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骨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地骨皮 |
地骨皮别名枸杞皮,为茄科、枸杞属植物,是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的根皮。可入药,具有退热除蒸之效,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等功效。
中文学名:地骨皮 拉丁学名:Cortex Lycii
别称:枸杞皮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管状花目 科:茄科
族:茄族 属:枸杞属
种:枸杞皮 分布区域:中国
地骨皮的药用价值
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内热消渴。
1、治热劳:地骨皮100克,柴胡(去苗)50克。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10克,用麦门冬(去心)煎汤调下。(《圣济总录》地骨皮散)
2、治虚劳口中苦渴,骨节烦热或寒:枸杞根白皮(切)五升,麦门冬二升,小麦二升。上三味,以水二斗,煮麦熟,药成去滓,每服一升,日再。(《千金方》枸杞汤)
3、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地骨皮、桑白皮(炒)各50克,甘草(炙)5克。上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小儿药证直诀》泻白散)
4、治吐、下血:枸杞根皮、子,为散,煎服。(《普济方》)
5、治消渴唇干口燥:枸杞根五升(锉皮),石膏一升,小麦三升。上三味切,以水煮,麦熟汤成,去滓,适寒温饮之。(《医心方》枸杞汤)
6、治风虫牙痛:枸杞根白皮煎醋漱之。用水煎饮亦可。(《肘后方》)
7、治耳聋,有脓水不止:地骨皮25克,五倍子0.5克。上二味捣为细末,每用少许,掺入耳中。(《圣济总录》地骨皮散)
8、治肠风痔漏,下血不止:地骨皮、凤眼根皮各等分(同炒,微黄色)。捣为细末,每服15克,空心温酒调服。忌油腻。(《经验方》地骨皮散)
9、治痔疾:枸杞根、地龙(捣)。枸杞根旋取新者,刮去浮赤皮,只取第二重薄白皮,暴干捣罗为末,每秤一两,别入地龙末5克,和匀,先以热虀汁洗煠患处,用药干掺,日可三次用。(《圣济总录》枸杞散)
10、治骨蒸肌热,解一切虚烦躁,生津液:地骨皮(洗,去心)、防风(去钗股)各50克,甘草(炙)0.5克。细末,每服10克,水一盏,生姜三片,竹叶七片,煎服。(《本事方》地仙散)
地骨皮的食用方法
1、地骨皮粥
做法:取地骨皮、桑白皮、麦冬放入砂锅浸泡20分钟,煎20分钟去渣取汁,面粉调成糊共煮为稀粥。随意饮用或佐食。
功效:清肺凉血、生津止渴。适用于糖尿病、多饮、身体消瘦者。
2、枸杞地骨皮蜜酒
材料:枸杞子150克,地骨皮30克,蜂蜜150克,白酒1500毫升。
做法:将枸杞子、地骨皮和蜂蜜同放入60度左右白酒中,密封浸泡,每5日搅拌摇动一次,30天后,滤去药渣,取酒服用。每日2次,每次20——30毫升。
功效:滋补肝肾,清热明目。适用于阴虚内热,便秘,以及中老年人视力模糊,腰膝酸软等。
3、柴胡地骨皮汤
材料:柴胡(去苗)、地骨皮各30克。
做法:上二味,粗捣筛。每服9克,水150毫升,煎至90毫升,去滓,取少许含咽之。
功效:口糜生疮。
地骨皮的副作用
临床观察地骨皮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或大剂量(30g以下)水煎服也没有明显副作用。
地骨皮茶降糖降压降脂虽好,但对于外感风寒、脾胃虚寒、便溏、慢性胃炎、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患者要慎用。
1、《医学入门》:“忌铁。”
2、《本草汇言》:“虚劳火旺而脾胃薄弱,食少泄泻者宜减之。”
3、《本草正》:“假热者勿用。”
地骨皮在医书记载
1、《本经》:“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
2、《别录》:“主风湿,下胸胁气,客热头痛,补内伤大劳嘘吸,坚筋,强阴,利大小肠,耐寒暑。”
3、《药性论》:“细锉,面拌熟煮吞之,主治肾家风。”
4、《食疗本草》:“去骨热消渴。”
5、《本草别说》:“治金疮。”
6、《日用本草》:“治上膈吐血;煎汤漱口,止齿血,治骨槽风。”
7、《纲目》:“去下焦肝肾虚热。”
8、《本草述》:“主治虚劳发热,往来寒热,诸见血证,鼻衄,咳嗽血,咳嗽、喘,消瘅,中风,眩晕,痉痼,腰痛,行痹,脚气,水肿,虚烦,悸,健忘,小便不通,赤白浊。”[1]
形态特征
多分枝灌木,高0.5-1米,栽培时可达2米多;枝条细弱,弓状弯曲或俯垂,淡灰色,有纵条纹,棘刺长0.5-2厘米,生叶和花的棘刺较长,小枝顶端锐尖成棘刺状。
叶纸质或栽培者质稍厚,单叶互生或2-4枚簇生,卵形、卵状菱形、长椭圆形、卵状披针形,顶端急尖,基部楔形,长1.5-5厘米,宽0.5-2.5厘米,栽培者较大,可长达10厘米以上,宽达4厘米;叶柄长0.4-1厘米。
花在长枝上单生或双生于叶腋,在短枝上则同叶簇生;花梗长1-2厘米,向顶端渐增粗。
花萼长3-4毫米,通常3中裂或4-5齿裂,裂片多少有缘毛;花冠漏斗状,长9-12毫米,淡紫色,筒部向上骤然扩大,稍短于或近等于檐部裂片,5深裂,裂片卵形,顶端圆钝,平展或稍向外反曲,边缘有缘毛,基部耳显著;雄蕊较花冠稍短,或因花冠裂片外展而伸出花冠,花丝在近基部处密生一圈绒毛并交织成椭圆状的毛丛,与毛丛等高处的花冠筒内壁亦密生一环绒毛;花柱稍伸出雄蕊,上端弓弯,柱头绿色。
山枸杞根、地辅、地节、杞根、地骨。为茄科植物枸杞的根皮。
干燥根皮为槽状卷片或短小的筒状,大小不一,一般长3~ 10厘米,宽0.6 ~ 1.5厘米,厚约3毫米。内表面黄白色,较平坦,有细纵纹。
质轻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棕黄色,内层灰白色。外表面棕黄色或灰黄色,粗糙,有错杂的纵裂纹,易剥落。春初或秋后采挖,洗净泥土,剥下根皮,晒干。以块大、肉厚、无木心与杂质者为佳。[2]
所含成分
根皮含桂皮酸和多量酚类物质、甜菜碱,尚分离得柯碱A、枸杞素A 、枸杞素B、β-谷甾醇、亚油酸、亚麻酸、卅一酸等。
枸杞根皮含生物碱:甜菜碱,苦可胺A及用于免疫调节,剂,杀病毒剂,肿瘤抑制剂等的1,2,3,4,7,-五羟基-6-氮杂双环[3,3,0]辛烷和1,4,7,8-四羟基-6-氮杂双环[3,3,0]辛烷。又含抗肾素作用兼抗血管紧张素Ⅰ转变酶活性作用的枸杞环八肽A和B。
还含具抗血管紧张素Ⅰ转变酶活性作用的有机酸:(S)-9-羟基-10E,12Z-十八碳二烯酸和(S)9-羟基10E,12Z,15Z-十八碳三烯酸。尚含枸杞酰胺即是乙酸橙黄胡椒酰胺酯,亚油酸。亚麻酸,蜂花酸,桂皮酸,柳杉酚,5α-豆甾烷-3,6-二酮,东莨菪素,β-谷甾醇葡萄糖甙,东莨菪素β-谷甾醇葡萄糖甙等。
根含以正二十三烷和正三十三烷为主的具15-33个碳原子的正烷烃;具18-31个碳原子的长链醇;胆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谷甾醇以及硬脂酸,棕榈酸,油酸。[3]
适应环境及范围
常生于山坡、荒地、丘陵地、盐碱地、路旁及村边宅旁。生于山坡、田野向阳干燥处;有栽培。
喜光照。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盐碱、耐肥、耐旱、怕水渍。以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轻壤土栽培为宜,盐碱土的含盐量不能超过0.2%,在强碱性、粘壤土、水稻田、沼泽地区不宜栽培。
分布于我国东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南部以及西南、华中、华南和华东各省区;朝鲜,日本,欧洲有栽培或逸为野生。主产山西、河南、浙江、江苏;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4]
热点视频
参考来源
- ↑ 地骨皮的功效与作用_地骨皮的药用价值, 养生之道网,2016-02-16
- ↑ 地骨皮的特点是什么?, 爱问知识人,2019年2月9日
- ↑ 地骨皮的功能于作用, 道客巴巴,2012年6月26日
- ↑ 中药材地骨皮, 搜狐,2018-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