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刘懋功」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刘懋功,祖籍陕西渭南澄城,1916年生于甘肃庆阳市。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Zjg對話 | 貢獻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6 次修訂)
行 1: 行 1:
 刘懋功,祖籍陕西渭南澄城,1916年生于甘肃庆阳市。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曾任空军第四航空学校政治委员、第十航空学校校长、空军第三军军长、昆明军区空军指挥所主任、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兰州军区空军司令员等职。
+
{{Infobox person
 +
| 姓名    = 刘懋功
 +
| 圖像    = [[File:刘懋功.jpg|缩略图|center|[https://p1.ssl.qhmsg.com/t01f5420a38ad55f1a3.jpg 原图链接]]]
 +
| 圖像說明 = 
 +
| 出生日期 = 1916年8月
 +
| 國籍    = 中国祖籍陕西渭南澄城
 +
| 别名    = 
 +
| 職業    = [[兰州军区空军原司令员]]
 +
| 知名原因 = 
 +
| 知名作品 = </br> </br> </br> </br> 
 +
}}
 +
 
 +
''' 刘懋功 (liu mao gong)''' ,祖籍陕西渭南[[ 澄城]] ,1916年生于甘肃庆阳市。1934年参加[[ 中国工农红军]] ,1935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曾任[[ 空军]] 第四航空学校[[ 政治委员]] 、第十航空学校校长、[[ 空军]] 第三军[[ 军长]] [[ 昆明军区]]空军指挥所主任、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兰州军区空军]]司令员等职。
 +
 
 +
== 简历 ==
 +
 
 +
1916年8月,刘懋功祖籍陕西渭南澄城,出生在甘肃庆阳市柔远镇刘沟村。
 +
 
 +
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共青团。
 +
 
 +
1935年,由共青团转入共产党。曾任第十五军团连指导员、营导员、团政委。参加了劳山、直罗镇战役和东征、西征。
 +
 
 +
1937年,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上级考虑到刘懋功是陕甘边区土生土长的干部,被人称为陕甘宁边区的"活地图",便决定让他留守边区,担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营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团长。负起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的重任。
 +
 
 +
1944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
 
 +
后任陕宁晋绥联防军旅参谋长。
 +
 
 +
1947年,在延安保卫战中,立大功。后任第一野战军师长。参加了宜川、扶眉、[[兰州]]等战役。
 +
 
 +
建国后,任空军航空学校政委、校长。
 +
 
 +
1950年,6月,军委决定从陆军选取15名年轻师职干部到空军,刘懋功有幸被选上,进第二航校学习飞行。
 +
 +
1951年,秋,刘懋功调任第四航校政委,担负起了培养空军飞行员的重任。
 +
 
 +
1953年,刘懋功又被调去筹建第十航校,并担任校长。
 +
 
 +
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空军系。后历任空军军长、军区空军指挥所主任、军区空军司令员。
 +
 
 +
1958年,7月,率领空14、16师入闽,全权指挥北线空战区,进行空战13次,击落敌机14架,击伤敌机9架。 1960年,6月,盘踞在台湾的蒋介石集团和美国经常派飞
 +
[[File:01300000350658124375993105488 s.jpg|缩略图|左|500px|[http://a1.att.hudong.com/16/99/01300000350658124375993105488_s.jpg 原图链接 ]]]
 +
机在云南上空骚扰,昆明市不得安宁。刘懋功赴云南任 空军 昆明 指挥所主任 ,组建了空50师、雷达兵205团、空军工程兵9总队;调入了空26师、27师 空军工程兵1、2、3、8共4个总队;指挥部队击落无人侦察机8架,F─4C战斗侦察机一架。
 +
 
 +
文革时,刘懋功参加"支左",作为驻云南军队"支左"委员会的成员,制止了不少武斗。
 +
 
 +
1968年,刘懋功离开云南,担任 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
 +
 
 +
1975年9月,刘懋功与杨焕民对调,任兰空司令兼党委书记。在兰空的8年,刘懋功十分注意抓好飞行部队的战备训练工作,发挥集体领导作用,维护班子的团结,放手让其他年轻一些的同志们干。1979年《[[解放军报]]》发表《团结的班子,干实事的班子》一文,表扬了兰空。
 +
 
 +
1983年,刘懋功离开领导岗位。此后,他联络了几位老同志,编写了《[[从步兵十师到炮兵某师]]》一书,亲自召开座谈会,收集资料,对写出的稿件一篇一篇审阅。
 +
 
 +
== 荣誉 ==
 +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经济员、营教导员、团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慕家塬、劳山、直罗镇、东征和西征等战役战斗。
 +
 
 +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军事部长、大队长、营长、团长等职,参加了剿匪、关中分区西线和南线防务作战、爷台山反击战等战役战斗。
 +
 
 +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旅参谋长、西府游击支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副旅长、副旅长兼参谋长、副师长、师长等职,参加了关中、榆林、宜川、扶眉 、兰州 、玉门等战役战斗。
 +
 
 +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第四航空学校政治委员、第十航空学校校长、军长、昆明军区空军指挥所主任、南京 军区空军司令员等职 ,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
 
 +
刘懋功是中国共产党第九至十一大代表。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ref>[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65617/165618/166491/167909/12085168.html  荣誉  ]</ref>
 +
 
 +
== 事迹 ==
 +
[[File:Dd7514fe7045481b92d71be4ab4b8412.jpg|缩略图|右|500px|[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15/dd7514fe7045481b92d71be4ab4b8412.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247399348_239401 原图链接]]]
 +
为直罗镇战役打扫外围1935年11月份,[[蒋介石]]调动东北军5个师分两路进攻,企图把中央红军和红十五军团围堵在西南部洛河和葫芦河的夹角地带。毛主席审时度势,准备在葫芦河边的直罗镇打一个歼灭战,粉碎[[蒋介石]]阴谋。
 +
 
 +
直罗镇东边有张村驿、东村、羊泉镇几个敌据点必须先"打扫"掉,红十五军团七十八师(该师实际只有一个团)奉命执行这个任务,时任二营教导员的刘懋功也参加了这次战斗。羊泉镇驻守敌军一个连,地形平坦,工事也不坚固,比较好打,我们的迫击炮、重机枪一响,一阵猛打就下来了。接着就打张村驿,消灭了守卫的民团。打东村时比较困难。这是当地地主武装镇守的一个土围子,只有几十个民团,也没有什么重武器,但地形异常险峻,寨子位于塬的一兀立的突出部上,四周是很深很陡的沟壑悬崖,只有一条窄窄的小路像蚯蚓一样弯弯曲曲通向寨门。刘懋功脖子上吊着重伤未愈的左胳膊,隐蔽在离寨子五六十米远的一个草堆后面进行观察,正在考虑怎样才能打进去,这时韩先楚团长上来了,问刘懋功怎样打才好?刘懋功说"这四周的土崖太高,路又这么险,夜袭肯定不行。只能在白天集中火力把对方完全摧毁,从这条小路上强攻进去!"说完,韩团长爬在草堆侧面用望远镜向寨子观察,正在这时,寨子里的民团开了枪,一根土枪里的铁条飞来,把他的头顶划开一道血口。刘懋功正贴身站在他的身后,上前一把扶住他,急切地问:"团长,你怎么样?"此时韩团长血流满面,昏迷过去。刘懋功赶紧派人用担架把韩团长抬下去。最后,刘懋功指挥大家强攻,集中轻重机枪一起开火,掩护突击队员从惟一的小路抵进寨子,突击队员雨点般地将手榴弹投向敌人。寨子里的民团被这激烈的猛打打怕了,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纷纷丢下武器投降。战斗结束后,红七十八师随即进行打直罗镇的准备工作,这时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和红一方面军司令员彭德怀先后到七十八师视察,并接见了全体营以上干部。一天,二营正集合在一起做打直罗镇的战前动员,周副主席刚巧经过这里,刘懋功大着胆子向周副主席提出请他给部队讲话,周副主席马上就答应了。他讲话时间不长,但极其简洁和生动有力,赢得了全营干部战士的热烈掌声。
 +
 
 +
朱总司令给刘懋功送战马1941年10月下旬,刘懋功到[[延安]]开会,星期天抽空去中央党校看望从抗日前线回来学习的老首长韩先楚同志,韩先楚说:"咱们看一下朱总司令吧。"刘懋功说:好。
 +
 
 +
他俩一起来到王家坪朱老总的住处,一进门,就见朱老总正在办公室前面一块菜地里忙着,见他们来了,朱老总拍拍手上的土招呼他俩到办公室坐下。警卫员端来开水,朱老总[[和蔼可亲]]地问刘懋功会议的情况,问韩先楚的学习情况,不知不觉谈了一个多小时。他俩连忙起身要告别,朱老总对刘懋功说:"我这里有一匹好马,在我这里无用武之地,可惜了,你在关中分区守护延安的南大门,正用得着它,就送给你吧!"刘懋功连忙推辞,站在旁边的康克清大姐也劝刘懋功说:"朱老总年级大了,你就收下吧。"刘懋功再也没有拒绝的理由,很感激地接受了,然后和韩先楚向朱老总敬礼告别。
 +
 
 +
== 生前作品 ==
 +
梦回吹角连营
 +
[[File:Fb2d880d6ef04c08813e8dd4191cc7fa.jpg|缩略图|左|350px|[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15/fb2d880d6ef04c08813e8dd4191cc7fa.jpeg 原图链接 ]]]
 +
[[刘志丹]]指挥粉碎第二次"围剿"
 +
 
 +
创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
 +
 
 +
陕甘边和陕北根据地、红军的胜利发展,惊动了[[蒋介石]]。1934年10月以后,蒋介石开始策划第二次"围剿",调动了共6个师30个团约5万人马对我陕甘边、陕北、神府三个根据地采取"分割包围"战术,妄图各个击破,进而达到消灭的目的。蒋介石的兵力部署是:北线井岳秀的八十六师驻神木、府谷、佳县、吴堡、绥德、横山、靖边一带;高桂滋的八十四师驻清涧、安定、延安、延长、延川一带,该部装备精良,来势汹汹,直逼我陕北根据地腹心地区,但因新从河南调来,立足未稳;西线马鸿宾的三十五师驻陇东、环县、合水、庆阳一带;蒋介石的嫡系六十一师驻正宁、宁县一带;南线杨虎城部的四十二师驻宜君、洛川和黄陵一带;晋军则陈兵黄河东岸。按照蒋介石的命令,敌军采取从我根据地周边向中心推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碉堡战术,企图将我根据地一块块吃掉。但蒋介石的如意部署,一受敌军内部矛盾的制约,锣齐鼓不齐;二受西北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的制约,故迟至1935年4月方才就绪。
 +
 
 +
当时,我陕甘边、陕北、神府根据地被敌军分割,互不连接,主力红军虽有二十六和二十七两个军的番号,但实际兵力不足3000人,即使加上地方游击队3000余人,合起来也还不足敌军的十分之一,武器装备更无法相比。为了粉碎敌军的"围剿",西北军事委员会主席刘志丹采取利用矛盾,各个击破的作战策略。决定首先在北线,集中红军主力,打破敌军精锐高桂滋八十四师的防线,然后向南、向西发展,巩固扩大根据地。具体战法则是,不同敌硬拼,诱敌深入,在运动中寻机歼敌有生力量,逐步削弱敌人,待条件具备时,吃掉敌重兵设防的孤立据点。3月底,他将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第三团和抗日义勇军从陕甘边调到陕北。刘志丹也继续留在陕北,亲自指挥主力红军兵团在陕北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
 +
 
 +
根据[[刘志丹]]的作战部署,陕甘边根据地在这次反"围剿"中是侧翼战场,其任务是牵制敌军,配合主力在陕北的作战行动。留下来的部队首先是骑兵团在红四十二师师长[[杨森]]同志的率领下,跨越子午岭,过正宁、宁县,冲过敌军封锁线,并一举攻占陕西长武县城,歼敌近百人,缴获甚丰,极大地震撼了敌人。随即,骑兵团又奇袭国民党环县县政府驻地曲子镇,歼民团200余人。2月中旬,杨森又率骑兵团东进延安,在高桥川口、三十里铺、松树林、金盆湾、甘泉临真镇等地出击敌军和民团10余次,有力地牵制了敌军的兵力,打乱了敌军的"围剿"部署,给根据地军民以极大鼓舞。
 +
 
 +
我们红二团从陕北回到南梁后,正值马鸿宾部三十五师向陕甘边根据地推进,遂受命在老爷岭一带阻击该敌进攻。在游击队、[[赤卫军]]的配合下, 3月下旬,我团配合红三团和义勇军主动出击悦乐镇东北的黄大湾,歼敌三十五师一个连。这样就有力地配合了刘志丹亲自指挥的红军在陕北的作战。
 +
 
 +
但由于敌我兵力悬殊,到4月中旬,陕甘边根据地的形势就十分严重了。为了保存实力,按照刘志丹的战略部署,决定放弃南梁,向敌后三边一带发展。此时,原红二团团长刘景范已就任陕甘边军委主席,团长一职由孔令甫接任。4月14日,南梁荔园堡被敌三十五师侵占,陕甘边领导机关迁移到保安县石卯湾。
 +
 
 +
北上途中,红二团在军委主席刘景范、团长孔令甫、政委胡彦英率领下,4月下旬在赤安县西北的杨清川西沟塌和张廷芝部的王义元骑兵连遭遇,我先敌攻击,将敌打垮,缴获了几十匹战马。5月中旬,又在吴起镇东部的宁塞川、五谷城歼灭反动民团200余人。接着北上靖边,在宁条梁附近的崔家涧攻克了敌人的一个修械所,收缴了一批修枪的机器、工具和一批待修枪支。随后又挥师南下,在吴起镇乱石头川的梁家台村夜袭张廷芝带领的骑兵部队。敌人猝不及防,大部分连衣服、裤子也顾不上穿,光屁股骑上没备马鞍的马逃跑。这一仗虽然未把张廷芝活捉,但缴获了10几匹战马和近百套鞍鞯。
 +
 
 +
就在这个时候,我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记得当时和我一起转党的还有[[王四海]]同志。有一天,在吴起镇附近的一个小村里开了个会,参加会议的有陕甘边军委主席刘景范,孔令甫团长、胡彦英政委和团政治处主任朱奎等同志。会上,团党委书记胡彦英讲话,介绍了我们在工作和战斗中的表现,代表团党委提出同意我们转党的意见,并提出了希望和要求。最后举行宣誓仪式。记得誓词有"为党奋斗,保守机密,不怕牺牲,永不叛党"等内容。当时没有预备(候补)期,我转党后立即被推选为团党委委员。
 +
 
 +
5月1日,红二十六军三团和[[义勇军]]在安定县白庙岔与红二十七军会合。5月4日,在安定县玉家湾成立了西北军事委员会前敌总指挥部,刘志丹兼任总指挥。
 +
 
 +
第二次反"围剿"的转折点是1935年5月7日至9日,在安定县杨家园子、老虎堰、马家坪主力红军三战三捷。三次战斗都是刘志丹亲自指挥,共歼高桂滋八十四师两个营加两个连共1300余。
 +
[[File:Rdn 525f388cc2fa7.jpg|缩略图|右|500px|[http://y3.ifengimg.com/b1b1d845f93d9099/2013/1017/rdn_525f388cc2fa7.jpg 原图链接 ]]]
 +
① 原保安。
 +
 
 +
人。迫使敌八十四师驻安定县城的一个营和驻延川县永坪镇的一个营退守瓦窑堡。安定县城遂成为我军解放的第一座县城。
 +
 
 +
从1935年5月9日解放安定县城开始,主力红军从内线防御转入外线进攻作战。到6月30日止,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转战800里,从东向西一连解放了安定、延长、延川、安塞、靖边、保安,共6座县城。我们红四十二师二团作为主力红军的一部分,在攻占6座县城的战斗中,主要参加了解放靖边之战。
 +
 
 +
靖边攻坚战
 +
 
 +
靖边县南邻保安、安塞、安定,西北与内蒙古交界,位于毛乌素大沙漠边缘,是陕北土皇帝井岳秀统治的一个重要据点。守敌是八十六师五一三团二营,营长曲子鹏是井岳秀的得力干将,辖4个连400余人的兵力,另有保安队、和民团200余人。县城背靠高山,面对芦河,城墙高大坚固,易守难攻。
 +
 
 +
刘志丹同志是军事家,不但善于指挥游击战和运动战,也深懂攻坚战术之奥妙。他决定集中红四十二师二团、三团、抗日义勇军、红八十四师一团、三团共5个主力团,加上陕北的游击纵队、赤卫军,以绝对优势兵力奔袭拿下靖边城。
 +
 
 +
6月23日,我们红二团由安定北上,25日进抵靖边县东南的青阳岔待命。刘志丹召集八十四师师长杨琪及各团领导开作战会议,分析敌情,分配任务,讨论作战方案。我们红二团的任务是与红三团协同,攻占靖边城墙东南角的城楼,然后向敌县政府、保安队、警察局进攻并营救监狱中关押的同志和群众。城外由游击队、赤卫军负责堵截逃敌和拦击来援的敌军。
 +
 
 +
团领导开会回来后,向我们连干部作了传达部署。接下来是制作攻城云梯,练习攀登技术,检查武器弹药,看地形,找向导等。作为连队经济员,我还协助团经理处长筹集干粮,商量如何解决天热部队饮水问题等。刘志丹不断跑上跑下到各团、连了解检查备战情况,和战士一起说笑拉话,两三天到我们红二团来了好几次。
 +
 
 +
6月27日傍晚,部队向靖边城开进。夜行军80多里,次日凌晨两点左右到达靖边城东的芦河岸边。这时,刘志丹又来到我们团,向孔令甫团长、胡彦英政委询问部队情况。他说这里离城只有两里多路,切实注意不要发出响声,不要吸烟,以免声响和火光惊动敌人。还特别交代涉水过河时要注意安全。
 +
 
 +
芦河是沙底,河岸和水流平缓,水深只及膝盖。三四个团按预定时间准时下水涉渡,既听不见战马嘶鸣,也听不到人说话。由于长途跋涉,天热出汗,渴得难受,我和不少同志一边涉水,一边把脸埋进河里喝水。
 +
 
 +
过河后,辨明预定方位,我们抬着攻城云梯开始向东南城角隐蔽运动。原预定4点钟总攻,时间已经到了,总攻命令却没下达。事后知道是由于抗日义勇军被向导带错路,未能按时到达战斗位置造成的。但这时我们师的三团已开始行动,他们架云梯迅速爬上3丈多高的城墙,在敌军哨兵报警的枪声中战士们喊着杀声扑向东南角城楼。我们协同作战的二团怎能袖手旁观?团长一声令下,我们也迅速架起云梯爬上城墙。东南角城楼的敌军顷刻间被三团全歼。三团的部队顺势向东城门楼发起冲击。孔令甫团长指挥我们一、二两个连下城墙去打县政府。但这一段城墙没有下去的坡道,我和几个战士急忙把云梯搬上来往城里放下去,心急的同志干脆顺着陡直的城墙往下溜,有的人就被摔伤了。进城后,我跟着刘安堂连长向县政府冲击,指导员王四海带两个排去打警察局和监狱。我们打进县政府活捉了敌县长和10几个官吏;王四海率队攻占了监狱,救出几十名被关押的同志和群众。但不幸的是刘安堂连长的右臂被打伤。
 +
 
 +
敌人利用街墙、房屋继续顽抗,并且丧心病狂地抓了一些老百姓当人墙,向我军射击和投掷手榴弹。为了不误伤群众,我们伤亡了一些战士。由于西山寨、钟楼、城隍庙等制高点还在敌军手中,战斗仍然十分激烈。直到下午两点多钟,义勇军攻占敌军最后一个顽固据点西山寨,靖边古城终于回到人民手中。
 +
 
 +
靖边一战,击毙敌营长曲子鹏,生俘靖边县县长、国民党县党部书记等100余人,歼敌600余人,缴获火炮6门,长短枪600余支。我军伤亡指战员150余人。与我一起从庆阳游击队编入红二团的两个战友也牺牲在这次战斗中。战后,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把烈士们的遗体掩埋在芦河滩上。
 +
[[File:C0a876ad60524b399afd805d7ad38d56.jpg|缩略图|左|500px|[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214/c0a876ad60524b399afd805d7ad38d56.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294652232_239401 原图链接]]]
 +
曲子鹏营的覆灭把驻守保安县城的敌八十六师另一个营吓破了胆,他们于6月30日放弃保安县城逃往定边。保安城不攻自破,遂成为红军解放的第六座县城。
 +
 
 +
至此,[[蒋介石]]苦心经营的第二次"围剿",最终以损兵折将6000余名,彻底失败而告终。
 +
 
 +
在[[刘志丹]]领导下,我西北红军则赢得了党在西北开展革命斗争以来空前的大胜利。原来被敌人长期割裂的陕甘边和陕北根据地从此连到了一起,统一起来,形成一块面积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百万、建有20多个县苏维埃政权的革命根据地。主力红军发展到拥有2个军、2个师、约6000余人,装备精良。各路游击队也发展到
 +
 
 +
① 除去在关中的红一团、神府的红三团,为与红二十五军会合时的兵力。约5000余人。
 +
 
 +
4000余人。为以后陕甘宁边区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当时,革命正处于低潮,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严重破坏,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丧失了百分之九十,党中央、毛主席不得不历尽千难万险,转战二万五千里,来到西北。在这时,这块根据地发展壮大起来,成为党中央、毛主席经过长征后的落脚点,指导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出发点。刘志丹同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
驱逐[[梁占奎]]
 +
 
 +
战争,是考验人们意志、信念的试金石,隐蔽的祸患也最容易在这时暴露。正当反"围剿"紧张的时刻,梁占奎的抗日独立军暴露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这支部队虽然打上红军的旗帜,但不少人并没有在红军的教育影响下脱胎换骨,仍然带着国民党军队的恶习。打仗时他们不严格执行命令,不很好地和兄弟部队协同配合;在战场上随意打骂残杀俘虏,搜俘虏腰包发洋财;自由散漫,不守军纪和群众纪律,欺侮老百姓,污辱妇女;耍钱,抽大烟更是家常便饭。更严重的是,在敌人"围剿"的严酷条件下,梁部先是骑兵逃跑了,接着步兵也开始逃亡。
 +
 
 +
在战争环境下,这是一个很危险的隐患。陕甘边特委和军委商量并报刘志丹同意后,决定解散这支部队。
 +
 
 +
[[梁占奎]]不管在什么地方,身边总是带着一个手枪队保镖,因此要想轻易地解决他是个难题。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在荔园堡,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和红二团政委胡彦英把我和另外一名战士叫去,交待了解除梁占奎武装的步骤和安排。然后,习仲勋和胡彦英带着我俩往南走到离荔园堡10几里的一个小村。部队已埋伏好了。习仲勋带我俩进到一个窑洞里,安排我们伺守门侧,到时候下他们的枪。这时已经通知梁占奎来开会,习仲勋坐在炕上等他们。不一会儿,梁占奎带着他手下一个营长应召而来。他刚一跨进窑门,习仲勋立即站起来招呼说:"占奎,来来来,到炕上说话。"不由分说,拽住梁占奎的胳膊就把他拉过来坐在炕沿上,几乎同时那个战士迅速抱住随后进门的营长,我趁机下了他的盒子枪。与此同时,在窑洞外,胡彦英指挥预先埋伏好的战士,把梁占奎的手枪队缴了械。梁占奎一见这架式失声乱喊:"习主席,这是做啥哩,做啥哩嘛?"我们这时用枪指住他俩,习仲勋严肃地说:"我代表特委、军委宣布,逮捕你们,解散抗日独立军!你们不配当红军!"梁占奎和那个营长以为要杀他们,吓得脸色惨白,浑身哆嗦,任由我们用绳子捆了。习仲勋接着说:"你们现在还没犯死罪,不会杀你们。要把你们送到后方去,交给地方处理。如果今后再敢欺侮老百姓,与红军为敌的话,再见面我们就不客气!"我们把这俩人送到骑兵团,由他们再押送到关中。对抗日独立军,则收了枪,把那些兵痞、大烟鬼集训教育了几天,发路费遣散回家;确实表现好的,编入了郭宝珊的抗日义勇军。<ref>[http://www.fenfenyu.com/Memorial_Static/3327/Dcmt/1.html 梦回吹角连营 ]</ref>
 +
[[File:132649273.jpg|缩略图|右|500px|[http://img10.huaien.com/12/File/Users/1015/Photos/M/8005/132649273.jpg 原图链接 ]]]
 +
== 社会评价 ==
 +
兰州军区空军原司令员刘懋功少将,是一位从革命老区庆阳走出去的将军,他1916年8月23日生于华池县刘沟村。将军一生戎马报国,半世魂系蓝天,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令人可敬。2009年12月23日,将军走完了他不凡人生的93个春秋,因病在京逝世。 将军祖籍陕西省澄城县。约在清末光绪年间,陕西渭北发生大旱,他的爷爷刘本宽带上妻子黄氏背井离乡,逃荒要饭到陕北吴旗县,靠做长工为生。他的大伯刘生枝、父亲刘生财和叔叔刘生发就出生在这里。据说当时他家家境很穷,上无瓦片,下无寸土。后来,他爷爷听说同吴旗县接壤的华池县柔远一带有大片荒地无人耕种,就毅然携家南下来到柔远刘沟落了脚。不久,刘懋功就在刘沟出生了。直到八九岁时,他一直给大伯家放羊。当时刘沟一带没有学校,要想学习文化真难,幸好他大伯是个识字人,能看懂《三字经》、《千字文》。在大伯教自己儿子认字时,他也常常站在旁边跟着学,这就是他最初所受的启蒙教育,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他十四岁。1930年,刘志丹、谢子长在这里开始搞兵运活动,并于1931年秋同马锡五在合水县平定川创建了陕甘边第一支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南梁游击队。1933年,张秀山在陇东一带做发动群众、组织农会和赤卫队的工作,经常来刘沟搞宣传,就住在懋功大伯家。特别是当红军游击队开进刘沟驻扎时,懋功看到红军战士纪律严明、说话和气、精神抖擞,就打心底里羡慕,真想跟着一块走,但他当时是家里的主要劳力,实在走不开,也不能走。
 +
 
 +
1934年,马仰西来刘沟一代开辟地方工作,常与懋功一块干活、拉家常,讲刘志丹的故事,向他灌输红军就是穷人的军队、打土豪分田地等革命思想,积极动员懋功参加红军。通过一段时间的讲解和启发,懋功觉得很有道理,思想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对红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于是, 1934年1月,刚满17岁的他就经马仰西秘密介绍加入了共青团和赤卫队,从此丢下羊鞭,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
 +
 
 +
懋功将军家和我家是亲戚关系,最初他对此并不清楚,因为他离家当兵时,我家还没搬到刘沟。他大伯刘生枝的妻子是我母亲的娘家姑姑,按辈分,我把他们分别称姑爷、姑奶。那时生枝是我们刘沟唯一的识字人,我家搬住到刘沟后,我父亲就成为全村第二个识字人。父亲对《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能认会写,还教我们弟兄几个都学写背通这几本书。生枝姑爷家住在山顶,我家住在山底,相距不到二里路。那时刘沟人烟稀少,亲戚更少,所以我妈经常请姑爷和姑奶来家串门,因为父亲和姑爷都识字,还懂一些古书,又都嗜好喝酒,可以说是志同道合吧。所以他们一来,我妈就备些酒菜,他俩边喝边说,谈今论古,很有趣味。
 +
 
 +
懋功因为聪明好学,少有大志,从一个识字不多的放羊娃成长为军队里的排长、营长、团长、旅长、军长和空军司令,最后获"少将"军衔,可以说,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
 
 +
从1946年我12岁时起,直到2004年,我有幸先后七次零距离接触刘懋功将军,为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
 
 +
1947年,胡宗南的西北军和马匪袭击二将川、悦乐等地,搞得老百姓不能安宁。我家恰好住在沿川路边,怕被敌人抢劫,就暂时搬住到杨湾刘懋功的老家躲避。大概在七八月份,刘懋功带领部队去悦乐和环县,当时他已担任旅长兼参谋长,路过刘沟,顺便同妻子余群回到杨湾老家看望他的母亲和叔父。那时我13岁,见到刘旅长真是太高兴了。只见他三十出头,身穿一身草灰色军装,精神抖擞,说话干练和气。我像他当年羡慕红军一样羡慕他!他回来带了个望远镜,家里人因为谁也没见过这玩意,都不懂这是干啥用的。最后懋功介绍说是望远镜,指挥打仗时用的,能把很远的东西清楚地看在眼前。当时人还有些怀疑,但当轮流试看了后,都说这玩意真好。那天晚上休息时,因天气太热,又怕蚊子咬,家里人就在院子里给他搭起了板床,点上艾蒿,让他露天睡了一宿。第二天,夫妻二人骑马赶部队去了。走后,群众都说懋功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真是个好人。
 +
 
 +
第二次相见,我和将军首次合影留念。懋功将军1947年离家后,转战大江南北,后来又大搞空军军事建设,四十多年没回过老家。1975年家乡群众知道他当了兰州军区空军司令员时,都非常高兴,期盼他回家乡走走。群众的呼声,也是我的愿望。1985年7月,我任庆阳县副县长,地委派我去兰州政法学院学习一个月,我决定利用这个机会看望刘司令。
 +
 
 +
那天中午十二点,他请我们吃饭,进到司令员的家庭餐厅,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饭菜,有鱼有肉,还有几个没见过的菜和一瓶好酒。司令员很热情,没有一点官架子,亲自给我们倒酒。我们八个人一桌,边吃边聊,很热闹。当时我说司令员我这次来你处,一是看望你,二是代表家乡群众请你方便的时候回刘沟看看,家乡群众对您很敬重。刘司令高兴地说:"感谢家乡父老对我的关怀,现在我已经休息了,也有时间了,请你告诉家乡群众,我一定会回去看望父老乡亲的。"我提出饭后同司令合影留念的请求,他痛快地答应了。随后就把余群阿姨叫到院子里同我们每人合了影。直到现在,我还很好地保存着同刘司令、余群阿姨的合影。
 +
 
 +
1990年,我已经离开庆阳县到地区畜牧处工作。11月上旬,我同人秘科科长刘明到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看望我处在此住院的米国柱同志,随后我就去兰空干休所看望了刘司令。那天中午,他热情地留我们在他家吃火锅。饭后刘司令说:"明义,咱们刘沟条件差,现在还未通车通电,群众还是沿河湾走便道。从上次回到西安后,我心里一直不舒服,总觉得对不起家乡人民。我个人没有能力为家乡架桥铺路通电,但是出点力却是可以的,所以我和老伴余群商议给家乡捐资一万元,帮助修路拉电,老伴一口答应,这样总是表达我对家乡人民的一份心愿。"当时就让余群从二楼拿来一万元交给我。余阿姨说这是老头子一年的工资,想多给点,再没有了。她还说:"这钱交给你带回去。"我接过钱,深受感动,当面代表家乡人民表示感谢。那时的一万元,确实够多了,能办好多事。《陇东报》1991年1月19日还刊登了"将军捐款建设家乡"的报道。我回来将一万元亲自交给华池县副县长张建的手里,他随后又将捐款交给柔远镇党委书记吴秉儒。吴秉儒接到这笔捐款,十分感动,大力宣传将军捐资建设家乡的感人事迹,并亲自组织带领干部,勘察路线、破土斩崖,开始修路,决心把刘沟群众的路修好、电通上。
 +
[[File:20160307072817e0f1d 550.jpg|缩略图|左|500px|[http://img2.cache.netease.com/m/2016/3/7/20160307072817e0f1d_550.jpg 原图链接][http://help.3g.163.com/16/0307/07/BHHOIC3O00964JT6.html 原图链接]]]
 +
1991年8月17日,我收到刘司令从西安发来的电报(那时家里没有电话),原文是:耿明义18号中午到西峰,懋功。接到电报,我非常高兴,这是我俩事先约好争取在今年回趟刘沟看望乡亲。
 +
 
 +
18日11点,刘司令带着秘书和在江苏工作的堂弟刘懋珍乘车来到我家,我还请了地区政协工委主任周特祥和我二哥耿明孝(离休干部)在家等候作陪。午饭时,我们喝了少量酒,吃了老伴做的床子面。司令员边吃边谈,他说今天又吃到了家乡饭,吃得很顺口。我顺便讲了回老家的时间安排,并提出饭后与司令合影的建议。他立马赞同,马上起身出门走到我家的小院子里同大家合了影。我让他午休,他说不用了,咱们抓紧时间回老家吧。我同大哥明孝、老伴刘桂英一起陪同刘司令赶往华池。
 +
 
 +
下午三点左右到达县上,住宿安排好后,刘司令顾不上休息立马要多看看华池县城市容,陪同的有县委书记马永孝、县长白自力、当年为司令当过通讯员的魏怀明、亲戚宗海军、司令的侄子刘海满,我们一行十几个沿街边走边看边谈,还去县人大和政协看望了工作人员。每到一处,刘司令都热情地与干部群众握手问好。碰到的干部群众一听说是刘懋功司令回来了,都自觉地停下脚步,投来了敬仰而惊喜的目光,有些年长者主动上前和司令握手问候。我们越往前走,招来的人越多。五点多,我们回到宾馆。晚上县委、县政府招待刘司令,书记马永孝说:"刘司令今天回老家,我们非常高兴,你是革命的功臣,更是我们华池人民的骄傲。"接着捧起"五粮液"酒敬给刘司令,可被这位一生勤俭节约、廉洁奉公的刘司令拒绝了。司令说:"我是回家乡看望群众的,你们这样太浪费了,咱们喝点本地酒,吃一般的饭菜就可以了。"司令站着用手拦住马书记的手不让斟酒。大家都在观望,当时局面确实有些尴尬。这时我劝司令:"你多年没回来了,今天回到县上,领导和群众都高兴,还有很多人想来看你,喝点酒是出于感情。"大家也都你一言我一语地劝说后,司令笑着说:"我是回家看你们的,不想给你们带来额外的麻烦。"最后司令让大家都斟上酒,共同干杯,气氛一下又变得活跃起来。刘司令七十多了,酒量还好,喝了四五盅后站起来举杯向在座的同志说:"感谢家乡的父母官的热情款待!"
 +
 
 +
19日上午,我们陪同刘司令回到刘沟,先住到他弟弟刘懋庭家里。由于8月的天气闷热,加之家里地方窄狭,司令和大伙都围坐在院子里的树下乘凉、聊天、吃饭。不一会,司令的亲朋好友都闻讯赶来看望他,晚上住在堂弟刘懋乾家。因为第二天县上"四大班子"、部门领导、村干部、老党员、亲朋邻居要来刘沟看望刘司令,所以队里还要准备一顿饭。当时就拉回四只大羯羊拴在门口的槐树上,被刘司令看见了,他问这是谁家的羊栓在这干啥,他弟弟说是为明天招待来客用的,刘司令听了有些不高兴,嫌这样太浪费,立即让弟弟把羊放了。我赶紧上前劝司令,说:"明天县上要来很多人看望你,也顺便看看群众和刘沟的变化,队里要安排一顿饭,不能让人家大老远来不吃就回去,咱这山大沟深条件差,没个招待的地方,只能用羊肉招待,这事由队里安排就行了。"刘司令说他怕给群众造成麻烦。接着我带司令看了他曾经放过羊的地方和我老家的住处。当走到他小时放羊的马畔沟时,司令停下了脚步,风趣地对大家说:"我小时候就在这些坡洼上放羊,觉得害怕,保护我的就是两条狗,当时这里没有人烟,全是森林,狐狸、兔子成群出没,十分荒凉,现在人多了,可林少了。"说着就到了我家,我大嫂听说刘叔要来家里,非常高兴,提前就准备好了细长面。刘司令吃了一碗,称赞这才是真正的手工面。
 +
 
 +
20日九点,刘司令在其弟弟、妹妹、侄子、孙子的陪伴下带着花圈上山到他爷爷、奶奶、父母双亲的坟前扫墓祭祀。他说这是他第一次敬仰祖先、回报父母的养育恩德。中午客人陆续都来了,刘司令热情地接待了每个人,并和来的亲戚、村干部、老党员合了影。
 +
 
 +
刘司令参加了南梁革命70周年纪念大会后,就再也没有回到庆阳。据刘北说:"爸爸从那次离开家乡后,身体就不太好了,精神衰退,饮食突减,经过检查后就去北京空军医院住了院。"此后,有次我给西安刘司令家打电话时,警卫员说首长去北京住院了。
 +
 
 +
2009年12月份,我同老伴在兰州女儿家,我儿子昌锋从西峰打来电话说:"刘将军去世了,市上已派人去北京参加告别仪式。"惊闻将军离世,我悲痛不已,肃立致哀。将军曾经说那是他最后一次回老家,现在竟真的走了,再也不会回来了……将军平易近人的笑容、平和的言语犹在眼前耳旁,真让人痛思不已。
 +
 
 +
2010年元月下旬,刘海峰和刘北回到西峰,我到宾馆看望他们,海峰说:"我父亲是2009年12月23日在北京逝世的,庆阳市委对我父亲的逝世非常重视,派市人大主任张志一和华池县长张万福带着家乡人民的深厚情意到北京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对我们兄妹给予了深切问候。"海峰当时给我两份将军的生平简介,他说:"父亲的遗体告别仪式由现任空军司令员许其亮致悼词。空军党委对父亲的一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看到悼词里说:"刘懋功同志是我党的好党员、好干部,他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社会主义。他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勤奋敬业、任劳任怨、谦虚谨慎,求真务实;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生活俭朴,廉洁奉公,表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老战士的高风亮节和高贵品质。刘懋功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的逝世使我党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党员,我军失去了一位忠诚战士。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质和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的功绩,将永载史册。"
 +
 
 +
== 相关信息 ==
 +
他,一个放牛娃 ,走进人民军队,戎马一生,转战陕甘两省,参加扶眉战役解放了宝鸡,成为开国名将;西秦大地是他一直魂牵梦萦的热土--
 +
 
 +
2009年 12月 23日,开国名将刘懋功在北京空军医院病逝,走完了他 93岁的生命历程。病重期间,老将军曾留下遗言,希望能将他安葬在扶眉战役烈士陵园,与昔日的战友长眠在一起。那么,老将军为什么对宝鸡这块热土如此情深?刘懋功生前,记者曾采访过他。他逝世后,记者又走访相关人士,了解到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
 
 +
放牛娃出身的将军
 +
 
 +
'''刘懋功''',1916年出生于甘肃省华池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祖祖辈辈以种地为生。父亲因病早逝, 14岁的刘懋功就扛起锄头,成了家里的壮劳力。然而,当时兵荒马乱,加之连年遭灾,靠贫瘠的土地难以养活这一家人。
 +
[[File:7a55f858a7094764a53ab87cd5e0159d.jpg|缩略图|右|500px|[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214/7a55f858a7094764a53ab87cd5e0159d.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294652232_239401 原图链接]]]
 +
1933年,刘志丹率领红军来到华池县,领导穷人打土豪、分田地,组建当地的游击队。刘懋功先是跑去看热闹,后来就和游击队员们熟悉了。一位小红军看到刘懋功穿的棉袄开了花,手中握着个鞭子,就问起他的身世。小红军还告诉他,红军是由穷人组成的队伍,是为劳苦大众打江山的,只有跟着红军,才能打倒欺压穷人的地主老财,翻身得解放 听着小红军的话,刘懋功两眼放光,他问:"红军哥,你说我能参加游击队不?""能啊,只要你愿意。""我一百个愿意,就怕我娘不愿意。我走了,东家(地主)的牛谁放呀?"回到家中,刘懋功将自己的想法说给了他娘,他娘说,东家是把咱欺压够了,可你不给东家放牛,咱娘几个吃啥哩?"咱穷人团结起来,把地主老财打倒,分了他的地,不是就有吃的了?"
 +
 
 +
'''刘懋功'''老人生前说,那时他不识字,对革命的理解还不深刻,只知道革命就是打土豪、分田地,家人有饭吃。
 +
 
 +
就这样,到了 1934年开春,刘懋功将牛赶到山坡上,偷偷离开村子跑到县城参加了游击队。当上游击队员,他参加了陕甘宁苏区反"围剿"作战,后改编进红军,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
 
 +
1937年 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红军改编为八路军。 21岁的独立营营长刘懋功恨不得也和许多战友一样,带领战士们去杀敌立功,但上级考虑到他是陕甘宁苏区的"活地图",决定让他留守。他所在的部队担负起保卫陕甘宁苏区,保卫党中央的重任。后来,他成为彭德怀麾下第一野战军中一名得力的指挥员。到了 1949年,在解放大西北的著名战役--扶眉战役中,刘懋功已成为第 2兵团 4军 10师师长,时年 33岁。
 +
 
 +
牛棚里指挥阻击战
 +
 
 +
1949年 6月,胡宗南、马步芳和马鸿逵等部联合,以 12个军的兵力把守宝鸡地区,企图阻止我第一野战军西进和南下。我第一野战军决定发起扶眉战役,歼灭敌军。
 +
 
 +
1949年 7月 10日下午,第 2兵团召开会议,许光达司令员传达了由一野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主持召开的前敌委员会议精神:根据毛主席提出的"钳马打胡"作战方针。 11日,第 2兵团要隐蔽集结在武功、乾县附近的临平镇以东地区,以多路纵队向扶风法门寺、岐山益店镇方向前进,占领扶风罗局镇,扼住敌军西逃的咽喉,协助周士弟的 18兵团将敌 3个军包围于渭河北岸,一举歼灭。会上,决定由第 4军阻击敌人。军部在礼泉县召开了战前动员会,担任 10师师长的刘懋功主动请缨,要在阻击战中打先锋,担负罗局镇的阻击任务。
 +
 
 +
刘懋功回到师部,立即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了命令,进行了作战部署。为了准时赶到罗局镇,减轻战士们身上的负担, 10师当即编成三个梯队,由 28、29、 30团组成第一梯队,只带轻武器,快速前进;以骡、马拉大炮的炮兵营为第二梯队;各团后勤部和各连炊事班为第三梯队,负责携带战士背包、物资等随后紧跟。 3个团的官兵全部轻装于 7月 11日下午 3时率先出发,不顾敌军干扰和行军疲劳向罗局镇跑步急行。经过 11个小时的行军,先后翻过四条沟、越过五道河,于 12日凌晨到达岐山益店镇。他们在过一条小河时,被敌军巡逻兵发现, 28团 2营与敌军交火;一营快速穿插跑步抢先来到了罗局镇。罗局镇的守敌见情况不妙,纷纷穿着裤头仓皇逃窜。
 +
 
 +
坚守罗局镇,是全歼渭河北岸敌军的关键。战士们稍事休息后,迅速开始挖战壕,擦枪磨刀。刘懋功及团以上干部就在一家农民的牛棚里摊开地图,分析敌情,直到半夜才打了个盹。 12日拂晓,一阵枪炮声将他吵醒,通讯员跑进牛棚报告:"大批敌军向西突围,已与我军交火!"刘懋功提着望远镜跑到一个土堆上望去,只见一辆辆装甲车、汽车后面紧跟着一排排的国民党士兵蜂拥而至,我军将士正在奋力阻击。指战员们呐喊着,一发发子弹射向敌军,一颗颗手榴弹在敌军中爆炸,敌人一次次的进攻都被我军击退。期间,有的指战员受伤,有的牺牲,一个伤员被抬下来,又一个战士冲上去……"人在阵地在,决不能让敌人逃向宝鸡!"这是10师全体指战员的坚强信念。天已大亮,激烈的战斗仍在继续,刘懋功忽然发现,一个机枪手中弹牺牲,他跑上前去,抱起机枪就扣动了扳机。刘懋功正打得红了眼,警卫员弯腰跑上前,拽住他的衣襟说:"师长,快,军部来电!"他这才跑回牛棚,只见政委左爱手握电话筒:"请首长放心,我们一定坚守阵地,决不让敌军前进一步。"
 +
 
 +
就这样, 10师指战员以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在罗局镇展开了顽强的阻击战,连续打退国民党军 10余次轮番进攻;我第 3、第 6军在相继攻克扶风县城和午井镇、高王寺诸要点后,立即向罗局镇地区敌军后方发起攻击。至 12日中午,国民党军 3个军被压缩在午井镇以西、罗局镇以东、高王寺以南的渭河滩上,全部被歼。
 +
 
 +
头部中弹不下火线
 +
 
 +
7月 12日凌晨, 10师 28团 3个营刚刚占领眉县火车站,就与沿陇海铁路西撤的敌军接上了火。听到枪炮声,刘懋功命令:" 29团下塬增援!"冲锋号随即响起。在号声中,将士们高喊"冲啊--冲啊--"冲下塬去,将敌军拦腰截断。战斗中,由于双方离得太近,大炮用不上,甚至开枪都来不及,战士们就与敌人拼起刺刀,用长矛、大刀砍向敌人,用枪托向敌人砸去……经过激战,我军迅速歼灭了敌人,其中俘虏敌军 150余人,给敌人的前卫团一个迎头痛击,暂时堵住了敌人的退路。
 +
 
 +
12日 9时左右,敌军收拢集结后,两个军的兵力在密集的炮火掩护下,向我军阵地轮番进攻,企图冲破防线,都被我军 10师的两个团击退。我军连续阻击了敌前卫团,敌 38军、 65军以及甘肃王治奇第 2兵团的数次反扑,死死扼住了敌人的咽喉。与此同时, 28团两个营还担负着防御宝鸡、凤翔来援之敌的警戒任务。
 +
 
 +
为保证阻击战的胜利,军部向前线部队发出了"寸土不失,与阵地共存亡"的命令。 10师和 11师官兵全部赶到眉县火车站,连续打退敌 38军、 65军的 10次进攻。然而我军在战斗中伤亡也是惨重的,其中 29团 5连只剩下 5名战士,但他们仍然坚守着阵地; 30团 3连和 7连,连续 9次打退敌人的冲锋; 30团 3名干部伤亡,下级干部就自动代理,负伤的干部战士头上、胳膊上绷着纱布,仍不下火线,坚守阵地。刘懋功的身上也多处挂彩,头部还留下一块弹片。"这都是扶眉战役给我留下的纪念。"刘懋功老人脱掉衬衣让记者看,只见他的左胳膊和背部留有几个褐色的伤痕。"但我比牺牲的战友幸运多了,因为有了他们的浴血奋战,才有了新中国啊!"
 +
[[File:W020170719465041642494.jpg|缩略图|左|500px|[http://www.sxlib.org.cn/dfzy/rwk/xbgmgjdzycsr/lzd/lstp/201707/W020170719465041642494.jpg 原图链接][http://www.sxlib.org.cn/dfzy/rwk/xbgmgjdzycsr/lzd/lstp/201707/t20170719_808817.html 原图链接]]]
 +
12日中午,我军发起总攻。野战军的炮火向渭河北岸的敌军轰击,第 2兵团的第 3、第 6军和第 18兵团各部队向敌人猛攻,敌军一片混乱,敌前线指挥官李振、王治岐等都丢下部队各自逃命。王震的第 1兵团在沼泽地带长途行军,追歼南岸敌军。当日下午他们占领眉县县城后,迅速派出部队控制了渭河河滩,挡住了敌军的南逃之路。此时,渭河北岸的敌军已面临被全部歼灭之势,一些退到河岸的敌军官兵,纷纷跳入渭河,拼命向南泅渡,欲夺路而逃,正好被我军 1兵团的部队截住, 8000多敌军被俘。
 +
 
 +
到了下午 4时许,在一野参战部队的合围中,敌人全线崩溃。刘懋功带领的 10师战士士气更旺,他们乘胜追击残敌,整个战场喊杀声一片,敌人被逼到了沟底、渭河滩,东奔西跑狼狈不堪,多数当了俘虏,有少数在逃跑中淹死在渭河中。
 +
 
 +
'''刘懋功'''告诉记者,眉县车站的战斗虽然只是罗局镇阻击战的一部分,但同样惨烈,塬上塬下经过 12个小时的浴血奋战,以伤亡 2000人的代价,顶住了敌方 2个军兵力的轮番攻击,保证了整个战役的胜利。在这场阻击战中, 10师涌现出 1个英雄团, 2个英雄营, 5个英雄连。
 +
 
 +
新中国成立后,石家庄陆军学院编印的《教学参考战例》第一册中,编入了《第四军第十师罗局镇地区迂回战斗》。《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战例选编》则指出:"罗局镇是敌人大部队西逃的重要通道,敌人能否夺取罗局镇是决定其命运的重要一步;我军能否坚守罗局镇,则是能否消灭胡宗南主力的关键。因此,对罗局镇的争夺战成了战役的中心。"
 +
 
 +
宝鸡解放后,刘懋功所在的第一野战军一路西进,解放了天水、兰州、玉门等地。全国解放后,他历任第四航空学校政治委员,第十航空学校校长、军长,昆明军区空军指挥所主任,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 1983年从兰州军区空军司令员位置上离休,后居住于西安兰空干休所。
 +
 
 +
战友情深助建陵园
 +
 
 +
'''刘懋功'''将军一生身经百战,而他印象最深的便是扶眉战役中的罗局镇阻击战。他的许多战友牺牲在这一战役中,他对宝鸡这块热土有着深厚的感情。
 +
 
 +
据扶眉战役烈士陵园管理处原主任郑周怀回忆,早在 1980年 7月,刘懋功就和原一野 2兵团 4军副军长高锦纯、副参谋长姚知一及 10师政委左爱一起来到扶眉战役烈士陵园缅怀战友。 4位当年的老战士看到安葬着600多名烈士的陵园里荒草萋萋,回忆起当年那惨烈的战斗情景,心情异常沉重,最后坐在一个烈士的墓前老泪纵横。他们说,战友们为了共和国的建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要修建好陵园,让烈士的灵魂安息,让后人永远记住,胜利是用鲜血换来的。
 +
 
 +
1993年以后,每年的清明节,刘懋功都要和老部下陈汝义以扶眉战役老战士的身份来到陵园,参加祭奠烈士活动。而每一次来陵园,总有抹不干的眼泪。两位老人经常说:要把陵园建设好,让它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作用,让下一代知道新中国来之不易。在纪念馆,他每每听到讲解员的介绍,看到战友们的照片和遗物,都会不由自主地讲起扶眉战役中的战斗故事,甚至能说出许多烈士的出身和爱好。
 +
 
 +
2000年冬天,眉县民政局的领导前往西安看望刘老,谈了扶眉战役烈士陵园的改造设想。当刘老得知在改造中资金不足时,当即给老首长、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写信求援。马文瑞接到信后,很快转给了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的丁关根。不久,中央文明委下拨给眉县 100万元的陵园改建专款。经过 2年多的紧张施工,扶眉战役烈士陵园重修了纪念馆和纪念碑,增加了彭德怀元帅、许光达、王震、杨得志和周士弟将军的石雕,栽植了玉兰、侧柏等树木,烈士墓由原来的土堆改为草坪,墓碑也换成了花岗岩的,面貌焕然一新。
 +
[[File:Cee6-hsqyiwt7048572.jpg|缩略图|右|500px|[http://n.sinaimg.cn/sinacn10111/149/w1059h690/20190206/cee6-hsqyiwt7048572.jpg 原图链接 ]]]
 +
2003年清明节,扶眉战役烈士陵园纪念馆开馆之际,眉县特意邀请刘懋功参加开馆仪式。老将军不顾年迈体弱,和陈汝义等 10位老战友专程从西安赶来,在讲话时他潸然泪下,几度哽咽。 2004年清明节, 88岁的刘懋功将军在外孙女的搀扶下,最后一次来到扶眉战役烈士陵园看望逝去的战友。当他得知,眉县准备将陵园再改造一次,要重新建起一个高 19.49米的纪念碑,背面和侧面要刻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参谋长傅全有将军的题词和烈士群雕时,高兴地说:"中央对爱国主义教育非常重视,你们这样做很好!就是要让更多的青少年接受教育,让他们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正含义,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
 
 +
郑周怀说,刘懋功将军数十次来到扶眉战役烈士陵园,他也先后 4次代表县上去西安看望老人,征集扶眉战役史料,老人总是平易近人,尽力协助。
 +
 
 +
在宝鸡解放 58周年之际的 2007年 7月 2日,记者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西安市丰镐路兰州军区干休所采访刘懋功老人。听家人说是《宝鸡日报》的记者采访,刘老高兴地说:"好!好!我接受,我对宝鸡感情是很深的。"提起惊心动魄的扶眉战役,已 91岁高龄的他仍记忆犹新。
 +
 
 +
将军逝去魂归故里
 +
 
 +
早在几年前,刘懋功老人在与眉县有关负责人交谈时,就曾表达过自己的一个夙愿:他去世后要和参加扶眉战役的烈士埋在一起,与烈士们作伴。眉县方面表示完全同意。 2009年 4月,老人病重前往北京空军医院治疗期间 ,还托秘书专门打电话询问此事。然而,当眉县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此事时,有关部门解释,依据有关规定,专门的烈士陵园不能安葬其他人。郑周怀说:"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后来我们告诉老人的亲属,希望能通过兰空部队争取,给老人在陵园特批一块墓地,但老人知道后,坚决予以拒绝。老人说,'我是有着 74年党龄的共产党员,跟着共产党干了一辈子,既然政府有规定,就坚决不能违反。'"
 +
 
 +
戎马一生的老将军家中还有什么人?记者电话采访了刘懋功的大女儿刘北。刘北说,她的母亲十多年前已去世,她有 1个哥哥、 2个妹妹,兄妹 4人从小在军营长大,后来全部参军入伍,其中哥哥刘海风一直在部队干到退休。当问到老将军魂归何处时,刘北说,她父亲临终遗言里提到,一是安葬于扶眉大地,或是魂归故里。她得知甘肃省庆阳将建红军烈士陵园,说届时她父亲的骨灰将撒在陇东革命老区的热土上。
 +
 
 +
'''刘懋功'''将军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人们会永远记住:在解放宝鸡的人民子弟兵中,有位叫刘懋功的铁血将军。
 +
 
 +
== 参考资料 ==
 +
[[Category: 中国大陆军政人物]]
 +
[[Category:中国共产党党员]]

於 2019年11月12日 (二) 21:48 的最新修訂

劉懋功
出生 1916年8月
國籍 中國祖籍陝西渭南澄城
職業 蘭州軍區空軍原司令員
知名作品



劉懋功 (liu mao gong),祖籍陝西渭南澄城,1916年生於甘肅慶陽市。1934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曾任空軍第四航空學校政治委員、第十航空學校校長、空軍第三軍軍長昆明軍區空軍指揮所主任、南京軍區空軍司令員、蘭州軍區空軍司令員等職。

簡歷

1916年8月,劉懋功祖籍陝西渭南澄城,出生在甘肅慶陽市柔遠鎮劉溝村。

1934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共青團。

1935年,由共青團轉入共產黨。曾任第十五軍團連指導員、營導員、團政委。參加了勞山、直羅鎮戰役和東征、西征。

1937年,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抗日戰爭爆發後,上級考慮到劉懋功是陝甘邊區土生土長的幹部,被人稱為陝甘寧邊區的"活地圖",便決定讓他留守邊區,擔任八路軍留守兵團營長、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團長。負起保衛陝甘寧邊區,保衛黨中央的重任。

1944年,入延安中央黨校學習。

後任陝寧晉綏聯防軍旅參謀長。

1947年,在延安保衛戰中,立大功。後任第一野戰軍師長。參加了宜川、扶眉、蘭州等戰役。

建國後,任空軍航空學校政委、校長。

1950年,6月,軍委決定從陸軍選取15名年輕師職幹部到空軍,劉懋功有幸被選上,進第二航校學習飛行。

1951年,秋,劉懋功調任第四航校政委,擔負起了培養空軍飛行員的重任。

1953年,劉懋功又被調去籌建第十航校,並擔任校長。

1957年,畢業於軍事學院空軍系。後歷任空軍軍長、軍區空軍指揮所主任、軍區空軍司令員。

1958年,7月,率領空14、16師入閩,全權指揮北線空戰區,進行空戰13次,擊落敵機14架,擊傷敵機9架。 1960年,6月,盤踞在台灣的蔣介石集團和美國經常派飛

機在雲南上空騷擾,昆明市不得安寧。劉懋功赴雲南任空軍昆明指揮所主任,組建了空50師、雷達兵205團、空軍工程兵9總隊;調入了空26師、27師、空軍工程兵1、2、3、8共4個總隊;指揮部隊擊落無人偵察機8架,F─4C戰鬥偵察機一架。

文革時,劉懋功參加"支左",作為駐雲南軍隊"支左"委員會的成員,制止了不少武鬥。

1968年,劉懋功離開雲南,擔任南京軍區空軍司令員。

1975年9月,劉懋功與楊煥民對調,任蘭空司令兼黨委書記。在蘭空的8年,劉懋功十分注意抓好飛行部隊的戰備訓練工作,發揮集體領導作用,維護班子的團結,放手讓其他年輕一些的同志們干。1979年《解放軍報》發表《團結的班子,干實事的班子》一文,表揚了蘭空。

1983年,劉懋功離開領導崗位。此後,他聯絡了幾位老同志,編寫了《從步兵十師到炮兵某師》一書,親自召開座談會,收集資料,對寫出的稿件一篇一篇審閱。

榮譽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戰士、副班長、班長、經濟員、營教導員、團政治委員等職,參加了慕家塬、勞山、直羅鎮、東征和西征等戰役戰鬥。

抗日戰爭時期,歷任軍事部長、大隊長、營長、團長等職,參加了剿匪、關中分區西線和南線防務作戰、爺台山反擊戰等戰役戰鬥。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旅參謀長、西府游擊支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副旅長、副旅長兼參謀長、副師長、師長等職,參加了關中、榆林、宜川、扶眉、蘭州、玉門等戰役戰鬥。

新中國成立後,他歷任第四航空學校政治委員、第十航空學校校長、軍長、昆明軍區空軍指揮所主任、南京軍區空軍司令員等職,為部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作出了貢獻。

劉懋功是中國共產黨第九至十一大代表。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榮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

事跡

為直羅鎮戰役打掃外圍1935年11月份,蔣介石調動東北軍5個師分兩路進攻,企圖把中央紅軍和紅十五軍團圍堵在西南部洛河和葫蘆河的夾角地帶。毛主席審時度勢,準備在葫蘆河邊的直羅鎮打一個殲滅戰,粉碎蔣介石陰謀。

直羅鎮東邊有張村驛、東村、羊泉鎮幾個敵據點必須先"打掃"掉,紅十五軍團七十八師(該師實際只有一個團)奉命執行這個任務,時任二營教導員的劉懋功也參加了這次戰鬥。羊泉鎮駐守敵軍一個連,地形平坦,工事也不堅固,比較好打,我們的迫擊炮、重機槍一響,一陣猛打就下來了。接着就打張村驛,消滅了守衛的民團。打東村時比較困難。這是當地地主武裝鎮守的一個土圍子,只有幾十個民團,也沒有什麼重武器,但地形異常險峻,寨子位於塬的一兀立的突出部上,四周是很深很陡的溝壑懸崖,只有一條窄窄的小路像蚯蚓一樣彎彎曲曲通向寨門。劉懋功脖子上吊着重傷未愈的左胳膊,隱蔽在離寨子五六十米遠的一個草堆後面進行觀察,正在考慮怎樣才能打進去,這時韓先楚團長上來了,問劉懋功怎樣打才好?劉懋功說"這四周的土崖太高,路又這麼險,夜襲肯定不行。只能在白天集中火力把對方完全摧毀,從這條小路上強攻進去!"說完,韓團長爬在草堆側面用望遠鏡向寨子觀察,正在這時,寨子裡的民團開了槍,一根土槍里的鐵條飛來,把他的頭頂劃開一道血口。劉懋功正貼身站在他的身後,上前一把扶住他,急切地問:"團長,你怎麼樣?"此時韓團長血流滿面,昏迷過去。劉懋功趕緊派人用擔架把韓團長抬下去。最後,劉懋功指揮大家強攻,集中輕重機槍一起開火,掩護突擊隊員從惟一的小路抵進寨子,突擊隊員雨點般地將手榴彈投向敵人。寨子裡的民團被這激烈的猛打打怕了,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紛紛丟下武器投降。戰鬥結束後,紅七十八師隨即進行打直羅鎮的準備工作,這時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來和紅一方面軍司令員彭德懷先後到七十八師視察,並接見了全體營以上幹部。一天,二營正集合在一起做打直羅鎮的戰前動員,周副主席剛巧經過這裡,劉懋功大着膽子向周副主席提出請他給部隊講話,周副主席馬上就答應了。他講話時間不長,但極其簡潔和生動有力,贏得了全營幹部戰士的熱烈掌聲。

朱總司令給劉懋功送戰馬1941年10月下旬,劉懋功到延安開會,星期天抽空去中央黨校看望從抗日前線回來學習的老首長韓先楚同志,韓先楚說:"咱們看一下朱總司令吧。"劉懋功說:好。

他倆一起來到王家坪朱老總的住處,一進門,就見朱老總正在辦公室前面一塊菜地里忙着,見他們來了,朱老總拍拍手上的土招呼他倆到辦公室坐下。警衛員端來開水,朱老總和藹可親地問劉懋功會議的情況,問韓先楚的學習情況,不知不覺談了一個多小時。他倆連忙起身要告別,朱老總對劉懋功說:"我這裡有一匹好馬,在我這裡無用武之地,可惜了,你在關中分區守護延安的南大門,正用得着它,就送給你吧!"劉懋功連忙推辭,站在旁邊的康克清大姐也勸劉懋功說:"朱老總年級大了,你就收下吧。"劉懋功再也沒有拒絕的理由,很感激地接受了,然後和韓先楚向朱老總敬禮告別。

生前作品

夢回吹角連營

劉志丹指揮粉碎第二次"圍剿"

創建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反"圍剿"鬥爭

陝甘邊和陝北根據地、紅軍的勝利發展,驚動了蔣介石。1934年10月以後,蔣介石開始策劃第二次"圍剿",調動了共6個師30個團約5萬人馬對我陝甘邊、陝北、神府三個根據地採取"分割包圍"戰術,妄圖各個擊破,進而達到消滅的目的。蔣介石的兵力部署是:北線井岳秀的八十六師駐神木、府谷、佳縣、吳堡、綏德、橫山、靖邊一帶;高桂滋的八十四師駐清澗、安定、延安、延長、延川一帶,該部裝備精良,來勢洶洶,直逼我陝北根據地腹心地區,但因新從河南調來,立足未穩;西線馬鴻賓的三十五師駐隴東、環縣、合水、慶陽一帶;蔣介石的嫡系六十一師駐正寧、寧縣一帶;南線楊虎城部的四十二師駐宜君、洛川和黃陵一帶;晉軍則陳兵黃河東岸。按照蔣介石的命令,敵軍採取從我根據地周邊向中心推進,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碉堡戰術,企圖將我根據地一塊塊吃掉。但蔣介石的如意部署,一受敵軍內部矛盾的制約,鑼齊鼓不齊;二受西北山大溝深交通不便的制約,故遲至1935年4月方才就緒。

當時,我陝甘邊、陝北、神府根據地被敵軍分割,互不連接,主力紅軍雖有二十六和二十七兩個軍的番號,但實際兵力不足3000人,即使加上地方游擊隊3000餘人,合起來也還不足敵軍的十分之一,武器裝備更無法相比。為了粉碎敵軍的"圍剿",西北軍事委員會主席劉志丹採取利用矛盾,各個擊破的作戰策略。決定首先在北線,集中紅軍主力,打破敵軍精銳高桂滋八十四師的防線,然後向南、向西發展,鞏固擴大根據地。具體戰法則是,不同敵硬拼,誘敵深入,在運動中尋機殲敵有生力量,逐步削弱敵人,待條件具備時,吃掉敵重兵設防的孤立據點。3月底,他將紅二十六軍四十二師第三團和抗日義勇軍從陝甘邊調到陝北。劉志丹也繼續留在陝北,親自指揮主力紅軍兵團在陝北根據地的反"圍剿"鬥爭。

根據劉志丹的作戰部署,陝甘邊根據地在這次反"圍剿"中是側翼戰場,其任務是牽制敵軍,配合主力在陝北的作戰行動。留下來的部隊首先是騎兵團在紅四十二師師長楊森同志的率領下,跨越子午嶺,過正寧、寧縣,衝過敵軍封鎖線,並一舉攻占陝西長武縣城,殲敵近百人,繳獲甚豐,極大地震撼了敵人。隨即,騎兵團又奇襲國民黨環縣縣政府駐地曲子鎮,殲民團200餘人。2月中旬,楊森又率騎兵團東進延安,在高橋川口、三十里舖、松樹林、金盆灣、甘泉臨真鎮等地出擊敵軍和民團10餘次,有力地牽制了敵軍的兵力,打亂了敵軍的"圍剿"部署,給根據地軍民以極大鼓舞。

我們紅二團從陝北回到南梁後,正值馬鴻賓部三十五師向陝甘邊根據地推進,遂受命在老爺嶺一帶阻擊該敵進攻。在游擊隊、赤衛軍的配合下, 3月下旬,我團配合紅三團和義勇軍主動出擊悅樂鎮東北的黃大灣,殲敵三十五師一個連。這樣就有力地配合了劉志丹親自指揮的紅軍在陝北的作戰。

但由於敵我兵力懸殊,到4月中旬,陝甘邊根據地的形勢就十分嚴重了。為了保存實力,按照劉志丹的戰略部署,決定放棄南梁,向敵後三邊一帶發展。此時,原紅二團團長劉景范已就任陝甘邊軍委主席,團長一職由孔令甫接任。4月14日,南梁荔園堡被敵三十五師侵占,陝甘邊領導機關遷移到保安縣石卯灣。

北上途中,紅二團在軍委主席劉景范、團長孔令甫、政委胡彥英率領下,4月下旬在赤安縣西北的楊清川西溝塌和張廷芝部的王義元騎兵連遭遇,我先敵攻擊,將敵打垮,繳獲了幾十匹戰馬。5月中旬,又在吳起鎮東部的寧塞川、五穀城殲滅反動民團200餘人。接着北上靖邊,在寧條梁附近的崔家澗攻克了敵人的一個修械所,收繳了一批修槍的機器、工具和一批待修槍支。隨後又揮師南下,在吳起鎮亂石頭川的梁家台村夜襲張廷芝帶領的騎兵部隊。敵人猝不及防,大部分連衣服、褲子也顧不上穿,光屁股騎上沒備馬鞍的馬逃跑。這一仗雖然未把張廷芝活捉,但繳獲了10幾匹戰馬和近百套鞍韉。

就在這個時候,我由共青團員轉為共產黨員。記得當時和我一起轉黨的還有王四海同志。有一天,在吳起鎮附近的一個小村里開了個會,參加會議的有陝甘邊軍委主席劉景范,孔令甫團長、胡彥英政委和團政治處主任朱奎等同志。會上,團黨委書記胡彥英講話,介紹了我們在工作和戰鬥中的表現,代表團黨委提出同意我們轉黨的意見,並提出了希望和要求。最後舉行宣誓儀式。記得誓詞有"為黨奮鬥,保守機密,不怕犧牲,永不叛黨"等內容。當時沒有預備(候補)期,我轉黨後立即被推選為團黨委委員。

5月1日,紅二十六軍三團和義勇軍在安定縣白廟岔與紅二十七軍會合。5月4日,在安定縣玉家灣成立了西北軍事委員會前敵總指揮部,劉志丹兼任總指揮。

第二次反"圍剿"的轉折點是1935年5月7日至9日,在安定縣楊家園子、老虎堰、馬家坪主力紅軍三戰三捷。三次戰鬥都是劉志丹親自指揮,共殲高桂滋八十四師兩個營加兩個連共1300餘。

① 原保安。

人。迫使敵八十四師駐安定縣城的一個營和駐延川縣永坪鎮的一個營退守瓦窯堡。安定縣城遂成為我軍解放的第一座縣城。

從1935年5月9日解放安定縣城開始,主力紅軍從內線防禦轉入外線進攻作戰。到6月30日止,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轉戰800里,從東向西一連解放了安定、延長、延川、安塞、靖邊、保安,共6座縣城。我們紅四十二師二團作為主力紅軍的一部分,在攻占6座縣城的戰鬥中,主要參加了解放靖邊之戰。

靖邊攻堅戰

靖邊縣南鄰保安、安塞、安定,西北與內蒙古交界,位於毛烏素大沙漠邊緣,是陝北土皇帝井岳秀統治的一個重要據點。守敵是八十六師五一三團二營,營長曲子鵬是井岳秀的得力幹將,轄4個連400餘人的兵力,另有保安隊、和民團200餘人。縣城背靠高山,面對蘆河,城牆高大堅固,易守難攻。

劉志丹同志是軍事家,不但善於指揮游擊戰和運動戰,也深懂攻堅戰術之奧妙。他決定集中紅四十二師二團、三團、抗日義勇軍、紅八十四師一團、三團共5個主力團,加上陝北的游擊縱隊、赤衛軍,以絕對優勢兵力奔襲拿下靖邊城。

6月23日,我們紅二團由安定北上,25日進抵靖邊縣東南的青陽岔待命。劉志丹召集八十四師師長楊琪及各團領導開作戰會議,分析敵情,分配任務,討論作戰方案。我們紅二團的任務是與紅三團協同,攻占靖邊城牆東南角的城樓,然後向敵縣政府、保安隊、警察局進攻並營救監獄中關押的同志和群眾。城外由游擊隊、赤衛軍負責堵截逃敵和攔擊來援的敵軍。

團領導開會回來後,向我們連幹部作了傳達部署。接下來是製作攻城雲梯,練習攀登技術,檢查武器彈藥,看地形,找嚮導等。作為連隊經濟員,我還協助團經理處長籌集乾糧,商量如何解決天熱部隊飲水問題等。劉志丹不斷跑上跑下到各團、連了解檢查備戰情況,和戰士一起說笑拉話,兩三天到我們紅二團來了好幾次。

6月27日傍晚,部隊向靖邊城開進。夜行軍80多里,次日凌晨兩點左右到達靖邊城東的蘆河岸邊。這時,劉志丹又來到我們團,向孔令甫團長、胡彥英政委詢問部隊情況。他說這裡離城只有兩里多路,切實注意不要發出響聲,不要吸煙,以免聲響和火光驚動敵人。還特別交代涉水過河時要注意安全。

蘆河是沙底,河岸和水流平緩,水深只及膝蓋。三四個團按預定時間準時下水涉渡,既聽不見戰馬嘶鳴,也聽不到人說話。由於長途跋涉,天熱出汗,渴得難受,我和不少同志一邊涉水,一邊把臉埋進河裡喝水。

過河後,辨明預定方位,我們抬着攻城雲梯開始向東南城角隱蔽運動。原預定4點鐘總攻,時間已經到了,總攻命令卻沒下達。事後知道是由於抗日義勇軍被嚮導帶錯路,未能按時到達戰鬥位置造成的。但這時我們師的三團已開始行動,他們架雲梯迅速爬上3丈多高的城牆,在敵軍哨兵報警的槍聲中戰士們喊着殺聲撲向東南角城樓。我們協同作戰的二團怎能袖手旁觀?團長一聲令下,我們也迅速架起雲梯爬上城牆。東南角城樓的敵軍頃刻間被三團全殲。三團的部隊順勢向東城門樓發起衝擊。孔令甫團長指揮我們一、二兩個連下城牆去打縣政府。但這一段城牆沒有下去的坡道,我和幾個戰士急忙把雲梯搬上來往城裡放下去,心急的同志乾脆順着陡直的城牆往下溜,有的人就被摔傷了。進城後,我跟着劉安堂連長向縣政府衝擊,指導員王四海帶兩個排去打警察局和監獄。我們打進縣政府活捉了敵縣長和10幾個官吏;王四海率隊攻占了監獄,救出幾十名被關押的同志和群眾。但不幸的是劉安堂連長的右臂被打傷。

敵人利用街牆、房屋繼續頑抗,並且喪心病狂地抓了一些老百姓當人牆,向我軍射擊和投擲手榴彈。為了不誤傷群眾,我們傷亡了一些戰士。由於西山寨、鐘樓、城隍廟等制高點還在敵軍手中,戰鬥仍然十分激烈。直到下午兩點多鐘,義勇軍攻占敵軍最後一個頑固據點西山寨,靖邊古城終於回到人民手中。

靖邊一戰,擊斃敵營長曲子鵬,生俘靖邊縣縣長、國民黨縣黨部書記等100餘人,殲敵600餘人,繳獲火炮6門,長短槍600餘支。我軍傷亡指戰員150餘人。與我一起從慶陽游擊隊編入紅二團的兩個戰友也犧牲在這次戰鬥中。戰後,我們懷着極其沉痛的心情把烈士們的遺體掩埋在蘆河灘上。

曲子鵬營的覆滅把駐守保安縣城的敵八十六師另一個營嚇破了膽,他們於6月30日放棄保安縣城逃往定邊。保安城不攻自破,遂成為紅軍解放的第六座縣城。

至此,蔣介石苦心經營的第二次"圍剿",最終以損兵折將6000餘名,徹底失敗而告終。

劉志丹領導下,我西北紅軍則贏得了黨在西北開展革命鬥爭以來空前的大勝利。原來被敵人長期割裂的陝甘邊和陝北根據地從此連到了一起,統一起來,形成一塊面積3萬平方公里、人口約百萬、建有20多個縣蘇維埃政權的革命根據地。主力紅軍發展到擁有2個軍、2個師、約6000餘人,裝備精良。各路游擊隊也發展到

① 除去在關中的紅一團、神府的紅三團,為與紅二十五軍會合時的兵力。約5000餘人。

4000餘人。為以後陝甘寧邊區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基礎,當時,革命正處於低潮,由於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嚴重破壞,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喪失了百分之九十,黨中央、毛主席不得不歷盡千難萬險,轉戰二萬五千里,來到西北。在這時,這塊根據地發展壯大起來,成為黨中央、毛主席經過長征後的落腳點,指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出發點。劉志丹同志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驅逐梁占奎

戰爭,是考驗人們意志、信念的試金石,隱蔽的禍患也最容易在這時暴露。正當反"圍剿"緊張的時刻,梁占奎的抗日獨立軍暴露的問題越來越嚴重。這支部隊雖然打上紅軍的旗幟,但不少人並沒有在紅軍的教育影響下脫胎換骨,仍然帶着國民黨軍隊的惡習。打仗時他們不嚴格執行命令,不很好地和兄弟部隊協同配合;在戰場上隨意打罵殘殺俘虜,搜俘虜腰包發洋財;自由散漫,不守軍紀和群眾紀律,欺侮老百姓,污辱婦女;耍錢,抽大煙更是家常便飯。更嚴重的是,在敵人"圍剿"的嚴酷條件下,梁部先是騎兵逃跑了,接着步兵也開始逃亡。

在戰爭環境下,這是一個很危險的隱患。陝甘邊特委和軍委商量並報劉志丹同意後,決定解散這支部隊。

梁占奎不管在什麼地方,身邊總是帶着一個手槍隊保鏢,因此要想輕易地解決他是個難題。1935年4月初的一個晚上,在荔園堡,陝甘邊蘇維埃政府主席習仲勛和紅二團政委胡彥英把我和另外一名戰士叫去,交待了解除梁占奎武裝的步驟和安排。然後,習仲勛和胡彥英帶着我倆往南走到離荔園堡10幾里的一個小村。部隊已埋伏好了。習仲勛帶我倆進到一個窯洞裡,安排我們伺守門側,到時候下他們的槍。這時已經通知梁占奎來開會,習仲勛坐在炕上等他們。不一會兒,梁占奎帶着他手下一個營長應召而來。他剛一跨進窯門,習仲勛立即站起來招呼說:"占奎,來來來,到炕上說話。"不由分說,拽住梁占奎的胳膊就把他拉過來坐在炕沿上,幾乎同時那個戰士迅速抱住隨後進門的營長,我趁機下了他的盒子槍。與此同時,在窯洞外,胡彥英指揮預先埋伏好的戰士,把梁占奎的手槍隊繳了械。梁占奎一見這架式失聲亂喊:"習主席,這是做啥哩,做啥哩嘛?"我們這時用槍指住他倆,習仲勛嚴肅地說:"我代表特委、軍委宣布,逮捕你們,解散抗日獨立軍!你們不配當紅軍!"梁占奎和那個營長以為要殺他們,嚇得臉色慘白,渾身哆嗦,任由我們用繩子捆了。習仲勛接着說:"你們現在還沒犯死罪,不會殺你們。要把你們送到後方去,交給地方處理。如果今後再敢欺侮老百姓,與紅軍為敵的話,再見面我們就不客氣!"我們把這倆人送到騎兵團,由他們再押送到關中。對抗日獨立軍,則收了槍,把那些兵痞、大煙鬼集訓教育了幾天,發路費遣散回家;確實表現好的,編入了郭寶珊的抗日義勇軍。[2]

社會評價

蘭州軍區空軍原司令員劉懋功少將,是一位從革命老區慶陽走出去的將軍,他1916年8月23日生於華池縣劉溝村。將軍一生戎馬報國,半世魂系藍天,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令人可敬。2009年12月23日,將軍走完了他不凡人生的93個春秋,因病在京逝世。 將軍祖籍陝西省澄城縣。約在清末光緒年間,陝西渭北發生大旱,他的爺爺劉本寬帶上妻子黃氏背井離鄉,逃荒要飯到陝北吳旗縣,靠做長工為生。他的大伯劉生枝、父親劉生財和叔叔劉生髮就出生在這裡。據說當時他家家境很窮,上無瓦片,下無寸土。後來,他爺爺聽說同吳旗縣接壤的華池縣柔遠一帶有大片荒地無人耕種,就毅然攜家南下來到柔遠劉溝落了腳。不久,劉懋功就在劉溝出生了。直到八九歲時,他一直給大伯家放羊。當時劉溝一帶沒有學校,要想學習文化真難,幸好他大伯是個識字人,能看懂《三字經》、《千字文》。在大伯教自己兒子認字時,他也常常站在旁邊跟着學,這就是他最初所受的啟蒙教育,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他十四歲。1930年,劉志丹、謝子長在這裡開始搞兵運活動,並於1931年秋同馬錫五在合水縣平定川創建了陝甘邊第一支黨領導的工農武裝--南梁游擊隊。1933年,張秀山在隴東一帶做發動群眾、組織農會和赤衛隊的工作,經常來劉溝搞宣傳,就住在懋功大伯家。特別是當紅軍游擊隊開進劉溝駐紮時,懋功看到紅軍戰士紀律嚴明、說話和氣、精神抖擻,就打心底里羨慕,真想跟着一塊走,但他當時是家裡的主要勞力,實在走不開,也不能走。

1934年,馬仰西來劉溝一代開闢地方工作,常與懋功一塊幹活、拉家常,講劉志丹的故事,向他灌輸紅軍就是窮人的軍隊、打土豪分田地等革命思想,積極動員懋功參加紅軍。通過一段時間的講解和啟發,懋功覺得很有道理,思想上發生了很大變化,對紅軍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於是, 1934年1月,剛滿17歲的他就經馬仰西秘密介紹加入了共青團和赤衛隊,從此丟下羊鞭,成為一名光榮的紅軍戰士。

懋功將軍家和我家是親戚關係,最初他對此並不清楚,因為他離家當兵時,我家還沒搬到劉溝。他大伯劉生枝的妻子是我母親的娘家姑姑,按輩分,我把他們分別稱姑爺、姑奶。那時生枝是我們劉溝唯一的識字人,我家搬住到劉溝後,我父親就成為全村第二個識字人。父親對《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能認會寫,還教我們弟兄幾個都學寫背通這幾本書。生枝姑爺家住在山頂,我家住在山底,相距不到二里路。那時劉溝人煙稀少,親戚更少,所以我媽經常請姑爺和姑奶來家串門,因為父親和姑爺都識字,還懂一些古書,又都嗜好喝酒,可以說是志同道合吧。所以他們一來,我媽就備些酒菜,他倆邊喝邊說,談今論古,很有趣味。

懋功因為聰明好學,少有大志,從一個識字不多的放羊娃成長為軍隊裡的排長、營長、團長、旅長、軍長和空軍司令,最後獲"少將"軍銜,可以說,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從1946年我12歲時起,直到2004年,我有幸先後七次零距離接觸劉懋功將軍,為他獨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1947年,胡宗南的西北軍和馬匪襲擊二將川、悅樂等地,搞得老百姓不能安寧。我家恰好住在沿川路邊,怕被敵人搶劫,就暫時搬住到楊灣劉懋功的老家躲避。大概在七八月份,劉懋功帶領部隊去悅樂和環縣,當時他已擔任旅長兼參謀長,路過劉溝,順便同妻子余群回到楊灣老家看望他的母親和叔父。那時我13歲,見到劉旅長真是太高興了。只見他三十出頭,身穿一身草灰色軍裝,精神抖擻,說話幹練和氣。我像他當年羨慕紅軍一樣羨慕他!他回來帶了個望遠鏡,家裡人因為誰也沒見過這玩意,都不懂這是幹啥用的。最後懋功介紹說是望遠鏡,指揮打仗時用的,能把很遠的東西清楚地看在眼前。當時人還有些懷疑,但當輪流試看了後,都說這玩意真好。那天晚上休息時,因天氣太熱,又怕蚊子咬,家裡人就在院子裡給他搭起了板床,點上艾蒿,讓他露天睡了一宿。第二天,夫妻二人騎馬趕部隊去了。走後,群眾都說懋功平易近人,沒有官架子,真是個好人。

第二次相見,我和將軍首次合影留念。懋功將軍1947年離家後,轉戰大江南北,後來又大搞空軍軍事建設,四十多年沒回過老家。1975年家鄉群眾知道他當了蘭州軍區空軍司令員時,都非常高興,期盼他回家鄉走走。群眾的呼聲,也是我的願望。1985年7月,我任慶陽縣副縣長,地委派我去蘭州政法學院學習一個月,我決定利用這個機會看望劉司令。

那天中午十二點,他請我們吃飯,進到司令員的家庭餐廳,桌子上擺滿了豐盛的飯菜,有魚有肉,還有幾個沒見過的菜和一瓶好酒。司令員很熱情,沒有一點官架子,親自給我們倒酒。我們八個人一桌,邊吃邊聊,很熱鬧。當時我說司令員我這次來你處,一是看望你,二是代表家鄉群眾請你方便的時候回劉溝看看,家鄉群眾對您很敬重。劉司令高興地說:"感謝家鄉父老對我的關懷,現在我已經休息了,也有時間了,請你告訴家鄉群眾,我一定會回去看望父老鄉親的。"我提出飯後同司令合影留念的請求,他痛快地答應了。隨後就把余群阿姨叫到院子裡同我們每人合了影。直到現在,我還很好地保存着同劉司令、余群阿姨的合影。

1990年,我已經離開慶陽縣到地區畜牧處工作。11月上旬,我同人秘科科長劉明到西安第四軍醫大學附屬醫院看望我處在此住院的米國柱同志,隨後我就去蘭空干休所看望了劉司令。那天中午,他熱情地留我們在他家吃火鍋。飯後劉司令說:"明義,咱們劉溝條件差,現在還未通車通電,群眾還是沿河灣走便道。從上次回到西安後,我心裡一直不舒服,總覺得對不起家鄉人民。我個人沒有能力為家鄉架橋鋪路通電,但是出點力卻是可以的,所以我和老伴余群商議給家鄉捐資一萬元,幫助修路拉電,老伴一口答應,這樣總是表達我對家鄉人民的一份心愿。"當時就讓余群從二樓拿來一萬元交給我。余阿姨說這是老頭子一年的工資,想多給點,再沒有了。她還說:"這錢交給你帶回去。"我接過錢,深受感動,當面代表家鄉人民表示感謝。那時的一萬元,確實夠多了,能辦好多事。《隴東報》1991年1月19日還刊登了"將軍捐款建設家鄉"的報道。我回來將一萬元親自交給華池縣副縣長張建的手裡,他隨後又將捐款交給柔遠鎮黨委書記吳秉儒。吳秉儒接到這筆捐款,十分感動,大力宣傳將軍捐資建設家鄉的感人事跡,並親自組織帶領幹部,勘察路線、破土斬崖,開始修路,決心把劉溝群眾的路修好、電通上。

1991年8月17日,我收到劉司令從西安發來的電報(那時家裡沒有電話),原文是:耿明義18號中午到西峰,懋功。接到電報,我非常高興,這是我倆事先約好爭取在今年回趟劉溝看望鄉親。

18日11點,劉司令帶着秘書和在江蘇工作的堂弟劉懋珍乘車來到我家,我還請了地區政協工委主任周特祥和我二哥耿明孝(離休幹部)在家等候作陪。午飯時,我們喝了少量酒,吃了老伴做的床子面。司令員邊吃邊談,他說今天又吃到了家鄉飯,吃得很順口。我順便講了回老家的時間安排,並提出飯後與司令合影的建議。他立馬贊同,馬上起身出門走到我家的小院子裡同大家合了影。我讓他午休,他說不用了,咱們抓緊時間回老家吧。我同大哥明孝、老伴劉桂英一起陪同劉司令趕往華池。

下午三點左右到達縣上,住宿安排好後,劉司令顧不上休息立馬要多看看華池縣城市容,陪同的有縣委書記馬永孝、縣長白自力、當年為司令當過通訊員的魏懷明、親戚宗海軍、司令的侄子劉海滿,我們一行十幾個沿街邊走邊看邊談,還去縣人大和政協看望了工作人員。每到一處,劉司令都熱情地與幹部群眾握手問好。碰到的幹部群眾一聽說是劉懋功司令回來了,都自覺地停下腳步,投來了敬仰而驚喜的目光,有些年長者主動上前和司令握手問候。我們越往前走,招來的人越多。五點多,我們回到賓館。晚上縣委、縣政府招待劉司令,書記馬永孝說:"劉司令今天回老家,我們非常高興,你是革命的功臣,更是我們華池人民的驕傲。"接着捧起"五糧液"酒敬給劉司令,可被這位一生勤儉節約、廉潔奉公的劉司令拒絕了。司令說:"我是回家鄉看望群眾的,你們這樣太浪費了,咱們喝點本地酒,吃一般的飯菜就可以了。"司令站着用手攔住馬書記的手不讓斟酒。大家都在觀望,當時局面確實有些尷尬。這時我勸司令:"你多年沒回來了,今天回到縣上,領導和群眾都高興,還有很多人想來看你,喝點酒是出於感情。"大家也都你一言我一語地勸說後,司令笑着說:"我是回家看你們的,不想給你們帶來額外的麻煩。"最後司令讓大家都斟上酒,共同乾杯,氣氛一下又變得活躍起來。劉司令七十多了,酒量還好,喝了四五盅後站起來舉杯向在座的同志說:"感謝家鄉的父母官的熱情款待!"

19日上午,我們陪同劉司令回到劉溝,先住到他弟弟劉懋庭家裡。由於8月的天氣悶熱,加之家裡地方窄狹,司令和大夥都圍坐在院子裡的樹下乘涼、聊天、吃飯。不一會,司令的親朋好友都聞訊趕來看望他,晚上住在堂弟劉懋乾家。因為第二天縣上"四大班子"、部門領導、村幹部、老黨員、親朋鄰居要來劉溝看望劉司令,所以隊裡還要準備一頓飯。當時就拉回四隻大羯羊拴在門口的槐樹上,被劉司令看見了,他問這是誰家的羊栓在這幹啥,他弟弟說是為明天招待來客用的,劉司令聽了有些不高興,嫌這樣太浪費,立即讓弟弟把羊放了。我趕緊上前勸司令,說:"明天縣上要來很多人看望你,也順便看看群眾和劉溝的變化,隊裡要安排一頓飯,不能讓人家大老遠來不吃就回去,咱這山大溝深條件差,沒個招待的地方,只能用羊肉招待,這事由隊裡安排就行了。"劉司令說他怕給群眾造成麻煩。接着我帶司令看了他曾經放過羊的地方和我老家的住處。當走到他小時放羊的馬畔溝時,司令停下了腳步,風趣地對大家說:"我小時候就在這些坡窪上放羊,覺得害怕,保護我的就是兩條狗,當時這裡沒有人煙,全是森林,狐狸、兔子成群出沒,十分荒涼,現在人多了,可林少了。"說着就到了我家,我大嫂聽說劉叔要來家裡,非常高興,提前就準備好了細長面。劉司令吃了一碗,稱讚這才是真正的手工面。

20日九點,劉司令在其弟弟、妹妹、侄子、孫子的陪伴下帶着花圈上山到他爺爺、奶奶、父母雙親的墳前掃墓祭祀。他說這是他第一次敬仰祖先、回報父母的養育恩德。中午客人陸續都來了,劉司令熱情地接待了每個人,並和來的親戚、村幹部、老黨員合了影。

劉司令參加了南梁革命70周年紀念大會後,就再也沒有回到慶陽。據劉北說:"爸爸從那次離開家鄉後,身體就不太好了,精神衰退,飲食突減,經過檢查後就去北京空軍醫院住了院。"此後,有次我給西安劉司令家打電話時,警衛員說首長去北京住院了。

2009年12月份,我同老伴在蘭州女兒家,我兒子昌鋒從西峰打來電話說:"劉將軍去世了,市上已派人去北京參加告別儀式。"驚聞將軍離世,我悲痛不已,肅立致哀。將軍曾經說那是他最後一次回老家,現在竟真的走了,再也不會回來了……將軍平易近人的笑容、平和的言語猶在眼前耳旁,真讓人痛思不已。

2010年元月下旬,劉海峰和劉北回到西峰,我到賓館看望他們,海峰說:"我父親是2009年12月23日在北京逝世的,慶陽市委對我父親的逝世非常重視,派市人大主任張志一和華池縣長張萬福帶着家鄉人民的深厚情意到北京參加了遺體告別儀式,對我們兄妹給予了深切問候。"海峰當時給我兩份將軍的生平簡介,他說:"父親的遺體告別儀式由現任空軍司令員許其亮致悼詞。空軍黨委對父親的一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我看到悼詞里說:"劉懋功同志是我黨的好黨員、好幹部,他忠於人民,忠於祖國,忠於社會主義。他光明磊落,襟懷坦白;勤奮敬業、任勞任怨、謙虛謹慎,求真務實;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生活儉樸,廉潔奉公,表現了一名老共產黨員、老戰士的高風亮節和高貴品質。劉懋功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的一生。他的逝世使我黨失去了一位優秀的黨員,我軍失去了一位忠誠戰士。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質和優良作風永遠值得我們學習。他的功績,將永載史冊。"

相關信息

他,一個放牛娃 ,走進人民軍隊,戎馬一生,轉戰陝甘兩省,參加扶眉戰役解放了寶雞,成為開國名將;西秦大地是他一直魂牽夢縈的熱土--

2009年 12月 23日,開國名將劉懋功在北京空軍醫院病逝,走完了他 93歲的生命歷程。病重期間,老將軍曾留下遺言,希望能將他安葬在扶眉戰役烈士陵園,與昔日的戰友長眠在一起。那麼,老將軍為什麼對寶雞這塊熱土如此情深?劉懋功生前,記者曾採訪過他。他逝世後,記者又走訪相關人士,了解到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放牛娃出身的將軍

劉懋功,1916年出生於甘肅省華池縣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祖祖輩輩以種地為生。父親因病早逝, 14歲的劉懋功就扛起鋤頭,成了家裡的壯勞力。然而,當時兵荒馬亂,加之連年遭災,靠貧瘠的土地難以養活這一家人。

1933年,劉志丹率領紅軍來到華池縣,領導窮人打土豪、分田地,組建當地的游擊隊。劉懋功先是跑去看熱鬧,後來就和游擊隊員們熟悉了。一位小紅軍看到劉懋功穿的棉襖開了花,手中握着個鞭子,就問起他的身世。小紅軍還告訴他,紅軍是由窮人組成的隊伍,是為勞苦大眾打江山的,只有跟着紅軍,才能打倒欺壓窮人的地主老財,翻身得解放。聽着小紅軍的話,劉懋功兩眼放光,他問:"紅軍哥,你說我能參加游擊隊不?""能啊,只要你願意。""我一百個願意,就怕我娘不願意。我走了,東家(地主)的牛誰放呀?"回到家中,劉懋功將自己的想法說給了他娘,他娘說,東家是把咱欺壓夠了,可你不給東家放牛,咱娘幾個吃啥哩?"咱窮人團結起來,把地主老財打倒,分了他的地,不是就有吃的了?"

劉懋功老人生前說,那時他不識字,對革命的理解還不深刻,只知道革命就是打土豪、分田地,家人有飯吃。

就這樣,到了 1934年開春,劉懋功將牛趕到山坡上,偷偷離開村子跑到縣城參加了游擊隊。當上游擊隊員,他參加了陝甘寧蘇區反"圍剿"作戰,後改編進紅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37年 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紅軍改編為八路軍。 21歲的獨立營營長劉懋功恨不得也和許多戰友一樣,帶領戰士們去殺敵立功,但上級考慮到他是陝甘寧蘇區的"活地圖",決定讓他留守。他所在的部隊擔負起保衛陝甘寧蘇區,保衛黨中央的重任。後來,他成為彭德懷麾下第一野戰軍中一名得力的指揮員。到了 1949年,在解放大西北的著名戰役--扶眉戰役中,劉懋功已成為第 2兵團 4軍 10師師長,時年 33歲。

牛棚里指揮阻擊戰

1949年 6月,胡宗南、馬步芳和馬鴻逵等部聯合,以 12個軍的兵力把守寶雞地區,企圖阻止我第一野戰軍西進和南下。我第一野戰軍決定發起扶眉戰役,殲滅敵軍。

1949年 7月 10日下午,第 2兵團召開會議,許光達司令員傳達了由一野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主持召開的前敵委員會議精神:根據毛主席提出的"鉗馬打胡"作戰方針。 11日,第 2兵團要隱蔽集結在武功、乾縣附近的臨平鎮以東地區,以多路縱隊向扶風法門寺、岐山益店鎮方向前進,占領扶風羅局鎮,扼住敵軍西逃的咽喉,協助周士弟的 18兵團將敵 3個軍包圍於渭河北岸,一舉殲滅。會上,決定由第 4軍阻擊敵人。軍部在禮泉縣召開了戰前動員會,擔任 10師師長的劉懋功主動請纓,要在阻擊戰中打先鋒,擔負羅局鎮的阻擊任務。

劉懋功回到師部,立即召開了團以上幹部會議,傳達了命令,進行了作戰部署。為了準時趕到羅局鎮,減輕戰士們身上的負擔, 10師當即編成三個梯隊,由 28、29、 30團組成第一梯隊,只帶輕武器,快速前進;以騾、馬拉大炮的炮兵營為第二梯隊;各團後勤部和各連炊事班為第三梯隊,負責攜帶戰士背包、物資等隨後緊跟。 3個團的官兵全部輕裝於 7月 11日下午 3時率先出發,不顧敵軍干擾和行軍疲勞向羅局鎮跑步急行。經過 11個小時的行軍,先後翻過四條溝、越過五道河,於 12日凌晨到達岐山益店鎮。他們在過一條小河時,被敵軍巡邏兵發現, 28團 2營與敵軍交火;一營快速穿插跑步搶先來到了羅局鎮。羅局鎮的守敵見情況不妙,紛紛穿着褲頭倉皇逃竄。

堅守羅局鎮,是全殲渭河北岸敵軍的關鍵。戰士們稍事休息後,迅速開始挖戰壕,擦槍磨刀。劉懋功及團以上幹部就在一家農民的牛棚里攤開地圖,分析敵情,直到半夜才打了個盹。 12日拂曉,一陣槍炮聲將他吵醒,通訊員跑進牛棚報告:"大批敵軍向西突圍,已與我軍交火!"劉懋功提着望遠鏡跑到一個土堆上望去,只見一輛輛裝甲車、汽車後面緊跟着一排排的國民黨士兵蜂擁而至,我軍將士正在奮力阻擊。指戰員們吶喊着,一發發子彈射向敵軍,一顆顆手榴彈在敵軍中爆炸,敵人一次次的進攻都被我軍擊退。期間,有的指戰員受傷,有的犧牲,一個傷員被抬下來,又一個戰士衝上去……"人在陣地在,決不能讓敵人逃向寶雞!"這是10師全體指戰員的堅強信念。天已大亮,激烈的戰鬥仍在繼續,劉懋功忽然發現,一個機槍手中彈犧牲,他跑上前去,抱起機槍就扣動了扳機。劉懋功正打得紅了眼,警衛員彎腰跑上前,拽住他的衣襟說:"師長,快,軍部來電!"他這才跑回牛棚,只見政委左愛手握電話筒:"請首長放心,我們一定堅守陣地,決不讓敵軍前進一步。"

就這樣, 10師指戰員以與陣地共存亡的決心,在羅局鎮展開了頑強的阻擊戰,連續打退國民黨軍 10餘次輪番進攻;我第 3、第 6軍在相繼攻克扶風縣城和午井鎮、高王寺諸要點後,立即向羅局鎮地區敵軍後方發起攻擊。至 12日中午,國民黨軍 3個軍被壓縮在午井鎮以西、羅局鎮以東、高王寺以南的渭河灘上,全部被殲。

頭部中彈不下火線

7月 12日凌晨, 10師 28團 3個營剛剛占領眉縣火車站,就與沿隴海鐵路西撤的敵軍接上了火。聽到槍炮聲,劉懋功命令:" 29團下塬增援!"衝鋒號隨即響起。在號聲中,將士們高喊"沖啊--沖啊--"衝下塬去,將敵軍攔腰截斷。戰鬥中,由於雙方離得太近,大炮用不上,甚至開槍都來不及,戰士們就與敵人拼起刺刀,用長矛、大刀砍向敵人,用槍托向敵人砸去……經過激戰,我軍迅速殲滅了敵人,其中俘虜敵軍 150餘人,給敵人的前衛團一個迎頭痛擊,暫時堵住了敵人的退路。

12日 9時左右,敵軍收攏集結後,兩個軍的兵力在密集的炮火掩護下,向我軍陣地輪番進攻,企圖衝破防線,都被我軍 10師的兩個團擊退。我軍連續阻擊了敵前衛團,敵 38軍、 65軍以及甘肅王治奇第 2兵團的數次反撲,死死扼住了敵人的咽喉。與此同時, 28團兩個營還擔負着防禦寶雞、鳳翔來援之敵的警戒任務。

為保證阻擊戰的勝利,軍部向前線部隊發出了"寸土不失,與陣地共存亡"的命令。 10師和 11師官兵全部趕到眉縣火車站,連續打退敵 38軍、 65軍的 10次進攻。然而我軍在戰鬥中傷亡也是慘重的,其中 29團 5連只剩下 5名戰士,但他們仍然堅守着陣地; 30團 3連和 7連,連續 9次打退敵人的衝鋒; 30團 3名幹部傷亡,下級幹部就自動代理,負傷的幹部戰士頭上、胳膊上繃着紗布,仍不下火線,堅守陣地。劉懋功的身上也多處掛彩,頭部還留下一塊彈片。"這都是扶眉戰役給我留下的紀念。"劉懋功老人脫掉襯衣讓記者看,只見他的左胳膊和背部留有幾個褐色的傷痕。"但我比犧牲的戰友幸運多了,因為有了他們的浴血奮戰,才有了新中國啊!"

12日中午,我軍發起總攻。野戰軍的炮火向渭河北岸的敵軍轟擊,第 2兵團的第 3、第 6軍和第 18兵團各部隊向敵人猛攻,敵軍一片混亂,敵前線指揮官李振、王治岐等都丟下部隊各自逃命。王震的第 1兵團在沼澤地帶長途行軍,追殲南岸敵軍。當日下午他們占領眉縣縣城後,迅速派出部隊控制了渭河河灘,擋住了敵軍的南逃之路。此時,渭河北岸的敵軍已面臨被全部殲滅之勢,一些退到河岸的敵軍官兵,紛紛跳入渭河,拚命向南泅渡,欲奪路而逃,正好被我軍 1兵團的部隊截住, 8000多敵軍被俘。

到了下午 4時許,在一野參戰部隊的合圍中,敵人全線崩潰。劉懋功帶領的 10師戰士士氣更旺,他們乘勝追擊殘敵,整個戰場喊殺聲一片,敵人被逼到了溝底、渭河灘,東奔西跑狼狽不堪,多數當了俘虜,有少數在逃跑中淹死在渭河中。

劉懋功告訴記者,眉縣車站的戰鬥雖然只是羅局鎮阻擊戰的一部分,但同樣慘烈,塬上塬下經過 12個小時的浴血奮戰,以傷亡 2000人的代價,頂住了敵方 2個軍兵力的輪番攻擊,保證了整個戰役的勝利。在這場阻擊戰中, 10師湧現出 1個英雄團, 2個英雄營, 5個英雄連。

新中國成立後,石家莊陸軍學院編印的《教學參考戰例》第一冊中,編入了《第四軍第十師羅局鎮地區迂迴戰鬥》。《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役戰例選編》則指出:"羅局鎮是敵人大部隊西逃的重要通道,敵人能否奪取羅局鎮是決定其命運的重要一步;我軍能否堅守羅局鎮,則是能否消滅胡宗南主力的關鍵。因此,對羅局鎮的爭奪戰成了戰役的中心。"

寶雞解放後,劉懋功所在的第一野戰軍一路西進,解放了天水、蘭州、玉門等地。全國解放後,他歷任第四航空學校政治委員,第十航空學校校長、軍長,昆明軍區空軍指揮所主任,南京軍區空軍司令員, 1983年從蘭州軍區空軍司令員位置上離休,後居住於西安蘭空干休所。

戰友情深助建陵園

劉懋功將軍一生身經百戰,而他印象最深的便是扶眉戰役中的羅局鎮阻擊戰。他的許多戰友犧牲在這一戰役中,他對寶雞這塊熱土有着深厚的感情。

據扶眉戰役烈士陵園管理處原主任鄭周懷回憶,早在 1980年 7月,劉懋功就和原一野 2兵團 4軍副軍長高錦純、副參謀長姚知一及 10師政委左愛一起來到扶眉戰役烈士陵園緬懷戰友。 4位當年的老戰士看到安葬着600多名烈士的陵園裡荒草萋萋,回憶起當年那慘烈的戰鬥情景,心情異常沉重,最後坐在一個烈士的墓前老淚縱橫。他們說,戰友們為了共和國的建立獻出了年輕的生命,要修建好陵園,讓烈士的靈魂安息,讓後人永遠記住,勝利是用鮮血換來的。

1993年以後,每年的清明節,劉懋功都要和老部下陳汝義以扶眉戰役老戰士的身份來到陵園,參加祭奠烈士活動。而每一次來陵園,總有抹不乾的眼淚。兩位老人經常說:要把陵園建設好,讓它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作用,讓下一代知道新中國來之不易。在紀念館,他每每聽到講解員的介紹,看到戰友們的照片和遺物,都會不由自主地講起扶眉戰役中的戰鬥故事,甚至能說出許多烈士的出身和愛好。

2000年冬天,眉縣民政局的領導前往西安看望劉老,談了扶眉戰役烈士陵園的改造設想。當劉老得知在改造中資金不足時,當即給老首長、原全國政協副主席馬文瑞寫信求援。馬文瑞接到信後,很快轉給了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的丁關根。不久,中央文明委下撥給眉縣 100萬元的陵園改建專款。經過 2年多的緊張施工,扶眉戰役烈士陵園重修了紀念館和紀念碑,增加了彭德懷元帥、許光達、王震、楊得志和周士弟將軍的石雕,栽植了玉蘭、側柏等樹木,烈士墓由原來的土堆改為草坪,墓碑也換成了花崗岩的,面貌煥然一新。

2003年清明節,扶眉戰役烈士陵園紀念館開館之際,眉縣特意邀請劉懋功參加開館儀式。老將軍不顧年邁體弱,和陳汝義等 10位老戰友專程從西安趕來,在講話時他潸然淚下,幾度哽咽。 2004年清明節, 88歲的劉懋功將軍在外孫女的攙扶下,最後一次來到扶眉戰役烈士陵園看望逝去的戰友。當他得知,眉縣準備將陵園再改造一次,要重新建起一個高 19.49米的紀念碑,背面和側面要刻上中國人民解放軍原總參謀長傅全有將軍的題詞和烈士群雕時,高興地說:"中央對愛國主義教育非常重視,你們這樣做很好!就是要讓更多的青少年接受教育,讓他們理解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真正含義,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鄭周懷說,劉懋功將軍數十次來到扶眉戰役烈士陵園,他也先後 4次代表縣上去西安看望老人,徵集扶眉戰役史料,老人總是平易近人,盡力協助。

在寶雞解放 58周年之際的 2007年 7月 2日,記者懷着崇敬的心情,前往西安市豐鎬路蘭州軍區干休所採訪劉懋功老人。聽家人說是《寶雞日報》的記者採訪,劉老高興地說:"好!好!我接受,我對寶雞感情是很深的。"提起驚心動魄的扶眉戰役,已 91歲高齡的他仍記憶猶新。

將軍逝去魂歸故里

早在幾年前,劉懋功老人在與眉縣有關負責人交談時,就曾表達過自己的一個夙願:他去世後要和參加扶眉戰役的烈士埋在一起,與烈士們作伴。眉縣方面表示完全同意。 2009年 4月,老人病重前往北京空軍醫院治療期間 ,還托秘書專門打電話詢問此事。然而,當眉縣向上級有關部門匯報此事時,有關部門解釋,依據有關規定,專門的烈士陵園不能安葬其他人。鄭周懷說:"這是沒有辦法的事。後來我們告訴老人的親屬,希望能通過蘭空部隊爭取,給老人在陵園特批一塊墓地,但老人知道後,堅決予以拒絕。老人說,'我是有着 74年黨齡的共產黨員,跟着共產黨幹了一輩子,既然政府有規定,就堅決不能違反。'"

戎馬一生的老將軍家中還有什麼人?記者電話採訪了劉懋功的大女兒劉北。劉北說,她的母親十多年前已去世,她有 1個哥哥、 2個妹妹,兄妹 4人從小在軍營長大,後來全部參軍入伍,其中哥哥劉海風一直在部隊干到退休。當問到老將軍魂歸何處時,劉北說,她父親臨終遺言裡提到,一是安葬於扶眉大地,或是魂歸故里。她得知甘肅省慶陽將建紅軍烈士陵園,說屆時她父親的骨灰將撒在隴東革命老區的熱土上。

劉懋功將軍已經離我們而去,但人們會永遠記住:在解放寶雞的人民子弟兵中,有位叫劉懋功的鐵血將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