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安居古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安居古镇

中文名称;安居古镇

外文名称;Anju

地理位置;重庆市铜梁区安居镇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占地面积;57.4平方公里

著名景点;九宫十八庙,黄家坝湿地公园。

所属国家;中国

所属城市;重庆市

原名;赤水县

始建朝代;隋朝

安居古镇是重庆市批准的20个历史文化名镇之一,于2008年授予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重庆市铜梁区安居镇境内,因境内有大安溪(琼江)而得名,有安居乐业之意。景区面积13.2平方公里,内含安居古城核心区3平方公里以及黑龙嘴、琵琶岛、黄家坝、波仑寺等文化旅游功能区块。

4000多年前安居就有人居住。安居古城始建于隋朝,原名赤水县,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重庆市北部重要的口岸城镇,自古便有"安居依山为城,负龙门,控铁马,仰接遂普,俯瞰巴渝,涪江历千里而入境,与篼溪琼江乌木溪水会于城下,绕城三匝陷为深潭"之句。

安居古镇现在非常漂亮,而且没有商业化,不像有些古镇干什么都要排很长的队,这里很适合休闲,九宫十八庙非茶漂亮,还有城门和清澈的江水也是两江交汇的地方。 [1]

序言介绍

地理区位

铜梁区安居镇位于县城以北17公里处,面积56.78平方公里,人口4.22万,距重庆市区66公里,地处琼江、涪江交汇的南岸,距渝遂高速公路少云互通口3.5公里,国道319线横穿境内,因其水陆交通方便,曾于明朝成化17年(公元1481年)建县,后于清雍正6年(1728年)撤并入铜梁县,是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百强乡镇",商贸中心镇,重庆主城功能的重要拓展区;同时也是大足石刻、合川钓鱼城、潼南杨氏故居等渝西旅游环线的中心节点,区位优势明显。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历来帆樯蚁聚,商贾云集,贸易繁荣,而且是兵家取道涪江的要塞和屯兵扎寨的住所。安居镇依山傍水,风光绮丽,景色迷人。历史上的"安居八景"和"九宫十八庙"曾闻名遐尔,前来游山玩水的文人骚客和烧香朝圣的信徒络绎不绝摩肩接踵。 唐人有"危城三面水"之句。

安居人杰地灵,涌现出福建巡抚王恕、安徽巡抚王汝璧、河南巡抚胡尧臣、陕西巡抚帅祥、贵州巡抚胡峵、南京都御史周达、大理寺少卿周南、《四库全书》编修王汝嘉、翰林吴鸿恩、北京西城区巡城兵马司指挥张云逵、大理寺丞胡禹臣、户部员外郎胡如川等一大批优秀人才。据统计,安居自宋至明清,中举人者多达200余人,其中进士23人,举人17人,解元1人,其中清朝翰林4人。

新兴的集镇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现代化的建筑已经逐步取代土木结构的街坊。重庆直辖后,安居镇列入首批小集镇重点建设对象,集镇建设规模已经超过解放初期的3倍,占地面积由原来的1平方公里,扩大到3平方公里。是铜梁区境内除县城巴川镇外的第一大镇。

交通优势

自古安居为水陆要冲,沿涪江上溯川北,顺流入嘉陵江汇入长江,明初时便为铜梁、大足、潼南、合川等县的物资集散地。历观诸史,凡兵家之争者,多取道涪江。

琼江、涪江得到了较好的开发利用,水路年承运装卸能力达100万吨,镇上建起了三级阶梯的水运码头,年搬运量在30万吨以上。涪江河畔有得天独厚的沙石资源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加之319国道和合川通向成都等方向的省级公路经过这里,是安居镇更加显示出得天独厚的水陆交通运输优势。

历史沿革

早在4000多年前,安居古镇已有人类聚居。

南朝梁天监三年(公元504年)始建场。

唐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铜梁建县,安居为县辖十二镇之一。

明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划铜梁、遂宁二县部分地置安居县,辖11个乡镇,隶属重庆府。

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撤销重庆府的安居县、合州属的铜梁,并入合州。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复置铜梁县。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撤安居县并入铜梁县。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置安居为乡,属重庆府,设巡检飞把总各一员,乡辖八场。

1949年12月解放,铜梁设立安居区公所,为第三区公所驻地,辖九个乡镇。1958年改人民公社。1961年恢复建制,仍设安居镇。1994年撤区并乡建镇,即现在的安居镇,辖26个村4个居委会。

自然资源

安居具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有琼江、涪江总长33公里。可利用发电的水力资源十分丰富,投资2。1亿元、装机容量3万千瓦的安居水力发电站是重庆市"七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对安居经济的腾飞奠定了重要的基石。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砂石资源十分丰富。[2]

安居八景

折叠化龙钟秀 所指为安居城内化龙山,《光绪铜梁县志》载:山自城东迤逦而来,迥翔起伏,势若蟠龙,三水环绕,为旧治八景之一。

飞鳯毓灵

所指为飞凤山,安居城东南,巴川镇北,突起巨石如台。《光绪铜梁县志》载:出引凤门过平桥,两岸柳丝如织,曲径通幽。人岱庙后即飞凤山,后人以峰峦秀丽欲蜚胜于凤九肖并名。由飞凤山东行里许即玻仑山

玻仑捧月

千年古寺,位居镇东两里地外的玻仑山上。《光绪铜梁县志》载:黄昏至寺......忽觉清光大来,涧鸟飞鸣,水镜冰轮,月光似从山顶涌出,飞挂于老树虬枝间,寺后山石嶙峋,高不胜寒,下方仰视,又疑巨灵伸指,捧出白玉盘也。

石马呈祥

所指城东峭壁临江上的石嶕峣,形如石马,岩间岁有落石,前人以为科第之占,屡试不爽。

琼花献瑞

每到夏秋涨水时节,涪江水急而浑浊,琼江水静而清澈。两江交汇后,涪江水从江底贯入,直冲水面,层层涌出,似琼花怒放,变化万千

紫极烟霞

所指为紫极山,在安居镇北泉溪乡境内。《光绪铜梁县志》记载:乘小舟入琼江,可七八里,岸转山出,翠壁直插云霄,上为紫极山,竹树蒙密中,有古观。每旭日初升,溪烟四合,钟楼隐隐,绀宇沉沉,如展楚江清晓图,有天然画意,反返照入江,余霞散绮,金碧灿烂,紫翠欲流,一日之间山容屡变。相传东岚之下旧有紫霞寺,晚钟答响,白云往还,更可想当时幽趣。

关溅流杯

所指为昔日流杯池,在关溅乡关溅溪附近,《光绪铜梁县志》载:从紫极山下桨南折而入,过 海棠溪,贯笃万个,拂水悉成缘云,盐泉喷薄,皑皑如雪,则溅盘之水所从出也。其水入处激为飞湍。昔贤于其旁凿为流杯池,引上游之水潆洞而入池,曲折而归溪,平旷幽洁可坐而休。当风暖日迟名流修禊相与与咏其间,而波光似镜,杯渡如飞,左右逢源,中央宛在揽胜者竟以比诸会稽兰亭云。

圣水晚眺

所指为圣水寺,有短垣、紫竹环绕。《光绪铜梁县志》载:万籁皆寂, 白云沉沉,烟光欲暮,独立梳妆,石畔遥望,江城一带,苍茫如在云间,迨明月高揭,野渡人归,隔江渔火二三,星犹随艇子摇漾渡江而来。

交通信息

重庆北站(龙头寺)南广场汽车站可乘车直达安居古镇

主要景点

安居古镇旅游景点众多,"安居八景"和"九宫十八庙"闻名遐迩,安居景色清幽奇特,风光旖旎,既有别具特色错落有致的古镇建筑(传统街区),又有遍布古镇精湛的历史遗迹(九宫十八庙,王翰林大院、吴翰林大院、曾家翰林院、举人周际同周家祠堂、百年老字号桂林春大药房、历代名人手迹);既有风光绮丽的山水美景(特色生态农业),又有独具韵味的传统风情(龙舟竞渡,民间彩扎,名特小吃)。[3]

波仑捧月

"安居八景"之中,首推"玻仑捧月"。在镇东两里许,有一座玻仑山,一座千年古寺(波仑寺)雄踞山顶。寺内大雄宝殿之中,如来佛像镌刻于岩石上,形成形态丰腴慈善,右臂下垂,左手捧念珠齐胸前,双目凝视。中秋之夜,皎月凌空,之时初至,月光透过窗棂圆孔,直射佛主手心,宛如捧月。人们便以为这是"玻仑捧月"。然而,旧县志说:"黄昏至寺......忽觉清光大来,涧鸟飞鸣,水镜冰轮(注:指月亮),月光似从山顶涌出,飞挂于老树虬枝间,寺后山石嶙峋,高不胜寒,下方仰视,又疑巨灵伸指,捧出白玉盘也。"这才是"波仑捧月"的真正景致。

据记载,唐初(618年)有异僧自什邡建寺于此。明万历年间修大雄宝殿。清康雍年间两次庙僧募金修葺。20世纪50年代,波仑寺曾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这些古代文化瑰宝,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被毁于一旦,而今,只残留下唐代诗人韩愈的"鸢飞鱼跃"、宋代书法家米芾的"第一山"石刻和清代翰林王恕为禅堂所题的"法界禅宗"匾额,以及几尊破损的佛像,遗憾之余仍可使人品味出古寺的流风余韵

湖广会馆

安居湖广会馆,始建于明朝中叶,明末毁于战乱。清乾隆年间重建,咸丰又毁于火灾,光绪年间由湖广士绅捐资重修。2003年由铜梁县安居缫丝厂出资培修,会馆座落在安居古城南边。左与妈祖庙(天后宫、福建会馆)共壁,右与齐安公所(帝主宫)接壤。会馆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1387平方米。有戏台一座。会馆依山而建,由低到高多重进深。宫门上方书"万世永赖"。从戏楼下步入宽大院坝,背墙上已被风化的草龙隐约可见。古戏台前柱上斜撑雕刻精美,神仙人物栩栩如生。天井、院落造型独特,房间布局错落有致,石栏杆雕有狮子、麒麟、盘龙等多种瑞兽和吉祥图案。前后天井栏杆雕有二十四孝等人物图案。整座宫院可容上千士民在此聚会。

九宫十八庙

依山傍水的秀丽佳境,自古以来就颇受佛道青睐,从唐代开始 ,安居一带陆续有寺庙兴起,至明、清最为鼎盛,先后建起"九宫十八庙",这些庙观殿宇,或雄踞山顶,或悬置山腰。或立于市街,规模庞大异常,构造巧夺天工。庙中香烟枭枭,钟馨之声不绝于耳。那情景,煞是动人心弦。就是这"九宫十八庙",把夕日的安居这个水乡古镇装点得异常繁华。今天,人们只能凭借镇北山下紫云宫、镇东东岳庙、镇西建于康熙三年(1737)的万寿宫(江西会馆)和玄天宫的残垣断圯,还能想见当年"九宫十八庙"的壮观情景。

妈祖庙

原系福建会馆,又名天后宫,主要是渔民用于祈祷神灵保佑的宗教性建筑。抬梁式结构和穿斗结构相结合,构造独特。尤其是徽式建筑风格为巴渝罕见,具有极其珍贵的文化艺术价值。庙内平面组织精妙,庭院楼台布局严谨,徽式建筑特色的马头山墙,造型高低错落,富于变化,青瓦白墙,雕刻装饰题材丰富。

城隍庙

城隍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万历四十七年(1619)知县唐运生重修,明末被焚,清乾隆十年(1745)僧一川募众重修,道光六年(1826)巡检沈安庆不补修,改观音殿为寝宫。城隍庙依山而建为"三合头"构造,中间合檐,两边飞角精雕细镂,十分美妙。

城隍庙主祀城隍神,品级为县城隍,封"显佑伯",配奉有判官、诸司、范谢将军等。城隍主殿左殿供奉祀有财神赵公明、文昌帝君、药王孙真人,右殿奉祀的是慈航真人和注生娘娘,又称"送子娘娘",以及王母娘娘。出右殿拾级而上,是恢复重建的真武殿,奉祀的是真武大帝。在真武殿前还有正待恢复重建的玉皇阁,在这里登高一望,安居古镇全景尽收眼底。

下紫云宫

始建于明,清代补修,建筑面积401平方米,坐南朝北,木结构歇山顶,抬梁式梁架,面阔6间,垂带式踏道54级,高6米,宫门雄踞,飞檐翘脊,青瓦白墙,古朴凝重,气势恢宏。

引凤门

位于十字街,高15米,宽7米,厚5米,有城墙一段,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长约300米,高6米,宽3米。

会龙桥

始建于明弘治年间,知县余诚创建以砖,万历知县詹时宜去砖易以石,清乾隆十七年(1752)补修,东西走向,石结构3孔拱桥,桥长15.8米,宽5.4米,高5米,跨度5.7米,桥面用条石铺成。

水力发电厂

就在一江之隔的对岸,规模宏大的重庆市安居水力发电厂于1992年建成,它给铜梁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照亮了"近水楼台"的安居镇广阔的前景。 安居古城自古就有"端午划龙船"、"春节玩龙灯"的习俗。流经安居镇的涪江在这里和琼江汇合,形成一个广阔的水域,是"端午划龙舟"的绝好地点。安居从明代开始盛传龙舟比赛,如今也是铜梁县每年举办赛龙舟的地方。

古镇特色

安居同时也是铜梁民间彩扎工艺的发源地之一,现代民间工艺大师-傅全泰,为中华铜梁龙的设计造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法中友协艺术委员会主席让·皮艾尔·吉莱姆夫妇专程来这里参观铜梁龙灯的工艺品。 关于安居这个古老小镇,民间传说很多,在以后的章节里会有详细介绍。著名的古代爱情悲剧"碧玉簪"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传说鲁班也在这里修建过寺庙,著名的"玻仑寺"传说中就是鲁班设计建造的。与玻仑寺隔江相望的奎角寺,传说中是鲁班的大徒弟赵佥所造。安居的名胜古迹在近代遭到惨重的破坏,要是这些景观得以保存,将是铜梁、乃至重庆地区的不可多得的旅游观光的绝好地方。[4]

==文献记载 据《方舆纪览》载:安居镇"东起飞凤山,南绕烟坡包,化龙山,西跨小溪,接冠子山,北面涪江,山势高峻,壁立江岸。" 安居因境内有大安溪(琼江)而得名。 安居镇是一座古老的小镇。史志记载:北宋时期,铜梁县治在东流溪坝时,安居为铜梁县辖12镇之一,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划铜梁、遂宁两县的一部分设置安居县,这里作为县城。后归铜梁管辖。

据光绪元年(1875年)《铜梁县志》载,"安居八景"有"化龙钟秀"、"飞鳯毓灵"、"玻仑捧月"、"石马呈祥"、"琼花献瑞"、"紫极烟霞"、"关溅流杯"、"圣水晚眺"。这八大景观美妙绝伦,既互相映衬,又各具特色,令人赏心悦目,赞不绝口,历代文人留下不少题咏"安居八景"的诗文。如今,八景不见,唯有"玻仑捧月"是古镇的骄傲。只要你向古镇人打听古镇那儿可玩可看,人人都会给你指点"玻仑捧月"。其实,"玻仑捧月"一座寺庙,位居镇东两里地外的玻仑山上。据说,月明时,好似玻仑山把月捧在手里,于是有了"玻仑捧月"。

安居的"九宫十八庙",现万寿宫、下紫云宫、元天宫、城隍庙、东岳庙、妈祖庙等八处保存较好。这些古建筑风格各异,造型独特,万寿宫具有东南亚异国风味,妈祖庙体现出安徽异地风情民俗,元天宫等处处可见龙形图雕,生动再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龙文化,显示了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

相关视频

铜梁安居古镇随拍~

卯时拍客安居古镇

记住乡愁安居古镇宣传片

参考资料

  1. 重庆铜梁安居古镇好玩么? , 360搜索 2016-04-01
  2. 安居古镇宣传片 , 人民网 2018-09-20
  3. 重庆安居古镇 ,携程旅行网 2014.07.03
  4. 重庆铜梁·安居古镇_三言一语 ,新浪网 2018-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