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战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战役

名 称: 战役

中文拼音: Zhanyi

英 文: Battle

分 类: 进攻战役、防御战役等

著名战役: 马陵之战,淮海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等

战役战争的一个局部,直接服务和受制于战争全局 ,不同程度地影响战争全局。它直接运用战斗,也为战斗的成败所直接影响 。现代战役,通常是诸军种、兵种共同进行的合同战役。[1]

战役类型

战役的基本问题包括:战役类型、特点、基本原则、准备与实施等。战役的基本类型分为进攻战役和防御战役,还可具体划分成各种战役样式。

按参战军种,分为联合战役,陆军战役、海军战役、空军战役和火箭军战役;

按空间,分为陆上战役、海上战役和空中战役

按规模,分为战区战役(大型)、战区方向战役(中型)和集团军级战役(小型);

按作战形式,分为阵地战战役、运动战战役(机动战战役)和游击战战役;

按作战样式,分为联合火力打击战役、岛屿进攻战役、岛屿封锁战役、阵地进攻战役、阵地防御战役、城市进攻战役、城市防御战役、登陆战役、抗登陆战役、空降战役、反空降战役、空中进攻战役、反空袭战役(防空战役)、封锁战役、反封锁战役、破坏海上交通线战役、保护海上交通线战役、边境防御战役、常规导弹突击战役和核反击战役等;

按地理环境,分为山地战役、荒漠草原地区战役、高寒山地地区战役、江河地区战役和热带山岳丛林地区战役等。

战役特点

战役是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战役都有其自身突出的特点。


现代战役的主要特点是:战役是达成战争目的的主要手段,战略性突出;战役力量多元,联合战役成为基本形态;战场空间广阔,立体性强;信息的地位作用突出,制信息权对战役胜负影响重大;作战行动多样,指挥协同复杂;作战手段综合运用,体系对抗激烈;毁损消耗巨大,保障任务艰巨。

战役原则

组织与实施战役所依据的基本法则和标准,是战役指导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具有全面、宏观和普遍适用的特征。在战役原则体系中,基本原则位于第一层次,既为确立各种类型、各种样式的战役原则提供依据,同时又指导各种战役实践。由于各国军队的情况不同,战役的基本原则也有所不同。


现代战役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原则有:深刻理解战役任务,熟知敌对双方情况,正确作出决策,力争使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战役准备阶段综合使用各种侦察力量,组织全方位、多领域、不间断的侦察,力求全面掌握敌情和战场环境情况;了解己方作战能力及其强点和弱点,正确定下战役决心。战役实施阶段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不间断地掌握敌对双方的新情况,善于根据战役的发展变化,适时作出新的决策,不断将战役导向胜利。

战役筹划

进行战役筹划,要全面分析战役中各种相关的作战要素,充分估计到作战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困难情况,着眼战略全局,对战役全过程进行通盘构想,形成基本作战方案。进行战役准备,要立足应对最复杂、最困难的情况,充分估计敌方的作战实力、准备程度,集中使用主要作战力量,确保有取胜的把握。调集战役力量,编组完成任务所需的精锐军团,并将主要力量使用于战役的主要方向、关键时节,尤其是关键性作战,重点打击敌要害目标。进攻战役坚持以攻为主、攻中有防、以防辅攻;防御战役以防为主、防中有攻、以攻助防,重视运用攻势作战行动。适应信息作战、非对称作战、非接触作战和非线式作战的要求,做到进攻能将效能集聚于关键的时间和地点,防御能保持体系稳定和关键目标的安全,灵活实施攻防转换。战役指挥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己方的优势,打击敌方的要害和弱点,把握战役主动权。


作战中,要发挥诸军种联合作战的整体威力,高、中、低技术结合,正规战与非正规战结合,协调一致地打击敌人,使战役始终向着有利于己方的方向发展。着眼于体系对抗的特点,采取非对称战法,集中力量打击敌作战体系中起支撑作用的要害目标,破坏敌作战体系的结构,瘫痪敌作战体系的功能。战役准备与实施中,要根据战略意图、战役目的、战场态势等,正确选定打击目标,综合运用“软”“硬”作战手段,充分发挥远程精确打击力量的作用,力求通过摧毁敌要害目标,瓦解敌作战体系。快速掌握和判断情况、快速传递战场信息、快速形成和定下决心、快速处置战场情况,做到敌变我变、先变于敌,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时间和地点出奇制胜。


作战中,要善于发现敌人的行动规律,善于利用战机,快速反应,力求打敌措手不及。统一组织协同与各部队主动协同相结合,保证战役军团发挥最大的作战效能。周密制定协同计划,明确协同关系,建立和完善协同机制;充分利用共享的态势信息,围绕统一的作战目的,强化各部队的全局观念和主观能动性,密切配合,积极支援执行主要任务部队的行动。根据总的意图和任务,统一部署保障力量,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全面保障与重点保障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满足主要作战方向、重要作战行动、关键作战时节和高技术武器装备系统的保障需要;充分发挥信息化保障手段的作用,提高保障效率;科学把握战役节奏,保障战役军团有较强的持续作战能力。发挥民众的巨大威力;激励官兵士气,瓦解敌方斗志;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牢牢把握战役主动权。


战役军团为完成战役任务,在战役发起前,通常根据上级意图、敌情、任务、作战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条件等,在平时准备的基础上有重点地进行战役准备。战役准备可分为先期准备和临战准备,准备内容主要包括制订作战预案、补充武器装备和物资器材、进行战场准备、训练部队和进行政治动员、定下战役决心、修订战役计划、组织战役协同和保障等。战役准备要立足于复杂困难情况,多案多手准备,并在准备过程中严防敌人破坏,保证在上级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战役实施包括战役军团从战役发起至战役结束的全部作战行动。为敌对双方力量和智慧连续、激烈较量的过程。基于战役类型、样式和规模的不同,战役实施的内容和方式也有所不同。通常按目的、行动特点或预定的时间分为若干战役阶段,每一阶段完成一部分战役任务。


现代战役实施的一般程序:预先或在机动中展开兵力,形成战役部署;进行信息作战,夺取信息优势;打击、保护重要目标,瘫痪敌方、保护己方作战体系,夺取战场综合控制权;创造战机,扩大战果,发展战役胜利;达成战役目的,适时结束战役。陆上战役,进攻时,通常先以信息和火力突击,破坏敌方指挥、控制、通信、情报和计算机系统,为己方顺利实施战役创造条件;而后以战役战术导弹部队、航空兵和远程炮兵火力,突击敌防御全纵深内的要害目标;战役第一梯队的各突击集团,利用火力突击的效果,对敌防御部署实施正面与翼侧相结合、平面与立体相结合的多路而有重点的攻击,分割敌防御体系;再以战役后续梯队在敌防御纵深进入交战,粉碎敌反突击和围歼纵深之敌;进攻发起同时,以空降部队和特种部队深入敌纵深和后方,占领重要地区或目标,有力配合正面进攻力量达成战役目的。防御时,通常先以信息作战和火力反准备,破坏敌人的进攻准备;而后以顽强的抗击和坚决的反突击、反击等攻势行动,挫败敌人的立体进攻,以防空兵掩护指挥机关、主要防御集团等重要目标。海上进攻战役,通常先以陆基或舰载航空兵、巡航导弹等对敌海上编队、海军基地等目标实施突击,削弱敌主要兵力集团,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而后以潜艇、水面舰艇部队,各个歼击敌海上目标,达成战役目的。空中战役,通常以歼击航空兵空中掩护与电子干扰相结合开辟空中走廊,保障轰炸航空兵突破敌人的防空体系,对敌重要目标实施多波次的集中连续突击。


战役过程中,须实施不间断的指挥和侦察,全面掌握和灵活处置情况;根据情况变化,调整计划,变换战法,机动力量;保持和恢复诸军种、兵种部队的战役协同,协调一致地打击敌人;不断鼓舞士气和总结经验,及时组织兵员、武器弹药和其他作战装备、器材和物资的补充,使战役顺利发展。战役目的达成后,或因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而不利于继续实施战役时,须适时结束战役。


战役是生产力和战争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并在作战实践中逐步发展和完善,规模不断扩大,样式越来越多,内容和形态也从单一的陆军战役发展为诸军种联合战役、从陆上(海上)平面战役发展为立体战役。“战役”一词的出现要晚于“战争”和“战斗”。在中国,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北洋舰队战事日记中有“则中日战役为所影响者必甚”的记载。20世纪初,蔡锷提出战役是一个作战等级,并初步区分了战争、战役和战斗的概念。在世界其他国家,17世纪以前,多把大规模作战称为“会战”。18世纪后期,英国的H.劳埃德在《1756年德意志普鲁士国王与奥地利女王及其盟国之间的战争史序言或劳埃德将军的军事政治回忆录》中,较早使用了“战役”一词,但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战役概念。俄国于20世纪初把战役作为作战行动的一个等级,在军事文献中加以使用。美国陆军在1982年版《作战纲要》中才使用了“战役”一词,并把战役作为作战行动的一个等级。奴隶社会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国家常备军人数的增多和战争规模的扩大,战役在战争中开始出现。中国商朝末年的牧野之战,周武王的军队同商纣王的军队作战,双方参战兵力达数万人,其规模和作战行动都超出了一般战斗的范围,开始具有某些战役作战的特征。直到17世纪,军队虽没有固定编成的战役军团,但通常按照统一的企图和计划,集中国家的大部或全部军队,在国王或军事统帅的直接统一指挥下进行作战,一般具有决战或会战的性质,如中国的城濮之战柏举之战、笠泽之战、长平之战成皋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洛阳虎牢之战、高梁河之战、萨尔浒之战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等,世界其他国家的马拉松之战、坎尼之战、君士坦丁堡围攻战等,都是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这些战役,参战兵力多为几万至几十万人;主要战役样式有野战进攻和防御、城邑进攻和防御,以及登陆战役等;包围、迂回、乘虚袭击、诱伏歼敌、围困等战法先后出现。


公元前5世纪,海上战役已出现了雏形,具有代表性的是中国吴、齐舟师黄海海战和希腊、波斯海军萨拉米斯海战。14~17世纪,海上战 役逐步发展,海上伏击、拦截、包围、追击等战法开始得到运用。


17~20世纪初,欧洲、北美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军队生产了大量火枪、火炮、汽车和新型蒸汽舰船、潜艇,先后装备了有线电和无线电通信设备;采用了新兵役制度,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军队,编组了陆军集团军和海军舰队等战役军团,促使战役有了较大发展。拿破仑战争(1799~1815)中出现的机动战战役,具有快速机动、积极进攻、目的坚决、速战速决等特点;通常以十几万到几十万人组成的军团,迅速集中到一个选定的战场(方向),采用灵活的机动作战,广泛运用包围、迂回、袭击、追击、围攻等战法,各个歼灭敌军。在美国内战(1861~1865)、普奥战争(1866)和普法战争(1870~1871)中,野战工事、装甲列车、装甲战舰逐步使用;战役军团在宽大正面上进行的阵地防御战役和阵地进攻战役进一步完善。日俄战争(1904~1905)中,集团军战役成为基本的战役样式,并出现了方面军(集团军群)特征的战役。这一时期的海上战役,通常由几十至百余艘风帆战舰或蒸汽装甲战舰组成的舰队实施,海上封锁和反封锁等战役样式先后出现,海战场从近海向远洋扩展,机动作战方法被广泛采用。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机械化战争,为战役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欧洲主要交战国军队的数量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加速了机械化战争战役的发展。各参战国家军队普遍装备了速射火器和新型火炮,铁路和公路交通网的发展,以及飞机、坦克、毒气、有线电和无线电通信的广泛运用,由此产生了航空兵、坦克兵、防化兵等新的兵种,使军队的指挥能力和机动力、火力、突击力大幅度提高,作战空间从陆地、海洋拓展到空中,战役的规模扩大。集团军、方面军(集团军群)战役,舰队、区舰队战役,已分别成为陆上、海上战役的基本样式,阵地进攻和阵地防御战役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进攻时,首先以密集的火力和连续冲击,在绵亘的防御正面打开突破口,而后投入后续梯队和预备队,围歼纵深之敌;防御时,建立由堑壕组成的绵亘正面的防御阵地,依靠密集火力杀伤敌人,将战役预备队集中使用在主要防御方向上,以增强防御力量,并适时实施反突击以挫败敌之进攻。战争后期,坦克、飞机等新型装备大量使用于战场,出现了诸军种联合战役。如1918年7月进行的第二次马恩河战役, 有数千门火炮、数百辆坦克和千余架飞机参战,使陆上战役初具联合性和立体性。无畏级战列舰、战列巡洋舰、驱逐舰等新式大型水面舰艇的炮战和鱼雷战,潜艇的袭击战,以及水雷战等,已成为夺取海上战役胜利的主要战法,并使用了水上飞机,使海上战役也向立体空间发展。战后,西方国家和苏联、日本军队先后大量装备了火炮、坦克、飞机、舰艇,以及通信、工程技术器材,空军、防空军和坦克兵、摩托化步兵、高射炮兵、空降兵防化兵等军种、兵种的建立与扩大,使方面军(集团军群)、战区(方面军群)成为不同级别的诸军种联合战役军团,为战役的发展奠定了新的物质基础。诸军种在统一指挥下共同进行的联合战役开始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战役规模进一步扩大,出现了方面军群战役、几个集团军群共同进行的大陆战区战役和几个海军舰队共同进行的大洋战区战役。战役样式更加多样化,出现了空中战役、防空战役、空降战役、反空降战役等;有陆海空军的独立战役,还有陆空军、海空军、陆海空军共同进行的联合战役;有各种规模的运动战战役、阵地进攻和阵地防御战役,还有各种规模的游击战战役,战役作战行动方法也有了新的发展。


进攻的基本方式是:集中优势兵力首先实施突破,而后以快速集群或战役第二梯队进入交战,割裂或打乱敌之防御部署,抗击敌人反突击,以一部兵力迂回敌之后方,或以空降兵在敌之纵深空降,歼灭被围之敌。防御的基本方式是:集中主要兵力在主要防御方向上,构成多防线、多地带和以兵力、火力、障碍物相结合的环形、纵深、立体的防御体系,以步兵、坦克兵在航空兵和炮兵的火力掩护下制止敌方突破,适时以战役预备队实施反突击,粉碎敌之进攻。海上战役通常以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岸基飞机潜艇、水面舰艇,突击敌海上目标和港口、海军基地,积极展开反潜作战和防空作战,保卫或破坏交通线,消灭敌海上(空中)或岸上目标,夺取制海权。空中战役通常是集中大量轰炸机,对敌方交通运输线、工业设施、机场等重要目标或战略、战役预备队实施突击,并以歼击机进行空战,消灭或削弱敌空中力量,夺取制空权。登陆战役与抗登陆战役已发展成为陆海空军共同进行的大规模联合战役。战后,各类导弹核武器、直升机、精确制导武器、电子战器材等相继装备军队,以及战略导弹部队、特种作战部队、陆军航空兵、电子对抗兵等新的兵种的广泛运用,为新的战役样式的产生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的战役是建立在人民战争基础上、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战役,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单一的陆军战役到诸军种联合战役的发展过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红军初期进行的战役规模较小,主要战役样式是以打破敌人“进剿”或开辟新区为目的的游击战战役。从1930年冬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反“围剿”起,带游击性的运动战战役成为主要战役样式。基本作战方法是:在遭敌数路“围剿”时,充分利用根据地有利的人民和地形条件,先诱敌深入,迫使敌军分散和疲惫,而后选择有利战机,集中兵力形成局部优势,逐次歼击诸路进攻之敌,直至打破敌人的“围剿”。1934~1935年,红军在长征中还进行过突围战役和进攻战役。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所进行的战役主要是以打破敌方“扫荡”(围攻)为目的的游击战战役,以破坏敌方交通线为目的的破袭战役,也进行过少数规模不等的运动战战役,以及以夺取敌方占领的小城镇为主的阵地进攻战役。战役规模一般也较小,但具有比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更为突出的人民战争特点。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在战略防御阶段,进行了一系列中小规模的运动战战役、城市进攻战役和城市防御战役;在战略进攻阶段,进行了一系列规模较大的运动战战役和城市进攻战役;在战略决战阶段,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城市进攻战役和运动战与阵地战相结合的战略性战役;在战略追击阶段,进行了大规模的强渡江河战役、渡海登陆战役和以大包围、大迂回为主要特征的追击作战。这些战役从规模上看,既有兵团战役,又有野战军战役,还有几个野战军共同进行的战略性战役。战役样式丰富多彩,作战方法灵活多样,主要类型是进攻,主要目标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基本作战方法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作战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连续进行了五次运动战战役,之后又进行了阵地防御战役和阵地进攻战役。在与敌人武器装备优劣悬殊更大、地理环境更为特殊的困难条件下,创造了新的作战方法,取得了新的战役经验,特别是大规模突破敌人坚固防御的阵地进攻战役和宽正面大纵深的阵地防御战役经验。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了一江山岛登陆战役,首次实施了陆海空三军联合登陆作战,积累了诸军种、兵种联合作战的经验。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空军通过八六海战和打击美、蒋空军的侦察窜扰活动等,丰富了海、空作战经验,促进了海、空军战役实践的发展;陆军实施了炮击金门和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等,取得了组织和实施大规模战役火力战和高寒山地地区战役作战的宝贵经验。20世纪中期至70年代初,还先后派出30余万人的防空、工程、铁道、后勤等兵种部队,赴越南北方、老挝执行抗美援越和援老抗美任务,再次取得了与现代化强敌作战的直接经验。1981年,在华北地区组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最大规模的陆空联合战役演习,演练了现代条件下的陆空联合防御作战,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实践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世纪90年代初爆发的海湾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诸多高技术武器装备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使战役产生了新的形态――信息化条件下的战役。90年代末的科索沃战争和21世纪初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以美军为首的进攻一方,以核威胁作后盾,以信息作战为先导,以诸军种、兵种联合作战为基本形式,进行了具有显著信息化特征的战役。这种战役,远程导弹突击和空中突击的规模扩大、地位提高,洲际快速机动、非接触作战、精确打击等新的作战方法和手段广泛运用,火力战、特种作战、信息作战配合更加紧密,战役规模缩小,节奏加快,充分显现了信息化条件下战役高度的联合性、机动性、立体性和快速性,以及信息主导,陆、海、空、天、网络电磁等多维一体等的特点。90年代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指引下,先后进行了一系列高技术条件下的联合战役演习,特别是1996年陆海空军和战略导弹部队组织实施了联合威慑行动,2001年在北京地区举行了联合防空演习,2003年首次进行了战略级推演。2004年起,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为背景,组织了一系列规模不同的战役演习,通过演习和演练,探索了符合自身特点和规律的战役新经验,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进步,军队武器装备和战役军团的体制编制不断发展,未来战役的形态和作战方法将发生进一步的变革。未来作战中,随着作战平台的信息化程度大幅度提高、精确制导弹药的普遍运用和电子战、网络战能力的增强,战役行动的信息化程度将大幅度提高,信息系统和信息对抗在作战行动中的作用将日益增大。军事技术的发展,将导致太空部队、信息作战部队、机器人部队等新型专业兵种的产生,使战役力量的要素增多;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大幅度提高军队的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能力,又为参战的诸军种部队实施统一指挥和诸军种密切协同提供了新的手段,从而使联合战役成为战役的基本形态。信息作战、远程精确打击和太空武器的发展,部队远距离机动能力的提高,扩大了战役行动的范围,使未来战役作战所涉及的空间呈现出全方位扩大的趋势,既包括陆上、海上、空中和太空范围的进一步延伸,也包括电磁环境、网络空间等新的作战领域的拓展。新的武器装备和战役力量的产生,增加了新的战役样式。未来战役中,以电子战和网络战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战,以精确制导弹药为主要打击手段的非接触中远程精确打击,以特种作战、机动作战等为主要方式的非线式全纵深作战将成为重要的作战方式。先进的武器装备需要在充足的保障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其作战效能。未来战役中,作战、后勤和装备保障对战役胜负的影响增大,保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


发布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