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基隆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基隆港

图片来自ltn

基隆港是位于台湾基隆市海港,为台湾国际商港之一、以及北台湾首要的海运枢纽,与台北港并列为台北的外港,营运机构为台湾港务公司基隆港务分公司。除了商港功能之外,也是台湾的海军及渔业基地之一。整个港区被基隆市中心环绕,腹地较其他台湾商港狭小,运输方面以货柜为主、散货为辅,2000年代后亦发展邮轮母港事业。2018年的数据显示,基隆港位列世界第113大港,在台湾各商港中排名第四,2016年首次被台北港超越。

历史

建港之初

基隆港在昔日称为“鸡笼港”或“鸡笼湾”,又因旧内港里两座鲎公屿、鲎母屿礁石而雅称“鲎江”。 鸡笼港在十七世纪即有外人足迹,西班牙占领台湾时就曾对鸡笼港进行调查,并进行了部分建设。清治后期西方列强的东来,逐渐开启了鸡笼港的发展。在同治2年(1863年),基隆港以淡水附港的名义正式开放为商港。而在1886年当时就任台湾巡抚刘铭传进行基隆港的建港规划,并委由当时的台湾首富林维源总办基隆港的建港事宜,也将当时兴建中的纵贯铁路分出支线至港区;但后来建港工程因刘铭传的离职而未全面实行,主要设施中只完成一座陆海联运码头。后来统治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将1886年认定为基隆港建立之年。

日治时代

日治时代日本当局计划将基隆建设成为台湾与日本本土的联络门户,故基隆港正式开始进行现代化港口的建设,也就是从1899年到1944年间共五期的基隆港筑港工程;第一期在1899年开工,1903年7月竣工,第五期则因太平洋战争爆发而未全部完工。这五期的筑港工程,清除了原本密布内港区内的礁石(原本港内的鲎公屿鲎母屿即在第二期工程被铲除),并在外港陆续整建了大型造船厂及军港渔港区等设施,从码头货栈到港区铁路系统皆相当完备。基隆港现存的西二、西三码头仓库即在此时期兴建,分别于1932年、1934年完工。

松本虎太在日治时代的筑港工程,不但奠定了日后基隆港的发展基础,也使基隆港在1970年代前稳坐台湾第一大港宝座。较特别的是,基隆港的筑港工程并不由政府行政系统负责,而是由日本军方主导,并被列为日本海军列管军港之一。

基隆港原由其所在的台北州设立“港务部”来管理,并由台湾总督府交通局海务部监督,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改由直属于台湾总督府的基隆港务局负责。基隆港由于当时台湾主要物资吞吐港及海军基地的地位,在大战末期首当其冲,成为美军轰炸的首要目标。港埠设施及港内停泊船只皆毁损严重,港区几成废墟。

战后至今

1945年,中华民国接管台湾,续设基隆港务局,隶属于台湾省政府交通处。港务局改组时以打捞港内一百多艘沉船及复建码头、桥梁、船渠、船坞、运河、防波堤、修理场及仓库等原有设施为主,1953年以后才开始增设港埠设施,如增建西29、30号码头、渔港区突堤码头、兴建通栈仓库等,并填筑大沙湾海水浴场以兴建船渠。

复建完成之后,基隆港开始复兴。1961年至1974年间,港务局改建内港设施,并开始在外港及东岸兴筑码头[1]。1974年至1981年间开始积极扩建外港,并先后兴建两座大型突堤码头,以消除内港瓶颈及岛内成长的运输需求;连接港区及高速公路的东岸、西岸高架桥也兴建于同时期。1982年至1992年,为因应货柜运输时代的来临,以改建及增建货柜码头为主。基隆港的营运量在1980年代到达高峰,到了1984年,基隆港更成为世界第七大货柜港。

发展至今,基隆港的码头总数从日治时期全座落在西岸的18座,扩增为现在的57座(西岸37座、东岸20座)。民国95年(2006年)年度全中华民国关税总收入之中,经基隆港之收入为新台币821亿馀元,占总收入之60.54%,足见基隆港在台湾经济体系的重要地位。

基隆港务局在1999年精省后改隶中华民国交通部;2012年行政院组织再造实施后,中华民国交通部于同年3月1日起实施“政企分离”之航港管理作法,将各港务局公司化合并成立国营之“台湾港务公司”,原基隆港务局则改制为台湾港务公司属下的“基隆港务分公司”。

鉴于货运业务因港口腹地不足而发展受限,基隆港自2000年代起发展邮轮母港业务。由于地利之便,基隆港成为台湾民众搭乘邮轮出发的首选,台湾超过九成的邮轮旅客都由此进出。基隆港国际邮轮人次,由2013年的40万到2018年的94万,每年还继续以逾20%的速度快速成长,这也吸引了国际邮轮业者选择以基隆港做为母港。根据台湾港务公司统计,2018年停靠基隆港的邮轮艘次达565次,平均天天都有邮轮造访。基隆跃居亚洲第三大邮轮港,超越香港日本各港口,仅次于上海新加坡[2]

发展瓶颈与对策

基隆港与基隆市唇齿相依,基隆市区的街廓即沿著港区发展,而早期基隆市民的生计更是与基隆港息息相关,昔日广布市区的“委托行”及酒吧就是一例[3]。但进入1990年代之后,基隆港除了要面对国内外传统港口的竞争,还要应付中国大陆东南各新兴港口的快速崛起。而基隆港的港区规模已到达极限,却因为港埠用地紧邻市区及山区而无法扩建,港内大部分码头的吃水深度又无法停泊巨型货柜轮,导致许多船只被迫弯靠高雄港台中港

兴建新港

基隆港于1980年代,正逢港埠营运的高峰期,当时港内船席不足的情形常常发生;基隆港务局于1980年代中期,为了解决基隆港的拥挤状况,提出在基隆港以西的外木山海岸兴建“基隆超级深水港”,即“基隆新港”的兴建计画,在基隆港营运状况开始衰弱时,曾被认为是重振基隆港营运的最佳方法,但是之后一直无实际动作。在1997年,交通部以建设新港的难度过高、经费太过庞大等理由,否决了兴建新港的提案,以在新北市八里区兴建淡水新港、即今之台北港作为替代方案。此举引起了基隆市各界的不满,认为此举将会封杀了基隆港,甚至基隆市的未来发展。虽然如此,基隆市各界目前仍未放弃兴建新港的可能。

开放观光

近年来,为了提升竞争力,基隆港开始转型为结合观光、亲水性之港口。港务局在2002年正式开放港区观光,让游客可以搭船游览基隆的港埠风光。另外,为了吸引国际航运业者落脚,基隆港在2003年时设立了自由贸易港区

港市合一

港市合一”的构想在1970年代时已经存在,在1989年时已是选举政见要点。为了促进基隆市港两方的发展,基隆市各界自1990年代开始积极推动。2001年6月28日,港市合一的专责机构“基隆港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由基隆市市长(时任市长为李进勇)兼任主任委员。但交通部于2002年2月21日,函各港管理委员会暂行停止委员会运作。

未来展望

由于现有港区短期内无法扩建,为了因应台北港将对基隆港的货运业务造成的威胁、与邻近国家港口的竞争,以及两岸三通后所带来的客运荣景,基隆港将从原本偏重货物运输,转型成为客运、货运并重的“加值型物流港”[4][5]。未来基隆港将朝向“东客西货”的方向来发展,东岸以客运与观光游憩为主,西岸则继续作为货运运输的基地;而配合基隆市中心的都市更新计画,未来基隆港部分码头的功能将进行调整,港区部分后线区域也将开放商业开发,以达致基隆港、市发展之双赢。

下列为基隆港进行中的发展计画:

  • 市中心港区开发计画
基隆港南岸的港区(东4码头—西4码头之间)邻近市中心,为配合基隆市政府推动的基隆火车站暨西二西三码头都市更新案,邻近基隆车站的小艇码头、西1码头、西1B码头的后线将解除管制,成为向公众开放的水岸广场(码头岸线仍继续维持现有功能)。西2—西4码头将配合此都更案改造成为“客运专区”,并新建容纳客运航厦、港务机构合署办公之新港务大楼,将成为基隆港新地标[6];东2—东4码头则规划成为国际邮轮基地,并引进民间资金来开发。
新港务大楼原规划于2016年完工启用,但因计画拆除做为其建地的西三码头仓库在2014年底列为历史建筑保护,使整个工程必须重新规划,目前规划西二、三码头仓库改为旅客中心,海港大楼合并至规划兴建的西岸会展与旅运智慧大楼。
  • 牛稠港军事专业区
中华民国国防部在2011年6月同意将海军原有在基隆港西岸呈分散状的5处军用码头集中至牛稠港水域的西9—11码头,并在此划设“军事专业区”,以利港区栈埠与后线的整合[7]。军用码头及威海营区西迁相关工程分三标施工,于2019年5月7日举行动工典礼,预计2021年完工。

港区环境及设施

基隆港为利用自然之谷湾地形所修筑的港口,共有57座码头、1个入港航道,港区总面积为572.17公顷港湾形状大致呈北宽南窄的漏斗状,港区水域则分为外港、内港、牛稠港等3大区域。码头方面可分为东岸码头、西岸码头等2大部分,其中以西岸运量较大;使用类型则分为商用、军用、渔用等3大类。

码头简介

  • 货柜码头:15座
设有三处货柜基地,配置有35至40吨可装卸13至18排货柜之高性能式货柜起重机,每年可装卸200万至300万标准货柜箱(TEU)。
  1. 西岸货柜储运场
    1. 北柜场(旧称第一货柜中心)
    2. 南柜场(旧称第三货柜中心)
  2. 东岸货柜储运场(旧称第二货柜中心)
  • 杂货码头:24座
设置有通栈、露置堆货场,可供汽车游艇钢铁货物装卸之用。另设有水泥、卸油品及其他散货码头,配置水泥圆库、自动卸煤机、化油储槽、自动卸水泥设施等。
  • 客运码头:2座
东岸及西岸各有一栋客运大厦。东岸专门停泊丽星邮轮星梦邮轮等国际航线的大型豪华邮轮;西岸则停泊台马轮、台马之星等往马祖及两岸之渡轮。
  • 其他用途码头:16座
分别供港务公司所有港勤船,及工程船、军舰、海巡舰、缉私舰等特种船只靠泊。

军港

基隆港东岸与西岸均有军用码头。东岸为东5码头(入口标示为“海军码头”);东5码头入口对面设有海军威海营区,是中华民国海军一三一舰队部所在地;西岸则为西5-6与9-11B码头,由海军基隆后勤支援指挥部(原海军第三造船厂,简称“海三厂”)、陆军第三地区支援指挥部运输兵群第二营使用。

渔港

大沙湾以北,与和平岛八尺门邻近的水域为基隆港的用码头区(1998年正式划为“渔业专用区”),又名“正滨渔港”,为台湾重要远洋渔业基地之一。

影片

因时代变迁没落的基隆,近期在港区完成众多大型建设!究竟盖了哪些东西?未来基隆港会变成甚么样子?能否让基隆重返荣耀时代?|台湾解码中

参考文献

  1. 胡, 台丽. 淘汰边缘. 
  2. 陈竫诒. 【海洋台湾梦】基隆:跟邮轮一起排队等红灯才看得到!. 天下杂志. [2019-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7). 
  3. 静寂工人:码头的日与夜. 博客来. [2017-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1). 
  4. 基隆港务分公司-施政构想. [2012-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04). 
  5. 基隆港市共同发展策略
  6. 基港32楼地标新港务大楼105年完工 - 自由时报 2011.04.12
  7. 基隆港转型西岸都更跨出第一步 - 联合晚报2011.07.11. [2012-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