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北管

中 文 名   : 北管

外 文 名  :Beiguan

又       名 :小曲、小調、曲仔、北曲

起源時間 : 明清時期

流傳地點 : 泉州市泉港區

演唱方言 : 官話(普通話)

特色樂器 : 尺胡、雙清

古曲源地  : 明清江淮小調

古譜源地  : 廣東音樂、江南絲竹、京劇曲牌

北管又名北曲、小曲、小調、曲仔,是廣泛流傳於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的一種漢族民間絲竹音樂。中國的北管現只分布在泉州,所以統稱為「泉州北管」,與「古音樂活化石」南音並稱「姐妹花」,素有「天子傳音」的美譽。與台灣中部的北管、日本琉球樂、東南亞北管同屬一個樂種。

2006年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1]。2014年泉港區榮獲國家「中國北管音樂文化之鄉」。2019年11月,泉州北管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

簡介

北管相傳為15世紀傳入福建,17世紀之後到台灣。許多傳到台灣的不屬福佬客家系統的音樂聲腔和戲曲,都被歸入北管的範圍,北管音樂類型主要有牌子、幼曲(細曲)、弦譜、戲曲等等;在台灣,常相對於來自福建南方的「南管」音樂。

17至19世紀,北管音樂或借重音樂伴奏衍生的人聲戲曲台灣大為流行,其中西皮派所使用部份曲調與京劇曲調相近,使學者稱北管為京劇「鄉下表哥」之說。不只此,北管還大大影響台灣本有的地方戲劇歌仔戲與布袋戲。

然而中國福建地區登錄世界遺產之「泉港北管」,實為福建閩南當地音樂,與台灣北管無直接關連,較接近北管戲種為廣東西秦戲及各省之亂彈戲,在進行比較兩岸北管差異時不可不慎。

音樂

採用工尺譜(工ㄨ譜)以及七孔律

工尺譜 亻ㄨ
西洋唱名 dol(低音) re(低音) mi(低音) fa(低音) sol(低音) la(低音) si(低音) dol re mi fa sol la si dol(高音) re(高音)
讀做 syang zhhe gong huan hoo su yi syang zhhe gong huan liu wu yi hoo su

(低音除合士一以外寫法和中音一樣,高音加人字旁)

(事實上因為律制的不同,凡的音高介於Fa到升Fa之間,一、乙介於降Si與Si之間)

調式稱為「管」,例如:正管、大工管、小工管、凡管、士管等等。

而節奏則以板、撩稱呼。

北管樂器分成皮類:小鼓、通鼓;銅器類:鈔、鑼;弦類:提弦大廣弦吊鬼子和弦;吹類:大吹(即嗩吶),叭(即小嗩吶)。

北管分類

北管分為曲和譜兩大類,曲即聲樂曲,譜即器樂曲。曲大多數來源於明清以來的江淮小調,譜大多數來源於廣東音樂、江南絲竹和京劇曲牌。

歌詞以敘事抒情、寫景抒情居多,在樂句、樂段、樂曲結束處常有襯詞「哎喲」,演唱採用官話(湖廣話,相當於現代的普通話),在曲的前奏和樂句、樂段結束處常有演唱者邊唱邊執打打擊樂器為之伴奏,給曲子增添很多生氣;演唱常採用提高八度並借鑑了莆仙音樂、南音的一些演唱方法,使歌聲高亢有力、悠揚柔婉和秀麗。

譜演奏時一般不用鑼鼓,只用板或木魚鼓打強拍,演奏主要運用民間常見的「支聲復調」[2],拉弦樂器多用短弓、一弓一音和在主要骨幹音的基礎上略作變奏,加以「變徵、變宮」進行潤飾。在曲式結構上,以多首曲牌聯綴的形式為常見,也有以板式變化手法構成的曲式結構。

泉州北管

中國的北管現只分布在泉州,所以又叫泉州北管,泉州的北管只剩下器樂演奏,常用於節慶陣頭(藝陣)[3],主弦是吊規子(京胡)、提弦(提琴;殼子弦),崑腔(吹腔)用曲笛(昆笛)伴奏。

2006年5月20日,泉州北管音樂被中國國務院列進第1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台灣亂彈戲

17至19世紀,北管音樂或借重音樂伴奏衍生的人聲戲曲台灣大為流行,其中西皮派所使用部份曲調與京劇曲調相仿,因此有學者稱北管為京劇「鄉下表哥」。並延伸出「四平」和「亂彈」兩種劇種,不過,因為前者在台灣接近失傳,因此20世紀後之北管戲,於台灣皆稱為亂彈戲。

亂彈戲是梆黃劇種,唱念用的語言業內稱為官話,為帶有閩南口音的官話發音。戲劇又分成梆子體系的福路(古路;舊路;福祿)和皮黃體系的西路(新路;西皮)。

梆子體系

福路(古路;舊路;福祿)的領奏胡琴(台灣閩南語稱頭手、頭手弦、主弦)是業內稱為提弦(提弦,就是提琴)的殼子弦殼仔弦)。

曲調有流水(二凡)、平板(類似流水的曲調,間奏過門相同,差別在於唱的曲調不同)、梆子腔、十二丈、緊板、緊中慢、慢中緊、四空門等。

皮黃體系

西路(新路;西皮)的領奏胡琴(台灣閩南語稱頭手、頭手弦、主弦)是京胡,業內稱為吊規仔(吊鬼仔)。

曲調有西皮、二黃(二逢)、二黃平、撥子(字面常寫婆士)刀子(跺子、多子)等。

西皮和二黃分為正管(正調)和反管(反調),反管(反調)是正管(正調)的移調轉調,西皮正管領奏胡琴空弦是 士-工(la-mi 6-3),反管是ㄨ-士(re-la 2-6);二黃正管領奏胡琴空弦是合-ㄨ(sol-re 5-2),反管是上-六(dol-sol 1-5)。

二黃平領奏胡琴的空弦是 合-ㄨ(sol-re 5-2)。

撥子領奏胡琴的空弦是 上-六(dol-sol 1-5)。

西路和福路都稱胡琴的第2把手為和弦(台灣閩南語音同鶴弦),民樂二胡大廣弦、大椰胡冇弦)都有人使用。

其他樂器還有北管月琴(北月琴,類似京劇月琴)、揚琴秦琴三弦、北管琵琶低胡等。

崑腔、細曲、弦譜

崑腔以昆笛(曲笛)領奏的演唱曲。

細曲(幼曲)是指以絲竹伴奏為主的演唱曲。

弦譜是以旋律為主的絲竹音樂合奏,有時用作劇中背景音樂,曲牌有《寄生草》、《朝天子》、《醉月登樓》(《水月登樓》)等。

吹牌(吹排;牌子;排止;嗩吶牌子曲)

嗩吶被稱為「吹」,是吹牌(吹排;牌子;排止;嗩吶牌子曲)的領奏樂器,用于吉慶戲、鑼鼓樂、軍陣戲等場合,通常由頭手弦兼嗩吶。

台灣嗩吶依尺寸分為「大吹」「二吹」「三吹」「噠仔」,北管採用二號吹,台灣北管嗩吶如同潮州嗩吶,都是沒有完整半音制度的七孔律制。

曲牌有《番竹馬》、《一江風》、《浪淘沙》、《兔兒》、《風入松》、《大甘州》、《普天樂》等等,分為西路(新路)和福路(舊路;古路),在曲名上加新或舊字做區別。

沒落與保存

台灣政府部門曾給王金鳳 (北管)邱火榮等藝員出版生命史專書,曾給潘玉嬌劉玉鶯邱火榮林阿春賴木松等藝員錄製音樂專輯。

目前漢陽北管劇團慶美園亂彈劇團紫園戲劇坊御綺新時代劇坊是台灣主要的北管亂彈戲職業劇團。其他於基隆市彰化縣新竹市、新北市林口區等地亦有業餘子弟組成之子弟戲社團協會,以及定期舉辦之藝術節、文化節等展演節期。

2009年3月3日,台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指定漢陽北管劇團為重要傳統藝術北管戲曲類保存團體[4];彰化梨春園北管樂團為重要傳統藝術北管音樂類保存團體。

21世紀的今日台灣,在迎春、迎神廟會、神誕、新居落成、婚禮、壽慶、甚至喪禮時,仍會聽到嗩吶殼子弦、鑼、鼓等北管樂器演奏的風入松、醉扶登樓、醉八仙、游將令等北管曲牌。

台灣各地漢樂軒社、落地吹、開路鼓團體

基隆市

西皮派(新路)得意堂系統

尚有活動者

*哨船頭儒霖堂第三組(駐館:哨船頭覺修宮老爺廟)
*和平島得義堂第九組(駐館:和平島天后宮,和平島舊稱社寮嶼)(舊稱社寮得義堂或得義堂九組)
*玉田得意堂第十組(大公,即得意堂派總堂,駐館:基隆奠濟宮
*三坑得意堂(由外石硬港得意堂第十四組部份子弟分出)
*田仔尾(橋東)得意堂第十一組(橋東獅團)
*深澳坑得意堂第十五組(駐館:深澳坑基深宮)
*天神町得意堂(林泉里福安宮,由田寮得意堂部份子弟改組)
*內寮得意堂(內寮福慶宮)
*草濫得意堂
*六堵永樂堂(六堵代天府)
*田寮港得意堂第五組(田寮慈幸宮)
*基隆遊樂園第六組
*外石硬港得意堂十四組
*協義堂第四十組(東信路麗旭宮)
*新義堂第四十二組
*七堵得意堂(七堵福德宮)
*泰安得意堂
*清水岩得意堂(草濫清水岩)
*橋東得意堂(草店尾,甲午戰爭前與十組及十一組同一軒社,後分橋東,廟口及田仔尾)
*八斗子得意堂(福清宮,與福清宮神將會無關)
*文安里得意堂
*得和軒
*中侖得意堂
*武侖神將會
*內石硬港得意堂
*崇文里得意堂
*七堵集和堂
*仙洞得義團
*大沙灣得義堂
*八尺門得義堂
*大和團
*友蚋新興堂
*基隆遊樂園
*基隆音樂團第十七組(京劇票房,館疑設於顏家陋園)
福路派(舊路)聚樂社系統

尚有活動者

*基隆聚樂社第一組(大公,聚樂社派總社,基隆慶安宮媽祖廟/基隆護國城隍廟)
*曾仔寮聚樂社第二組
*蚵殼港聚樂社第十八組(日治時期曾更名為聚英社)
*西定路聚樂社
*石山聚樂社
*大武侖聚樂社(大武侖土地公廟)
*百福地區聚樂社(百福宮,參與百福宮活動以"百福宮聚樂社"名義)
*堵南德興社(堵南大德廟)
*中侖聚樂社
*烏橋頭聚樂社
*瑪陵聯誼社(瑪陵坑各組聚樂社聯合)
已無活動者
*內石硬港聚樂社第十二組(英仁宮)
*牛稠港聚樂社第十三組
*獅球嶺聚樂社第十六組
*火號山聚樂社第二十六組
*永康里聚樂社(原埤仔頂聚樂社三十三組)
*八堵聚樂社
*佛祖嶺聚樂社三十二組
*新興社
*福鹿團
*仙洞聚樂社
其他
*暖暖靈義郡(前身為興義軒)
*暖東靈義社(靈義郡子社)
*基隆慈雲社(部份子弟來自聚樂社三十二組,佛祖嶺慈雲寺神明會)
*閩南第一樂團北管組

台北市

大同區
*靈安社霞海城隍廟) (台北五大軒)(稻江八大軒社)
*德樂軒大龍峒保安宮)(台北五大軒)
*平樂社大稻埕慈聖宮)(台北五大軒)(稻江八大軒社)
*共樂軒法主公廟)(台北五大軒)(稻江八大軒社)
*和華樂社
*萃英社(大稻埕慈聖宮
*集英郡(法主公廟
*建興社(法主公廟
*保安社(台北萬和宮)(稻江八大軒社)
*雙連社(雙連雙福宮)(稻江八大軒社)
*明光樂社台北聖濟宮)(稻江八大軒社)
*清心樂社(大橋福德宮)(稻江八大軒社)
*南樂社(天師宮)
*朝陽社
*新樂社(稻江八大軒社)
*福壽堂
萬華區
*魚商金海利漁市武聖宮) (台北五大軒)
*義安社(艋舺青山宮
*義英社(艋舺青山宮
*鳳音社(艋舺青山宮
*協義軒
*長義軒
*合義軒
*新義軒
*龍音社
*玄音社
*顯音社
*進音社
*集義軒
*金復興社
*新清樂社
*龍津社
*晉義軒
*晉德社
*崛江社
*啟義社
*新興社
*三義軒二組
*天樂軒
*台北南極社
*露店金龍團
其他
*松山漢立鼓亭
*松山永樂軒
*松山福樂社
*士林三義樂社(芝山岩惠濟宮)
*士林舊街舊街團(士林舊街神農宮)
*士林士林軒(士林慈諴宮)
*士林集英社(士林慈諴宮)
*士林合義社
*士林後港墘興樂社
*士林平等里慶義軒
*士林平等里峯岳社
*士林湳雅永安社
*士林社子溪洲底福安社
*士林社子並歡樂社
*士林三角埔三樂軒
*北投清樂社
*北投清樂軒
*北投新樂社
*北投勝樂社(北投代天府)
*北投水磨聯興社(北投水磨福德宮)
*北投青礐中合社(青礐清天宮)
*北投十八份新義社(十八份張公聖君廟)
*唭哩岸唭樂社
*唭哩岸遊樂園
*石牌南慶社(石牌福星宮)
*磺溪升樂社(陽明山五福宮)
*天母三角埔悅安社(天母三玉宮)
*大頭金來鼓亭
*台北棟發鼓亭
*台北阿成鼓亭
*台北集斌堂
*台北永興軒
*台北聖安樂社
*台北會安樂社(中侖福成宮)
*台北成樂社(台北北玄殿
*內湖碧樂社

新北市

北海岸 福祿派 和樂社系統
*金山三界壇和樂社 (前身為親樂社)
*金山美田和樂社 (大公散館後重組)
*金山三界壇聚樂社
北海岸 福祿派 聚樂社系統
*金山五南聚樂社
*萬里瑪鋉聚樂社
*萬里中幅聚樂社一組
*萬里中幅聚樂社壹組
*萬里頂寮聚樂社
*菁桐聚樂社第一組
*菁桐聚樂社第二組
北海岸 西皮派 得意堂系統
*金山五福得儀堂
*金山水尾得意堂
*萬里崁腳老爺會 得意堂
*萬里大埔得意堂
*雙溪得意堂
*鼻頭得意堂
*瑞芳得意堂
北海岸 其他系統
*瑞芳焿仔寮集儒堂
*瑞芳瑞樂社
*瑞芳集福社
*瑞芳瑞義社
*瑞芳磅磅仔集儒堂
*瑞芳四腳亭慶安社
*九份聚福社
*九份彩龍陣
*九份集合堂
*九份義和堂
*菁桐南極社
*菁桐聚樂社
*白沙灣快樂軒
*鼻頭得意堂
*四腳亭永樂社
*深澳集樂軒
林口九大軒社
*林口樂林園
*林口洪福社
*林口復興社
*林口福樂社
*林口平樂社
*林口寶樂軒
*林口悅樂軒
*林口中興社
*林口顯林社
其他 尚有活動者
*三重興義團
*三重南義社
*三重碧樂社
*三重和樂社
*三重清樂音
*三重讚樂社
*三重聯樂社
*三重安樂軒
*三重義天樂社
*三重自強金獅團
*板橋潮和社(板橋江子翠潮和宮)
*板橋永安社(板橋江子翠潮和宮)
*板橋聚慶堂(板橋江子翠潮和宮)
*板橋平安社
*板橋樂義社
*板橋合安社
*板橋新義社
*板橋忠義社
*板橋聚安社
*板橋福安社
*板橋武當社
*板橋潤德堂二組
*板橋埔墘金龍團
*中和中和社
*中和安樂軒
*中和新樂社
*中和共和社
*中和清和社
*中和寶慶社
*中和光華軒
*永和全華軒
*永和聚賢堂
*永和義樂軒
*永和南清社
*永和永和社
*新莊新樂園
*新莊俊賢堂一組
*新莊俊賢堂二組
*新莊俊賢堂三組
*新莊金義安社
*新莊筱英社
*新莊西園軒
*新莊小陽春
*新店屈尺國興社
*新店瓊林社
*新店十二張平和社
*新店七張廣明軒
*新店寶斗厝寶興社
*新店新義復社
*新店正義社
*新店同興社
*新店廣興社
*新店新聲社
*新店太平社
*新店青和軒
*土城慶安社
*土城共樂園
*土城晉樂社
*土城亦樂社
*土城清雲社
*土城雙義社
*蘆洲樂樂樂
*蘆洲安樂社
*蘆洲南義軒
*蘆洲合義社
*蘆洲清平社
*蘆洲同樂社
*蘆洲清樂社
*蘆洲忠樂軒
*汐止樂英社
*汐止樂清軒
*汐止慶意堂
*汐止慶興堂
*汐止慶興堂
*汐止柚子園將軍會
*樹林山佳義樂社
*樹林山佳鶯音社
*樹林山佳佳園社
*鶯歌二橋義鶯社
*三峽德義堂(得意堂田寮港系)
*三峽清樂社
*三峽昭義社
*三峽同誼社
*三峽仁愛社
*淡水淡水軒
*淡水國隆社
*淡水和義軒
*淡水南北軒
*淡水保安社
*五股成雲社
*五股德音社
*五股興義堂
*五股五龍軒
*五股成泰社
*三芝幸福軒
*三芝新樂軒
*三芝協和軒
*台北延樂軒
*泰山明志軒
*泰山楓聖堂
*石門志樂社
*石門老梅常樂軒

宜蘭縣

* 四結總蘭社
* 頭城福蘭社
*頭城統蘭社
*頭城集興堂
* 中侖忠義堂
*礁溪玉蘭社
* 羅東福蘭社
* 三星福蘭社
* 三星協義堂
* 下埔協蘭社
* 二結暨集堂
*二結福蘭社
* 頭份結蘭社
* 金面金蘭社
* 宜蘭復蘭社
*羅東漢陽北管劇團

桃園市

*桃園聖安社
*桃園晉福社
*桃園鈞天社
*桃園鈞義社
*桃園安強社
*桃園安和社
*桃園鎮撫社
*桃園同樂社
*桃園永興社
*桃園南興社
*桃園同義軒
*桃園同芯社
*桃園大湳廷和社
*大溪琴書堂
*大溪聯合軒
*大溪新樂軒
*大溪欣樂軒
*大溪永福社
*大溪永安社
*大溪同義堂
*大溪新峰永和社
*大溪永福同義社(得意堂田寮港系)
*大溪頭寮樂豳社
*大溪三層新勝社
*大溪三層福安社
*大溪內柵仁安社
*大溪三民東安社
*大溪三民勝安社
*大溪農作團
*大溪慶義社
*大溪福山嚴
*大溪(中寮)陳五常(得意堂大公系)
*大園新樂社
*桃園和樂軒

新竹縣市

尚有活動者
*新竹竹塹北管藝術團(新竹城隍廟)
*新竹新樂軒(「五軒一社」之一,新竹北門外長和宮)
*新竹同樂軒(「五軒一社」之一,軒館在南門裡)
*新竹三樂軒(新竹竹蓮寺,前同樂軒三組)
*新竹冠義社
*新竹眾樂軒(新竹南壇大眾廟)
*新竹振樂軒(「五軒一社」之一,新竹客雅北極殿,軒館在市立棒球場)
*新竹太子和樂軒(非原「五軒一社」之一的和樂軒,樹林頭境福宮)
*新竹合明軒 (樹林頭境福宮)
*竹北田屋北管八音團
*新竹龍舞社
*新竹旺樂軒 (新竹受天宮)
已無活動者
*新竹和樂軒(「五軒一社」之一)
*新竹同文軒(「五軒一社」之一)
*新竹集樂社(「五軒一社」之一)
*新竹東勢長樂軒(新竹東勢龍台宮)
*新竹榮樂軒(外公館北郭園鄭家)

苗栗縣

  • 苗栗陳家班八音北管團(客家八音)[5]

台中市

*太平明梨園
*十甲振梨園
*北屯福樂軒
*大里合豐園
*太平梅園北管
*台中大甲鳳霓園
已無活動者
*台中旱溪 鳳鳴園北管

彰化縣

*和美成樂軒
*彰化梨春園(重要傳統表演藝術保存團體)
*彰化梨芳園(傳統表演藝術保存團體)
*彰化清風園
*彰化鳳儀園
*彰化榮樂軒(傳統表演藝術保存團體)
*彰化集樂軒
*彰化和樂軒
*彰化彩鳳庵北管大鼓團
*花壇玉鳳園
*花壇御夆閣
*花壇富美宮北管樂團
*鹿港進樂社
*鹿港玉琴軒(傳統表演藝術保存團體)
*員林東山菠蘿園(傳統表演藝術保存團體)
*員林福興軒
*員林真樂軒
*北斗中和軒
*二水明樂軒

南投縣

  • 鹿谷雅樂軒

雲林縣

*北港金聲順
*北港新街錦升社
*水林(北港)牛挑灣聖鎮聲
*水林(北港)樂漢聲開路鼓
*北港震漢聲
*北港集雅軒
*北港聖震聲開路鼓
*雲林螺城園
*元長金敕順

嘉義縣市

*民雄振揚堂
*嘉義大溪厝義合軒
*嘉義美源里新莊新樂社
*新港舞鳳軒北管劇團(新港奉天宮)
*布袋內田慶和軒
*鹿草碧潭碧雲軒
*嘉義羅山義和軒
*諸羅漢樂軒
*嘉義玄興社

台南市

尚有活動者
*台南青奇社
*台南慶樂社
*台南鎮樂社
*台南探花府青奇社
*台南同興社
*台南正和軒民俗古樂團
*台南漢樂軒
*台南黑人開路鼓
*台南勝興漢樂團
*台南迎安團
*台南北和軒
*台南雅成平劇社外江鑼鼓(四安境下大道良皇宮
*台南鹽埕漢聲軒(鹽埕慈化堂)
*台南灣里彩雲軒(灣里萬年殿
*台南灣里興帝會玄真社
*新營雅樂社
*後壁上茄苳同喜軒(後壁上茄苳顯濟宮)
*西港劉厝彩雲軒(西港劉厝聖帝宮)
已無活動者
*遏雲軒(台南開基天后祖廟
*和雅軒(台南三老爺宮
*振樂社(台南大銃街元和宮)
*紫竹社(台南六興境帆寮慈蔭亭
*集賢軒(台南大銃街元和宮)
*安平合和軒(安平王城西社西㡣殿
*安平繞雲軒(安平十二宮社三靈殿)
*安平賞心軒(安平囝仔宮社妙壽宮

高雄市

*大寮譜玄社(大寮拷潭清山寺)
*茄萣白砂侖吉祥軒
*茄萣白砂侖和順軒(白砂侖福安宮)
*橋頭甲圍祥鳴軒(橋頭九甲圍義山宮)
*楠梓福寧境
*左營安樂軒
*高雄鑫鳴閣
*高雄德興軒

屏東縣

*東港大漢樂團(東港東隆宮)
*屏東峰岳閣
*屏東慈鳳軒
*屏東金蘭會
*枋寮德軒樂集

花蓮縣

*花蓮花蓮社
*花蓮福蘭社
*南華聚樂社
*花蓮暨集堂
*七星潭暨集堂
*大豐暨集堂
*花蓮得意堂
*花蓮聚樂社
*花蓮新義社

視頻

北管 相關視頻

北管樂器製作
市263辦暗訪錦溪鎮北管涇河南側
首部兩岸北管題材微電影《拾相思》
天子傳音——搶救面臨失傳的泉州北管工尺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