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千里明(学名:Senecio scandens)是菊科千里光属的植物,看起来有点像野菊花的样子。
又名九里明、千里及、千里明、九里明、一扫光[1], 蔓黄菀(台湾植物志)。
目录
形态
多年生草本。木质细长的茎呈攀援状,上部多分枝。
椭圆状三角形或卵状披针形的叶子互生,边缘常有浅齿,叶子的下部常有2~4对深裂片。头状花序顶生,
排列成伞房花序状,秋季开黄色花,舌状花8~9枚,管状花多数。圆柱形瘦果,有纵沟和短毛。
分布
分布在泰国、台湾岛、不丹、印度、菲律宾、缅甸、尼泊尔、日本、中南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广东、湖南、广西、贵州、湖北、江西、安徽、云南、福建、四川、陕西、浙江等地,
功效
千里光有个传说是很久以前一个老仙人教人用这种草治好了小姑娘的眼睛,视力能看见千里之外的东西,所以这种草就叫千里光。
实际上千里光的功效确实能清肝明目,还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千里光主治各种急性炎症性疾病,风火赤眼,目翳,伤寒,菌痢,大叶肺炎,扁桃体炎,
肠炎,黄疸,流行性感冒,毒血症,败血症,痈肿疖毒,干湿癣疮,丹毒,
湿疹,烫伤,滴虫性阴道炎。多用于风热感冒、目赤肿痛、泄泻痢疾、皮肤湿疹疮疖。
药性
苦,寒。归肺、肝、大肠经[2]。
药用部位
以全草入药。中药名: 千里光。
采收加工
9-10月收割全草,晒干或鲜用。
主要成分
全草含大量的毛莨黄素(flavoxanthin)、菊黄质(Chrysanthemaxanthin),及少量的β-胡萝卜素(β-carotene)。还含千里光宁碱(senecionine),千里光菲灵碱(seneciphylline)及氢酯(hydroquinone),对-羟基苯乙酸(p-hydroxyphenylacet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水杨酸(salicylic acid),焦粘酸(pyromucic acid)。[3]
药理作用
抗菌作用
临床实验认为50%的千里光全草煎剂,对志贺氏痢疾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有效浓度分别为1:1024和1:512,对伤寒、副伤寒甲、副伤寒乙、痢疾、大肠、变形、腊样炭疽等杆菌有抑制作用。
抗螺旋体作用
50%的千里光水煎剂,在体外对黄疸出血型钩端体的抑制很强(塑料板法、试管法)。各种提取物都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抗螺旋体作用。其中以醚提取液效果较好。
其它作用
煎剂在试管中,1:40浓度对人阴道滴虫有抑制作用,对运动神经中枢有麻痹作用。
入药方法
- 治上呼吸道感染、大叶肺炎、阑尾炎等均为有效。本品单用研末制成片剂。每片重0.35g每次片,日服4次。
- 治疗各种眼科疾病:将千里光制成50%的眼药水,每2~4小时滴1次,有效率为63%以上,
与氯霉素眼药水治疗组对照,结果两者细菌培养阴转及临床治愈平均天数很接近。
并报道有千里光治疗眼病无禁忌及副作用,病程在1月以内者痊愈者较高。
- 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据报道,在阴道常规冲洗后,用棉纱布蘸100%千里光溶液塞阴道24小时后取出,隔日一次,五次为一疗程,有效率为82.5%。
- 治疗钩端螺旋体病:曾用千里光合剂治疗中型及轻型的流感伤寒型钩端螺旋体病,有效率95%以上。
副作用
- 千里光是清热的药,会造成脾胃寒凉,所以中寒泄泻者忌服。
- 根据现代医学检测,千里光中含有不饱和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这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对肝脏有强烈损害,同时还具有肾毒性。
但是这种成分在千里光中的含量并不多,而且在这么多年千里光的临床使用上也并未出现这么强烈的反应。
- 在服用千里光的过程中仅个别病人会出现恶心、食欲减退等现象。极少数病人可能发生过敏性药疹,应用抗过敏药物即可好转。
- 建议不要长期服用,因为是药三分毒,而且一种药服用久了身体也会产生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