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厚头龙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厚头龙属
图片来自buriedtreasurefossils

厚头龙属(属名:Pachycephalosaurus)又名肿头龙,在希腊文意为“有厚头的蜥蜴”,属于厚头龙科,生存于晚白垩纪马斯垂克阶北美洲,和霸王龙三角龙分布重合。化石已在美国的蒙大拿州南达科他州、以及怀俄明州等地发现。

厚头龙是植食性恐龙(实际上要到中生代末期才有禾本科植物,所以不能称为草食性恐龙)或杂食性恐龙,目前仅发现一个头颅骨与少数颅顶部分。厚头龙只有一个种,怀俄明厚头龙P. wyomingensis)。同样发现于北美洲西部的Tylosteus,被视为厚头龙的异名

如同其他厚头龙科,厚头龙是种二足恐龙,具有厚颅顶,后肢长,前肢小。厚头龙目前已知最大型的厚头龙类,身长约4.5公尺,重量可达450公斤。根据传统的理论,厚头龙与其近亲,可能将它们的厚颅顶使用在物种内打斗上。另外,厚头龙可能是龙王龙冥河龙的成年个体或者雄性个体。

叙述

因为目前只有发现厚头龙的颅骨,所以不清楚厚头龙的生理结构。厚头龙因为大型的骨质颅顶而著名,厚度可达25厘米,可安全地保护脑部。颅顶后方有骨质瘤块,而口鼻部有往上的短骨质角。这些短角可能很钝,并不锐利。

厚头龙的头部短,上有大型、圆形眼窝,朝向前方,显示厚头龙具有良好的视力,可能具有立体视觉。厚头龙的嘴尖小,具有喙状嘴。牙齿小,齿冠呈叶状。颈部成S或U形弯曲。

厚头龙可能是二足恐龙,而且是颅顶最大的恐龙。从其他厚头龙下目恐龙推测,厚头龙身长约4.5公尺,体重约450公斤[1],并拥有相当粗短的颈部、短前肢、长后肢、庞大的身体、以及可能由骨化肌腱支撑的尾巴。

发现与历史

早在1850年代,便已发现厚头龙的化石。在1859年或1860年,费迪南德·范迪威尔·海登(Ferdinand Vandiveer Hayden)在北美洲西部的密西西比河源头附近发现一个破碎化石,该地区现在属于蒙大拿州东南部的兰斯组。在1872年,约瑟夫·莱迪(Joseph Leidy)提出这个标本(编号ANSP 8568)是个背部鳞甲,属于某种爬行动物或是类似犰狳的动物。直到一个世纪后,唐诺·贝尔德(Donald Baird)重新研究这块骨头,才发现这是块鳞状骨,后方具有骨质瘤,并属于厚头龙。

因为这块骨头早已命名为Tylosteus,早于厚头龙的命名,根据国际动物命名法规Tylosteus应具有优先权。贝尔德申请厚头龙这名称继续使用,因为Tylosteus已经有长达50年没有被使用,而且化石无法有效检验,相关地质学地层学资讯也少,因此申请成功。但争议尚未结束,在2006年,罗伯特·苏利文(Robert Sullivan)提出这个标本更类似龙王龙,而非厚头龙[2]。在2007年有研究提出,龙王龙是厚头龙的幼年个体[3]

模式种怀俄明厚头龙是目前唯一的种,是由查尔斯·怀特尼·吉尔摩尔(Charles W. Gilmore)在1931年建立。吉尔摩尔将一个部份发现于怀俄明州奈厄布拉勒郡兰斯组的颅骨(编号USNM 12031),建立为伤齿龙的新种,怀俄明伤齿龙(T. wyomingensis[4]。在当时,伤齿龙仅被发现牙齿化石,而且与剑角龙的牙齿类似,所以伤齿龙与剑角龙被视为同种动物。当时的厚头龙科各属都被归类于伤齿龙科,直到1945年,查尔斯·斯腾伯格(Charles Mortram Sternberg)才修正这个错误。

在1943年,巴纳姆·布郎(Barnum Brown)与埃里希·马兰·史莱克(Erich Maren Schlaikjer),根据新发现的较完整化石,建立了厚头龙属,并将原有的怀俄明伤齿龙,改列为厚头龙的模式种。他们同时建立了谷氏厚头龙(P. grangeri)与瑞内玛厚头龙(P. reinheimeri)。

谷氏厚头龙的化石(编号AMNH 1696)是个接近完整的颅骨,发现于蒙大拿州卡特郡耶卡拉卡镇的海尔河组地层。瑞内玛厚头龙的化石(编号DMNH 469)是个颅顶与少数相连碎片,发现于南达科他州科森郡兰斯组地层。自从1983年后,后两个种被视为怀俄明厚头龙的异名

参考文献

  1. (英文)Paul, Gregory S. The Princeton Field Guide to Dinosaurs.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0: 244. ISBN 978-0-691-13720-9. 
  2. (英文)Sullivan, Robert M. A taxonomic review of the Pachycephalosauridae (Dinosauria:Ornithischia) (PDF). Late Cretaceous vertebrates from the Western Interior. New Mexico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and Science Bulletin. 2006, 35: 347–366 [2007-11-15]. 
  3. (英文)Stokstad, Erik. SOCIETY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MEETING: Did Horny Young Dinosaurs Cause Illusion of Separate Species?. Science. 2007, 18: 1236. doi:10.1126/science.318.5854.1236. 
  4. (英文)Gilmore, Charles W. A new species of troodont dinosaur from the Lance Formation of Wyoming. Proceedings of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Museum. 1931, 79 (9):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