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尹吉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尹吉甫

尹吉甫西周尹国国君,字吉父,一作吉甫,金文作兮甲兮伯吉父。又官名,称尹吉甫。辅助周宣王中兴周朝尹吉甫周宣王命与南仲出征猃狁,获大胜,反击到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附近。后又发兵南征,对南淮夷征取贡物,深受王室的倚重。遗物有“兮甲盘”。有子伯奇伯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经》的主要采集者。

2009年4月23日,“中华诗祖”尹吉甫(兮甲)的墓碑纪事碑(刻有墓志铭),在湖北十堰市房县青峰镇松林垭宋家沟水库坝底部出土。[1]

王国维《兮甲盘跋》认为:“甲”是天干的开始,而“吉”也有开始的意思,兮甲为对周王谦虚自称,与兮吉通用。《毛诗》开始于字前加“尹”,尹是官职之名。

人物简介

宰相尹吉甫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人物,是西周奴隶制王朝(春秋战国时代之前)的一代宰相、军事家、诗人、哲学家。尹吉甫(生卒年不详),即兮伯吉父。兮氏,名甲,字伯吉父(一作甫),尹是官名。古蜀国江阳(今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石洞镇)人。周宣王的大臣,官至内史,有文武才。西周宣王时,北方猃狁迁居焦获,进攻到泾水北岸,侵扰甚剧。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尹吉甫周宣王命出征猃狁,率军反攻到太原而返,驻防今平遥城一带。据清光绪八年《平遥县志》载:“周宣王时,平遥旧城狭小,大将尹吉甫北伐猃狁曾驻兵于此。筑西北两面,俱低。”又载:“受命北伐猃狁,次师于此,增城筑台,教士讲武,以御戎寇,遂殁于斯。”

相关传说

尹吉甫,姓兮,字伯吉父房陵(今房县)人,死后葬于青峰山周宣王的大臣。湖北历史上第一位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是《诗经》的主要编纂人。

公元前828年,周宣王姬靖继位,选贤用能,国家兴旺,周室中兴。他任用尹吉甫仲山甫方叔召虎为大臣。尹吉甫文武双全,文能治国,武能安邦。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中国历史上继奴隶制商朝之后的第一个封建朝代,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所建立,定都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由于周朝后来将都城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称[[东周],所以称这一时期的周朝西周周宣王亲命大臣作诗为颂“文武吉甫,天下为宪”。被封为太师

古房陵有与中华文明几乎同步的文明史,千里房陵的故土有着大量的尹吉甫的文化遗存。西周以后的封建王朝一直把尹吉甫推崇为“忠义”至尊的化身,后来一直成为王宫大臣们做人为官的典范。特别是房陵历朝历代官员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为尹吉甫在故地建墓、修祠、造庙,不仅是为了纪念尹吉甫房陵出生,食邑房陵,采诗房陵,葬于青峰的历史事实,更是为了启迪后人做“忠孝”的榜样。

房县民间有着大量有关尹吉甫的鲜活生动的传说故事,更有大量翔实的文物遗迹。有关尹吉甫的遗迹,有多处,其中为祀祠尹吉甫而修建的石窟“青峰宝堂寺”,大门用方石雕刻,寺中精美的石门、石窗、望柱、挟栏等就在绝壁上雕凿而成,寺内供奉着尹吉甫的石像,其像手中还握着一个大毒蜂。(另有传说)寺前有八间木雕结构庙房,还有高大庄严的龟驮碑,有二遵高浮雕龙凤碑、凤帽,都是远古御碑。清朝又两次扩建。有一巨立碑记。首句就点到说:“夫青峰乃古周朝名宦尹吉甫之佳城(佳城指古墓地)……”有关尹吉甫的传说故事在房县经群众口耳相传,世代不绝,与相关遗迹交相映证,特别是与尹吉甫有关的多处天官坟在房县的传说,更为生动传神。

房县民间诗经民歌传唱从古到今,流传甚广,全县东、西、南方八个乡镇中大批农民能够用不同形式歌调唱出诗经“关睢”、“伐檀”等多首《诗经》诗歌。一篇《诗经》作者的故乡仍在传唱《诗经》的文章,曾经轰动大江南北,响彻海内外。

人物评价

有人说尹吉甫房陵人;也有人说他是古蜀国江阳人,只是食邑房陵。过去县城东关有一方赑屃座的大石碑,俗称龟驮碑,记载尹吉甫生平事迹,文革后不知去向。听说房县博物馆现藏有一方周太师尹吉甫碑,不知是不是那方龟托碑

尹吉甫姓兮名甲,字吉甫,尹是官名。后人以官为姓,称作尹吉甫;成为尹姓的滥觞。尹吉甫东周宣王时的名臣,用后世通俗的说法,可称得上是文武双全。当时北猃狁入侵宗周,进攻到了泾水北岸,形势相当吃紧。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尹吉甫周宣王命出征猃狁,取得胜利,反攻到太原,并在平遥一带驻防。尹吉甫还曾奉命在成周一带征收南淮夷等族的贡赋。有一件很有名的青铜器兮甲盘,记载了尹吉甫征伐猃狁有功受赏及向淮夷征贡赋。《诗经六月》也详细的记载了尹吉甫猃狁之事。

尹吉甫和《诗经》很有些关系,《诗经》中有些篇章是赞美尹吉甫功绩的;更有些篇章是尹吉甫所作,象《大雅》中《崧高》、《烝民》、《韩奕》、《江汉》诸篇。谢安石曾问他那位咏柳的侄女谢道蕴诗经》何句最佳,道蕴答道“吉甫作颂,穆如清风”。我们现在看吉甫作颂,和《国风》中的一些篇章相比,象是缺乏低徊感人的气质。大官作诗,空见辞藻,少见性情,古今皆然。

更新的说法是《诗经》一言以蔽之是尹吉甫一人所作,持此说的好象是台湾李辰冬先生,他作了一本《诗经研究方法论》,认为“三百篇的形式有点像民歌,实际上,作者是用民歌的形式来表达他的内心,并不是真正的民歌。民歌无个性,而三百篇篇篇有个性。所谓个性,就是每篇都有固定的地点、固定的时间、固定的人物,固定的事件……”如果李先生的说法成立,尹吉甫可不是率尔操觚,而是比屈原早五百年的大诗人。但李先生的说法仅是一家之言,和《诗经》是民歌总集的传统说法相比,显得单薄,不好轻信。

尹吉甫也有不能让人首肯的地方。曹植贪恶鸟论》云:“昔尹吉甫信用后妻之谗而杀孝子伯奇,其弟伯封求而不得,作《黍离》之诗”。《黍离》有句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对父亲尹吉甫的哀怨溢于言表。

出生地

关于尹吉甫的出生地,中国有三种说法。一说是西周房州青峰(今湖北房县青峰)人,一说古蜀国江阳(今四川泸州石洞)人,另一说是西周封钜(今河北沧州南皮)人,目前已确认吉甫房陵人氏,尹吉甫仕于西周,征战于山西平遥河北沧州南皮等地,食邑房,卒葬于房。

中国湖北人说尹吉甫是西周房州青峰(今湖北十堰青峰)人的依据是------成书于南宋理宗嘉熙三年的《方舆胜览》中就说尹吉甫为房陵人。尹吉甫 死后,葬于十堰青峰山,今碑文尚存。明嘉靖间,知县夏维宁为其专修一坊,曰:"忠孝故里"。明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重修十堰房州县城,曾石刻"忠孝名邦"四字镶嵌东门城楼。唐朝时期和明朝时期以及清朝时期湖北省地方志《郧阳府志》中都记载说尹吉甫是湖北青峰人,留有历史遗迹在。而清代贡生张开隐也有咏房州青峰佳景云:"记得房陵古号州,青峰更见景多幽。山为文峰峦环绕,寺有清泉水长流。同治年间仙佛在,尹公墓侧断碑留。"舒新城主编《辞海》中华书局1947年版载:"尹吉甫:周房陵人,宣王修文武大业,进迫京邑,奉命北伐,逐之太原而归。"现仍有《诗经》诗句在湖北一带盛传。

中国诗经过学会会长、河北师大教授夏传才先生说:"尹吉甫西周宣王时代的重臣,于武功文治都建有重大的功业,是对华夏民族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他又是确凿可信可考的西周大诗人,他的多篇政冶抒情诗保存,或美或刺,在思想和艺术上已相当成熟,比战国时代楚国屈原要早四百年。论先后,中国诗史应把他列在前面。尹吉甫采邑在房县,其后裔世居于此,以湖北省房县为籍里,可考可信。诗经中华文化的原典,诗经学是世界性的学术,尹吉甫房陵人而不是古蜀国江阳人,河北南皮县山西平遥县吉甫墓都是纪念性的墓,四川泸州之说系误传,湖北省房县发掘出当地民歌与《诗经》乐歌的结合,以及与尹吉甫相关的民间传说,很有价值。"

中国河北人说尹吉甫西周封钜(今河北沧州南皮)人的依据是------尹吉甫沧州南皮今碑文尚存。尹吉甫墓位于河北沧州南皮县城东3公里处,现墓封土很小,墓碑现存于县文保所。文武兼备,是周朝有名的"文以附众,武以威敌"的贤臣,死后葬于此地,专家多次考证,以及有关史料研究表明,该墓是南皮尹氏家族协商决定筑坟,集资复立墓碑只是为纪念尹吉甫而修建的纪念性墓。1982年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四川人说尹吉甫古蜀国江阳(今四川泸州石洞)人的依据是-----陈鑫明在《周太师尹吉甫故里·石洞》一书中称,早在西汉杨雄就在《琴清音》中记载了尹吉甫之子伯奇投江自尽后,吉甫抚琴追思的故事。东汉文学家蔡邕,则对吉甫弹奏的琴曲《履霜操》作了题解。 到了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33"江水"中,记述江阳县(泸州古称江阳)时,抄录了西汉文学家杨雄记述尹吉甫之子伯奇的悲惨遭遇,这是中国古典文献中,关于尹吉甫古蜀国江阳人的最早记载。抚琴台遗址"琴台霜操",乃古泸州八景之一。

此外,陈鑫明还考证出,泸州市龙马潭区石洞街道高山村就是尹吉甫的出生地,纳溪区丰乐镇尹太师夫人马氏墓地,尹氏宗祠尹氏族谱及各种明清时期的地方志等历史文献,"这些都可以证明,尹吉甫泸州人,但是泸州尹吉甫遗留传说以外,并无其他历史遗迹,因此,尹吉甫也不是泸州人

湖北省房县史志办负责人邹主任表示,尹吉甫房县人这个问题"已经没有争议"。邹主任说,早在10年前,全国诗经研究专家就确定,尹吉甫的出生地和安葬地均在房县。"我们这里有尹氏宗祠族谱墓葬等文物遗址,并经过国内众多的诗经研究专家确认。尹吉甫出生在房县,安葬在房县,已成为史学界公认的事实。"

湖北河北四川、三省都留有尹吉甫的历史记载和遗迹,尹吉甫在各自的地方都小有名气,三个地方都认为尹吉甫是是各自地方的人,没有任何正史明确记载在历史上有尹吉甫这个人,除湖北十堰市房县有多处证据及历史遗迹以外,其他两处地方所有的依据均为尹吉甫死后2000多年的地方志,都有人为编造和虚构的嫌疑。

学术研究

研究过尹吉甫的主要学者:晚清李南金胡壁,1980年代台湾著名的文化学者李辰冬,21世纪中国大陆的著名青年学者、作家、文化专家金久皓,中国诗经学会会长、文化学者夏传才河北研究人员杜志勇等。

台湾著名的文化学者李辰冬先生毕生研究尹吉甫并认为诗经是尹吉甫一人所做轰动世界,但是一直没有得到认可,因为《诗经》中许多作品产生于尹吉甫死亡之后平王到春秋中期。人死了,怎么还能作那些诗歌呢?这是尹吉甫的学说受台湾学术界反对的根本原因。不过,这件事情证明了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有学者专门研究尹吉甫,并给予很高的评价。李辰冬最后的结论虽然错误,但他开始了台湾学术界的尹吉甫研究。

大陆的著名青年学者、作家、文化专家金久皓先生发表了大量的关于尹吉甫的文章,最早发出"尹吉甫到底是哪里人?"的疑问,而引起全国人民对尹吉甫的关注,引起全国新闻单位对尹吉甫的关注,使得尹吉甫在世界的地位得到提升,金久皓教授研究尹吉甫的多篇作品成为"标杆性"文章而被世界媒介和所有研究关注尹吉甫的人大量引用,新华通讯社中国新闻社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香港台湾的许多媒介引用的其实都是金久皓先生的见解和话语表述。网络上有许多文字假借金久皓教授的名誉进行传播。据说由于受到著名青年学者、作家、文化专家金久皓教授作品的影响,湖北作家郭光林父女创作出版了第一部反映尹吉甫的长篇剧本《尹吉甫》,金久皓教授为研究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先驱吉甫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中国现今研究尹吉甫的带头人。

中国诗经学会会长、河北籍文化学者夏传才先生以发表论证:"尹吉甫采邑在房县,其后裔世居于此,以房县为籍里,你们调查的材材可考可信。二《》是西周推行文王之化的乐歌,当然会广泛地推行于尹吉甫的采邑,并深入民间。你们发掘出当地民歌与《诗经》乐歌的结合,以及与尹吉甫相关的民间传说,很有价值。"的言论而声名大震。

河北研究人员杜志勇一直怀疑没有尹吉甫这个人,因为诗经上没有记载。此外湖北的研究民间传说的人员傅广典袁正洪等一直为尹吉甫造势找名人资源。

吉甫尽忠

公元前827年,周宣王姬静继位,国家兴旺发达,人民安居乐业。尹吉甫智力超群,博学多才,周宣王对他十分器重,他也对周宣王特别忠诚。周宣王封他为太师

尹吉甫的遗物

尹吉甫青铜器,历代出土甚多,最著名的除兮甲盘 外,见于著录的还有清代出土的兮吉父簋,道光年间陕西宝鸡县出土的兮伯吉父盨盖,1940年陕西扶风县任家村铜器窖藏出土的吉父鼎善夫吉父鼎,善夫吉父鬲(10件)、善夫吉父簠、善夫吉父盂、善夫吉父 (2件),1972年陕西扶风县北桥村铜器窖藏出土的伯吉父鼎、伯吉父簋和伯吉父匜等。兮甲盘自宋元以来,有宋张抡的《绍兴内府古器评》、元鲜于枢的《困学斋杂录》、清代吴大澄的《愙斋集古录》、近代罗振玉的《三代吉金文存》、郭沫若的《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殷周金文集成》、严一萍的《金文总集》、吴镇烽的《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等35种图书著录,方浚益王国维郭沫若杨树达李学勤连劭名等十多位专家学者进行了考释,足见其重要程度。

前任:
尹佚
尹国国君
继任:
尹武公

参见

尹吉甫镇

参考资料

  • 兮甲详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