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歼教-6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歼教-6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歼-6为蓝本自行研制的超音速喷射教练机,同样为了要培训歼-6飞行员而在1966年委托沈阳飞机工业公司研制,1970年试飞成功,1973年投产,1975年装备部队。

历史背景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国在停产歼-5战斗机的同时己开始考虑从苏联引进性能更好的超音速战斗机米格-19制造专利。1957年10月,中苏两国签定协议,由苏联向中国出售米格-19飞机的制造技术,提供全套技术资料、样机和部分散装件、成品附件等,由沈阳飞机制造厂(简称:沈飞)进行研制和组装。第一架仿制生产的米格-19完成首飞后投入了小批量生产,装备空军部队试用。进入60年代后,沈阳飞机制造厂开始批量制造米格-19型战斗机,被正式改名为歼-6战斗机。截止到60年代末,中国军队己装备了近400架歼-6战斗机(包括各种单座改型),部分一线航空兵部队完成了由歼-5向歼-6战斗机的换装,歼-6开始逐渐成为了中国空军的主战装备。

歼-6在气动布局和飞行性能上与歼-5己经有了很大不同,为更好、更快地使原歼-5飞行员过渡到歼-6,空、海军非常需要一种可以快速培训歼-6战斗机飞行员的超音速教练机,但苏联的米格-19战斗机并没有发展双座教练型,因此,沈飞于60年代中期开始在单座歼-6的基础上研制适合训练歼-6飞行员以及其它超音速战斗机飞行员的歼教-6教练机。由于没有原准机进行参考,所以歼教-6完全称得上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教练机[1]

当时国内大量使用的乌米格-15和歼教-5教练机都是高亚音速教练机,没有超音速教练机给部队飞行学员掌握超音速飞行驾驶技术带来很大的难度。不但培训时间长,花费也高。但苏联的米格-19战斗机并没有发展双座教练型。同时空军部队当时使用的喷气式歼击机都是单发飞机,不能满足双发歼-6的训练科目,也无合适的进口飞机来满足训练需要。为此,空军于1965年底提出了改型设计超音速教练机的战术技术要求,研制任务下达给了沈阳飞机制造厂,由该厂工程师程不时主管设计工作。1965年空军提出了超音速教练机的战技术要求后,沈阳飞机制造厂(简称:沈飞)就开始研究把歼-6基本型改装为超音速教练机,并进行了初步设计。1966年8月5日沈飞上报了新型超音速教练机的总体方案。1966年l0月15日,第三机械工业部(即航空工业部,简称:三机部)批准了改型设计方案,要求1967年底生产出数架交给空军航校试用。由于没有原准机进行参考,所以歼教-6完全称得上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教练机。

研制历程

1967年3月,经过国防工办和国防科委的联合批谁后,沈阳飞机制造厂一组成了研制小组开始了详细设计工作并投人试制工作。1966年10月完成了木质样机,开始进行详细设计,到1967年3月完成了所有的设计图纸,期间进行了一系列高低速风洞试验以及各系统的模拟试验。1970年年中,用于静力试验的原型机总装完成,在1970年7月到9月期间完成了全机静力试验,达到设计强度的110%。而用于试飞的原型机干1970年10月总装完成,1970年11月6日,在飞行员王春友的驾驶下首飞成功[2],到1971年7月10日试飞结束,完成了试飞大纲规定的科目,共飞行了54个起落、16飞行小时。试飞结果表明,前后舱视界、双操纵系统、机载设备配置均基本达到设计要求。1971年又试制出五架,其中两架交付飞行试验研究所进行全面的试飞鉴定,另外三架于1972年1月开始交付空军部队试用。在经过2930飞行小时、1291个起落的试飞和试用之后,表明新型超音速教练机满足了空军所提出的战技术要求。1973年11月,由国家航空产品定型委员会批谁设计定型,投入小批生产,并被正式命名为“歼击教练六型”飞机,简称歼教-6。由于歼教-6和歼-6的机体结构大致相同,因此大多数工艺装备与歼-6飞机相同,新增的工艺装备仅有140套,只占总数的5%。到1975年12月,已经交付了44架供空军部队使用。1975年12月18日,在沈阳飞机制造厂召开生产定型会议,批准歼教-6型飞机生产定型,转入正式批生产。到1986年停产为止,一共生产了634架。

歼教-6型飞机从1966年7月开始研制到1975年正式交付部队使用,跨越了整个“文化大革命”时期。那时,由于政治运动干扰,设计和生产都无法正常进行。

有关部门对歼教-6机型的评价是:设计很成功,性能优于歼教-5型教练机,稳定性和操纵性都符合要求。歼教-6也曾出口到其他国家

1976年12月18日,在沈阳召开了歼教-6生产定型会议。会议批准生产定型后,转入大批量生产,1977年生产120架,1978年达到最高峰,年产180架。道1985年底共生产634架。歼教-6除装备中国空军好海军航空兵以外,还军援到朝鲜、巴基斯坦阿尔巴尼亚和索马里等国。

按1975年统计,歼教-6单机售价65万元(成本为61.88万元),工时为35300小时,金属材料消耗量为9400千克。随着生产的熟练,1981年单机工时降为23400小时,成本56.96万元,价格64万元。歼教-6成本低是因为大多数工艺装备与歼-6相同,工人生产多年已非常熟练,歼教-6新增的工艺装备仅140套,不到总数的5%。

视频

歼教-6 相关视频

歼六 飞行视频
中国空军的崛起,国产战斗机发展历程,歼-6战斗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