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靜力試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靜力試驗是航空航天科學技術一個名詞術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詞解釋

結構試驗的內容之一,藉以觀察和研究飛行器結構或構件在靜載荷作用下的強度、剛度以及應力、變形分布情況,是驗證飛行器結構強度和靜力分析正確性的重要手段。

全尺寸結構靜力試驗的加載系統比較複雜。20世紀40年代以前,靜力試驗時將飛機仰置,用鉛粒或砂粒裝在袋中模擬機翼分布載荷;用鐵塊吊在繩索上模擬集中載荷,方法簡陋。以後改用電動機械加力器或液壓作動筒和千斤頂加載。從40年代開始全尺寸結構靜力試驗都通過槓桿系統加載,並採用多點協調加載系統,保證各加載器能按預定比例加載,在結構破壞時能自動卸載,以避免破壞部位的繼續擴大。70~80年代,靜力試驗已採用電子計算機控制的電動液壓伺服系統自動閉合迴路協調加載系統,有上百個加載器、幾百個加載點、幾百個測量通道、幾千個應變片,並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數據採集和處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