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大羚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阿拉伯大羚羊 |
---|
科學分類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 哺乳綱 Mammalia 目 :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 : 牛科 Bovidae 屬 : 長角羚屬 Oryx 種 : 阿拉伯大羚羊 O. leucoryx |
阿拉伯大羚羊(Oryx leucoryx),又名阿拉伯羚、阿拉伯直角羚羊或阿拉伯劍羚,[1]是長角羚屬中最細小的成員,棲息在阿拉伯半島的沙漠及草原。牠們於1970年代早期就接近在野外滅絕,現正被列為瀕危物種。原产于中东和阿拉伯半岛,由于人类捕杀,已在野外灭绝,20世纪80年代进行重引入。分布于埃及(西奈半岛)、伊拉克、约旦、科威特、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也门。分别是阿曼、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约旦的国兽。
體型狀態
阿拉伯大羚羊体长为160厘米,肩高81-102厘米,雄性平均体重90千克,雌性平均体重80千克。毛色接近雪白色,腹部及脚都是褐色的,在头部及颈部之间、前额、鼻子及由角经眼睛至口部都有黑色斑纹。雄羊及雌羊都有直立的环斑角,最长可达到68厘米。食物包括草、树叶、浆果、块茎等,这种动物极其耐旱,仅靠舔吸植物上的晨露就可以健康的生活在45-50℃的高温下。栖息在阿拉伯半岛的沙漠及草原。牠們的毛色接近雪白色,腹部及腳都是褐色的,在頭部及頸部之間、前額、鼻子及由角經眼睛至口部都有黑色斑紋。雄羊及雌羊都有直立的環角,長達半米。
阿拉伯大羚羊的天敵只有狼。圈養下或在良好的野外環境,牠們凡壽命可以達20歲。在乾旱的季節,牠們會受到營養不良及脫水的威脅。雄羊之間的鬥爭、蛇咬、疾病及遇溺都是一般令牠們死亡的原因。
食性
阿拉伯大羚羊主要吃草,及多種不同的植物部份,包括樹、芽、香草、果實、塊莖及根。牠們的群族會跟隨雨水去吃新長出來的植物。牠們可以幾個星期不喝水研究發現牠們主要吃針禾屬的植物,其花朵有高含量的蛋白質及水份。
生活習性
阿拉伯大羚栖息于热带沙漠、荒原地区;集群生活,每群5~30头,超过100头的群族也曾出现过。它们一般都不带有攻击性,故群族可以和平共存。 阿拉伯大羚羊會在灌木或樹下的地上挖坑休息。牠們能夠偵測及前往下雨的地方。牠們單在阿曼的分佈地就超過3000平方公里。群族包含了不同的性別,成員總數介乎2-15頭,超過100頭的群族也曾出現過。牠們一般都不帶有攻擊性,故群族可以和平共存。牠們的群族之內只有一個簡單的架構,涉及所有7個月大以上的雄羊及雌羊。牠們會與其他群族成員保持視覺接觸,其他雄羊會負責照顧群族的成員及外圍的雌羊。當分散後,雄羊會回到群族最後出沒的地方,直至其他成員回來。幼年的雄羊是獨居的。雄羊及雌羊會用其角來保護地盤的資源,免受外來者偷取。
希伯來文的「רֶאֵם」可能就是指阿拉伯大羚羊、已滅絕的原牛,又或是其他有角的哺乳動物。在《欽定版聖經》中,這個字被譯為獨角獸,而獨角獸的傳說可能都是源自阿拉伯大羚羊,因阿拉伯大羚羊有時會被以為只有一隻角。
保育政策
阿拉伯大羚羊於1972年前就差不多被獵殺至滅絕。於1982年初期在阿曼就開始了重新引入的計劃,但數量仍然由1996年的450頭下降至2003年的106頭,這是因非法的捕獵及在沙地阿拉伯群族的壯大所致。在沙地阿拉伯的數量就由1997年的400頭增加至2003年的700頭,連帶以色列的群族也有所增加。於2007年,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就在阿布扎比放生了100頭阿拉伯大羚羊,目標是於2012年引入達500頭。
鳳凰城動物園也在保護阿拉伯大羚羊的保育工作上出一份力。於1962年,她們開展了第一個飼養阿拉伯大羚羊的計劃。最初開始時只有9頭,至今已有超過200頭。這些飼養的阿拉伯大羚羊被送往其他動物園開展新的群族。到了1990年,牠們的數量就有超過1300頭,包括112頭飼養的被重新送到野外。
於2007年6月28日,阿曼的阿拉伯羚羊保護區成為第一個被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除名的世界遺產。理由是因阿曼政府大幅減少其九成的面積,用來開採石油。
參考文獻
- ↑ 阿拉伯大羚羊Arabian oryx描述,動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