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大王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王莲。原图链接

大王莲(学名:Victoria)又称王莲,是水生草本植物,具地下,根状茎直立块状,肥厚,具刺,具粗壮发达之侧根,质地软而脆,单互生,硕大,大如小,可乘坐小孩,约可承受 50~70 公斤重。

简介

大王莲科名-睡莲科(Nymphaeaceae)王莲属(Victoria )或芡科(Euryalaceae),别名为巴拉圭王莲、阿根廷王莲、克鲁兹王莲,原产地在南美热带地区,巴拉圭玻利维亚阿根廷等地。果实为浆果,球形,在水中成熟,结实多,黑色,形似玉米,又称“水中玉米”;种子含多量淀粉、少量蛋白质脂肪油及微量的、核黄素、维生素C等养分,在原产地长久以来就被拿来当做食物,用途接近“芡实”。

命名由来

大王莲是睡莲科王莲属植物的通称,学名取自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25年法国植物学家埃梅·邦普兰首次对王莲进行了描述,但未引起重视。在1837年,亚马逊王莲被英属圭亚那的罗伯特·赫尔曼·尚伯克传入英国,由约翰·林德利进行描述,以“维多利亚女王”之拉丁文定名Victoria regia。并在那里被当成观赏植物安家落户,成为园艺爱好者争相收藏的的对象。

生物特性

以亚马逊王莲与小叶王莲来说,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的花萼密布小刺,而后者的花萼平滑无刺,这个特征在不是开花的季节里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被观察到。此属只有两个物种,它们拥有巨型奇特似盘的叶片,浮于水面,十分壮观,并以它娇容多变的色和浓厚的香味闻名于世。叶片直径可以达到2.9米。

观赏价值

大王莲性喜高温,冬季低温易死亡。它的生态奇特,适合水池栽培,常用于植物园、公园等的水景布置,供观赏用;大王莲的花是在黄昏时举出水面开放,开的时候会有浓郁的香气。第一天开放时的花是纯白色,黄昏开放后到隔天清晨就会慢慢合上,隔天黄昏再开第二次,这一次开的花浓香依旧,但花色就会带著明显的粉红色,然后第三天又慢慢合上。不过这一次的闭合整个花苞就会整个沉入水中,然后就没有下一次了,错过了就只能密切注意下一个花苞的发育。[1]

王莲结构

  • 茎:水生草本植物,具地下茎,根状茎直立块状,肥厚,具刺,具粗壮发达之侧根,质地软而脆。
  • 叶:单叶互生,硕大,叶圆形,奇特似盘,叶全缘或有齿,边缘向上折转、直立,高 7~10 公分,漂浮于水面,幼叶呈内卷曲锥状,成熟叶片平展于水面,叶直径可达 1~3 公尺,大如小船,可乘坐小孩,约可承受 50~70 公斤重;叶面深绿、绿色,肉质,有光泽,无刺,网状脉,叶脉隆起,支撑著巨大的叶面,使得整片叶浮于水面,增加叶片浮力,叶背常深红色,有突起网状叶脉,脉上常具 2~3 公分长之尖皮刺,刺浅褐色,叶柄长,浅褐色,粗壮,密布粗刺,刺浅褐色。
  • 花:两性花,单出,生于叶腋处,挺出水面,入夜开花,一朵花开二天,第一天在晚间开放,颜色变淡红至深红色,第三天闭合,沈入水中,被称为“善变的女神”,花萼 4 枚,花冠辐射对称,花瓣多枚,花瓣开花时常第一天白色,第二天逐渐转粉红、深红色,日间闭合,雄蕊多枚,雌蕊心皮多枚,合生,海绵质花托包被,子房一室,子房上位,层叠胎座。
  • 果实:果实为浆果,球形,在水中成熟,结实多,黑色,形似玉米,又称“水中玉米”。

台湾大王莲

在台湾,“大王莲”一词几乎已经成为所有睡莲科王莲属(Victoria)植物的通称,目前这个属植物已知原生种大约有亚马逊王莲(Victoria amazonica)、小叶王莲(Victoria cruziana)、马托王莲(Victoria mattogrossensis)等三种,而其间还有杂交种,所以虽属特征很好辨认,但是要分辨到种的阶层并不容易。虽然说亚马逊王莲的叶片略大于小叶王莲,但台湾的环境常常会让栽培的亚马逊王莲没有办法长到应该有的大小,所以坊间也只好用“大王莲”做为这一类植物的通称了。

爱莲惜怜

由于大王莲常用于植物园、公园等的水景布置,供观赏用,每当莲花季游客们最喜爱的打卡景点就是乘坐大王莲,但若没有遵守园内规则,常会造成大王莲破掉的景象,有许多摄影师到园内拍照,会刻意把花乔成摄影师满意的巧度,造成莲花折损。也有网美来园区拍照时没有注意脚边的植物,一脚就把栽种好的香蕉树踩烂。不少摄影师为了捕捉莲花的美,会自备干冰及雾气,打造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优雅景象,但化学剂容易造成植物伤害,以上这些现象对大王莲来说是一大负荷,游客要提高素质,留给他人赏观的机会。[2]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