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宜兰文昌庙

宜兰文昌庙
图片来自xuite

宜兰文昌庙,又称文武庙庙宇虽是两主神,但此庙多被惯称“文昌宫”或“文昌庙”。从小在庙旁长大的宜兰县立文化中心博物组职员许文汉发表见解说,一般总以为文昌帝君才是此庙唯一的主神,把“二合一”的庙看做是一座庙,这与国人重文轻武的观念,可能不无关系。,旧称文昌坛,是位于台湾宜兰县[1] 宜兰市中山里的文昌庙关帝庙,过去也是仰山书院的所在。

目录

历史沿革

清治时期

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由通判高大镛倡建。陈淑均所著《噶玛兰厅志》一书中称其为“文昌坛”,左右各设厢房且前庭东址并置敬字亭一座。官方从四川梓潼迎回文昌帝君供奉,并树立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五夫子牌位,以及仓颉夫子神位。

道光二年(1822年),官员邱竣南创立考棚,作为每年四月童生考试之所。道光五年(1825年)通判吕志恒以东厢作为仰山书院使用,并于临街处建一门楼,地方名人如杨士芳李望洋等均曾任书院山长。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通判朱材哲倡捐改建为左、右二殿,左奉文昌、右奉关帝。咸丰元年(1851年)居民拓建外墙、山门等。

日治时期

初期,仰山书院曾被移作警察署与警察官吏宿舍使用,原本书院右侧的厢房整个被拆毁,改建为日式宿舍。1905年,两个主殿与五夫子祠都作为宜兰公学校一年级学生的教室,前方庙埕则是小学生的运动场,剩下的书院建筑则教授汉学。开学典礼就在庙内举办,当时设有五个班。1910年,阿元师(陈荣元)重修屋顶剪黏及瓦作。之后亦历经数次整修。1923年,宜兰女子公学校(今宜兰国小)新校舍建筑完成,才将学生移出此庙。 1925年重修文昌庙圣像、五夫子牌位,并在牌楼东南侧墙垣立有捐修碑。碑上的庙名刻为“文武庙”。

战后时期

台湾战后时期的1947年整修,其碑记也刻为“文武庙”。

庙方空房舍由政府开放让人民自由登记占用,被本地乡民“蔡老瓜”(蔡姓绰号“老瓜”),将书院的房舍整间占有,再分租给其他人住。院落、日式宿舍群以及周边既有的空地,均陆续被当地居民、外省退伍荣民占用。老兵们占居在文庙内,除使用神像后方的贮藏室,也在庙殿之内搭建厢房,并扮演起庙公的角色。过去,总兰社经常在庙埕的空间聚会练习,所以武庙的空间使用率很高,香火曾比文昌帝君鼎盛。后来,由于老兵的经营,加上民众对教育的重视,文庙逐渐兴旺起来,反而是武庙因为北管音乐的没落,渐渐冷清。

文昌庙前大片的空地为西门市场,昔日为宜兰市重要的集货市场,但因交通模式改变而没落。1980年代,老兵过世之后,由地方组成的祈安会(妈祖会)接管,经过角力,才逐渐由现在的文昌庙管理委员会完全接手。前庭的照壁因道路拓宽而被拆除,在原内埕的地方新建一公尺多高的墙垣。1978年时,加建牌楼,并陆续填高庙埕,新建香炉、天棚、文殿、武殿前方两侧的铁皮屋与厕所。

庙方1990年开始发放清寒子女奖助学金,宜兰县大学、高中、国中清寒学生,每校可推荐6名。该年也增设魁星神像。

庙地属于国有财产局,因庙方多年未缴交使用费,2004年左右被国有财产局宜兰分局命令缴交新台币128万元的不当得利补偿金。

空间配置

庙宇临文昌路侧为一牌坊,上悬“文昌宫”匾,双柱对联为“祈学业进步”、“求金榜题名”,牌楼后为西门市场旧址。

过西门市场后另有一三门牌坊,面对牌坊正面中间悬挂“文昌庙”匾(匾上载明中华民国六十七年春立),右边门上悬“文教炽昌”匾,左边门上悬“武扬关圣”匾,左右门背面分悬“文称六府”、“武统三军”匾。1997年时的新闻报导表示,十几年前牌楼上曾悬有时任县长题字写著“文武庙”三字的匾额。

进入三门牌坊后为内埕广场,上有天棚遮蔽风雨,东侧供奉文昌帝君之坐骑麒麟,西侧供奉关圣帝君之坐骑神马。

主建筑分为东西两侧,东为文昌宫,西为武昌宫。两宫皆开三门并各设天公炉,室内以水泥墙分隔,仅留一小门相通。

文昌宫(以下未特别注明者均为神像)

武昌宫

祭祀活动

宜兰孔庙竣工前,此庙实质上扮演了文庙、武庙的双重地位[2]

日治时代,文昌庙仍持续进行著清朝时的春秋祭典,由庙方董事邀请当地保正与文武举人生员,分派执事参列与祭。春祭延续三天,三日时致祭文昌,并恭送圣迹,四日致祭武圣,五日则致祭五夫子祠,行三献礼。战后时期,废祀祭典,该庙的官方色彩渐减弱,少具有官方科仪色彩。[3]

农历六月二十四为关圣帝君和西秦王爷共同的诞辰,除了两神共同出巡,在西门市场的空地间也会摆戏台做北管、布袋戏或歌仔戏。庙方在每年五月或八月或农历二月九月,则会迎清水祖师或是关渡妈祖来庙坐镇。

每逢考季许多考生影印准考证到此庙祭拜文昌帝君,也有少数考生会来拜关圣帝君,如报考军校或是体育系、或是考生拜错。

参考文献

  1. 宜兰县,e-land
  2. 引用错误:无效<ref>标签;未给name属性为李界木的引用提供文字
  3. 引用错误:无效<ref>标签;未给name属性为莊雅惠的引用提供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