蠹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衣魚(學名:Lepisma saccharina),俗稱蠹、蠹魚、白魚、壁魚、赤木蟲、書蟲或衣蟲,古名蛃(音同「丙」)或蟫(音同「覃」),是一種靈巧、怕光、怕空氣擾動、而且無翅的昆蟲,身體呈銀灰色,因此也有白魚的稱號,嗜食糖類及澱粉等碳水化合物,牠的體型細長,無翅,身體上佈滿了鱗片,口器[1] 為咀嚼式。
衣魚在昆蟲界的分類是:衣魚目;總尾目,在地球上已經出現約三億年。
外形
不計肢體,衣魚的身長約一釐米。觸角又長又嫩,只有三節體節有足;脫皮三次後,銀灰色的鱗片便會長成,使其身體帶有一種金屬般的光澤。
頭部有細長30節以上的絲狀觸角,多數有明顯的小型複眼,腹部有三對能疾走、跳躍的腳,行動敏捷,尾部有三根尾巴,因此被稱為「總尾目」或「纓尾目」。
生長
按不同生活環境而定,衣魚從幼蟲變成蟲需要至少四個月的時間,有時候發育期會長達三年。在室溫環境下,大概一年就發育為成蟲,壽命約為兩到八年。一條衣魚的一生裡會經歷大約八次脫皮;不過衣魚不斷生長,一年脫皮四次也不足為奇。當溫度在攝氏25至30度,雌蟲就會在物件的裂縫裡產大約一百顆卵,當溫度過高,衣魚也無法存活;在寒冷或乾燥的環境下,衣魚是不會交配的,衣魚較喜好於潮濕的環境下生殖。
食物
衣魚愛好的食物為充滿澱粉質或多糖的物品,如:膠水裡的葡聚糖、漿糊、書籍裝訂物、照片、糖、毛髮、泥土、蛋白質、墻紙等。對棉花、亞麻布、絲和人造纖維等也毫不抗拒,甚至連其他昆蟲屍體、自己脫的皮也是照吃如飴。飢餓時甚至連皮革製品、人造纖維布匹等也吃。但只要水分充足,衣魚能夠捱餓數個月,身體機能也不會受任何傷害。
生活環境
如斑衣魚(Thermobia domestica)一樣,衣魚出沒於人類聚居地。家居裡的各種地方,如冰箱底部、開暖氣的浴室、地磚的裂縫裡都可能會有衣魚的蹤影。衣魚喜歡咬破書籍、纖維及紡織品。而斑衣魚則喜歡如麵包店等更溫暖的環境,牠們非常喜歡進食麵粉和麵包,不過也會進食動物製品。
天敵
衣魚最有名的天敵是蠼螋。
衣魚為防止蜘蛛、蠅虎等天敵捕食,停息時總是不停地擺動著尾梢,誘使天敵將注意力集中到尾梢上來,當尾巴被天敵抓住,分節的尾毛即斷掉,主身體便可乘機逃脫。
防治方法
衣魚雖然對人類生活造成滋擾,但其實是無害的。
在建築物裡,衣魚必須要有潮濕及有空隙的環境才能生存;只要環境乾燥、建築物沒有裂縫,衣魚就會自然消失。以下一些撲滅或消除衣魚的方法,雖然有效,但都是治標不治本的:
- 混合比例為1:1的硼砂和砂糖,能有效殺除衣魚。
- 氯化銨水的氣味應該能於24小時內驅趕衣魚。
- 若要捕捉衣魚,將石膏粉灑在浸濕的白棉布上,隔夜放在房間一角,放的地方要接近衣魚的藏身處。
- 以下方法同樣有用:可以在衣魚藏身處旁邊放一塊木板,板上再放一顆稍微磨碎的馬鈴薯;衣魚晚上出沒時就會鑽進馬鈴薯裡面大快朵頤,次天早上,你就可以把馬鈴薯連同衣魚一起丟掉。
- 使用樟腦丸(或萘丸)可以讓衣魚不敢靠近。
在中國古代,讀書人家會將一種叫芸香草的植物放在自己的書櫃,能夠驅除書蟲,且會發出一種淡淡的清香,所以一直到今還在延續「書香門第」這一說法。
現代人驅除書蟲用樟腦丸,或香薰精油,也有人用乾辣椒粉和蒜頭。書蟲名稱又叫書蠹,書蠹是蠹蟲龐大家族的一種。
繁殖
交配時,雄蟲跟雌蟲會到處竄動。雄蟲會產下一個用薄紗包住的精囊;由於生理狀態成熟,雌蟲會找到該精囊,拾取作受精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