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又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俗称宛平南路600号,是中国上海市唯一一座精神病学专科…”)
 
行 1: 行 1: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又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俗称宛平南路600号,是中国上海市唯一一座精神病学专科三级甲等医院,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管理,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附属医院之一,主导上海全市精神卫生领域的医疗、教研、预防康复、心理咨询和学术交流等工作。精神卫生中心的前身是陆伯鸿于1935年在上海县(今闵行区)主办的普慈疗养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疗养院被上海市军管会接管,1958年改为上海市精神病防治院,主院区迁至徐汇区宛平南路600号,原址成为分院区。1985年,医院再次改名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医院于1990年代获评三级甲等医院,之后成立自愿戒毒中心和心理咨询中心。2006年,医院挂牌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同时作为复旦大学医学院和同济大学医学院的教学医院。
+
'''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又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俗称宛平南路600号,是中国上海市唯一一座[[ 精神病学]] 专科三级甲等医院,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管理,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的附属医院之一,主导上海全市精神卫生领域的医疗、教研、预防康复、心理咨询和[[ 学术]] 交流等工作。精神卫生中心的前身是陆伯鸿于1935年在上海县(今闵行区)主办的普慈疗养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疗养院被上海市军管会接管,1958年改为上海市精神病防治院,主院区迁至[[ 徐汇区]] 宛平南路600号,原址成为分院区。1985年,[[ 医院]] 再次改名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医院于1990年代获评三级甲等医院,之后成立自愿戒毒中心和心理咨询中心。2006年,医院挂牌成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同时作为[[ 复旦大学医学院]] [[ 同济大学]] 医学院的[[ 教学]][[ 医院]]
  
 精神卫生中心分为徐汇和闵行两个院区,以及下属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心,设有超过2,100张病床,是中国大陆规模最大的精神卫生机构。医院长期位居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综合榜前100位和精神医学专科全国前3位。医院治疗范围包括各类精神障碍,还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精神卫生中心开通运行了心理援助公益热线(021-12320-5)为公众提供心理干预和咨询服务,还在多场灾难或事故后为受害者提供心理干预,同时与禁毒部门合作开展禁毒工作,与其他医院、企业和司法部门合作提供社会服务。医院还与全球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合作,参与精神医学的教学和研究。
+
 精神卫生中心分为徐汇和闵行两个院区,以及下属的[[ 心理咨询]] 和治疗中心,设有超过2,100张病床,是[[ 中国大陆]] 规模最大的精神卫生机构。医院长期位居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综合榜前100位和精神医学专科全国前3位。医院治疗范围包括各类精神障碍,还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精神卫生中心开通运行了心理援助公益热线(021-12320-5)为公众提供心理干预和咨询服务,还在多场灾难或事故后为受害者提供心理干预,同时与禁毒部门合作开展禁毒工作,与其他医院、企业和司法部门合作提供社会[[ 服务]] 。医院还与全球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合作,参与精神医学的教学和研究。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35年成立的普慈疗养院。1935年6月,在企业家、慈善家陆伯鸿的发起下,上海租界、天主教公教进行会和慈善家集资10余万银圆,在上海县(今闵行区)北桥建立了普慈疗养院收治精神疾病患者,上海市政府也提供了资助。疗养院由陆伯鸿担任首任院长,教会神职人员负责管理。当时的教堂至今仍保留在精神卫生中心闵行院区内,疗养院旧址于2014年入选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疗养院设有300至400张病床,是当时远东地区最大、设备最完善的精神科专科医院,但囿于当时的医学水平,多数病人仅被收容在此,并无有效的治疗。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医院内设立了伤兵医院和难民所。医院的德国籍神父与日军交涉周旋,最终确保了医院的正常运行。战后医院又获得了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和中国天主教福利会的资助。国共内战中,国民党军队撤离上海之前炸毁了医院的水塔和教堂钟楼。
+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35年成立的普慈疗养院。1935年6月,在[[ 企业家]] [[ 慈善家]] 陆伯鸿的发起下,上海租界、[[ 天主教]] 公教进行会和慈善家集资10余万银圆,在上海县(今闵行区)北桥建立了普慈疗养院收治精神疾病患者,[[ 上海市]] 政府也提供了资助。疗养院由陆伯鸿担任首任院长,教会神职人员负责管理。当时的[[ 教堂]] 至今仍保留在精神卫生中心闵行院区内,疗养院旧址于2014年入选[[ 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疗养院设有300至400张病床,是当时远东地区最大、设备最完善的精神科专科医院,但囿于当时的[[ 医学]] 水平,多数病人仅被收容在此,并无有效的治疗。1937年,[[ 抗日战争]] 爆发后,医院内设立了伤兵医院和难民所。医院的[[ 德国]] 籍神父与日军交涉周旋,最终确保了医院的正常运行。战后医院又获得了[[ 联合国]] 善后救济总署和中国天主教福利会的资助。国共内战中,[[ 国民党]] 军队撤离上海之前炸毁了医院的水塔和教堂钟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市军管会于1952年11月12日接管普慈疗养院,更名为上海市立精神病院,交由上海市卫生局(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管理,中国著名精神病学家粟宗华主持医院工作,后任院长。此后数年间,在粟宗华的主张和上海医学界的支持下,私立虹桥疗养院、中国疯人医院、复生医院、清心医院和上海精神病疗养院等上海全部的私立精神病院都先后并入市立精神病院。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上海市军管会于1952年11月12日接管普慈疗养院,更名为上海市立精神病院,交由上海市卫生局(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管理,中国著名精神病学家[[ 粟宗华]] 主持医院工作,后任院长。此后数年间,在粟宗华的主张和上海医学界的支持下,私立虹桥疗养院、中国疯人医院、复生医院、清心医院和上海精神病疗养院等上海全部的私立精神病院都先后并入市立精神病院。
  
1958年7月,市立精神病院与上海第一和第二医学院精神科合并,联合成立上海市精神病防治院,同时作为这两所医学院精神科教学医院。此时的精神病防治院已经包括了上海全市的精神科机构。新建的精神病防治院位于宛平南路600号,设有400张病床;位于北桥的原市立精神病院成为精神病防治院北桥分院,之后一度独立管理,后于1980年重新合并;原上海精神病疗养院成为虹桥分院,1966年并入总院。全院最初共有1,100张病床,1965年时达到1,600张。1960年代,精神病防治院在氯丙嗪引进中国后,率先开始动物和临床试验,成为中国精神病学史上最早运用药物治疗精神病的机构之一。1981年时,精神病防治院成立了上海市精神卫生研究所,从事相关疾病的科研工作。此医院是中国精神病学界率先允许患者在院内自由行动的精神病院之一,1984年还曾组织部分患者前往杭州旅游。
+
1958年7月,市立精神病院与上海第一和第二医学院精神科合并,联合成立上海市精神病防治院,同时作为这两所医学院精神科教学医院。此时的[[ 精神病]] 防治院已经包括了上海全市的精神科机构。新建的精神病防治院位于宛平南路600号,设有400张病床;位于北桥的原市立精神病院成为精神病防治院北桥分院,之后一度独立管理,后于1980年重新合并;原上海精神病疗养院成为虹桥分院,1966年并入总院。全院最初共有1,100张病床,1965年时达到1,600张。1960年代,精神病防治院在氯丙嗪引进中国后,率先开始[[ 动物]] 和临床试验,成为中国精神病学史上最早运用药物治疗精神病的机构之一。1981年时,精神病防治院成立了上海市精神卫生研究所,从事相关疾病的科研工作。此医院是中国精神病学界率先允许患者在院内自由行动的精神病院之一,1984年还曾组织部分患者前往[[ 杭州 市|杭州]][[ 旅游]]
  
1985年2月,精神病防治院更名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北桥分院改为市精神卫生中心北桥分部(现为精神卫生中心闵行院区)。精神卫生中心同时列为上海医科大学、第二医科大学和铁道医学院的教学医院,1995年时有病床1,772张。1980年代,中心开设了心理门诊,是中国大陆最早的心理门诊之一,但就诊人数甚少。1992年,医院成立了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于1998年迁至独立的大楼,之后更名为上海市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是中国大陆首个独立的类似机构。1997年,精神卫生中心还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并成立了自愿戒毒中心。此后精神卫生中心的门诊量逐年增长。2005年,中心启用了新建的门诊大楼,年门诊患者约25万人次。2006年8月,精神卫生中心正式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同时作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同济大学医学院(原上海铁道医学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教学医院。
+
1985年2月,精神病防治院更名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北桥分院改为市精神卫生中心北桥分部(现为精神卫生中心闵行院区)。精神卫生中心同时列为[[ 上海医科大学]] [[ 第二医科大学]] 和铁道医学院的教学医院,1995年时有病床1,772张。1980年代,中心开设了心理门诊,是[[ 中国大陆]] 最早的心理门诊之一,但就诊人数甚少。1992年,医院成立了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于1998年迁至独立的大楼,之后更名为上海市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是中国大陆首个独立的类似机构。1997年,精神卫生中心还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并成立了自愿戒毒中心。此后精神卫生中心的门诊量逐年增长。2005年,中心启用了新建的门诊大楼,年门诊患者约25万人次。2006年8月,精神卫生中心正式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同时作为[[ 复旦大学]] 上海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同济大学医学院(原上海铁道医学院)和[[ 上海中医药大学]] 的教学医院。
 +
 
 +
==参考文献==

於 2020年6月20日 (六) 04:19 的修訂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又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俗稱宛平南路600號,是中國上海市唯一一座精神病學專科三級甲等醫院,由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管理,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附屬醫院之一,主導上海全市精神衛生領域的醫療、教研、預防康復、心理諮詢和學術交流等工作。精神衛生中心的前身是陸伯鴻於1935年在上海縣(今閔行區)主辦的普慈療養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療養院被上海市軍管會接管,1958年改為上海市精神病防治院,主院區遷至徐匯區宛平南路600號,原址成為分院區。1985年,醫院再次改名為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醫院於1990年代獲評三級甲等醫院,之後成立自願戒毒中心和心理諮詢中心。2006年,醫院掛牌成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同時作為復旦大學醫學院同濟大學醫學院的教學醫院

精神衛生中心分為徐匯和閔行兩個院區,以及下屬的心理諮詢和治療中心,設有超過2,100張病床,是中國大陸規模最大的精神衛生機構。醫院長期位居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綜合榜前100位和精神醫學專科全國前3位。醫院治療範圍包括各類精神障礙,還提供心理諮詢和治療服務。精神衛生中心開通運行了心理援助公益熱線(021-12320-5)為公眾提供心理干預和諮詢服務,還在多場災難或事故後為受害者提供心理干預,同時與禁毒部門合作開展禁毒工作,與其他醫院、企業和司法部門合作提供社會服務。醫院還與全球多所高校、科研機構、醫療機構合作,參與精神醫學的教學和研究。

歷史沿革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35年成立的普慈療養院。1935年6月,在企業家慈善家陸伯鴻的發起下,上海租界、天主教公教進行會和慈善家集資10餘萬銀圓,在上海縣(今閔行區)北橋建立了普慈療養院收治精神疾病患者,上海市政府也提供了資助。療養院由陸伯鴻擔任首任院長,教會神職人員負責管理。當時的教堂至今仍保留在精神衛生中心閔行院區內,療養院舊址於2014年入選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療養院設有300至400張病床,是當時遠東地區最大、設備最完善的精神科專科醫院,但囿於當時的醫學水平,多數病人僅被收容在此,並無有效的治療。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醫院內設立了傷兵醫院和難民所。醫院的德國籍神父與日軍交涉周旋,最終確保了醫院的正常運行。戰後醫院又獲得了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和中國天主教福利會的資助。國共內戰中,國民黨軍隊撤離上海之前炸毀了醫院的水塔和教堂鐘樓。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上海市軍管會於1952年11月12日接管普慈療養院,更名為上海市立精神病院,交由上海市衛生局(今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管理,中國著名精神病學家粟宗華主持醫院工作,後任院長。此後數年間,在粟宗華的主張和上海醫學界的支持下,私立虹橋療養院、中國瘋人醫院、復生醫院、清心醫院和上海精神病療養院等上海全部的私立精神病院都先後併入市立精神病院。

1958年7月,市立精神病院與上海第一和第二醫學院精神科合併,聯合成立上海市精神病防治院,同時作為這兩所醫學院精神科教學醫院。此時的精神病防治院已經包括了上海全市的精神科機構。新建的精神病防治院位於宛平南路600號,設有400張病床;位於北橋的原市立精神病院成為精神病防治院北橋分院,之後一度獨立管理,後於1980年重新合併;原上海精神病療養院成為虹橋分院,1966年併入總院。全院最初共有1,100張病床,1965年時達到1,600張。1960年代,精神病防治院在氯丙嗪引進中國後,率先開始動物和臨床試驗,成為中國精神病學史上最早運用藥物治療精神病的機構之一。1981年時,精神病防治院成立了上海市精神衛生研究所,從事相關疾病的科研工作。此醫院是中國精神病學界率先允許患者在院內自由行動的精神病院之一,1984年還曾組織部分患者前往杭州旅遊

1985年2月,精神病防治院更名為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北橋分院改為市精神衛生中心北橋分部(現為精神衛生中心閔行院區)。精神衛生中心同時列為上海醫科大學第二醫科大學和鐵道醫學院的教學醫院,1995年時有病床1,772張。1980年代,中心開設了心理門診,是中國大陸最早的心理門診之一,但就診人數甚少。1992年,醫院成立了上海市心理諮詢中心,於1998年遷至獨立的大樓,之後更名為上海市心理諮詢與治療中心,是中國大陸首個獨立的類似機構。1997年,精神衛生中心還被評為三級甲等醫院,並成立了自願戒毒中心。此後精神衛生中心的門診量逐年增長。2005年,中心啟用了新建的門診大樓,年門診患者約25萬人次。2006年8月,精神衛生中心正式成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的附屬醫院,同時作為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原上海醫科大學)、同濟大學醫學院(原上海鐵道醫學院)和上海中醫藥大學的教學醫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