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毛泽东诗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毛泽东诗词 (毛泽东旧体诗词作品)

毛泽东诗词,是指毛泽东创作的旧体诗词作品,是继解放初期《毛主席诗词十八首讲解》之后,20世纪70年代末期发表的诗词作品,共43首,其中诗14首,词29首。 毛泽东诗词在与毛泽东同时代人的回忆文章中,又披露了毛泽东另外一些诗词。《毛泽东诗词鉴赏》由臧克家1990年版,收录贺敬之、公木等作者的优秀赏析文章,刘先银教授2008年版比较全面。诗词渗透着毛泽东思想哲理,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亲自实践的范例。阅读本书可以从创作背景、诗意赏析、典故出处注释等详尽资料中欣赏毛泽东诗词“湖海荡波澜,全无斧凿痕”之美。

书 名 毛泽东诗词 类 别 诗 词
又 名 毛主席诗词 特 点 大气磅礴
作 者 毛泽东 销 量 超过四亿
出版时间 1966年

简介

毛泽东诗词是伟人毛泽东怀着巨大的诗的激情,按照写诗的艺术规律,运用形象思维创造出来的。《毛泽东诗词鉴赏》由臧克家1990年版,收录贺敬之、公木等作者的力作,刘先银教授2008年版最全面。诗词渗透着毛泽东思想哲理,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亲自实践的范例。著名诗人贺敬之评述毛泽东诗词时曾这样说:“毛泽东诗词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这种瑰奇的诗美熔铸了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人格和个性。在漫长的岁月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是风靡了整个革命诗坛,吸引并熏陶了几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

创作对象

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源远流长,从中国西周时期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到唐代杜甫白居易的现实主义创作及宋代陆游、辛弃疾等爱国主义诗词作品,都从很深的层面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反映当时的政治面貌或人民的疾苦。但是,都没有把笔深入到社会革命和斗争的浪尖上去表现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力量的最高形式——革命斗争。如:曾经涉及军事斗争题材的曹操只有《蒿里行》写出了战争的影子。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写出了幻想中的战斗场面,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凭吊古战场。而毛泽东的诗词则像浪花一样时时以最相切的距离随社会革命的浪涛而跳跃。同时又像一面中国革命史的镜子,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近半个世纪的斗争历程。[1]

如第一次大革命前夕,中国革命形势风起云涌,工人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此时,毛泽东创作的《沁园春·长沙》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时代强音和“到中流击水”的斗争渴望。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前夕,毛泽东写下了《菩萨蛮·黄鹤楼》对即将出现的革命危机作出了预言。

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三一年是中国土地革命时期,工农革命蓬勃发展,共产党利用军阀战争的机会,不断壮大革命势力,中国革命又出现了新的高潮,在这期间,毛泽东相继创作了《西江月·井冈山》《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如梦令·元旦》《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等作品,全面反映了这一期间欣欣向荣、不断胜利的革命形势。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毛泽东写出了《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菩萨蛮·大柏地》《清平乐·会昌》,表现了人民武装力量反击反革命围剿并不断胜利的战斗场景。

长征期间,毛泽东创作了《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等作品,反映了长征艰苦卓绝的斗争经历和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抗战前夕的《沁园春·雪》在抗日高潮即将到来之际,以其最先进的历史观点评古论今,指出人民是真正的风流人物、是历史的主人,这首词又以其至高无上的艺术价值,被评论家称为“千古绝唱”。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更是直接向全国人民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令。

1949年建国后,五十年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高潮时期,六十年代反对国际反华势力时期,都有不少作为时代强音的诗词作品产生。

另外,毛泽东的诗词中,也有一些是怀念友人或朋友赠答之作,如:《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七律·答友人》等,但所寄之情也决非单纯的个人情感,而是时代精神的提炼,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 他的诗,是一部史诗。

毛泽东最霸气的10首诗词

毛主席文采斐然。诗词气势宏大、意境深远,让人百读不厌!小编整理出他的部分诗词,用于追忆这位伟人风采,领略到伟人的胸襟。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1925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1929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毛泽东 1931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1935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1935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毛泽东 1949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1954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七律·到韶山

毛泽东1959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毛泽东1963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沁园春·雪

毛泽东1936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

诗词特色

意境博大

读毛泽东诗词 [3] 的最鲜明体验就是感觉毛泽东诗词的境界博大开阔、气势恢宏、摧山撼岳。往往是看似不经意的轻描淡写,却能展示纵横万里的境界,发出吞吐山河、雷霆万钧的气势。

如:《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段词以“千里”“万里”极轻松的概括北国万里山河冰封大地瑞雪纷飞的景象,又用一个“望”字把雄伟的长城、滔滔的黄河绵延的山脉、突兀的高原尽收笔端,用如此轻松简洁的笔触,描绘出如此博大壮美的境界,确实是前无古人。再如,下阕对历史名帝的评价,用了一个“惜”“略输”和“稍逊”“只识”对功赫一代、名垂千古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做了极恰切又带有傲视意味的评价。又用“俱往矣”把这些曾受人崇拜的历史英雄,送回历史,指出真正的“风流人物”在当代。这种评价历史人物的态度,在以前史学家和文学家中是从所未见的。 毛泽东在他的作品中,不做历史名人的崇拜者,赞美当代英雄,是因为他站在历史发展的最高点,运用的是最新的唯物史观,这就使他的评古具有前人所没有的大“气”,这一特点就是帝王诗人曹操和以气魄宏大而著称的苏轼也无法望其项背。 [4]

气势磅礴

与其博大境界和相辅相承的是毛主席诗词的磅礴的气势。在毛泽东诗词中,气势宏大的句子比比皆是,如“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这些写景的诗句显示了惊天动地,吞吐风云的气势,形象的概括了时代激变的特征。 再如,毛泽东对内心情感的抒发,也带有气贯长虹的特色。《沁园春·长沙》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虽是问天,却显示他主宰世界的雄心壮志,非常有气魄。《念奴娇·昆仑》中“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更是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他战胜自然的气概。

毛泽东诗词境界和气势还有另外一种表现,即具有转动乾坤、拨动历史,藐视一切困难和强权的气魄。如《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把地球写成“小小寰球”,把强大的国际反华势力写成“有几只苍蝇碰壁”,《七律·长征》把红军长征中艰难的跋涉写成“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在毛泽东的笔下,世界小得可以运于掌心,强暴势力变得不堪一击,战胜困难变得轻而一举,视若游戏。此种气魄比苏轼的“谈笑间,樯橹(强虏)灰飞烟灭”还有过之。

景物明丽

毛泽东诗词在意境的创造和场面的描写上极具特色。它的意境静中寓动。如《沁园春·长沙》中“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词的首句就创造一种空旷寂寥,寒凉的意境,接着写出词人橘子洲头望江流的情景,三句词写的是静态,却蕴蓄着词人内心的世界的澎湃激荡。

再如《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描绘了一幅秋高气爽,白云淡淡,飞雁渐渐消逝在南天的画面,这是一个空旷,高远的意境,一个“望”字却把词人急切盼望长征胜利革命成功的强烈愿望揭示出来,反映了词人内心世界的不平静。 在毛诗词中,我们决找不到“人闲桂花落”这类纯悠闲的意境。毛泽东诗词描绘的景物也别具一格。 一是景物描写色彩明丽,在毛诗词中单是表示色彩的词语就多次用到,如“万山红遍”“漫江碧透”“白浪滔天”“ 红装素裹‘’等,有时还选用色彩鲜明的事物。如“苍山”“残阳”“稻菽”“黄花”“杨柳”“红雨”“青山”等,这些词语和事物的选用,使毛泽东诗词的意境新美如画,读来悦目爽心。

毛泽东诗词景物描写的第二个特点是具有鲜明的象征性。可以说,毛诗词中除部分是为抒情而写景外,许多是直接用景物来象征一定的政治含义。如“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白云山头云欲立‘’,‘’万木霜天红烂漫”“钟山风雨起苍黄”等,每种自然景物都是当时特定的政治形势和政治势力的象征,这样就使景物描写具有深刻的寓意。 毛泽东诗词的场景描写常常是视点极为高远,场面阔大恢宏、气势磅礴。如《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风卷红旗过大关,十万工农下吉安”。《从汀洲向长江》“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这些场面都具有宏大、壮阔、磅礴的特征。这一特征也反映毛泽东的伟大胸襟和强烈的斗争愿望,也正是这种胸怀,使毛泽东诗词艺术境界和气势无人企及。

富含哲理

毛泽东诗词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写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就是说,宇宙间无穷无尽的事物都要经历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正如恩格斯所说,“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人类社会同样是如此。沧海与桑田总是更迭着的,新生也总是战胜腐朽。正是“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浪漫主义

毛泽东诗词在内容上是现实主义的,在艺术上却继承了中国古代屈原、李白等积极浪漫主义的传统,创造出比前人更加奇特的艺术风格。毛泽东诗词把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大胆的夸张、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个极具特色的艺术形象,展示了作家丰富的情感和姿态万千的内心世界。

如:《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词人用纵横交错的河流,贯穿南北的交通来比寓当时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大好形势。用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形象喻示着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极其危险的反共反革命的政治形势。用神话传说中的鹤去楼空表现出词人对国民党政府已由过去的革命政府变为反动政府的慨叹。词中没有一处是直接描写当时的政治形势,而是把强烈的政治情感寄托到自然景物的描写上,通过联想,借景抒情,表现出词人对大革命前途的忧虑。

再如《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竹齐努力”。这几句词想象奇特,在作者笔下,白云也怒不可遏要冲下高山,草木也奋勇杀敌。《念奴娇·昆仑》“安得倚天抽宝剑”,比李白的“推倒黄鹤楼、捶碎鹦鹉洲”更加奇想突出。《十六字令三首》中,用“离天三尺三”夸饰山之高,给人一种“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之感。“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更是集比喻、夸张、拟人之功。用神奇的想象力,对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的伟大形象作了准确的艺术概括。

运用典故

毛诗词曾多次引用典故,包括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这就大大拓展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意境包孕。 如“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毛诗词的用典非常有特色,他不走贾岛、辛弃疾等古代作家用典艰深晦涩之路,而是开创了用典故增强生动性、形象性的风格。 《七律·答友人》“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支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这四句诗虽然用典,但是描绘出一幅仙女下临人间、色彩缤纷的图画。古代湘妃滴泪成斑竹的历史传说,展示了湘妃和斑竹的形象,典故里既有传说中的仙女,又有青翠的竹子,诗句并没有因用典而破坏形象,相反,更加显示了诗的画面清新、色彩鲜明、形象生动。 《清平乐·蒋桂战争》“一枕黄粱再现”借用民间故事传说,增强了讽刺意味。

毛诗词中也常化用古人诗句赋于新意,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表达作用。如《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正西风落叶下长安”,就是化用唐代诗人贾岛的“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诗句。形容了当时国际反华势力的末日来临。“秋风”“落叶”也形象生动,使人能产生联想。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可上九天揽月”也是化用李白诗“欲上青天览明月”。这些化用都创造出了新的形象和境界。 诙谐幽默也是毛诗词较明显的特征。毛泽东在他的文章里和平时谈话中就有许多幽默之处。这也许是毛泽东的个性特征的一方面。在他诗词里更是多有表现。

《念奴娇·鸟儿问答》“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这几句词用最幽默的语言讽刺了当时某国际势力胆小怯懦的形象。《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用极幽默的笔调描绘了敌人失败的丑态,讽刺了敌人的愚蠢。像这样的诗句词句还有很多,形成了毛泽东诗词幽默的艺术风格。

名篇名段

军民团结

在《西江月·井冈山》中,毛泽东高度评价了军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战胜敌人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这是他对群众力量无比信任的群众观点的强烈表现。相信群众,热爱群众的思想,就像一条红线贯穿于毛泽东诗词之中。

战胜困难

在毛泽东诗词中讴歌人生的革命理想,战胜困难的警句,时时出现,美不胜收。如“不到长城非好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欲与天公试比高”“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等等。在那月没星沉,夜色如磐的日子里,这种革命理想曾像熊熊燃烧的火炬,照耀着人民前进的道路;在那电闪雷鸣、暴风雨来临的时候,这种革命理想曾像展翅高翔的海燕,呼唤着人民向黑暗、腐朽的势力冲击;在那硝烟迷漫、战火纷飞的岁月,这个革命理想像嘹亮的号角,鼓舞着人民去奋勇杀敌;在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这个革命理想则像振奋人心的金鼓,催促着人民去乘风破浪,锐意改革,创造奇迹。

胜利凯歌

毛泽东1928年在井冈山创作的《西江月·井冈山》,连同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如梦令·元旦》《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清平乐·会昌》等九篇精品构成了一组气势雄伟,笔力千钧的井冈山道路的胜利凯歌。这一组意境超拔,诗采飞扬的词,多是“在马背上哼成的”。它们是伟大革命领袖的战斗豪情与杰出诗人的创作激情浑然一体结成的革命诗词的奇葩。

沁园春·雪

毛泽东诗词在读者心灵里铸造了美的殿堂;而这种自然展现出了来的美正是毛泽东对自然与社会生活中的美的艺术括与精神升华。因为表现美的重要特色是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社会美的内容。

在中国的诗史上,第一个大量描绘自然美,并把对自然美的描绘与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结合起来的诗人是屈原。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优良的传统。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满江红》)等都是这一传统的代表作。毛泽东的诗词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在他的诗词中全不涉及自然美的作品,为数很少;而单纯描写自然美的几乎没有。《沁园春·雪》这首词,上半阕写北方的雪景,结合长城、黄河、秦晋高原来写,大气包举,景象雄伟;在雄伟中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长城、大河,远近映衬,动静结合,错综生辉,描绘出一幅天低野阔、一望无际的壮美的雪景图。然而,这只是太阳不出来的时候的景色,待到雪止云开,阳光普照时,景色又推向更高的档次,“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里的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美丽动人,画面开阔,气势磅礴,诗意盎然。下半阕以“江山如此多娇”的警句,既总括了前边雪景的美的境界,又引出了诗人要突出歌颂的理应主宰这美丽江山的“风流人物”。从祖国江山的壮丽写到历史上功业显赫的大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从历史唯物主义高度,指出他们作为封建主义的政治家、军事家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诗词造诣精湛的优秀诗人柳亚子高度评价这首词的美学价值,认为“毛润之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苏东坡、幼安,犹瞠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 [4]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诗词中热情地讴歌革命的人生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七律·长征》[5] 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诗歌典范。它既写出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又把红军为了实现北上抗日的革命理想而排除一切障碍,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发挥到极致,达到了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可以称之为艺术精品,千古绝唱。诗的题材是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斗争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但是诗人并没有刻意渲染战争的残酷与牺牲,而是集中笔力表现了长征取得胜利,实现了革命理想的喜悦和对于艰难困苦的蔑视。1935年10月毛泽东写下此诗。

视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