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扶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9年8月30日) |
扶苏(前241年-前210年),姓嬴,秦始皇皇长子,被赵高和李斯等人矫诏谋杀、改立公子胡亥为帝。扶苏素有贤名,是秦朝统治者中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他认为天下初定、百姓未安,反对实行“坑儒”、“重法绳之臣”等严刑峻法,因而被秦始皇派到上郡监蒙恬军。秦始皇死时留遗诏让扶苏继位,但赵高、胡亥秘不发丧,反而矫诏赐死扶苏;但当时天下尚不知扶苏已冤死,或有言“少子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后来陈胜、吴广发动大泽起义反秦时,便假称“公子扶苏”起兵,以号召响应的武士。
生平
秦始皇统—六国后,扶苏曾多次议政,同情儒生,对于治国、安定天下颇有见地。[1][2][3][4]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侯生、卢生等人议论皇帝,并双双逃走。秦始皇听到消息后极为愤怒,下令御史进行追查,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
身为秦始皇长子的扶苏,不同意父亲焚书坑儒的举措,多次上书谏议,劝阻秦始皇。扶苏认为,天下刚刚平定,远方的百姓都还没聚集,诸生都背诵、效法孔子之言;现在陛下用重法制裁诸生,他害怕会导致天下不安。扶苏的劝谏触怒了秦始皇,被秦始皇流放到北方,在上郡(今陕西延安附近)监督蒙恬部队军务。但扶苏展现出刚强坚毅而威武勇猛,待人诚信而振奋贤士[5],百姓大多听闻其贤能名声[6]。
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冬,始皇巡行天下,行至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时病逝。始皇临终前曾以玺为遗诏,要扶苏把兵权交给蒙恬,到咸阳来主持他的葬礼,然后把他埋了;意思就是要扶苏继位。但中车府令赵高和丞相李斯等人阴谋让扶苏弟胡亥继位,矫诏以胡亥即位;同时另下诏书把蒙恬和扶苏赐死,并“数以罪”;史称“沙丘之变”。
胡亥的使者奉敕书到上郡,扶苏遂准备自杀。蒙恬曾经起疑心,力劝扶苏不要轻生:“皇帝陛下在外地,没有立太子,派微臣率领三十万大军防守边疆,又派您监军,这是天下的重任啊。现在随便一个使者来就自杀,怎么知道这不是有诈?我们应该上书请示,请示了再请示,再三请示,那时候死还不迟。”但扶苏为人仁孝则说:“父亲要赐死儿子,有甚么好请示的?”扶苏旋即伏剑自刎于军中[7]。
一说后来的秦王子婴即是扶苏之子。但史书又记载子婴与其二子谋杀赵高,如子婴为扶苏之子,则其子尚幼、不可能参与谋划,故此说存疑。
纪念
参考文献
- ↑ 史记/卷006: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陛下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
- ↑ 史记/卷087: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抵琅邪。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始皇有二十馀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上使监兵上郡,蒙恬为将。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馀子莫从。
- ↑ 资治通鉴/卷007:始皇长子扶苏谏曰:“诸生皆诵法孔子。〔诵孔子之言以为法也。〕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始皇怒,流放扶苏至蒙恬军,监军于上郡。
- ↑ 东坡志林/卷五:长子扶苏好直谏,上怒,使北监蒙恬兵于上郡。
- ↑ 史记/卷087:高曰:“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馀年,未尝见秦免罢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诛亡。皇帝二十馀子,皆君之所知。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于乡里,明矣。高受诏教习胡亥,使学以法事数年矣,未尝见过失。慈仁笃厚,轻财重士,辩于心而诎于口,尽礼敬士,秦之诸子未有及此者,可以为嗣。君计而定之。”
- ↑ 史记/卷048: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 ↑ 史记/卷087:蒙恬止扶苏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使者数趣之。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