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江西三清山地质公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江西三清山地质公园

中文名 ;江西三清山地质公园

面 积; 229.5平方公里

区域位置 ;江西省上饶市东部

级 别; 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

江西三清山地质公园位于中国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与德兴市交界处,距玉山县城50公里,距上饶市78公里。三清山为怀玉山脉主峰,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峻拔、如三清列坐其巅"而得其名。三清山地质公园是中国东南部的一座以中生代花岗岩和元古代-古生代地层为主组成的具有丰富地质遗迹与独特地质地貌现象的自然地理区域。位处扬子与华夏古板块结合带和欧亚大陆板块东南部与太平洋板块活动地带。

三清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位于中国东南部江西省上饶市境内。三清山的自然美源于花岗岩和植被的共同组成以及气象因素在视觉上不断变化形成的自然景观。作为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它保存了238处(座)道教遗址和其他文化遗产的重要象征,如古代书院、民居、戏台和祠堂等。该地区主要居住有汉族及畲族等少数民族,是赣剧马灯戏和贺汤酒等传统文化的故乡。

序言介绍

该地质公园犹如一部地球科学的巨著,她记录了地球十亿年演化发展历史,遗存有沉积学、地层学、古生物学、岩石学、大地构造学、地球动力学、地貌学等多学科价值的珍贵地质遗迹;保存了具有两亿多年演化更替历史的珍稀生物群落,是一个原生态的生物乐园;拥有类型齐全、特征典型、分布集中的花岗岩微地貌现象,花岗岩地貌与生态、气象的巧妙融合并以奇特的景观形式,展示了杰出的自然美,是花岗岩地质地貌学的一座天然博物馆、也是世界花岗岩山岳峰林景观的典型代表;一千多年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历史,又给公园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其中按照中国道学"天人合一"思想创建的古建筑遗址景观,被誉为中国道教古建筑的露天博物馆

三清山,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三清山地质公园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一千多年历史的典型范例,也是中国政府建立的一个保护自然、保护环境、弘扬文化、传播科学的大型国家地质公园。

公园面积

三清山地质公园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上饶市境内。总面积为229.5km2,为了保护公园环境与地质遗迹景观,在公园的外围设置了168.5 km2的缓冲区。

地形地貌

三清山地质公园位于怀玉山脉的腹地,山脉呈NE-SW走向,绵延300余千米,植被非常繁茂,是一条美丽的绿色山链。公园区域为怀玉山脉主峰地段,也是最美的一个山体,由于花岗岩断块的急剧上升,也因湿润的气候和节理高度发育的花岗岩受流水深深切割,它形成了峻峭的山地地形。公园中部以构造侵蚀花岗岩中山峰林地形为主,海拔一般在800~1000米以上,山体东、南、西三面陡峻而北面较缓,总的坡度是在水平距离5公里内从山脚200米高度上升至玉京峰的1819.9米。公园边部为低山与丘陵地形,在沟谷下游和山间洼地发育有少量堆积地形。地貌类型总体是以花岗岩体为中心的山岳地貌

气候、水文与水资源

公园属于中亚热带东部季风型气候区,由于受海拔高程影响,具有山地小气候变化特点。一年四季分明,夏季凉爽、湿度大,冬季漫长。公园全年平均气温为10.9℃,夏季最高气温为33℃,冬季最低气温为-16.0℃。雨量丰沛,年平均降雨1857.7mm,年平均蒸发量为1331.6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

公园水系,分别属于长江流域中游鄱阳湖水系信江流域和钱塘江流域。南部水系主要汇入信江与乐安江后注入鄱阳湖,北部水系汇入钱塘江后注入东海。地表水以沟谷溪流水网为主,季节性变化明显,雨季水源丰沛,旱季水源不足。

土壤

公园内山体风化壳不发育,土壤稀薄,区域的地带性土壤为红壤,随着海拔高度上升,依次分布着山地红壤(400 m以下)、山地黄红壤(400~600 m)、山地黄壤(600~1400 m)、山地黄棕壤(1400~1750 m)和山地草甸土(1750 m以上)。在低海拔村落附近,分布有一定面积的水稻土。

植被

公园植被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东部常绿阔叶林亚区域、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植物区系属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东地区。植被以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竹林等为主,植被垂直分带现象明显。其中阔叶林主要有青冈类、水丝梨木荷杜英枫香杜鹃类等,针叶林在中山以华东黄杉、台湾松为主要优势种,低山则以马尾松占优势。

交通

公园距上饶市90公里,现有交通主要由浙赣铁路干线、320国道、311高速、205国道、206国道、皖赣铁路、九景婺高速等共同组成"井"字型的外部陆路交通网,园区内有旅游专线公路,并可通过衢州武夷山南昌航空港通达国内外。2012年,公园外部的上饶市正在建设快速交通系统,包括机场、2条高速铁路、3条高速公路正在建设施工中,将成为快速交通枢纽;公园连接外部快速交通枢纽的旅游专用便捷交通系统也在改扩建,将为世界各地游客进出公园提供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

人文历史

公园已知有1600多年的人文历史。在古代,为著名宗教(道教)活动中心。1984年成立上饶地区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公园区域归上饶行署统一管理、并实施统一规划利用。1985年被批准为江西省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归省保护管理。198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开始纳入国家保护管理;2005年9月,为加强地质遗迹景观保护利用列入国家地质公园、2006年1月列入中国自然遗产,2008年7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进一步加强了对公园区域的自然遗产、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等全面、系统、严格、规范的保护管理与科学规划。[1]

社区与人口

公园社区有2个乡镇、15个行政村,2012年总人口为16167人,包含有汉族和畲族。人口分布相对集中,并主要分布在公园边部的山间谷地、河流边岸及公路沿线地带,公园核心区无常住居民。社区事务(包括社会公共管理、产业与经济发展等)由公园管委会领导和直接管理。

产业与经济

公园建设之前,社区居民以传统农业与林产品为生,长期自我生产、自己消费。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旅游业以来,逐步向旅游服务业转型,在社区保留有传统生态农林业和生态养殖业。公园经济来源主要为门票收入、税收收入和提供各类旅游服务、公园土特产品销售等带来的经济收入。

地理交通

三清山地处江浙交界处,附近有梨温高速公路(沪瑞311高速)、景婺常两条高速公路和320国道、构成纵横交错的公路交通网络、浙赣铁路连通左右、景德镇机场、浙江省衢州机场构筑空中走廊。公路、铁路、空运使三清山的旅游初步形成了立体交通网络。( 注:利温高速公路指沪瑞311高速公路(上海至瑞丽高速公路)在江西省境内的东段,东起玉山县的梨园,与浙江省衢州至窑里高速公路相连接,西至江西省进贤县温家圳,与江西省的温厚高速公路相连接,横跨上饶、抚州、南昌三个设区市、全长245公里。)

铁路交通

浙赣铁路线直达上饶市或玉山县

上(江西省上饶市)南(福建省南平市)铁路线直达上饶市或玉山县。

京广铁路线在南昌市中转车次;皖赣铁路线在贵溪市、景德镇市(经过婺源县)中转车次。

公路交通

上海市杭州市经过311沪瑞高速公路直达玉山县城分别需要四个小时和三个小时,从南昌市经过311沪瑞高速公路(梨温段)直达玉山县城需要三个小时。 311沪瑞高速公路(东面)经过与昌九高速公路和赣粤高速公路、京福高速公路连接、上承沟通(北面)湖北等省,下接沟通(南面)广东、福建等省,左联沟通(西面)湖南等省。

三清山的国道公路交通有320国道连浙江省、上海市;205国道连接福建省各地;206国道经过景德镇市衔接婺源县,连接安徽省江苏省等到各地,从景德镇市经过婺源县到达三清山需要3小时。

上饶市 三清山:92公里 上饶市 南昌市:290公里。

上饶市 上海市:610公里 景德镇市 婺源县:85公里。

婺源县 三清山:81公里 。

景区内环山旅游公路连接南北景区,三清山至玉山县城、上饶市区、婺源县、德兴市的公路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三清山环山公路起点为玉山县城、终点至浙江省小关,全程94千米,连接景白公路和景婺常公路。

玉山-三清山金沙旅游服务区(东部)全程54千米,均为国家一级旅游公路,路途平坦,环三清湖而行,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是旅游者及自驾游的首选交通路线,该路线班车较多。玉山-三清山金沙服务区往返:自6:30-18:00每40分钟一趟,分别在玉山汽车站、三清山金沙服务区发车。节假日及旅游旺季开通加班车。承担该线路运输的玉山县三清山旅游客运有限公司可提供旅游包车业务。

三清山景区内公交(金沙服务区往返外双溪服务区):全程25千米,每天6班。

玉山-三清山外双溪旅游服务区(南部):全程56千米,每50分钟1班(中巴)。

玉山县-婺源县:途径三清山金沙旅游服务区,全程120千米,每天4班。

上饶市­-三清山外双溪服务区:全程92千米,每天2班(春、夏、秋季)由体育馆停车场出发。

上饶市-玉山县:全程40千米,每20分钟1班(5:50分18:00分)。

上饶市-德兴市:每30分钟1班(5:30分16:30分)。

德兴市-三清山北部汾水(华西台景区):全程98千米,每天6班中巴(8:40分15:30分)。

上饶市-三清山北部汾水(华西台景区)经过浙江常山:每天2班(7:45分13:00分)。

江衢州-三清山(汾水):全程144千米。

管理机构

主管机构:江西省三清山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

法律地位:依据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由政府授权的机构江西省三清山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是江西省上饶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与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合署办公,简称"三清山管委会",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全面负责公园各类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利用、规划建设及公园管护、社会经济管理,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共有管理干部和职工183人,其中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8人。

公园管委会下设有办公室、地质公园管理局、景区管理局、规划建设局、旅游局、国土资源分局、林业局、财政局、经济发展局、社会发展局、社区(乡镇、村)、信息化办、监察大队、博物馆、地质遗迹与环境监测站等相关职能机构。各机构分工明确、各司其责、互相配合、共同管理,为公园的保护、利用、管理和公园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保护

1.地质公园当前面临的或潜在的压力

三清山山高、坡陡、处于多雨与暴雨区,公园当前面临的压力,主要为自然灾害,包括因气候变化或气候异常带来的冰雪灾害、暴雨型地质灾害、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压力。如:2008年遭遇了百年难遇的长时间冻雨、冰雪气象灾害,给公园的森林植被、部分花岗岩景观、公园交通、遗产展示及解说设施、旅游及公众教育设施等造成较严重的损害,2010年夏季的特大暴雨,在公园局部地方引发了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灾害,威胁了公园局部居民、基础设施及地质遗迹景观安全。而在干旱干燥的气候季节中,存在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的隐患,特别是园区用火安全与火灾隐患是公园保护管理面临的压力之一。 公园潜在的压力是园区发展压力,主要表现为潜在的资源环境保护方面的压力。一是公园社区经济增长与发展需求不断提高所带来的潜在发展压力;二是随着公园形象宣传、知名度的不断提升,游客数量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公休日与节假日期间的游客数量高峰时段,是公园面临的与潜在的环境及旅游接待管理服务方面的压力。[2]


2.地质公园园区地质遗迹保护现状

地质公园内十亿年的地球历史档案、独具特色的花岗岩峰林地貌、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生物的多样性、类型齐全的石构古建筑遗址、原生态的环境、灿烂的中国特色(道教)文化等,这些都是地球历史和人类历史中遗存给我们的宝贵财产。

公园属国家所有,法律地位与权属明确,公园边界清晰,保护对象具体、明确,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健全。公园的建设与发展中,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科学规划、永续利用"原则,园区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以及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遗产的突出价值与遗产的完整性维持在自然的演化状态。

3.地质遗迹管理及数据维护

【保护管理对象】 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已记录的59处地质遗迹,包括地层剖面(9处)、典型沉积构造(15种)、古生物化石(3个门类)、典型岩石(19种)、典型矿物(2处)、典型褶皱形迹(5处)、典型断层形迹(6处)、典型节理构造(三清山花岗岩体中心部位)等。二是361处有记录的花岗岩峰林景观,包括峰峦、峰墙、峰丛、石林、峰柱、崖壁、峡谷、象形石、瀑布等十种有记录的不同形态类型的地貌景观。其中,在核心景区内集中了48处山峰、89处象形石。

除此之外,公园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道教石构建筑遗址等自然与文化遗产,都纳入了统一的保护管理对象。

【保护管理规划】 针对公园的突出世界价值提出了有效的保护措施,根据地质遗迹景观、生物与生态、历史文化遗产等科学价值和保护价值,划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进行区别保护,并划定相应保护区域、制订了保护管理要求。

特级保护区:把珍稀植物群落集中分布区以及风景区内微地貌景观、原生状态的森林植被和野生动物丰富的地区划为特级保护区。特级保护区内的景物、景观与自然环境必须维持现状,仅配置必要的科学研究和安全防护设施,禁止游人进入,禁止建设任何建筑设施。

一级保护区:以一级景点的视域范围为主要依据划定一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内仅安置必需的游览步道和防护设施,严禁建设无关的设施,不得安排食宿床位。

二级保护区: 把地质景观区范围之外的区域划为二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内可以安排少量餐饮设施,但必须限制与风景游赏无关的建设。

三级保护区:对以上各级保护区以外的区域划为三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内,按照规划有序控制各项建设与设施,并与景观环境相协调。

【保护管理措施及维护】 公园社区居民具有尊重自然、保护资源的良好传统和公园主管机构高效有序的管护,使三清山的地质遗迹景观、生态系统及1600年道教历史文化遗存得到了完好的保存。长期以来,不论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都没有从根本上影响三清山地质公园的突出价值。2012年,公园区域的地质遗迹、生物多样性、自然景观、文化遗产、生态环境等纳入统一的规划管理体系之中。为加强公园地质遗迹的保护管理,公园专门设立了地质遗迹与环境监测保护站,明确了保护监测管理职责与任务,制定了三清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管理办法,编制了地质遗迹分布图与保护规划图。保护管理的主要措施有:

--工程保护措施:对典型遗产景观景物,采取了隔离工程措施如防护网、隔离通道、加固保护工程等。重要地质景观安排有专人看守管护;

--科学监测管护:建立了覆盖公园全部区域的相关监测保护管理站。

--禁止破坏地质遗迹的保护管理通告,有公用性通告、单个地点管理通告、保护标示标牌等。同时,依据相关法规,公园全部区域实施了有效保护管理控制,禁止开山、采石、采矿、森林砍伐,严格审查和限制各类建设工程活动。对地质遗迹保护设施,有专门机构和人员管理、维护。

相关收费标准

门票费用: 1、执行:150元/人

2、淡季:130元/人(每年12月1日-次年2月28日,闰年另外)

旺季:150元/人(每年3月1日-11月30日)

优惠政策,免票:

1、现役军人;

2、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或广播电视总局颁发的记者证、摄影记者证;

3、国家级摄影家协会会员证;

4、持有授箓证、归依证、皈依证、度碟的宗教人士;

5、70周岁以上老年人、身高1.2米以下的儿童;

6、国导、江西省导及三清山讲解员;

7、残族人;

半票:

1、1.2米-1.4米儿童、持有学生证的学生购买半票;

2、管委会规定的其他享有优待的游客。

索道费用:

1、上山索道55元,下山45元,为双人吊厢式,需时38分钟,

2、平日运营时间:7:30-18:30,周六运营时间:5:30-18:30,周日运营时间:6:30-18:30

优惠政策:1.2米以下儿童免票;1.2米-1.4米儿童、持有学生证的学生购买半票

导游费用:

导游公司服务内容:

1、景区旅游业务咨询

2、提供景区讲解服务

3、接受讲解活动的预订并及时派遣讲解人员

4、讲解员日常管理

服务收费:

景区导游服务费200元/团/次,同团每增加一天游程加收服务费100元/团/天,以此类推,黄金周期间上浮50%(不足一天均按一天计算)。

地质博物馆

三清山博物馆位于公园东部银湖湾旅游服务区,占地35000平米,总建筑面积6256平方米,总投资约6000万元。在规模及资金投入上,三清山博物馆是已知国内已建成地质公园博物馆中体量最大的。因此,三清山博物馆应定位为打造成为三清山一道新的标志性景观,是以供游客观赏、休闲及科普于一体的,以地质科学展示为主,集生物多样性、道教文化、红色革命史及地域民俗文化特色于一身的综合性博物馆。融科学性、观赏性、趣味性于一体,以能够吸引并留住游客参观游览为第一要旨,别于其他以科普为主的地质博物馆。[3]

相关视频

世界地质公园 三清山

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道教博物馆,魅力三清山

上饶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即为“信美之郡”,是生态之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