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清平樂·蔣桂戰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清平樂•蔣桂戰爭》這是毛澤東所做的一首詞。

上闋寫軍閥再次混戰,爭權奪利妄圖永久統治中國的美夢必定破滅。該詩形象地體現了毛澤東用工農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的光輝思想。這首詩滲透着毛澤東思想哲理,是毛澤東文藝思想親自實踐的範例。

作品原文

清平樂•蔣桂戰爭1

風雲突變,軍閥重開戰。灑向人間都是怨,一枕黃粱再現。

紅旗越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作品譯文

風雲驟然變幻,軍閥重新開戰。他們灑向民眾的儘是怨恨呀,他們的黃粱美夢僅是曇花一現

紅軍的旗幟挺進過了汀江,直逼龍巖與上杭。收取了祖國山河之一角,急切地為農民分配田地。 [1]

作品鑑賞

全詞形象地體現了毛澤東根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國情,利用白色政權自相殘害的分裂和戰爭,實行工農武裝割據,建立和鞏固擴大紅色政權。通過軍閥開戰與革命力量空前壯大之間的內在聯繫,生動地表現了中國革命迅速發展的趨勢。用工農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的光輝思想。

上下兩闋從內容、感情到語言、節奏,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把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地統一了起來。揭露了軍閥混戰、荼毒人民的罪行,指出國民黨必然失敗的命運。描繪了開闢閩西根據地,進行土地革命的大好形勢,以及根據地人民翻身解放的喜悅心情。「風雲突變」反映了當時軍閥之間忽然握手言和忽然火併廝殺的政治形勢。「軍閥重開戰」寫蔣桂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三四句寫蔣桂戰爭最終失敗的歷史規律和必然結果,國民黨的企圖都是「一枕黃粱」,毛澤東引用了這個典故,對軍閥們互相混戰、斗心斗角作了揭示。

首句「風雲突變」,起筆突兀凌厲。不僅渲染了形勢的突然變化,製造出一種濃重的氣氛,而且十分形象地寫出了當時的時代特徵。指出當時蔣桂之戰給社會帶來的動盪和混亂局面。

接着詩人以強烈的感情色彩濃墨一點:「灑向人間都是怨」這一句寫得非常有力,堅定,「灑向」這個動詞用得完美無缺,而收尾一個「怨」字搭配渾然天成,意象突出;接着又一個大對比,壞人只能是一枕黃梁美夢,這在詩之技巧上也可以說是轉換切入都準確、快捷,從人民之恨陡地轉到了壞人必敗,兩個鮮明畫面並立,空間廣闊但又一目了然。

下闋開頭兩句紅軍進入閩西的描寫,一變上闋沉重、激憤的筆調,充滿歡樂和喜悅的氣氛,在讀者眼前展現出一幅雄偉壯麗、氣氛熱烈的圖畫。

用紅旗借代紅軍,突出描繪了鮮艷的紅旗在隊伍前頭開路的情景,寫出了高舉紅旗進軍的神速和紅軍戰士龍騰虎躍、衝鋒陷陣的戰鬥英姿。最後兩個描繪了紅軍在新開闢的根據地發動群眾,進行土地革命的動人景象。

「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紅旗」指紅軍。用「躍過」、「直下」兩個動詞極其生動形象地描寫了紅軍迅速、快捷地越過汀江,快速地開闢了龍巖、上杭等閩西革命根據地的情景,反映了人民革命戰爭所向披靡的現實。紅軍到達這裡,打土豪、分田地,窮人翻身,一派熱火朝天的氣象。

「收拾金甌一片」中的「金甌」,毛澤東在這裡沿用典故,不過,這個金甌已經破碎,因為軍閥割據使中國四分五裂,故作者把自己用工農武裝割據戰略思想建立起來的革命根據地比作收拾金甌一片。「收拾」一詞,看似口語,卻有來歷。收拾,收撿、收復、整頓之意。岳飛《滿江紅》中有句:「待從頭收拾舊山河」。

另外,汀江、龍巖、上杭,三個地點名詞讓人陡地如作魔般產生幻美之感,使人感到祖國地名的可親、可愛,而且有一種特殊的漢語文字的美感。

最後二行,又是毛澤東作為詩人一貫的大氣坦然,無拘無束,而且寫出祖國的真歡喜,寫出了中國農民的真歡喜,尤其是「分田分地真忙」極富有動感和畫面感,親切、快樂,對祖國鄉村樸實渾厚的喜悅之情躍然紙上。貌似平淡,卻極為精當。恰如宋代葛立方<韻語陽秋》卷中所說:「作詩無古今,欲造平淡難。平淡而到天然處,則善矣。」

全詞的敘事、議論和抒情交相混融,既有寫實之動,又有抒發之妙。顯示了一代領袖目睹人民富足而自己也感到無比的樂趣,同時也反映了貧苦農民當家作主的偉大歷史變革,蘊涵了十分深刻的歷史內容。

《清平樂•蔣桂戰爭》是首典型的馬背詩,記載了毛澤東的革命戰爭歲月。1962年4月,毛澤東將這首詞連同其他五首詞(《採桑子•重陽》、]]《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錄寄《人民文學》發表時,曾作了如下簡要說明:「這六首詞是1929—1931年在馬背上哼成的,通忘記了。《人民文學》編輯部的同志們搜集起來,寄給了我,要求發表。略加修改,因以付之。」

此詞真實反映了當時的政治形勢和革命態勢。早在1928年10月,毛澤東就曾指出:「國民黨新軍閥蔣桂馮閻四派,在北京天津沒有打下以前,有一個對張作霖的臨時團結。北京天津打下以後,這個團結立即解散,變為四派內部激烈鬥爭的局面,蔣桂兩派且在醞釀戰爭中。」故「風雲突變,軍閥重開戰」,確在毛澤東的意料之中。雖然詞以「風雲突變」開篇,但作為政治家、軍事家的毛澤東對時局並無突變之感。

這樣開頭,不過是修辭上的選擇罷了。這個「突變」,不過是自1911年辛亥革命以來戰雲密布的中國社會上空又一次戰局變幻而已。中國的大大小小的軍閥,為了自己的一己利益,相互之間時不時地展開爭奪戰。「軍閥重開戰」中的「重」字,揭示的就是軍閥們連年混戰的歷史事實。軍閥混戰造成民不聊生、流離失所,因之,混戰「灑向人間都是怨」。然而,軍閥們爭權奪利,就算「成功」,也只能是「一枕黃粱再現」。很顯然,毛澤東是把蔣介石等新軍閥妄想用武力征服中國的野心比作不能實現的黃粱美夢。 [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