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丹巴县」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丹巴县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是甘孜州的东大门,东与阿坝州小金县接壤,南和东南与州府康定市交界,西与道孚县毗邻…”)
 
旅游资源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 次修訂)
行 1: 行 1:
 丹巴县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是甘孜州的东大门,东与阿坝州小金县接壤,南和东南与 州府 康定 交界,西与道孚县毗邻,北和东北与阿坝州金川县相连。丹巴县 地势西 东低 海拔1700-5521米 ,县城位于大渡河畔的章谷镇,海 拔1800 米,距州府康定137公里,距成都368公里。
+
 
  至2011年 底,丹巴县辖区 面积5649 方公里 辖14 个乡、1个镇 、2 街道,2011 年末总人口6027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05 。 2011年,丹巴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2亿元,比2010年增长15.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42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2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9亿元,工业总产值3.0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26亿元;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32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亿元,共接待中外游客14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3亿元 。2019年4月28日 ,四川省人民 政府 决定丹巴县 退 贫困 序列
+
[[file:丹巴县.jpg|缩略图|[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525/4a07d84458144dfa8d0fb13a77bc4941_th.jpg 原图连接][https://www.sohu.com/a/77141269_249803 图片来自搜狐网]]]
 +
[[file:丹巴县01.jpg|缩略图|[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525/2396e29ee2034b80ae482939dfa4db34_th.jpg 原图连接][https://www.sohu.com/a/77141269_249803 图片来自搜狐网]]]
 +
[[file:丹巴县02.jpg|缩略图|[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329/cc7dcdbe3ae048c68ce6044715e5bbd6.jpeg 原图连接][https://www.sohu.com/a/384019383_176978 图片来自搜狐网]]]
 +
[[file:丹巴县03.jpg|缩略图|[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329/c2090b4ffcd34ce89effe0bb10df8d0e.jpeg 原图连接][https://www.sohu.com/a/384019383_176978 图片来自搜狐网]]]
 +
[[file:丹巴县04.jpg|缩略图|[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329/67c6a984266f45c688a66c9cfb6de741.jpeg 原图连接][https://www.sohu.com/a/384019383_176978 图片来自搜狐网]]]
 +
[[file:丹巴县05.jpg|缩略图|[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114/392f34f477384b108acee49bc01f543f.jpeg 原图连接][https://www.sohu.com/a/204178736_712313 图片来自搜狐网]]]
 +
[[file:丹巴县06.jpg|缩略图|[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104/bc84eb337d7b4aee840e7194827a6466.jpeg 原图连接][https://www.sohu.com/a/202286020_99937166 图片来自搜狐网]]]
 +
 
 +
''' 丹巴县''' 位于[[ 甘孜藏族自治州]] 东部,是甘孜州的东大门 ,介于北纬30°24′至31°23′、东经101°17′至102°12′,辖区面积5649平方公里 ,东与阿坝州[[ 小金县]] 接壤,南和东南与[[ 康定 县]] 交界,西与[[ 道孚县]] 毗邻,北和东北与[[ 阿坝州]][[ 金川县]] 相连 。其向东可进入[[四姑娘山风景区]]、卧龙自然保护区和黄龙、九寨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朝南可进入情歌的故乡——康定和泸定桥、海螺沟冰川公园;往西还可进入大香格里拉环线,是川西旅游环线上的重要承接点和主要景区之一 。丹巴县 幅员5649平方公里,境内 山对峙,峰峦重叠 峡谷深邃 景色独特。丹巴 县城位于大渡河畔的章谷镇,海 拔1860 米,距州府康定137 公里,距成都368公里。 全县总人口61000余人,辖14个乡1个镇,是一个以藏、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 在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丹巴的文化旅游资源得到了初步的开发,“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景观村落”。“古碉•藏寨•美人谷”“东女国故都”“大渡河畔第一城”、“天然地学博物馆”等旅游形象品牌已成为了丹巴的代名词。青藏高原型季风气候,著名的甲居藏寨、墨尔多神山、中路石棺墓群、莫斯卡格萨尔石刻、党岭自然风光,东谷天然盆景、中路、梭坡古碉群以及极富传奇的十三角古碉等旅游资源也在县域内争相辉映,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ref>{{ cite web | url=https://m.sohu.com/a/243412153_100216431 | title=探索天人合一的净土:丹巴县  | date=26 七月 2018 | language=中文 | accessdate=31 三月 2020 }}</ref>
 +
 
 +
==历史沿革==
 +
 
 +
  建制县时,取丹东、巴 、巴旺三土司音译汉文首字为县名,故名丹巴。
 +
 
 +
战国时期,奴隶制蜀国统治四川盆地西部岷江流域一带 ,丹巴县 境属其 辖区 边缘。
 +
 
 +
秦王朝时期,县境域为蜀郡边徼。
 +
 
 +
汉属西羌,隋为嘉良夷。
 +
 
 +
唐属羁糜金川州,隶剑南节度使管辖。后吐蕃势强渐次东侵,县境被侵占。
 +
 
 +
宋仍置东西嘉良州。元代分别属威、茂二州下辖的千户所、万户府及长河西、鱼通、宁远军民安抚司管辖。
 +
 
 +
明代,县境(今中路、梭坡、格宗、章谷镇、水子、东谷地区)属西安行都指挥使司控制范围;县境大小金川及革什扎河流域归金川寺演化禅师治理;明永乐五年(1407年),牦牛河及大渡河一带归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管辖。
 +
 
 +
在承袭明代疆域隶属关系的基础上,清康熙五年,明正土司属地鲁密章谷十七土百户(今县境二十四村地区)范围划归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管辖;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县境革什扎河流域归丹东革什扎安抚司管辖;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县境巴底、巴旺、聂呷区域归巴旺安抚司管辖,后巴底境域归巴底宣慰使司管辖;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改土设屯”,县境岳扎、半扇门、太 桥等地归章谷屯管辖,屯署设在白呷山下(今章谷镇一带),隶属于成绵道懋功屯务厅。同治十二年(1837年),在原章谷屯辖区的基础上,划明正土司属地鲁密章谷十七土百户地区,革什扎、巴底、巴旺土司管辖区域归章谷屯管辖,隶属打箭炉厅。至此,基本形成以后设置县治境域的雏形。
 +
 
 +
民国元年(1912年),建立丹巴县,设置建县后,隶属于康定川边经略使署,县下分设五路。
 +
 
 +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十月,红军长征到丹巴,成立丹巴县苏维埃政府 辖7区49 乡村级苏维埃政府。
 +
 
 +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丹巴县属西康屯垦区。
 +
 
 +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元月,西康省 政府成立,丹巴县隶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
 
 +
1950年4月18日,丹巴县解放。
 +
 
 +
1950年11月,西康藏族自治区成立,丹巴县属其管辖。
 +
 
 +
1955年3月,改西康省藏族自治区为西康省藏族自治州;同年10月,川康并省,西康省藏族自治州更名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属其管辖。
 +
 
 +
1990年,全县辖4区、15 乡、1 镇。县治章谷镇,距州府康定137公里,距省府成都368公里。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满族、瑶族、侗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
 
 +
2000年,丹巴县辖1 个镇 、14 乡:章谷镇、格宗乡、水子乡、边尔乡、梭坡乡、丹东乡、巴底乡、岳扎乡、巴旺乡、太平桥乡、聂呷乡、半扇门乡、中路乡、东谷乡、革什扎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55753人,其中:章谷镇7849、巴底乡5004、巴旺乡2735、聂呷乡3238、革什扎乡4960、边耳乡1772、丹东乡1209、东谷乡3109、水子乡3302、格宗乡3866、梭坡乡3144、中路乡2873、岳扎乡4119、半扇门乡4497、太平桥乡4076。
 +
 
 +
2005年9月2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丹巴县中路乡更名为东女谷乡。
 +
 
 +
2019年4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决定丹巴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
 
 +
==人口民族==
 +
 
 +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丹巴县总人口55753人。 2011 年末 ,丹巴县 总人口6027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05%,丹巴县主要以藏族为主,另有汉族、回族、彝族、苗族、满族等民族。
 +
 
 +
==地理环境==
 +
 
 +
===位置境域===
 +
 
 +
丹巴县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成都平原以西的邛崃山脉西坡,是甘孜州的东大门,东与阿坝州小金县接壤,南和东南与康定县交界,西与道孚县毗邻,北和东北与阿坝州金川县相连,介于北纬30°24′至31°23′、东经101°17′至102°12′,东西最宽86﹒9公里,南北最长105﹒7公里,辖区面积5649平方公里。
 +
 
 +
===地形地貌===
 +
 
 +
丹巴县东西最宽86﹒9公里,南北最长105﹒7公里, 属岷山邛崃山脉之高山区,大渡河自北向南纵贯全境,切割高山,立体地貌显著,是川西高山峡谷的一部分。境内峰峦叠嶂、峡谷幽深,丹巴县地势西南高,东南低,全县最低海拔1700米,最高海拔5820米,相对高差为4120米,所以又有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 丹巴县属高山狭谷型地貌,境内地质总体构造形态为一背复斜,由一系列平行排列线状褶皱组成,褶皱主要由春牛场背斜、丹巴向斜11个褶皱组成,各级褶皱之上有次级褶皱的迭加。断裂活动较强烈,主要断裂以北西向,次为北东向,南北向一般规模较小,影响最大的为玉科—丹巴断裂,贯穿丹巴全境。以高山深切河谷为主,地势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西北向东南倾斜。
 +
 
 +
===自然气候===
 +
 
 +
丹巴县属青藏高原型季风气候,呈垂直带分布。山顶与河谷的气温相差24℃以上。年平均气温14.2℃,1月平均温度4.4℃,8月最热,月平均温度22.4℃。每年12月开始至次年3月,4500米的高山路面会结冰,无霜期316天,年降水量600毫米,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
 
 +
===水文===
 +
 
 +
丹巴县处于长江上游,境内水系发达,河流纵横,溪沟密布,共131条,大金川河、小金川、革什扎河、东谷河在县城附近汇入大渡河,流域面积4721平方公里。
 +
 
 +
==自然资源==
 +
 
 +
===矿产资源===
 +
 
 +
丹巴县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境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品位高,易开发,主要优势矿产资源有铂、镍、云母及金矿,至2010年底,已探明大型矿床有铂镍矿、白云母矿,中型矿床4个,小型矿床13个,半扇门乡关洲硅矿会储量就高达15亿吨。
 +
 
 +
===土地资源===
 +
 
 +
至2011年底,丹巴县土地总面积5649平方公里,林地358.5万亩,草地228.3万亩,耕地11万亩,其它用地249.6万亩。
 +
 
 +
===植物资源===
 +
 
 +
丹巴县是西南地区重点林区,植被群落从低海拔到高海拔分为6个类型,其植被主要成垂直分布,共有草本植物342种,木本植物57科,119属、223种;有云杉、冷杉、铁杉、桦木等,珍稀树种有红豆杉、檀木;药用植物有227种,主要有[[无花果]]、[[党参]]、[[贝母]]、[[天麻]]、[[当归]]。常见经济木有[[苹果]]、[[梨]]、[[花椒]]、[[核桃]]、[[杜仲]]、[[厚朴]]等。森林植物产品丰富,有[[松茸]]、[[羊肚菌]]、[[黄丝菌]]、[[猴头菌]]、[[大脚菇]]、[[木耳]]等几十种可食用、药用的野生菌和野生食用植物。
 +
 
 +
===动物资源===
 +
 
 +
有国家一类重点保护动物6种,国家二类保护动物30余种,省重点保护动物30余种,主要保护动物有[[白唇鹿]]、[[胡兀鹫]]、[[藏酋猴]]、[[黑熊]]、[[马麝]]、[[白臀鹿]]、[[藏原羚]]、[[獐]]、[[盘羊]]、[[白马鸡]]、[[鹦鹉]]、[[藏马鸡]]、[[锦鸡]]、[[旱獭]]等。
 +
 
 +
===水利资源===
 +
 
 +
丹巴县水利资源极其丰富,丹巴处于长江上游,境内水系发达,河流纵横,溪沟密布,多达131条,大金川河、小金川、革什扎河、东谷河在县城附近汇入大渡河,流域面积4721平方公里,水利资源极其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386万千瓦,境内还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
 
 +
===地热资源===
 +
 
 +
丹巴县地热资源丰富,有30余处出露点,有丹东热水塘、边尔党岭温泉,东谷牦牛热水塘温泉等。
 +
 
 +
===旅游资源===
 +
 
 +
旅游资源涉猎自然旅游资源、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三大类,17个亚种,30个小类。有奇异壮丽的自然景观,有旖旎瑰丽的民族风情,古老而神秘的民族历史文化,是四海嘉宾休闲度假、探险旅游、回归大自然的最佳去处。
 +
 
 +
'''自然旅游资源'''
 +
 
 +
独特而复杂的地质构造和变质岩水系,勘称“地质百慕大”,已成为国内地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妙,形成了维我独有的河流景观,气象景观,自然风光。
 +
 
 +
'''历史文化资源'''
 +
 
 +
丹巴素有“千碉之国”、“美人谷”之称,是嘉绒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民族文化悠久,有国内独有、世界罕见的中路、梭坡古碉群,有天人合一,具有浓烈的民族风格的嘉绒藏族民居.有新时期时代古石棺群,土司官寨,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文化底蕴极其深厚,内涵丰富的嘉绒民族风情,有不同旋律、不同情调、不同寓意的锅庄、嘉绒藏戏、嘉绒藏族多姿多彩的服饰,精彩的弓箭舞及赛马等传统文体活动,有顶毪衫和抢头帕等颇为独特的丹巴嘉绒藏族婚恋习俗,还有特色浓厚的传统婚礼和丧葬习俗。
 +
 
 +
'''社会旅游资源'''
 +
 
 +
有每年农历七月初十至十五的墨尔多山庙会;农历四月初八的转山会;农历十一月十二日的嘉绒藏历年;还有观花节、燃灯节、赏花节、咂酒节等。
 +
 
 +
'''旅游商品资源'''
 +
 
 +
旅游商品资源十分丰富,有独具特色的民族工艺品、土特产品和当地具有传统特色的饮食文化,具有当地特色和纪念意义的旅游商品。
 +
 
 +
'''产业旅游资源'''
 +
 
 +
有初具规模的干水果基地,苹果、梨、核桃、花椒等果园众多,观光农业独具特色,别有情趣。农作物由于气候差异,形成成熟期差异,有着“人间四月芳芬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景象,有独具特色的观光生态农业资源。
 +
 
 +
==行政区划==
 +
 
 +
2011年,丹巴县辖1个镇、14个乡:章谷镇、格宗乡、水子乡、边尔乡、梭坡乡、丹东乡、巴底乡、岳扎乡、巴旺乡、太平桥乡、聂呷乡、半扇门乡、中路乡、东谷乡、革什扎乡。 2019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甘孜州调整康定市等6个县(市)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关于丹巴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 (1)撤销丹东乡、边耳乡,设立丹东镇,以原丹东乡和原边耳乡所属行政区域为丹东镇的行政区域,丹东镇人民政府驻丹东村1组80号。 (2)撤销东谷乡、水子乡、东女谷乡、聂呷乡和岳扎乡,设立东谷镇、墨尔多山镇和甲居镇。 以原东谷乡和原水子乡纳交一村、纳交二村、科里村所属行政区域为东谷镇的行政区域,[[东谷镇]]人民政府驻东谷村1组52号。 将原水子乡水子一村、水子二村、水子三村、大马村、长纳村、各宗村、吉宗村,原东女谷乡纵宁村、俄满村、俄多村,原聂呷乡甲居三村佛爷岩片区,革什扎镇布科村索断桥片区和梭坡乡宋达村黄土坎区域,巴旺乡扎科村大金川河中心线以东集体荒山荒坡区域划归章谷镇管辖,章谷镇人民政府驻水子一村1组7号。 以原东女谷乡克格依村、基卡依村、呷仁依村、波色龙村、罕额依村、折龙村、李龙村和原岳扎乡所属行政区域为墨尔多山镇的行政区域,墨尔多山镇人民政府驻岳扎坝村1组39号。 将原聂呷乡(除甲居三村佛爷岩片区)和巴旺乡聂拉村、小巴旺村、小聂呷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甲居镇管辖,甲居镇人民政府驻聂呷村4组17号。 (3)撤销格宗乡,设立格宗镇,以原格宗乡所属行政区域为格宗镇的行政区域,格宗镇人民政府驻格宗村2组17号。 (4)撤销半扇门乡,设立半扇门镇,以原半扇门乡所属行政区域为半扇门镇的行政区域,半扇门镇人民政府驻半扇门一村1组41号。 
 +
 
 +
==经济==
 +
 
 +
===综述===
 +
 
 +
2010年,丹巴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8亿元,比2009年增长13.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3万元。工业总产值达1.6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2.57亿元 。 2011年,丹巴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2亿元,比2010年增长15.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42亿元, 比2010年增长7.6%;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2亿元, 比2010年增长20.4%;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9亿元, 比2010年增长17.4%。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由上年的27.9∶37.5∶34.6调整为28.4∶37.6∶3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6亿元,比2010年增长22.9%;财政总支出6.41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9元,比2010年增长30.1%。
 +
 
 +
===第一产业===
 +
 
 +
改革开放以后,丹巴县逐渐推行生产责任制,到1988年全县农村7942户农民全部实行了包产、包干到户责任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产值大幅增长。 2010年丹巴县投入农业产业发展资金155万元,建成蔬菜、豆薯、水果基地1266.67公顷,特色林果基地800公顷,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666.67公顷和生猪养殖小区1个。 2011年,丹巴县农业总产值2.99亿元,比上年增长24.2%。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776公顷,粮食总产量19219吨,比上年增长4.1%。发展生猪、肉羊、牦牛养殖小区累计21个285户,畜种改良4.09万头,畜牧业产值突破亿元关口;各类牲畜存栏17.6万头。
 +
 
 +
===第二产业===
 +
 
 +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丹巴县共实施矿业地质勘探项目13个,先后引进和建成协作白镍公司、丹巴县有色金属浮选厂、美河金矿等11家工矿企业。实现了矿产资源的规模化开发、精深加工和就地增值。2009年,矿业总产值达9450万元,是1978年的10倍。工业增加值达到9213万元。 2010年丹巴县招商引进到位资金11亿元,同比增长25.1%,革什扎河、东谷河、小金河水电开发公司及康定红葡萄酒厂等一批企业成功落户丹巴。 2011年,丹巴县 工业总产值3.0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26亿元;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32亿元, 比2010年增长18.2%;引进招商项目16个,签约金额达13亿元,到位资金3亿元。
 +
 
 +
===第三产业===
 +
 
 +
从2002年起,丹巴县深入挖掘风土文化、自然景观、历史文物等方面的旅游价值,旅游产业以它独特的优势得到惊人的发展。丹巴藏寨古碉群列入国家申遗清单,藏族石砌技艺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
 
 +
2010年,丹巴县深度打造“古碉•藏寨•美人谷•中国最美丽乡村”品牌,依托康东环贡嘎山两小时经济圈和川西环线建设,全年共接待游客25.6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1.67亿元。 2011年,丹巴县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亿元, 比上年增长1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42元,比上年增长17%;2011年 共接待中外游客14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3亿元
 +
 
 +
==社会==
 +
 
 +
===城乡生态建设===
 +
 
 +
2010年,丹巴县投资400余万元增设和购置城市绿化、亮化及环卫设施,自来水厂至城区5公里主输水管网铺设改造项目及城区第二水厂项目已经完成。启动了面积12.67公顷的五里牌新区规划建设和2公里防洪堤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工程稳步推进,完成公益林建设866.67公顷,森林管护18万公顷,巩固退耕还林成果0.53万公顷。
 +
 
 +
===教育===
 +
 
 +
2010年,丹巴县为8595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和书本费,4065名贫困家庭寄宿制学生得到生活费补助,891名贫困学生得到政府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99.82%,376名学生到内地接受“9+3”免费中职教育。
 +
 
 +
===医疗卫生===
 +
 
 +
2010年,丹巴县投入资金 196 万元用于县医院综合门诊大楼、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站及妇幼保健院等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新农合”县级配套资金 86.2万元,“参合”群众4.87万人,参合率达97.14%,受益1.66万人次,累计报销1522.66万元。
 +
 
 +
===民生===
 +
 
 +
2010年,丹巴县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492人,开发下岗失业人员公益性岗位 91 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费 299万元、社保补贴72万元。全面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程,参保 2.83万人,为5950人发放养老保险金196.3 万元;落实农村低保资金 852 万元、发放农村五保户生活补助金 85.7万元。
 +
 
 +
2010年,丹巴县实施扶贫开发项目 28 个, 投入资金1845.92 万元。新建和改扩建乡村公路104.4公里,新建、维修桥梁3座180延米;建设小型蓄水池46口652立方米,“六改三建”942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942台,改善5617户26545名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
 +
 
 +
==旅游==
 +
 
 +
===概况===
 +
 
 +
“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景观村落”。“古碉•藏寨•美人谷”“ 东女国故都”“大渡河畔第一城”、“天然地学博物馆”等旅游形象品牌已成为了丹巴的代名词。著名的甲居藏寨、墨尔多神山、中路石棺墓群、莫斯卡格萨尔石刻、等旅游资源。
 +
 
 +
旅游资源涉猎自然旅游资源、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三大类,17个亚种,30个小类。有奇异壮丽的自然景观,有旖旎瑰丽的民族风情,古老而神秘的民族历史文化,是四海嘉宾休闲度假、探险旅游、回归大自然的最佳去处。
 +
 
 +
===景点介绍===
 +
 
 +
丹巴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自然风光神奇美丽,“天然盆景”、党岭风光,集雪山、森林、海子、温泉、草甸于一体;墨尔多神山,纳山、水、林、崖、洞108圣景于一炉,是休闲度假、探险旅游。
 +
 
 +
古碉是嘉绒地区藏民族先民们的建筑杰作,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丹巴县有“千碉之国”的美誉,在大小金川及大渡河上游两岸的村寨、山脊和要隘处耸立着无数的古碉建筑。据资料介绍;鼎盛期的丹巴碉楼不下3000座,一个大的村寨即有百余座。试想当初在深切河谷两岸,密密麻麻林立的碉群,其气势是何等的壮观!
 +
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县境内仅存古碉166座,主要分布在梭坡、蒲各项、中路,其中梭坡84座、蒲各顶29座,中路21座,其余各乡散存32座。现存古调最早修建于唐代,最迟为清朝增定大、小金川之时。古碉一般高20余米,古碉具有千百年的历史,历经战争和风雨的剥蚀、地震的考验,至今仍巍然屹立,有的久已偏倚,却不倒塌,有的甚至弯曲如弓,自成奇景,其建筑艺术堪称精湛绝妙,令人叹为观止。古碉为片(乱)石夹泥砌成,棱角笔直,墙面光滑,下宽上窄,面随高度增加而内收。最高达50m,内建楼层十余层至二十余层,每层可容纳10余人,每座碉容纳百余至二百余人。这些古碉的建筑形式多种多样,从形状上可分为四角碉五角碉、六角碉、八角碉、十三角碉。*<ref>{{ cite web | url=https://www.sohu.com/a/77141269_249803 | title=成都租车包车去丹巴看经典美景  | date=25 三月 2016 | language=中文 | accessdate=31 三月 2020 }}</ref>
 +
 
 +
===丹巴美人谷===
 +
 
 +
[[美人谷]]位于丹巴县城约26公里的巴底乡,再往一条山谷上行10多公里的邛山村中,邛山村分一村、二村、三村...,由无数漂亮的藏寨相连而成,整个山谷非常漂亮,但路途非常艰辛,几乎不能行车,完全靠步行,要行走约2小时才能到达。
 +
 
 +
===甲居藏寨===
 +
 
 +
[[甲居藏寨]]位于四川[[甘孜州]]丹巴县境内,距县城约8公里,藏寨面积约5平方公里,居住嘉绒藏族140余户,藏寨从大金河谷层层叠叠向上攀援,一直伸延到卡帕玛群峰脚下。放眼望去,卡帕玛群峰,象一位慈母敞开宽大温柔胸襟,凭任山寨安然躺在怀中。
 +
 
 +
===墨尔多山===
 +
 
 +
藏族最古老的宗教——黑教的神山,嘉绒藏族文化中心,藏区四大神山之一民族英雄的象征,海拔5105米。据《墨尔多神山志》记载:山上共有一百零八个圣景,千余处景点。
 +
 
 +
===党岭风景区===
 +
 
 +
[[党岭风景区]]位于四川丹巴县边耳乡境内,总面积368平方公里。独特的地质、地貌与气候条件使党岭景区至今还保存着原始状态的自然生态系统,保存了大量第四纪以来(距今250万年)目前多数地区已绝迹的珍稀动物、植物、昆虫等活化石,成为世界上非常重要的地质历史博物馆和物种基因库。同时也是全球生物地理区域中的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具有极为重要的保护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
 
 +
===“东方金字塔”—丹巴古碉群===
 +
 
 +
 
 +
丹巴县的古碉楼历史,可追溯到秦汉时期,称“邛笼”。秦汉时期,“邛笼”的营建者冉马龙部落,主要生活在四川阿坝州和甘孜州地区,分布在岷江上游一带,即茂县、汶川、理县等地。到隋唐时代,这种碉楼在四川西部和整个藏东地区盛行起来。丹巴的碉楼也源自羌碉,但其宏大的规模,非凡的气势,千姿百态,已远非羌碉所能比拟。 古碉由泥土和石块砌成,外形美观,墙体坚实,大都与民寨相邻而建 但也有单独矗立在平地与山谷当中的。古碉外形从 角、五角到八角不等,少数有十三角,均为高状方柱体,高度在10~50米左右,大多为30米左右。古碉从其功用上来看,可分为防御碉、烽火碉、风水碉、伏魔碉。防御碉。顾名思义用于战争时期的防御作用,冷兵器时代,坚固的碉楼攻不可破,居高临下又十分利于攻击;烽火碉,古时用于传递信息;风水碉,用于祈求平安和福报;伏魔碉,则用于辟邪去祟。据传,建造古碉前需卜卦、合气运,否则容易反受其害。 丹巴是我国石碉楼分布最集中、数量最多的地方,获赞“千碉之国”。丹巴的石碉楼均为木石结构建筑,现存的石碉楼最早建于汉代。其中,中路和梭坡两乡又是石碉楼分布最多的。 梭坡是整个丹巴、乃至世界上古碉最集中,数量最多的地方,共有84座。梭坡位于丹巴县城东南约5公里的大渡河边,远观之,其雄壮巍峨之气势让人惊叹不已,尤其黄昏时分夕阳西下,碉楼群迎着霞光,场景令人惊叹。
 +
 
 +
===丹东莫斯卡===
 +
 
 +
[[莫斯卡]]位于县境内丹东乡西北部,与[[道孚县]]、[[金 ]]接壤,是离县城最远的一处旅游区,总面积1370公顷,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物30余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8种,这里生活着白唇鹿、雪豹、金雕、胡兀鹫、藏猕猴、林麝、藏马鸡、旱獭、灰兔、盘羊等等珍稀动物;名贵药材20余种;有冷杉、云杉、高山栎、杜鹃等多种野生植物。那里山奇、石怪、水美、林幽、云媚,是人和动物和谐生存的典型地区,“人獭情”就是最好的佐证。每到夏季,五颜六色的花朵,好似天女撒下的片片花瓣,点缀在硕大的地毯上;活蹦乱跳的牛羊,如散落在草海的颗颗珍珠;镶嵌在草坡中的无数湖泊,在阳光照耀下,闪灼耀金,一碧万顷。道路边、草丛中旱獭、灰兔、盘羊穿梭出没,身临其境,犹如进入梦幻中的动物王国。莫斯卡金龙寺里还珍藏有许多《格萨尔王传》的人物石板刻画,“文革”期间,人物石板刻画遭到严重破坏。现存石刻画是当时人们将其反扣在庙宇的屋檐上才免遭破坏。2002年5月8日,国内外知名名的藏学专家,西南民院博物馆馆长杨嘉铭教授一行到丹东乡莫斯卡村“省级自然保护区”考察,在金龙寺观赏格萨尔人物石刻画时,惊奇地发现这样大规模的《格萨尔王传》人物石刻画在世上实属罕见,于是引起了杨教授等人的注意。此后,随着新闻媒体的宣传以及民间的相互摆谈,人物石板刻画声名遐迩。
 +
 
 +
==交通==
 +
 
 +
至2010年底,丹巴县公路通车里程达824.7公里,其中新建成通乡油路78.92公里和通村公路589.78公里, 道303线丹巴段改造工程动工。
 +
 
 +
==风土人情==
 +
 
 +
===风情节===
 +
 
 +
丹巴的选美节又叫风情节,每年10月26日至28日举行,2001年选出了一朵金花,二朵银花,五朵石榴花,还要选出一朵康巴之花,个个美艳群芳。 丹巴县嘉绒藏族民俗文化 丹巴地区古称嘉莫•查瓦绒,简称“嘉绒”,意为藏区四大峡谷之一气候温和河谷农区的人,习称嘉绒娃,是藏族重要的组成部分。丹巴县历史悠久,民俗风情古朴动人,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嘉绒藏族,独具特色的嘉绒藏寨民居、形式多样的丹巴锅庄、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嘉绒服饰。 丹巴嘉绒藏族 人民 能歌善舞,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民间舞蹈十分丰富,其中以丹巴锅庄、弓剑舞最具民族特色。
 +
 
 +
===民族服饰===
 +
 
 +
嘉绒藏族服饰是整个藏族服饰中颇具代表性的,服饰多是用氆氇、呢子、毛料等上品料制作,上衣外套分大领和小领,也有长装和短装。外套的衣领、袖口等处镶有水獭皮、豹皮。领口、袖口均用金丝缎镶边。着装一般分为盛装和便装,用于不同的季节的场合。
 +
 
 +
男子服饰:丹巴嘉绒藏族男子服装由袍子、衬衫、裤子、帽子、鞋等元素构成。丹巴男子的装饰品多见于颈、胸、腰、手子上。颈上多戴以珊瑚、翡翠、玛瑙、松耳石等制成的项链,有的在项链上还挂一个小护身盒(嘎乌),腰上佩带有精细的长腰刀,腰带一般都用大红、玫瑰、粉绿色的绸带,在腰后打结。手子上戴戒子,一种为金质的圆圈状,没有图案;一种为银质的有精美图案,并嵌有珊瑚、翡翠。 妇女服饰:丹巴藏族妇女的服饰比男子服饰复杂,与其它地区的藏族服饰有明显的差别。如果说丹巴男子的服饰表现了与其他藏区的联系,那么丹巴妇女的服饰则充分表现了嘉绒地区的地域特点。丹巴藏族妇女的着装,平时以便装“三片”(一片是搭在头顶的头帕,当地人称“巴惹”;一片是下身前面所系的近一尺宽的窄围腰,当地人称“罕修”或“航召”;一片是下身后面所系的宽大的后围腰,当地人称“格支”或“玛桑”。)为主。盛装时则以外套、百褶裙、披衫为基本元素。丹巴妇女的装饰非常丰富,也十分讲究,制作也非常精美,包括:头匝、耳环、项链、护身盒、腰饰、手镯和戒指等。丹巴县太平桥乡至今还保存有五十多套清朝时期嘉绒藏区流行的女性古装服饰——宅垄服饰。
 +
 
 +
===顶毪衫===
 +
 
 +
毪衫是一种用羊毛织成的藏式长衫外套,厚实保暖,经久耐磨,既可御寒,亦可防雨,秋冬皆宜。顶毪衫为中路、梭坡及24村一带青年男女求爱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每当青年男子要去向姑娘求爱或约会时,总要在头上顶一件宽大的毪衫,不让别人认出自己的是谁。顶毪衫时,有三五个小伙集体顶,也有单个行动,在聚会活动中,都有姑娘聚集,小伙子们便各自头顶一件毪衫来到姑娘们聚集的地方。如与姑娘有约,楼上的姑娘会为小伙子悄悄的开门,放小伙子进去。若未约,那小伙子想法“安顿”好看门狗,并设法进去。进门后,依然用毪衫盖头并蹲在锅庄外,用变声的嗓音或口哨向姑娘抛去一只只情歌和山歌,歌词内容十分丰富,意境悠远,若姑娘有意就会请他们进入锅庄内,若姑娘无意就将他们赶走。这种方式现实生活中已不多见,但他体现了嘉绒藏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
 
 +
===抢头帕===
 +
 
 +
抢帕子是丹巴革什扎、巴旺、牦牛地区至今还流传着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择偶方式。每当有各种聚会时候,是未婚男女选择对象的好机会,年轻的小伙子和姑娘们都身着节日盛装,小伙子若见自己喜欢的姑娘,对姑娘产生好感,便轻轻地将其头上的帕子抢去,如姑娘对小伙子无意,她会找出各种借口讨回头帕。如姑娘有意,她会将头帕作为信物送与小伙子,并将头帕作为下次约会的信物。待两人加深了解后,如果双方都有意,则由双方家庭出面为他们商定婚姻大事。男子在抢头帕时 不能对女子有丝毫粗鲁的行为,否则会受到人们的讥笑和谴责,而且知情的姑娘以后都不会与他们往来。
 +
 
 +
===嘉绒藏族风情===
 +
 
 +
丹巴当地藏族属嘉绒支系,意指:讲藏语方言嘉绒话,并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藏族,藏区称这地区的藏民为“绒巴”,只有语言,无文字,很多新一代藏民甚至只能说汉语,不会说藏语,大都已汉化,民风相当纯朴,热情,好客。 世代居住的藏寨和他们雍容华贵的民族服饰及饰物,热烈隆重的祭祀庆典,别具一格婚丧嫁聚,悠扬悦耳的山歌,矫健欢快的锅庄,以及香喷喷的青稞酒、酥油茶、藏瓜汤,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风土人情画卷。*<ref>{{ cite web | url=https://www.sohu.com/a/384019383_176978 | title=中国影像方志 丹巴:峡谷秘境千碉之国 东女神韵风情藏地  | date=29 三月 2020 | language=中文  | accessdate=31 三月 2020 }}</ref>
 +
 
 +
===丹巴“墨尔多庙会”===
 +
 
 +
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清王朝平 金川之乱后,岳钟琪部郭刚将军及其部属,曾参拜墨尔多庙,并动员士卒引小金河水,在庙前修建鱼塘,供善男信女放生用,以求福免祸。*<ref>{{ cite web | url=https://www.sohu.com/a/249228745_244669 | title=墨尔多庙会  | date=21 八月 2018 | language=中文 | accessdate=31 三月 2020 }}</ref>
 +
 
 +
===嘉绒藏历年===
 +
 
 +
丹巴自古以来就有过嘉绒藏年的习俗。嘉绒年既有别于藏历年,又不同于内地春节。嘉绒年是纪念当地驱魔降妖的英雄阿尼各尔东而沿袭下来的节日。一般在农历11月期间,具体过年时间,巴底、巴旺、革什咱等地稍有差异。巴底一带在农历11月12日至16日,巴旺、革什咱等地则在11月1日至15日。*<ref>{{ cite web | url=https://www.sohu.com/a/219058008_361205 | title=2018藏历新年和春节重合!到甘孜过年,才算见过香巴拉!  | date=25  一月 2018 | language=中文 | accessdate=31 三月 2020 }}</ref>
 +
 
 +
“2012中国四川丹巴嘉绒藏族风情节”在四川甘孜州 丹巴县 拉开序幕,来自丹巴县15个乡镇的美女在风情节上争奇斗艳,角逐金花、银花、石榴花。
 +
 
 +
===丹巴藏戏===
 +
 
 +
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藏戏原系广场剧,只有一鼓一钹伴奏,别无其他乐器。 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藏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剧种系统,由于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方言语音的不同,它拥有众多的艺术品种和流派。藏戏大约起源于距今600多年以前,比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西藏藏戏是藏戏艺术的母体,它通过来卫藏宗寺深造的僧侣和朝圣的群众远播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四省的藏语地区,形成青海的黄南藏戏、甘肃的甘南藏戏、四川的色达藏戏等分支。印度、不丹等国的藏族聚居地也有藏戏流传。 藏戏种类繁多,但主流的是蓝面具藏戏。演 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顿”,主要是开场表演祭神歌舞;第二部分为“雄”,主要表演正戏传奇;第三部分称为“扎西”,意为祝福迎祥。藏戏的服装从藏戏种类繁多,但主流的是蓝面具藏戏。 藏戏表演时,演员不化妆,主要是戴面具表演。藏戏有白面具戏、蓝面具戏之分。蓝面具戏在流传过程中因地域不同而形成觉木隆藏戏、迥巴藏戏、香巴藏戏、江嘎尔藏戏四大流派。 *<ref>{{ cite web | url=https://www.sohu.com/a/202286020_99937166 | title=深藏在横断山脉中鲜为人知的世外桃源——魅力丹巴  | date=04 十一月 2017 | language=中文 | accessdate=31 三月 2020 }}</ref>
 +
 
 +
===丹巴锅庄===
 +
 
 +
丹巴锅庄:豪迈明快、舞姿活泼,最为藏族人民所喜闻乐见的自娱性歌舞,一般在节日庆典、婚宴等时在庭院、草地、林中进行。丹巴锅庄是藏民族文化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民族歌舞的一大种类。*<ref>{{ cite web | url=https://www.sohu.com/a/204178736_712313 | title=丹巴锅庄,曲是思想,舞是血脉  | date=13 十一月 2017 | language=中文 | accessdate=31 三月 2020 }}</ref>
 +
 
 +
===丹巴成人仪式===
 +
 
 +
成人仪式:丹巴嘉绒藏族女子的成年礼一般在中路、梭坡一带以自然村落为单位,在当地藏语中称为“几萨”,意为“穿成年新装”,当地汉语则叫“戴角角”。举行的时间一是需请喇嘛或共巴择吉日,二是需在农时有闲的时候,参加成年礼的未成年女性人数不等,可集体、也可单独举行,其原则是女子必须岁足17岁。*<ref>{{ cite web | url=https://www.sohu.com/a/271967789_100152391 | title=2018丹巴嘉绒乡村风情节:美不胜收的“成人礼”  | date=29 十月 2018 | language=中文 | accessdate=31 三月 2020 }}</ref>
 +
 
 +
==名优特产==
 +
 
 +
===丹巴石榴===
 +
 
 +
石榴于唐朝时代传入丹巴。曾在一个时期被列入供品。丹巴石榴呈宫灯形,酸甜风味按果皮颜色区分,白皮、青皮为甜石榴;红皮属酸石榴。
 +
 
 +
===蜂蜜===
 +
 
 +
丹巴本地居民历史上就有养蜂的习俗,个别经验丰富的养蜂户,在黑刺花期,创造了群产蜂蜜65公斤的高产记录。
 +
 
 +
===大紫胸鹦鹉===
 +
 
 +
大紫胸鹦鹉,又名四川鹦鹉、丹巴鹦鹉,被列国家Ⅱ级保护动物。由于大紫胸鹦鹉体型适中,羽色艳丽,能模仿人语,作为宠物驰名中外。新千年以来,由于自然因素及人为的大量捕获,野外资源破坏严重。
 +
 
 +
===苹果===
 +
 
 +
丹巴,四川苹果产量较多的 份之一。也是中国苹果的优质生态区。主栽品种有金冠、红星、红冠、红富士、新红星等
 +
 
 +
==视频==
 +
 
 +
你不知道的人间天堂,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
 +
 
 +
 
 +
{{#iDisplay:k0501v2l5hr|800|600|qq }}
 +
 
 +
==视频==
 +
 
 +
丹巴县旅游宣传短片(WMA格式)
 +
 
 +
 
 +
{{#ev:youku| XNzI5MjQzNzA4 }}
 +
 
 +
==视频==
 +
 
 +
丹巴宣传片4.23
 +
 
 +
 
 +
{{#iDisplay:l08639x8gvs|800|600|qq }}
 +
 
 +
==参考文献==
 +
 
 +
{{Reflist}}
 +
 
 +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於 2020年4月10日 (五) 20:41 的最新修訂

丹巴縣位於甘孜藏族自治州東部,是甘孜州的東大門,介於北緯30°24′至31°23′、東經101°17′至102°12′,轄區面積5649平方公里,東與阿壩州小金縣接壤,南和東南與康定縣交界,西與道孚縣毗鄰,北和東北與阿壩州金川縣相連。其向東可進入四姑娘山風景區、臥龍自然保護區和黃龍、九寨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區;朝南可進入情歌的故鄉——康定和瀘定橋、海螺溝冰川公園;往西還可進入大香格里拉環線,是川西旅遊環線上的重要承接點和主要景區之一。丹巴縣幅員5649平方公里,境內高山對峙,峰巒重疊,峽谷深邃,景色獨特。丹巴縣城位於大渡河畔的章谷鎮,海拔1860米,距州府康定137 公里,距成都368公里。全縣總人口61000餘人,轄14個鄉1個鎮,是一個以藏、漢民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縣。 在西部大開發的新形勢下,丹巴的文化旅遊資源得到了初步的開發,「中國最美麗的鄉村」、「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景觀村落」。「古碉•藏寨•美人谷」「東女國故都」「大渡河畔第一城」、「天然地學博物館」等旅遊形象品牌已成為了丹巴的代名詞。青藏高原型季風氣候,著名的甲居藏寨、墨爾多神山、中路石棺墓群、莫斯卡格薩爾石刻、黨嶺自然風光,東谷天然盆景、中路、梭坡古碉群以及極富傳奇的十三角古碉等旅遊資源也在縣域內爭相輝映,深受國內外遊客喜愛。*[1]

歷史沿革

建制縣時,取丹東、巴底、巴旺三土司音譯漢文首字為縣名,故名丹巴。

戰國時期,奴隸制蜀國統治四川盆地西部岷江流域一帶,丹巴縣境屬其轄區邊緣。

秦王朝時期,縣境域為蜀郡邊徼。

漢屬西羌,隋為嘉良夷。

唐屬羈糜金川州,隸劍南節度使管轄。後吐蕃勢強漸次東侵,縣境被侵占。

宋仍置東西嘉良州。元代分別屬威、茂二州下轄的千戶所、萬戶府及長河西、魚通、寧遠軍民安撫司管轄。

明代,縣境(今中路、梭坡、格宗、章谷鎮、水子、東谷地區)屬西安行都指揮使司控制範圍;縣境大小金川及革什扎河流域歸金川寺演化禪師治理;明永樂五年(1407年),氂牛河及大渡河一帶歸長河西、魚通、寧遠宣慰司管轄。

在承襲明代疆域隸屬關係的基礎上,清康熙五年,明正土司屬地魯密章谷十七土百戶(今縣境二十四村地區)範圍劃歸長河西、魚通、寧遠宣慰司管轄;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縣境革什扎河流域歸丹東革什扎安撫司管轄;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縣境巴底、巴旺、聶呷區域歸巴旺安撫司管轄,後巴底境域歸巴底宣慰使司管轄;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改土設屯」,縣境岳扎、半扇門、太平橋等地歸章谷屯管轄,屯署設在白呷山下(今章谷鎮一帶),隸屬於成綿道懋功屯務廳。同治十二年(1837年),在原章谷屯轄區的基礎上,劃明正土司屬地魯密章谷十七土百戶地區,革什扎、巴底、巴旺土司管轄區域歸章谷屯管轄,隸屬打箭爐廳。至此,基本形成以後設置縣治境域的雛形。

民國元年(1912年),建立丹巴縣,設置建縣後,隸屬於康定川邊經略使署,縣下分設五路。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十月,紅軍長徵到丹巴,成立丹巴縣蘇維埃政府,轄7區49個鄉村級蘇維埃政府。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丹巴縣屬西康屯墾區。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元月,西康省 政府成立,丹巴縣隸屬第一行政督察區。

1950年4月18日,丹巴縣解放。

1950年11月,西康藏族自治區成立,丹巴縣屬其管轄。

1955年3月,改西康省藏族自治區為西康省藏族自治州;同年10月,川康並省,西康省藏族自治州更名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縣屬其管轄。

1990年,全縣轄4區、15鄉、1鎮。縣治章谷鎮,距州府康定137公里,距省府成都368公里。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滿族、瑤族、侗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2000年,丹巴縣轄1個鎮、14個鄉:章谷鎮、格宗鄉、水子鄉、邊爾鄉、梭坡鄉、丹東鄉、巴底鄉、岳扎鄉、巴旺鄉、太平橋鄉、聶呷鄉、半扇門鄉、中路鄉、東谷鄉、革什扎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55753人,其中:章谷鎮7849、巴底鄉5004、巴旺鄉2735、聶呷鄉3238、革什扎鄉4960、邊耳鄉1772、丹東鄉1209、東谷鄉3109、水子鄉3302、格宗鄉3866、梭坡鄉3144、中路鄉2873、岳扎鄉4119、半扇門鄉4497、太平橋鄉4076。

2005年9月2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丹巴縣中路鄉更名為東女谷鄉。

2019年4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決定丹巴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人口民族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丹巴縣總人口55753人。 2011年末,丹巴縣總人口60279人,人口自然增長率2.05%,丹巴縣主要以藏族為主,另有漢族、回族、彝族、苗族、滿族等民族。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丹巴縣位於甘孜藏族自治州東部,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邊緣,成都平原以西的邛崍山脈西坡,是甘孜州的東大門,東與阿壩州小金縣接壤,南和東南與康定縣交界,西與道孚縣毗鄰,北和東北與阿壩州金川縣相連,介於北緯30°24′至31°23′、東經101°17′至102°12′,東西最寬86﹒9公里,南北最長105﹒7公里,轄區面積5649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丹巴縣東西最寬86﹒9公里,南北最長105﹒7公里, 屬岷山邛崍山脈之高山區,大渡河自北向南縱貫全境,切割高山,立體地貌顯著,是川西高山峽谷的一部分。境內峰巒疊嶂、峽谷幽深,丹巴縣地勢西南高,東南低,全縣最低海拔1700米,最高海拔5820米,相對高差為4120米,所以又有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氣候特點。 丹巴縣屬高山狹谷型地貌,境內地質總體構造形態為一背復斜,由一系列平行排列線狀褶皺組成,褶皺主要由春牛場背斜、丹巴向斜11個褶皺組成,各級褶皺之上有次級褶皺的迭加。斷裂活動較強烈,主要斷裂以北西向,次為北東向,南北向一般規模較小,影響最大的為玉科—丹巴斷裂,貫穿丹巴全境。以高山深切河谷為主,地勢呈西高東低,北高南低,西北向東南傾斜。

自然氣候

丹巴縣屬青藏高原型季風氣候,呈垂直帶分布。山頂與河谷的氣溫相差24℃以上。年平均氣溫14.2℃,1月平均溫度4.4℃,8月最熱,月平均溫度22.4℃。每年12月開始至次年3月,4500米的高山路面會結冰,無霜期316天,年降水量600毫米,日照充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水文

丹巴縣處於長江上游,境內水系發達,河流縱橫,溪溝密布,共131條,大金川河、小金川、革什扎河、東谷河在縣城附近匯入大渡河,流域面積4721平方公里。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丹巴縣其獨特的地質構造,境內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礦產資源品位高,易開發,主要優勢礦產資源有鉑、鎳、雲母及金礦,至2010年底,已探明大型礦床有鉑鎳礦、白雲母礦,中型礦床4個,小型礦床13個,半扇門鄉關洲硅礦會儲量就高達15億噸。

土地資源

至2011年底,丹巴縣土地總面積5649平方公里,林地358.5萬畝,草地228.3萬畝,耕地11萬畝,其它用地249.6萬畝。

植物資源

丹巴縣是西南地區重點林區,植被群落從低海拔到高海拔分為6個類型,其植被主要成垂直分布,共有草本植物342種,木本植物57科,119屬、223種;有雲杉、冷杉、鐵杉、樺木等,珍稀樹種有紅豆杉、檀木;藥用植物有227種,主要有無花果黨參貝母天麻當歸。常見經濟木有蘋果花椒核桃杜仲厚朴等。森林植物產品豐富,有松茸羊肚菌黃絲菌猴頭菌大腳菇木耳等幾十種可食用、藥用的野生菌和野生食用植物。

動物資源

有國家一類重點保護動物6種,國家二類保護動物30餘種,省重點保護動物30餘種,主要保護動物有白唇鹿胡兀鷲藏酋猴黑熊馬麝白臀鹿藏原羚盤羊白馬雞鸚鵡藏馬雞錦雞旱獺等。

水利資源

丹巴縣水利資源極其豐富,丹巴處於長江上游,境內水系發達,河流縱橫,溪溝密布,多達131條,大金川河、小金川、革什扎河、東谷河在縣城附近匯入大渡河,流域面積4721平方公里,水利資源極其豐富,水能理論蘊藏量386萬千瓦,境內還有豐富的地熱資源,有一定的開發價值。

地熱資源

丹巴縣地熱資源豐富,有30餘處出露點,有丹東熱水塘、邊爾黨嶺溫泉,東谷氂牛熱水塘溫泉等。

旅遊資源

旅遊資源涉獵自然旅遊資源、歷史文化旅遊資源和社會旅遊資源三大類,17個亞種,30個小類。有奇異壯麗的自然景觀,有旖旎瑰麗的民族風情,古老而神秘的民族歷史文化,是四海嘉賓休閒度假、探險旅遊、回歸大自然的最佳去處。

自然旅遊資源

獨特而複雜的地質構造和變質岩水系,勘稱「地質百慕大」,已成為國內地學研究的熱點之一。由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妙,形成了維我獨有的河流景觀,氣象景觀,自然風光。

歷史文化資源

丹巴素有「千碉之國」、「美人谷」之稱,是嘉絨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民族文化悠久,有國內獨有、世界罕見的中路、梭坡古碉群,有天人合一,具有濃烈的民族風格的嘉絨藏族民居.有新時期時代古石棺群,土司官寨,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文化底蘊極其深厚,內涵豐富的嘉絨民族風情,有不同旋律、不同情調、不同寓意的鍋莊、嘉絨藏戲、嘉絨藏族多姿多彩的服飾,精彩的弓箭舞及賽馬等傳統文體活動,有頂毪衫和搶頭帕等頗為獨特的丹巴嘉絨藏族婚戀習俗,還有特色濃厚的傳統婚禮和喪葬習俗。

社會旅遊資源

有每年農曆七月初十至十五的墨爾多山廟會;農曆四月初八的轉山會;農曆十一月十二日的嘉絨藏曆年;還有觀花節、燃燈節、賞花節、咂酒節等。

旅遊商品資源

旅遊商品資源十分豐富,有獨具特色的民族工藝品、土特產品和當地具有傳統特色的飲食文化,具有當地特色和紀念意義的旅遊商品。

產業旅遊資源

有初具規模的干水果基地,蘋果、梨、核桃、花椒等果園眾多,觀光農業獨具特色,別有情趣。農作物由於氣候差異,形成成熟期差異,有着「人間四月芳芬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景象,有獨具特色的觀光生態農業資源。

行政區劃

2011年,丹巴縣轄1個鎮、14個鄉:章谷鎮、格宗鄉、水子鄉、邊爾鄉、梭坡鄉、丹東鄉、巴底鄉、岳扎鄉、巴旺鄉、太平橋鄉、聶呷鄉、半扇門鄉、中路鄉、東谷鄉、革什扎鄉。 2019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甘孜州調整康定市等6個縣(市)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覆,關于丹巴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1)撤銷丹東鄉、邊耳鄉,設立丹東鎮,以原丹東鄉和原邊耳鄉所屬行政區域為丹東鎮的行政區域,丹東鎮人民政府駐丹東村1組80號。 (2)撤銷東谷鄉、水子鄉、東女谷鄉、聶呷鄉和岳扎鄉,設立東谷鎮、墨爾多山鎮和甲居鎮。 以原東谷鄉和原水子鄉納交一村、納交二村、科里村所屬行政區域為東谷鎮的行政區域,東谷鎮人民政府駐東谷村1組52號。 將原水子鄉水子一村、水子二村、水子三村、大馬村、長納村、各宗村、吉宗村,原東女谷鄉縱寧村、俄滿村、俄多村,原聶呷鄉甲居三村佛爺岩片區,革什扎鎮布科村索斷橋片區和梭坡鄉宋達村黃土坎區域,巴旺鄉扎科村大金川河中心線以東集體荒山荒坡區域劃歸章谷鎮管轄,章谷鎮人民政府駐水子一村1組7號。 以原東女谷鄉克格依村、基卡依村、呷仁依村、波色龍村、罕額依村、折龍村、李龍村和原岳扎鄉所屬行政區域為墨爾多山鎮的行政區域,墨爾多山鎮人民政府駐岳扎壩村1組39號。 將原聶呷鄉(除甲居三村佛爺岩片區)和巴旺鄉聶拉村、小巴旺村、小聶呷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甲居鎮管轄,甲居鎮人民政府駐聶呷村4組17號。 (3)撤銷格宗鄉,設立格宗鎮,以原格宗鄉所屬行政區域為格宗鎮的行政區域,格宗鎮人民政府駐格宗村2組17號。 (4)撤銷半扇門鄉,設立半扇門鎮,以原半扇門鄉所屬行政區域為半扇門鎮的行政區域,半扇門鎮人民政府駐半扇門一村1組41號。

經濟

綜述

2010年,丹巴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6.8億元,比2009年增長13.4%,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13萬元。工業總產值達1.6億元,民營經濟增加值達到2.57億元。 2011年,丹巴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52億元,比2010年增長15.8%。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42億元,比2010年增長7.6%;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2億元,比2010年增長20.4%;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89億元,比2010年增長17.4%。第一、二、三產業的結構比例由上年的27.9∶37.5∶34.6調整為28.4∶37.6∶3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6億元,比2010年增長22.9%;財政總支出6.41億元,比上年增長18.9%;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149元,比2010年增長30.1%。

第一產業

改革開放以後,丹巴縣逐漸推行生產責任制,到1988年全縣農村7942戶農民全部實行了包產、包干到戶責任制,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農業產值大幅增長。 2010年丹巴縣投入農業產業發展資金155萬元,建成蔬菜、豆薯、水果基地1266.67公頃,特色林果基地800公頃,糧食高產創建示範片666.67公頃和生豬養殖小區1個。 2011年,丹巴縣農業總產值2.99億元,比上年增長24.2%。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776公頃,糧食總產量19219噸,比上年增長4.1%。發展生豬、肉羊、氂牛養殖小區累計21個285戶,畜種改良4.09萬頭,畜牧業產值突破億元關口;各類牲畜存欄17.6萬頭。

第二產業

從上世紀90年代起,丹巴縣共實施礦業地質勘探項目13個,先後引進和建成協作白鎳公司、丹巴縣有色金屬浮選廠、美河金礦等11家工礦企業。實現了礦產資源的規模化開發、精深加工和就地增值。2009年,礦業總產值達9450萬元,是1978年的10倍。工業增加值達到9213萬元。 2010年丹巴縣招商引進到位資金11億元,同比增長25.1%,革什扎河、東谷河、小金河水電開發公司及康定紅葡萄酒廠等一批企業成功落戶丹巴。 2011年,丹巴縣工業總產值3.04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9.26億元;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3.32億元,比2010年增長18.2%;引進招商項目16個,簽約金額達13億元,到位資金3億元。

第三產業

從2002年起,丹巴縣深入挖掘風土文化、自然景觀、歷史文物等方面的旅遊價值,旅遊產業以它獨特的優勢得到驚人的發展。丹巴藏寨古碉群列入國家申遺清單,藏族石砌技藝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0年,丹巴縣深度打造「古碉•藏寨•美人谷•中國最美麗鄉村」品牌,依託康東環貢嘎山兩小時經濟圈和川西環線建設,全年共接待遊客25.6萬人,實現旅遊總收入1.67億元。 2011年,丹巴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6億元,比上年增長18.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42元,比上年增長17%;2011年共接待中外遊客143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8.3億元。

社會

城鄉生態建設

2010年,丹巴縣投資400餘萬元增設和購置城市綠化、亮化及環衛設施,自來水廠至城區5公里主輸水管網鋪設改造項目及城區第二水廠項目已經完成。啟動了面積12.67公頃的五里牌新區規劃建設和2公里防洪堤建設。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生態建設工程穩步推進,完成公益林建設866.67公頃,森林管護18萬公頃,鞏固退耕還林成果0.53萬公頃。

教育

2010年,丹巴縣為8595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除學雜費和書本費,4065名貧困家庭寄宿制學生得到生活費補助,891名貧困學生得到政府資助,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達99.82%,376名學生到內地接受「9+3」免費中職教育。

醫療衛生

2010年,丹巴縣投入資金 196 萬元用於縣醫院綜合門診大樓、鄉(鎮)衛生院、村級衛生站及婦幼保健院等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新農合」縣級配套資金 86.2萬元,「參合」群眾4.87萬人,參合率達97.14%,受益1.66萬人次,累計報銷1522.66萬元。

民生

2010年,丹巴縣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 492人,開發下崗失業人員公益性崗位 91 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發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費 299萬元、社保補貼72萬元。全面推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程,參保 2.83萬人,為5950人發放養老保險金196.3 萬元;落實農村低保資金 852 萬元、發放農村五保戶生活補助金 85.7萬元。

2010年,丹巴縣實施扶貧開發項目 28 個, 投入資金1845.92 萬元。新建和改擴建鄉村公路104.4公里,新建、維修橋樑3座180延米;建設小型蓄水池46口652立方米,「六改三建」942戶,安裝太陽能熱水器942台,改善5617戶26545名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條件。

旅遊

概況

「中國最美麗的鄉村」、「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景觀村落」。「古碉•藏寨•美人谷」「 東女國故都」「大渡河畔第一城」、「天然地學博物館」等旅遊形象品牌已成為了丹巴的代名詞。著名的甲居藏寨、墨爾多神山、中路石棺墓群、莫斯卡格薩爾石刻、等旅遊資源。

旅遊資源涉獵自然旅遊資源、歷史文化旅遊資源和社會旅遊資源三大類,17個亞種,30個小類。有奇異壯麗的自然景觀,有旖旎瑰麗的民族風情,古老而神秘的民族歷史文化,是四海嘉賓休閒度假、探險旅遊、回歸大自然的最佳去處。

景點介紹

丹巴旅遊資源豐富多彩,自然風光神奇美麗,「天然盆景」、黨嶺風光,集雪山、森林、海子、溫泉、草甸於一體;墨爾多神山,納山、水、林、崖、洞108聖景於一爐,是休閒度假、探險旅遊。

古碉是嘉絨地區藏民族先民們的建築傑作,具有悠久燦爛的歷史。丹巴縣有「千碉之國」的美譽,在大小金川及大渡河上游兩岸的村寨、山脊和要隘處聳立着無數的古碉建築。據資料介紹;鼎盛期的丹巴碉樓不下3000座,一個大的村寨即有百餘座。試想當初在深切河谷兩岸,密密麻麻林立的碉群,其氣勢是何等的壯觀! 據不完全統計,如今縣境內僅存古碉166座,主要分布在梭坡、蒲各項、中路,其中梭坡84座、蒲各頂29座,中路21座,其餘各鄉散存32座。現存古調最早修建於唐代,最遲為清朝增定大、小金川之時。古碉一般高20餘米,古碉具有千百年的歷史,歷經戰爭和風雨的剝蝕、地震的考驗,至今仍巍然屹立,有的久已偏倚,卻不倒塌,有的甚至彎曲如弓,自成奇景,其建築藝術堪稱精湛絕妙,令人嘆為觀止。古碉為片(亂)石夾泥砌成,稜角筆直,牆面光滑,下寬上窄,面隨高度增加而內收。最高達50m,內建樓層十餘層至二十餘層,每層可容納10餘人,每座碉容納百餘至二百餘人。這些古碉的建築形式多種多樣,從形狀上可分為四角碉五角碉、六角碉、八角碉、十三角碉。*[2]

丹巴美人谷

美人谷位于丹巴縣城約26公里的巴底鄉,再往一條山谷上行10多公里的邛山村中,邛山村分一村、二村、三村...,由無數漂亮的藏寨相連而成,整個山谷非常漂亮,但路途非常艱辛,幾乎不能行車,完全靠步行,要行走約2小時才能到達。

甲居藏寨

甲居藏寨位於四川甘孜州丹巴縣境內,距縣城約8公里,藏寨面積約5平方公里,居住嘉絨藏族140餘戶,藏寨從大金河谷層層疊疊向上攀援,一直伸延到卡帕瑪群峰腳下。放眼望去,卡帕瑪群峰,象一位慈母敞開寬大溫柔胸襟,憑任山寨安然躺在懷中。

墨爾多山

藏族最古老的宗教——黑教的神山,嘉絨藏族文化中心,藏區四大神山之一民族英雄的象徵,海拔5105米。據《墨爾多神山志》記載:山上共有一百零八個聖景,千餘處景點。

黨嶺風景區

黨嶺風景區位於四川丹巴縣邊耳鄉境內,總面積368平方公里。獨特的地質、地貌與氣候條件使黨嶺景區至今還保存着原始狀態的自然生態系統,保存了大量第四紀以來(距今250萬年)目前多數地區已絕跡的珍稀動物、植物、昆蟲等活化石,成為世界上非常重要的地質歷史博物館和物種基因庫。同時也是全球生物地理區域中的最具代表性的地區之一,具有極為重要的保護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

「東方金字塔」—丹巴古碉群

丹巴縣的古碉樓歷史,可追溯到秦漢時期,稱「邛籠」。秦漢時期,「邛籠」的營建者冉馬龍部落,主要生活在四川阿壩州和甘孜州地區,分布在岷江上游一帶,即茂縣、汶川、理縣等地。到隋唐時代,這種碉樓在四川西部和整個藏東地區盛行起來。丹巴的碉樓也源自羌碉,但其宏大的規模,非凡的氣勢,千姿百態,已遠非羌碉所能比擬。 古碉由泥土和石塊砌成,外形美觀,牆體堅實,大都與民寨相鄰而建,但也有單獨矗立在平地與山谷當中的。古碉外形從四角、五角到八角不等,少數有十三角,均為高狀方柱體,高度在10~50米左右,大多為30米左右。古碉從其功用上來看,可分為防禦碉、烽火碉、風水碉、伏魔碉。防禦碉。顧名思義用於戰爭時期的防禦作用,冷兵器時代,堅固的碉樓攻不可破,居高臨下又十分利於攻擊;烽火碉,古時用於傳遞信息;風水碉,用於祈求平安和福報;伏魔碉,則用於辟邪去祟。據傳,建造古碉前需卜卦、合氣運,否則容易反受其害。 丹巴是我國石碉樓分布最集中、數量最多的地方,獲贊「千碉之國」。丹巴的石碉樓均為木石結構建築,現存的石碉樓最早建於漢代。其中,中路和梭坡兩鄉又是石碉樓分布最多的。 梭坡是整個丹巴、乃至世界上古碉最集中,數量最多的地方,共有84座。梭坡位于丹巴縣城東南約5公里的大渡河邊,遠觀之,其雄壯巍峨之氣勢讓人驚嘆不已,尤其黃昏時分夕陽西下,碉樓群迎着霞光,場景令人驚嘆。

丹東莫斯卡

莫斯卡位於縣境內丹東鄉西北部,與道孚縣金川接壤,是離縣城最遠的一處旅遊區,總面積1370公頃,境內動、植物資源豐富:有國家一、二級保護野生動物30餘種,省級重點保護動物8種,這裡生活着白唇鹿、雪豹、金雕、胡兀鷲、藏獼猴、林麝、藏馬雞、旱獺、灰兔、盤羊等等珍稀動物;名貴藥材20餘種;有冷杉、雲杉、高山櫟、杜鵑等多種野生植物。那裡山奇、石怪、水美、林幽、雲媚,是人和動物和諧生存的典型地區,「人獺情」就是最好的佐證。每到夏季,五顏六色的花朵,好似天女撒下的片片花瓣,點綴在碩大的地毯上;活蹦亂跳的牛羊,如散落在草海的顆顆珍珠;鑲嵌在草坡中的無數湖泊,在陽光照耀下,閃灼耀金,一碧萬頃。道路邊、草叢中旱獺、灰兔、盤羊穿梭出沒,身臨其境,猶如進入夢幻中的動物王國。莫斯卡金龍寺里還珍藏有許多《格薩爾王傳》的人物石板刻畫,「文革」期間,人物石板刻畫遭到嚴重破壞。現存石刻畫是當時人們將其反扣在廟宇的屋檐上才免遭破壞。2002年5月8日,國內外知名名的藏學專家,西南民院博物館館長楊嘉銘教授一行到丹東鄉莫斯卡村「省級自然保護區」考察,在金龍寺觀賞格薩爾人物石刻畫時,驚奇地發現這樣大規模的《格薩爾王傳》人物石刻畫在世上實屬罕見,於是引起了楊教授等人的注意。此後,隨着新聞媒體的宣傳以及民間的相互擺談,人物石板刻畫聲名遐邇。

交通

至2010年底,丹巴縣公路通車裡程達824.7公里,其中新建成通鄉油路78.92公里和通村公路589.78公里,省道303線丹巴段改造工程動工。

風土人情

風情節

丹巴的選美節又叫風情節,每年10月26日至28日舉行,2001年選出了一朵金花,二朵銀花,五朵石榴花,還要選出一朵康巴之花,個個美艷群芳。 丹巴縣嘉絨藏族民俗文化 丹巴地區古稱嘉莫•查瓦絨,簡稱「嘉絨」,意為藏區四大峽谷之一氣候溫和河谷農區的人,習稱嘉絨娃,是藏族重要的組成部分。丹巴縣歷史悠久,民俗風情古樸動人,能歌善舞、熱情好客的嘉絨藏族,獨具特色的嘉絨藏寨民居、形式多樣的丹巴鍋莊、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嘉絨服飾。 丹巴嘉絨藏族人民能歌善舞,素有「歌舞之鄉」的美譽,民間舞蹈十分豐富,其中以丹巴鍋莊、弓劍舞最具民族特色。

民族服飾

嘉絨藏族服飾是整個藏族服飾中頗具代表性的,服飾多是用氆氌、呢子、毛料等上品料製作,上衣外套分大領和小領,也有長裝和短裝。外套的衣領、袖口等處鑲有水獺皮、豹皮。領口、袖口均用金絲緞鑲邊。着裝一般分為盛裝和便裝,用於不同的季節的場合。

男子服飾:丹巴嘉絨藏族男子服裝由袍子、襯衫、褲子、帽子、鞋等元素構成。丹巴男子的裝飾品多見於頸、胸、腰、手子上。頸上多戴以珊瑚、翡翠、瑪瑙、松耳石等製成的項鍊,有的在項鍊上還掛一個小護身盒(嘎烏),腰上佩帶有精細的長腰刀,腰帶一般都用大紅、玫瑰、粉綠色的綢帶,在腰後打結。手子上戴戒子,一種為金質的圓圈狀,沒有圖案;一種為銀質的有精美圖案,並嵌有珊瑚、翡翠。 婦女服飾:丹巴藏族婦女的服飾比男子服飾複雜,與其它地區的藏族服飾有明顯的差別。如果說丹巴男子的服飾表現了與其他藏區的聯繫,那麼丹巴婦女的服飾則充分表現了嘉絨地區的地域特點。丹巴藏族婦女的着裝,平時以便裝「三片」(一片是搭在頭頂的頭帕,當地人稱「巴惹」;一片是下身前面所系的近一尺寬的窄圍腰,當地人稱「罕修」或「航召」;一片是下身後面所系的寬大的後圍腰,當地人稱「格支」或「瑪桑」。)為主。盛裝時則以外套、百褶裙、披衫為基本元素。丹巴婦女的裝飾非常豐富,也十分講究,製作也非常精美,包括:頭匝、耳環、項鍊、護身盒、腰飾、手鐲和戒指等。丹巴縣太平橋鄉至今還保存有五十多套清朝時期嘉絨藏區流行的女性古裝服飾——宅壟服飾。

頂毪衫

毪衫是一種用羊毛織成的藏式長衫外套,厚實保暖,經久耐磨,既可禦寒,亦可防雨,秋冬皆宜。頂毪衫為中路、梭坡及24村一帶青年男女求愛表達愛意的一種方式。每當青年男子要去向姑娘求愛或約會時,總要在頭上頂一件寬大的毪衫,不讓別人認出自己的是誰。頂毪衫時,有三五個小伙集體頂,也有單個行動,在聚會活動中,都有姑娘聚集,小伙子們便各自頭頂一件毪衫來到姑娘們聚集的地方。如與姑娘有約,樓上的姑娘會為小伙子悄悄的開門,放小伙子進去。若未約,那小伙子想法「安頓」好看門狗,並設法進去。進門後,依然用毪衫蓋頭並蹲在鍋莊外,用變聲的嗓音或口哨向姑娘拋去一隻只情歌和山歌,歌詞內容十分豐富,意境悠遠,若姑娘有意就會請他們進入鍋莊內,若姑娘無意就將他們趕走。這種方式現實生活中已不多見,但他體現了嘉絨藏族人民對幸福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搶頭帕

搶帕子是丹巴革什扎、巴旺、氂牛地區至今還流傳着的一種獨具特色的擇偶方式。每當有各種聚會時候,是未婚男女選擇對象的好機會,年輕的小伙子和姑娘們都身着節日盛裝,小伙子若見自己喜歡的姑娘,對姑娘產生好感,便輕輕地將其頭上的帕子搶去,如姑娘對小伙子無意,她會找出各種藉口討回頭帕。如姑娘有意,她會將頭帕作為信物送與小伙子,並將頭帕作為下次約會的信物。待兩人加深了解後,如果雙方都有意,則由雙方家庭出面為他們商定婚姻大事。男子在搶頭帕時決不能對女子有絲毫粗魯的行為,否則會受到人們的譏笑和譴責,而且知情的姑娘以後都不會與他們往來。

嘉絨藏族風情

丹巴當地藏族屬嘉絨支系,意指:講藏語方言嘉絨話,並以農業生產為主的藏族,藏區稱這地區的藏民為「絨巴」,只有語言,無文字,很多新一代藏民甚至只能說漢語,不會說藏語,大都已漢化,民風相當純樸,熱情,好客。 世代居住的藏寨和他們雍容華貴的民族服飾及飾物,熱烈隆重的祭祀慶典,別具一格婚喪嫁聚,悠揚悅耳的山歌,矯健歡快的鍋莊,以及香噴噴的青稞酒、酥油茶、藏瓜湯,構成了一幅幅動人的風土人情畫卷。*[3]

丹巴「墨爾多廟會」

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清王朝平定金川之亂後,岳鍾琪部郭剛將軍及其部屬,曾參拜墨爾多廟,並動員士卒引小金河水,在廟前修建魚塘,供善男信女放生用,以求福免禍。*[4]

嘉絨藏曆年

丹巴自古以來就有過嘉絨藏年的習俗。嘉絨年既有別於藏曆年,又不同於內地春節。嘉絨年是紀念當地驅魔降妖的英雄阿尼各爾東而沿襲下來的節日。一般在農曆11月期間,具體過年時間,巴底、巴旺、革什咱等地稍有差異。巴底一帶在農曆11月12日至16日,巴旺、革什咱等地則在11月1日至15日。*[5]

「2012中國四川丹巴嘉絨藏族風情節」在四川甘孜州丹巴縣拉開序幕,來自丹巴縣15個鄉鎮的美女在風情節上爭奇鬥豔,角逐金花、銀花、石榴花。

丹巴藏戲

藏戲的藏語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據傳藏戲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劇目內容又多是佛經中的神話故事,故而得名。藏戲起源於8世紀藏族的宗教藝術。17世紀時,從寺院宗教儀式中分離出來,逐漸形成以唱為主,唱、誦、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結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戲唱腔高亢雄渾,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聲幫和。藏戲原系廣場劇,只有一鼓一鈸伴奏,別無其他樂器。 藏戲是藏族戲劇的泛稱。藏戲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劇種系統,由於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條件、生活習俗、文化傳統、方言語音的不同,它擁有眾多的藝術品種和流派。藏戲大約起源於距今600多年以前,比被譽為國粹的京劇還早400多年,被譽為藏文化的「活化石」。西藏藏戲是藏戲藝術的母體,它通過來衛藏宗寺深造的僧侶和朝聖的群眾遠播青海、甘肅、四川、雲南四省的藏語地區,形成青海的黃南藏戲、甘肅的甘南藏戲、四川的色達藏戲等分支。印度、不丹等國的藏族聚居地也有藏戲流傳。 藏戲種類繁多,但主流的是藍面具藏戲。演出一般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頓」,主要是開場表演祭神歌舞;第二部分為「雄」,主要表演正戲傳奇;第三部分稱為「扎西」,意為祝福迎祥。藏戲的服裝從藏戲種類繁多,但主流的是藍面具藏戲。 藏戲表演時,演員不化妝,主要是戴面具表演。藏戲有白面具戲、藍面具戲之分。藍面具戲在流傳過程中因地域不同而形成覺木隆藏戲、迥巴藏戲、香巴藏戲、江嘎爾藏戲四大流派。 *[6]

丹巴鍋莊

丹巴鍋莊:豪邁明快、舞姿活潑,最為藏族人民所喜聞樂見的自娛性歌舞,一般在節日慶典、婚宴等時在庭院、草地、林中進行。丹巴鍋莊是藏民族文化藝術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是民族歌舞的一大種類。*[7]

丹巴成人儀式

成人儀式:丹巴嘉絨藏族女子的成年禮一般在中路、梭坡一帶以自然村落為單位,在當地藏語中稱為「幾薩」,意為「穿成年新裝」,當地漢語則叫「戴角角」。舉行的時間一是需請喇嘛或共巴擇吉日,二是需在農時有閒的時候,參加成年禮的未成年女性人數不等,可集體、也可單獨舉行,其原則是女子必須歲足17歲。*[8]

名優特產

丹巴石榴

石榴於唐朝時代傳入丹巴。曾在一個時期被列入供品。丹巴石榴呈宮燈形,酸甜風味按果皮顏色區分,白皮、青皮為甜石榴;紅皮屬酸石榴。

蜂蜜

丹巴本地居民歷史上就有養蜂的習俗,個別經驗豐富的養蜂戶,在黑刺花期,創造了群產蜂蜜65公斤的高產記錄。

大紫胸鸚鵡

大紫胸鸚鵡,又名四川鸚鵡、丹巴鸚鵡,被列國家Ⅱ級保護動物。由於大紫胸鸚鵡體型適中,羽色艷麗,能模仿人語,作為寵物馳名中外。新千年以來,由於自然因素及人為的大量捕獲,野外資源破壞嚴重。

蘋果

丹巴,四川蘋果產量較多的縣份之一。也是中國蘋果的優質生態區。主栽品種有金冠、紅星、紅冠、紅富士、新紅星等。

視頻

你不知道的人間天堂,四川省甘孜州丹巴縣


視頻

丹巴縣旅遊宣傳短片(WMA格式)


視頻

丹巴宣傳片4.23


參考文獻

  1. 探索天人合一的淨土:丹巴縣. 26 七月 2018 [31 三月 2020] (中文). 
  2. 成都租車包車去丹巴看經典美景. 25 三月 2016 [31 三月 2020] (中文). 
  3. 中國影像方志 丹巴:峽谷秘境千碉之國 東女神韻風情藏地. 29 三月 2020 [31 三月 2020] (中文). 
  4. 墨爾多廟會. 21 八月 2018 [31 三月 2020] (中文). 
  5. 2018藏曆新年和春節重合!到甘孜過年,才算見過香巴拉!. 25 一月 2018 [31 三月 2020] (中文). 
  6. 深藏在橫斷山脈中鮮為人知的世外桃源——魅力丹巴. 04 十一月 2017 [31 三月 2020] (中文). 
  7. 丹巴鍋莊,曲是思想,舞是血脈. 13 十一月 2017 [31 三月 2020] (中文). 
  8. 2018丹巴嘉絨鄉村風情節:美不勝收的「成人禮」. 29 十月 2018 [31 三月 2020]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