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龍王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龍王龍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龍王龍事實上有可能是腫頭龍的祖先

龍王龍(學名Dracore')是厚頭龍科下的一屬恐龍, 生存在白堊紀的北美洲地區。 由Robert Bakker命名。

簡介

霍格沃茨龍王龍(D. hogwartsi')的學名意思是「霍格沃茨的龍王」。它的骨骸是一個接近完整的頭顱骨及4節頸椎,即阿特力士頸椎骨、第三節、第九節及第八節頸椎。這些都是由三個來自美國艾奧瓦州蘇城的業餘古生物學家從南達科他州海爾河組發現的。這個頭顱骨後來於2004年捐贈與印第安那兒童博物館研究,並由羅伯特·巴克(Robert Bakker)等人於2006年命名的。

評價

龍王龍是草食性的,頭顱骨上鋪滿了小釘角及腫塊,有長的口鼻。龍王龍有發展完好的上顳骨孔及厚裝甲的扁平頭顱骨,但缺乏了厚頭龍科的圓拱。此外,它亦有大量的皮內成骨,都是以不規則的形式排列:大量的結節、小角及尖刺等。除了上述之外,龍王龍很像冥河龍。

在厚頭龍科中,亞洲的品種中包含了一些平頭的恐龍,如平頭龍、飾頭龍及岩寺皖南龍。但是在發現龍王龍之前,北美洲半平頭的只有劍角龍,而其痕跡更只是在幼體中發現。

除了推有扁平及有結節的頭顱骨外,龍王龍最顯着的特徵是一對大及沒有限制的上顳骨孔。這個上顳骨孔不論是前後或兩側的距離都比平頭龍及飾頭龍為大。只有皖南龍的頭顱骨碎片有比龍王龍更大的孔。這種孔的設計可以在古代的初龍類中見到,而非厚頭龍下目。

若大的孔洞是較原始的形態,龍王龍則在其額部是較其他厚頭龍下目為原始。但是Sullivan證實了最古老的厚頭龍下目是圓拱頭的,而平頭的形態是在後期出現的。這顯示圓頂才是厚頭龍下目的原始特徵,而沒有圓頂或平頭(連同上顳骨孔的重開)則是派生特徵的逆轉。當劍角龍被認為是圓頂及平頭之間的過渡時,可見在一些物種中出現了特徵的逆轉,包括壓制圓頂及上顳骨孔的開放等。

發掘出來的龍王龍標本很有可能是年軾的成體。但是,基於中間頸椎的骨化情況,它可能已經接近成熟。它約有5米長。1米高,體重625公斤。[1]

參考文獻

  1. 龍王龍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