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上郡戰國時期魏國所置。

秦惠王十年(前328年),魏國獻上郡15縣與秦,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郡治膚施縣(在今陝西省榆林市南)。西漢、東漢時沿置,郡治未變。漢靈帝末,因羌胡大擾而遷徙,曹魏時與其他郡縣並為新興郡。隋朝時鄜城郡改名為「上郡」,唐朝以後成為歷史名詞。

史載

史料記載,夏商時,榆林市的部分地方(神木、府谷、佳縣等地)在雍翟族境內,周代為雍州白翟的一部分,戰國時為秦國上郡地。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秦始皇分天下為三十六郡[1],上郡是其中一個,兩漢沿設。

三國時期,上郡、西河郡為歸降內附的南匈奴占據,未設置郡縣。東晉時期,匈奴王赫連勃勃在統萬城(今靖邊白城子)建立大夏國。公元427年,北魏滅大夏,設立統萬鎮,太和十二年(公元488年)改設夏州。

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仍設夏(治統萬)、長(治長澤,今靖邊境內)、綏(治龍泉、今綏德縣城)、銀(治儒林,今橫山境內)四州;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將綏州改稱上州,三年撤銷州制,設立朔方、雕陰二郡。

隋末唐初,本市為地方豪族梁師都占據,自稱梁國,潛皇帝位。貞觀二年師都被滅,唐復設銀、綏、夏三州,均屬關內道管轄。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在本區東北部增設麟州(治所今神木楊城)。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撒州設上郡(今綏德)、銀州郡(今黨岔)、朔方郡(今白城子)、新秦郡(今、楊城)。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撤郡,復設綏、夏、銀、四州。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宥州治所由內蒙鄂托克旗遷到今定邊境內。後唐莊宗李存勖以府谷縣昇州(今之府谷)。

五代時期州縣設有夏州(領朔方、德靜、寧朔三縣,均在今靖邊境內)、銀州(領真鄉、開光、儒林三縣,在今米脂、佳縣境內)、麟州(領新秦、連谷、銀城,在今神木境內)、府州(今府谷)、綏州(領綏德、龍泉、延福、城平、大斌五縣,在今綏德、清澗、吳堡、子洲境內)。

秦朝

秦惠文君十年(前328),秦使張儀、公子華伐魏,魏割上郡(今陝西東部)於秦[2]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後,在全國推行郡縣制,以郡統縣。上郡治膚施縣。轄地約今陝西省中北部級毗鄰內蒙古部分,具體轄縣不詳,據《秦代政區地理》考證21縣:膚施縣、陽周縣、圜陽縣、高奴縣、漆垣縣、廣衍縣、洛都縣、定陽縣、雕陰縣、原都縣、平都縣、徒涇縣、平周縣、中陽縣、西都縣、武庫縣、平陸縣、饒縣、博陵縣、白土縣、富昌縣。

視頻

上郡 相關視頻

戰國初期,魏國最強,韓國最富,楚國最大,秦國
旅途經過陝西榆林市,在這座古城街頭走走看看,有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