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地膜覆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地膜覆盖。原图链接

地膜覆盖是一种农业栽培技术,具有保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的作用,在连续降雨的情况下还有降低湿度的功能,从而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早开花结果,增加产量、减少劳动力成本等作用。

概述

地膜覆盖是一种农业技术,使用石化产品聚氯乙烯或其他类似物质的薄膜覆盖农田,多用于栽培果、凤梨草莓,依据不同的作物使用不同的颜色及厚度,主要目的为提高农地表面温度、保持土壤湿度。

覆盖方式

常用地膜覆盖方式有多种:1.沟畦覆盖。2.沟种坡覆。3.平畦覆盖。4.高垄覆盖。5.高畦覆盖。6.穴坑覆盖。

沟畦覆盖

沟畦覆盖俗称先盖天,后盖地,可提早定植7-10天,主要保护幼苗不受晚危害,同时保护作物根部,达到早熟、增产增加收益的效果。覆盖方式是将畦做成50公分左右宽的沟,沟深15-20公分,把育成的定植在沟内,然后在沟上覆盖地膜,当幼苗生长顶著地膜时,在苗的顶部将地膜割成十字,称为割口放风。

晚霜过后,苗自破口处伸出膜外生长,待苗长高时再把地膜划破,使其落地,覆盖于根部。早春可提早定植甘蓝花椰菜、莴笋、菜豆甜椒番茄、黄瓜等蔬菜,也可提早播种西瓜、甜瓜等瓜类及粮食等作物。

沟种坡覆

沟种坡覆的作法是在地面上开出深40厘米,上宽60-80厘米的坡形沟,两沟相距2-5公尺(甜瓜为2公尺,西瓜为5公尺),两沟间的地面呈垄圆形。沟内两侧随坡覆70-75公分的地膜,在沟两侧的地面呈垄圆形。沟内两侧随坡覆70-75公分的地膜,在沟两侧种植瓜类。

平畦覆盖

做法上造出的畦面平坦,有畦埂,畦宽1.00-1.65公尺,畦长依地块而定。播种或定植前将地膜平铺畦面,四周用土压紧。或是短期内临时性覆盖。覆盖时省工、容易浇水,但浇水后易造成畦面淤泥污染。覆盖初期有增温作用,随著污染的加重,到后期又有降温作用。一般多用于种植头、大蒜以及高秧支架的蔬菜小麦棉花等农作物、果林苗扦插也采用。

高垄覆盖

畦而呈垄状,垄底宽50-85公分,垄面宽30-50公分,垄高10-15公分。地膜覆盖于垄面上。垄距50-70公分。每垄种植单行或双行甘蓝莴笋甜椒花椰菜等。高垄覆盖受光较好,地温容易升高,也便于浇水,但旱区垄高不宜超过10厘米。

高畦覆盖

畦面为平顶,高出地平面10-15公分,畦宽1.00-1.65公尺。地膜平铺在高畦的面上。一般种植高秧支架的蔬菜,如瓜类、豆类、茄果类以及粮、棉作物。高畦高温增温效果较好,但畦中心易发生干旱。

穴坑覆盖

在平畦、高畦或高垄的畦面上用打器打成穴坑,穴深10公分左右,直径10-15公分,空内播种或定植作物,株行距按作物要求而定然后在穴顶上覆盖地膜,等苗顶膜后割口放风。可种植马铃薯等作物。

种植大蒜

地膜覆盖适用于大蒜栽培,大蒜覆盖地膜能提高地温,降低苗期冻害,防止地面水分蒸发,促进大蒜的生长发育,达到早熟和增高产能的目的。大蒜在地膜覆盖条件下,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善,植株生长健壮,根系发达,叶面积大。由于地膜覆盖的温度效应,抽薹期可提前6~10天,成熟期可提前5~8天。早熟为早收创造了条件,可有效地调节下茬作物的栽培期。利用地膜覆盖,大蒜可增产蒜薹55.35%,增产蒜头44.8%。[1]

大蒜地膜的好处

  • 改善大蒜生长环境条件:覆盖地膜后,在前可提高地温的2~3℃。加快了大蒜幼苗在入冬前的生长,使秧苗健壮,抗寒力强。地温较高,可以减少蒜苗越冬期间因低温冻死。到了春天,由于地温高2.6~3.7C,大蒜幼苗返青早,生长快,植株生长量大,叶面积大,为丰产打下了基础。
  • 促进蒜苗生长发育:地膜覆盖后增强了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了养分利用率,保持土壤疏松,可防止浇过多发生的地面板结,有效地改善土壤环境。大蒜进行地膜覆盖后还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地膜阻挡种在蒜根周围产卵,减少根为害。地膜覆盖也抑制杂草的发生和危害。

花生栽培

地膜花生在生长发育期间既不揭膜,也不除草,对整地和施肥效果有极高的要求。在整地时要达到线面平整,土质疏松的效果。花生在生长发育期间,对元素和元素的需求量非常大,由于不能中途揭膜,因此需要一次性施足底肥。在底肥中要加入适量的速效肥,以便起到促苗养菌的作用。每亩施800〜900kg土杂肥,在最后一次耕耙时每亩施加5kg尿素、40〜50kg肥。为满足花生生长对钙元素的需求,每亩还要施加20〜30kg石灰作为底肥。[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