、坐手摇车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携其妻子、子女等前来观看,副总统华莱士以及白宫高级官员、各国驻美国使节等也看了演出。赛珍珠女士报幕,王莹用英语介绍节目,接着演出《到敌人后方去》《义勇军进行曲》和其他民歌,当王莹演出话剧《放下你的鞭子》时,观众深受感染,全场爆发雷鸣般的掌声。演出结束后,王莹与罗斯福总统合影留念,她的这次演出在很多年后被称为“中国第一个在白宫演出的中国演员”。

1946年,王莹开始自传体小说《宝姑》的创作,这部长达30多万字的小说的写作整整用了两年多时间,在这部小说当中,她以细腻而温情的笔触详尽地描述了故乡芜湖的风土人情,生动地讲述了自己和祖母、母亲三代女人各自不同的故事,其间,她还将这部小说翻译成英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为了阻止王莹夫妇回国,当时的美国移民局将他们逮捕入狱,经过中国政府的严正交涉,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他们终于于1955年元旦之夜,他们回到北京,受到董必武副主席的亲切接见,周总理说:“你们夫妇俩光荣地完成了党交给你们的使命,对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56年回国,调北京电影制片厂,旋迁居北京西郊香山从事小说创作,其间,她完成了《两种美国人》的写作,这是王莹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挂念,60年代全国文代会在香山开的时候,周总理发现王莹没有到会,就叫人把王莹找来参加会议,而且当着那么多与会代表的面对王莹说:“你在美国做的事情我们都是知道的,你做了不少事 。”

王莹学识广博,多才多艺,从30年代初起就在文坛上享有盛誉。她以清新隽永的文笔撰写了许多散文、游记和影评,颇受知音者的赏识,素有“文艺明星”之称。夏衍赞誉王莹“耽于阅读,好学深思,文思敏慧,行文细腻,叙事委婉多情”。王莹与陈波儿等人被认为是电影圈内的女作家。

王莹谢和赓夫妇
圖片來自搜狐网

悲惨晚年

令王莹陷入晚年愁惨的也正是电影而非文学。1936年23岁的王莹演出夏衍名剧《赛金花》。这出话剧,谁都想演,名戏名编名导,不红的人一演即红,已红的人,演了便红上加红。入围者除了王莹还有蓝苹,最后,前者胜出,后者含泪回家。小报添油加醋报道两人相争,蓝苹面子尽失,咬牙切齿地说:等着吧,总有一天老娘会跟你算这笔账。

蓝苹就是后来的江青。脱下演员袍,穿上革命衣,戴上粗眼镜,头顶绿扁帽,文化大革命来了,1967年,江青密令把王莹抓进监牢,罪名是“30年代黑明星”和“美国特务”,和丈夫谢和赓被关进了秦城监狱,在狱中她遭受了长达7年的非人的折磨。1970年后,她全身瘫痪,失去说话能力。1974年3月3日下午逝于狱中,尚差5天才61岁。这一天,江青也被传达了王莹死讯,她抬一下眼镜,微微冷笑——她演不成赛金花,但终于打败了赛金花。这一天,死亡书送到王莹丈夫手里,上面没写名字,仅有一个犯人代号:6742。女明星,女作家,终结为四个简简单单的号码。[2]

一直到1979年7月6日,文化部正式为王莹平反昭雪,才得以恢复了名誉。王莹所写《宝姑》《两种美国人》等著作出版[3],夏衍、阳翰笙等为其为作序,她的传记 《洁白的明星──王莹》也已出版。[4]

合葬

2006年11月1日,安徽省芜湖市神仙台陵园建起了王莹和谢和赓同志合葬墓,墓碑上刻着原国务院外交部长黄华亲笔题写的“革命精神垂范千古”。[5]

相关图片


红色间谍谢和赓写作的怀念其妻子王莹的诗稿,由谢和赓亲笔签名盖章
圖片來自7788收藏网
红色间谍谢和赓写作的怀念其妻子王莹的诗稿,由谢和赓亲笔签名盖章
圖片來自7788收藏网


王莹
圖片來自搜狐网
王莹
圖片來自搜狐网


王莹
圖片來自搜狐网
'
圖片來自搜狐网



























视频


【民国风采】自由神(王莹,1935)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