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維多利亞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德意志人,身高約150cm,信仰英國國教,是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第二長的君主,僅次於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在位時間長達64年。她也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和愛爾蘭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女王。她是喬治三世國王的親孫女,愛德華王子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一世的姐姐維多利亞公主的獨生女,其父愛德華王子英年早逝,維多利亞一直被親舅舅利奧波德一世撫養到十八歲。伯父威廉四世駕崩後,維多利亞公主即位為王。她在位的期間(1837年―1901年)是英國最強的「日不落帝國」時期。她在位時期,英國歷史上稱為「維多利亞時代」,英國加大殖民擴張,在一定範圍內建立和占領了很多殖民地。她在位的幾十年正值英國自由資本主義由方興未艾到頂尖、進而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的轉變時期,經濟、文化空前繁榮,君主立憲製得到充分發展,使維多利亞女王成了英國和平與繁榮的象徵。

亞歷山德麗娜·維多利亞
出生 1819年5月24日
國籍 英國
職業 英國女王印度帝國女皇
知名於 協助大英帝國進入日不落帝國時期

目錄

人物生平

維多利亞女王英國漢諾威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她於1837年6月20日繼位,1838年6月28日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舉行加冕儀式,1876年5月1日加冕為英國女皇。1897年英國為女王在位60周年舉行慶典。維多利亞女王是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第二長的君主,由於這一時期英國迅速地向外擴張,建立了龐大的殖民地,因此被稱為"日不落帝國"。1901年1月22日,維多利亞女王去世,但"維多利亞時代"卻一直延續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維多利亞只有8個月大的時候,她的父親在一次打獵中染上風寒後去世。維多利亞從小在母親的德國環境中長大,早年在其舅父利奧波德一世(後為比利時國王)的監護下受教育,長期受自由主義思想的薰陶。1837年,維多利亞的伯父英國國王兼漢諾威國王威廉四世去世,當時她18歲。維多利亞迅即登基為英國女王。同時,她將漢諾威王位讓予她另一叔父,從此漢諾威不再屬於英國。

失落童年

 
原圖鏈接 維多利亞女王的婚禮 [1]

1819年5月24日,維多利亞降生在倫敦的肯辛頓宮。為了讓孩子在英國出生,她的父母專程從巴伐利亞長途跋涉回國。父親愛德華王子,肯特斯特拉森的公爵(Prince Edward, Duke of Kent and Strathearn, 1767.11.2-1820.1.23)是英王喬治三世(King George III, 1738.6.4-1820.1.29)的第四子,他對這個結實健康的頭生女的降生欣喜若狂,而對母親來說,這個女嬰是個特別的孩子。愛德華公爵的妻子是德國薩克森-科堡-薩爾費爾德的維多利亞公主(Princess Victoria of Saxe-Coburg-Saalfeld, 1786.8.17-1861.3.16) ,她的第一次婚姻留下兩個孩子,但只有這個小女嬰未來才有可能登上大英帝國的王位。父母為她取名費盡了心機,最後定名亞歷山德琳娜·維多利亞,一是表示對孩子的的俄國教父--亞歷山大一世的尊敬,二是為了紀念她的母親。

維多利亞的童年遠稱不上無憂無慮。她只有8個月大時,一向健壯的父親突患肺炎去世。在他死前不久,一個星相家曾對他說,王室中很快會有兩個人死去。愛德華做夢也沒有想到厄運會降臨到自己頭上。在一次打獵中他受了風寒,從此一病不起,不久便撒手人寰,留給妻兒的只是沉重的債務。從此家裡開始節儉度日。小維多利亞總是穿同一套衣服。從小她就被灌輸這樣一種觀念:女人頻繁變換服飾不僅是揮霍浪費,而且是一種不良的品行。繼位為女王后,她在服飾上也一直很儉樸,王冠上價值連城的珠寶僅僅是為了顯示對王權的尊重。

11歲那年,維多利亞第一次知道了怎樣的輝煌前途在等待着她。她開始學習冗長繁瑣的宮廷禮儀和許許多多的行為禁忌:不許和陌生人交談,不能在外人面前流露情感,不得破壞規矩,不許按照自己的好惡選讀書籍,不許吃定量外的甜品,等等。

王位功勳

維多利亞女王肯特公爵愛德華之女。1837年 6月20日登基,時年十八歲。即位初年,她積極參與朝政,和首相墨爾本子爵拉姆(1779-1848)配合默契,傾向於輝格黨人,與托利黨人格格不入。

1846年以後,女王和丈夫阿爾伯特親王(Prince Albert)堅決反對外交大臣帕默斯頓的對外政策,逼使帕默斯頓辭職。在位後期,轉向保守黨並同首相本傑明·迪斯雷利結為至交,積極支持他的殖民侵略政策。

維多利亞在1876年加冕為印度女皇。1881年,首相迪斯雷利去世後,開始信任索爾茲伯里。1887年及1897年,英國舉行隆重大典,慶祝女王登基50周年和60周年,並借帝國各屬地代表聚集倫敦之機,舉行帝國殖民地會議,利用女王聲譽,鞏固大英帝國的統治和內部團結。在維多利亞在位期間,英國從一個普通的歐洲國家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

婚姻狀況

1837年6月20日,英國國王兼漢諾威國王威廉四世去世,年僅18歲的維多利亞繼位。同時,她將漢諾威王位讓予她另一叔父,從此漢諾威不再屬於英國。

1839年,女王的婚姻大事被提上了日程,維多利亞認識了比她小三個月的表弟薩克森-科堡與哥達的阿爾伯特親王,他們於1840年2月10日舉行了婚禮。婚後女王夫婦共育有九個孩子,但由於維多利亞本人是血友病攜帶者,女王把這種病遺傳給了她的3個子女。幼子利奧波德王子是血友病患者,五位公主雖個個健康美麗,但次女愛麗絲公主和幼女比阿特麗斯公主是血友病基因攜帶者,她們與歐洲王室聯姻的結果是使這一可怕的疾病在歐洲王室中蔓延,導致了可怕的後果,很多王室成員相繼去世。

逝世

1900年12月,維多利亞女王身體不好,但仍堅持去了懷特島(Isle of Wight),她和已去世的丈夫阿爾伯特喜愛的地方。許多年以前,在這個島上,他們身邊圍繞着可愛的年幼兒女。在這個幽靜的地方,女王寫下了遺囑,寫下了自己葬禮的細節,她吩咐死後給她穿上白色的衣裙。

1901年1月22日,一個歷史時代結束了,維多利亞女王在懷特島去世,享年82歲。在她彌留之際,守護在她身邊的有她的兒子,也是她的繼承人威爾士親王,當時他已決定以愛德華七世之名繼承王位。在女王床前的還有包括她的外孫德皇威廉二世在內的其他後代。維多利亞女王的統治長達半個多世紀,在海外不斷擴張新國土,形成了"日不落"大英帝國,並使維多利亞女王成為印度女皇。在她的統治下,國家的穩定和尊嚴使君主制又得人心。她在全世界的大多數臣民差不多都是在維多利亞女王在位下的不列顛出生的。

1837年當維多利亞繼位時,她還是一位年輕的少女。婚後她對丈夫薩克森-科堡與哥達的阿爾伯特親王愛情彌篤,她依賴他並採納他的意見。1861年丈夫去世,她悲痛欲絕。普遍認為在其後的40年中,她始終懷念着他。

政治生涯

 
原圖鏈接 維多利亞女王,阿爾伯特親王和孩子們 [2]


鴉片戰爭

1837年維多利亞女王即位時,英國已經完成了資本主義工業革命,為了滿足國家尋找原料地和銷售市場的要求,英國開始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自治領。1840年英國占領了新西蘭,這標誌着英國在全世界的殖民體系形成。英國對中國的野心由來已久。英國與中國的貿易最早始於茶葉、絲綢的貿易,但是這些商品是英國市場上的奢侈品,而中國自給自足的經濟體制使得英國的工業革命的產品毫無用武之地。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英國商人開始在英國政府的支持下傾銷鴉片。1839年,林則徐在虎門銷煙,極大程度上打擊了英國政府的傾銷政策,1840年初,維多利亞女王在議會上發表了著名的演說,呼籲"為了大英帝國的利益",向中國發動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遂始。

聽從統治

維多利亞時期,是大英帝國對外領土擴張最輝煌的時期,為了擴張領土,英國不惜使用一切手段。1857年,英法兩國爭奪蘇伊士運河的統治權達到白熱化的程度,但是一場設計巧妙的陰謀使英國獲得了蘇伊士運河的控股權,法國只能乖乖地退讓。次年,在大英帝國殖民地的版圖中又增加了印度,這可是大英帝國王冠上的一顆明珠。英國還讓俄國在1877年~1878年與土耳其的戰爭中的勝利果實幾乎化為烏有。當時,俄國軍隊離伊斯坦布爾只有一步之遙,俄土雙方簽訂協議,將巴爾幹半島的一部分土地歸屬俄國。而維多利亞不希望看到俄國勢力深入到巴爾幹半島,她以武力和外交雙重施壓,迫使俄國做出退讓。

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期間,英國的經濟迅速成長,不斷繁榮強大。女王登基的時候,英國只有幾條鐵路,但她去世的時候,英國已經擁有一個連接各大城市的發達鐵路網。為了展示英國的昌盛和強大,第一次萬國博覽會於1851年在倫敦開幕,成為當時的舉世盛事。在文化和科學方面,世界聞名的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和英國博物學家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都是維多利亞時代的風雲人物。由於經濟和工業的不斷發展,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人逐漸享受到科技進步帶來的生活便利,倫敦的污水排放系統和倫敦街頭出現的白熾燈都是維多利亞女王在位的時候實現的。在1891年,也就是女王去世之前的十年,英國已經實行對所有小孩進行免費教育。

在維多利亞時代,英國雖是君主立憲制度,維多利亞女王對大臣們的影響力依然很大。她在位期間,大英帝國極度擴張,達到空前的繁盛,深深影響中國歷史的鴉片戰爭也是在她剛即位不久發生的。直至今天,世界上許多河流、湖泊、沙漠、瀑布、城市、港口、街道、公園、學校、建築物等都是以維多利亞命名的,包括有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州,加拿大的維多利亞市,新加坡的維多利亞紀念館,香港的維多利亞港,香港的維多利亞公園,塞舌爾群島的首都維多利亞,非洲最大的湖泊維多利亞湖,還有很多很多。

個人生活

懵懂初戀

維多利亞女王的初戀情人是俄羅斯尼古拉一世沙皇的長子――亞歷山大二世。1839年,21歲的亞歷山大二世在週遊歐洲時抵達英國,1839年5月7日,亞歷山大二世與維多利亞女王初次見面,當時年輕的維多利亞女王正值20歲的生日。初次見面,身穿軍裝的亞歷山大二世的英俊瀟灑就深深的吸引住了維多利亞女王。維多利亞女王在她的日記中寫道:"在6點40分左右,我見到了皇儲,他在我的窗前行禮,我們在聖喬治大廳用餐,皇儲挽着我進入大廳,我真的愛上了皇儲,他是那麼親切友好的一位年輕人,我們一起跳舞,一起大笑,一起分享快樂時光,我以前從未如此快樂過,我於2點半上床睡着,但興奮得直到5點才睡着。"

第二天這對戀人再次相見,維多利亞女王在日記中寫道:"皇儲說他永遠不會忘記這段快樂的日子,我想我也永遠不會忘記,我真的很愛這位可愛親密的年輕人,他的微笑非常迷人。"

英國逗留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裡,亞歷山大二世與維多利亞女王共墜愛河,他們一起看賽馬,一起在白金漢宮跳舞,並曾有多次私人約會,有一次在劇院亞歷山大二世還獨自進入了維多利亞女王的私人包房,呆了半個多小時。維多利亞女王曾十分激動不安的告訴顧問的妻子,她已經深深愛上了這位可愛的深情的俄國皇儲

然而維多利亞女王亞歷山大二世的愛意卻引起了英國議會的不滿,墨爾本勳爵十分明確的表示反對英國與瘋狂擴張的俄國產生任何瓜葛,要求維多利亞女王立刻劃清與亞歷山大二世的界線。1860年另一方面遠在俄羅斯的尼古拉一世沙皇也聽說了這對戀人的愛情,他要求亞歷山大二世返回俄國。在國家利益和政治考慮的雙重壓力之下,這對戀人不得不痛苦的選擇放棄愛情,分別那天,維多利亞女王在她的日記中寫道:"皇儲緊握着我的手,他的手是那麼溫暖,他看起來很蒼白,他說他永遠不會忘記這段日子,我吻了他的臉,他也十分深情的吻了我。與這位深情可愛的年輕人的分離使我感到非常悲傷,我是真的愛他。"

這對戀人在此後的35年間一直沒有再次相見,直到1874年亞歷山大二世再次拜訪維多利亞女王,二人才再次相見。

維多利亞女王與舊愛亞歷山大二世的愛情最終在國家政治利益的考量下以失敗告終,不久,她宣布與母親和舅舅安排的結婚對象――來自德國薩克森-科堡-哥達的阿爾伯特結婚。

真命天子

阿爾伯特,1819年8月26日出生於德國巴伐利亞州,是薩克森-科堡-哥達公爵的小兒子,哥哥是歐內斯特。當他7歲的時候父母離婚。他母親因為通姦,被送到瑞士居住, 並且禁止見她的孩子。阿爾伯特在波恩大學受過教育。在1840年,他娶了他的表姐維多利亞女王為妻。

他們都出生於1819年,只相差三個月,是至親的表姐弟。維多利亞的父親肯特公爵是英國喬治三世國王的第四個兒子,在她八個月時就去世了。她的三位伯父--喬治四世、約克公爵和威廉四世都沒有合法繼承人,所以她在威廉四世死後繼位。維多利亞的母親和利奧波德早早就籌劃好了阿爾伯特與維多利亞女王的婚事。阿爾伯特從未對自己的婚姻作過它想。年輕的女王起初卻心懷抗拒,不想放棄在終身大事上自己作主的權力。他們的婚姻最終成為英國王室歷史上無可匹敵的愛情傳奇,但這傳奇並不像王子和公主的童話那樣完美。

他與她在1836年初相遇,都是17歲,兩個人要多不同就有多不同。維多利亞當時還是被母親管得很緊的公主,她來自一個以無教養和愛吵架的作風著稱的漢諾威王朝,繼承了她的家族的特點:頑固、不忍耐。她非常有主見。阿爾伯特卻是美德、才學與自律的楷模,與他的父親科堡公爵及哥哥歐內斯特完全相反。他很聰明,並在語言、文化、哲學、音樂以及所有其他作為一個理想的王子應該學的方面受過極好的教育。

談到結婚,維多利亞是十分的厭惡而且恐懼,她甚至聽也不願意聽。她不止一次地對梅爾本勳爵說:"此時,我的情緒對結婚十分反感",談到與阿爾伯特的事,她在給舅舅的信中說:"我們之間並無婚約。"即便她喜歡阿爾伯特,她"今年也不能最後定約,因為最早,這種事情也要等兩三年以後再說"。她還說她"非常討厭"改變自己目前的生活;並且聲稱,如果她不喜歡他,她也十分渴盼能得到理解,她並沒有負約的疚愧,因為他們之間從未有過"任何約定"。這分明是一條緩兵之計,她已在為自己尋找退路。而對梅爾本勳爵,她說得更加明白,毫不掩飾,她告訴他說自己"不怎麼想見阿爾伯特,因為整個事件是樁討厭的事"。

不管維多利亞是如何的逃避,阿爾伯特的造訪卻如期而至。這一年的10月10日晚上,奉利奧波德舅舅的安排,阿爾伯特在哥哥歐內斯特--薩克思·科堡大公的繼承人的陪伴下,來到了溫莎

第二天是星期四,早上,阿爾伯特歐內斯特終於來拜見女王。女王默默地佇立着,兩位王子依舊是那麼漂亮、英俊、風度翩翩。這使她回憶起幾年前那三個星期的快樂時光,划船、騎馬、畫畫、彈鋼琴,那堅實的臂膀與寬闊的胸膛。是的,他們真的再見了,但他們的分離卻是太漫長太漫長,這漫長的分離幾乎使她把一切都忘得一乾二淨。現在,所有的記憶重新召回。她仔細地打量着眼前兩位青年,特別是阿爾伯特,她感到十分的驚奇,阿爾伯特不僅保留了少年時代的風采,而且歲月又給他添加了幾分成熟與穩重,還是那張俊美的臉,只不過在嘴邊上出現了纖細的髭鬚,白皙的臉上也散布了稀鬆的頰鬚,而身量也更加高大勻稱,阿爾伯特完完全全已經是個成熟的男子漢了。女王竟有些激動起來,她那少女時代用沙築的堡壘竟是如此的脆弱,僅僅在一剎那間便轟然坍塌。所有的厭惡與恐懼在眼前這位英俊青年的那雙藍眼睛的光芒照耀下,在那張迷人的嘴邊的微笑中煙消雲散。他們一塊兒騎馬,一塊兒跳舞,一塊兒談天,一切是那麼的完美,她仿佛被引進了一方全新的領地,在這片領地絲毫也找不到梅爾本勳爵的影子,她得以在比較中獲得對於過去生活的反省:那些快樂,那些依戀原來只不過建築在一種膚淺的消遣之上,它們是多麼的矯情。兩三天的時光一晃即過,星期日的早晨,當她重新站在梅爾本勳爵的面前時,她似乎重新變了個人似的,那份幼稚、那份期盼、那份崇拜的表情已全然不見,代替的是更多的堅定與成熟:"我已大大地改變了對結婚的看法,我已經決定和阿爾伯特結婚。"下一個早晨,她單獨召見了這位表弟。這一次女王把帝王的尊嚴和規矩全然拋在腦後,她深情地說:"假如你能滿足我的願望(和我結婚),我將無比幸福。"

阿爾伯特緊緊地擁抱了女王,他的擁抱是那麼的親切溫柔,維多利亞沉浸在一種前所未有的幸福的感覺之中。

"你是那麼美好,我不配與你結婚。"

"別說傻話了,親愛的,我太高興了,我非常樂意與你白頭偕老!"

阿爾伯特確實有理由讓維多利亞傾倒,或者說,維多利亞的選擇是無比的正確。儘管女王此時的選擇更多地只是出於一種直覺,出於對阿爾伯特諸多表面特質的無比傾慕:他的英俊美貌與迷人的氣質。阿爾伯特出生於1819年8月,比他的表姐維多利亞晚生三個月。薩克思·科堡·哥達弗朗西斯·查理斯·奧古斯特·阿爾伯特·伊曼紐爾是他的全稱。阿爾伯特在外貌上繼承了她母親--一位活潑美貌婦人的所有優點:金色的頭髮,碧藍的眼睛,彬彬有禮而又朝氣蓬勃。

和他的哥哥歐內斯特比較起來,阿爾伯特從小就是一個有着自己的主見並能恪守不渝的孩子,在兄弟間無數次的遊戲與爭吵中,弟弟總是占着上風,在外人看來,他們的身份應該顛倒過來才合乎常情。阿爾伯特的品行在科堡深得人心,他聰穎機智而又吃苦耐勞,他所在的公國飽經戰亂、弱小無勢,而大公又並不富有,他從小便是在一種樸實無華的環境中成長,這樣的一種樸實無華使他甘願地接受那個時代熱忱道德觀的感召:誠實、堅韌、求善求真。還是11 歲的時候,當他的父親試着詢問他今後的打算時,他的回答使這個飽經風霜的公國統治者大為驚訝:"我要做一個善良有用的人",他說,樸實簡潔的語句里蘊藏着一個孩子對於未來人生職責與目標的自覺,而這種自覺正是那個時代的最高風範。我們不禁想起,在維多利亞第一次明白自己將成為英國女王時,她的回答也幾乎如出一轍:"我要做個好人",這難道是一種偶爾的巧合,或者說僅僅用一句"心有靈犀一點通"就能解釋的一切?從這裡我們其實已經隱隱約約地感到,若干年後,阿爾伯特與維多利亞的結合之後,他們的生活方式和處世態度成為整個國民生活之典範決不是一種偶然。

維多利亞一樣,阿爾伯特在堅信禮上的表現也是那麼的出色,那麼的令人難忘。堅信禮上援用古例在城堡的"巨人廳"公開舉行,由於阿爾伯特從小的氣質與風範已深入科堡每個人心中,所以堅信禮上牽動着朝野所有的人。大批熱情的官吏、牧師、公國各村鎮的代表以及形形色色自發前來的觀眾一齊湧來,場面熱鬧非凡,大公和太夫人、符騰堡的亞歷山大歐內斯特兩位王子殿下、萊寧根大公霍恩洛伊·朗根堡大公夫人霍恩洛伊斯林福斯特大公夫人都出席了儀式,大廳的後方設置了一個簡樸然而裝飾典正的講台、內庭牧師雅各比博士端坐中央,合唱隊高聲唱過讚美詩《聖靈降臨》的第一節後儀式開始了。雅各比博士開始提問,由王子做答。博士的提問都是經過精心的設計與考慮的。這些問題都並非一個簡單的"是"與"不是"所能回答,必須有自己的見解與闡釋,其目的是讓觀眾能夠更多地、更詳盡地了解青年王子的觀點。阿爾伯特的回答坦然、果斷、精確,特別是那些精妙的到處都閃爍着個性的闡釋中,蘊含着一種深切的情態與充滿自信的內在力量,這種力量緊緊地感染了所有在場的人,從達官顯貴到普通平民。當問到世襲的王子是否打算忠於福音派教會時,王子的回答只是一個"是"。但他又用清晰而堅定的聲音補充:"我下定決心永遠忠於公認的真理。"永遠忠於公認的真理,這正是阿爾伯特所有美德的起點與基石。

 
原圖鏈接 英國維多利亞女王被曝曾與印度男僕關係「曖昧」 [4]

博學多才是阿爾伯特另一優秀品質,他總是抓住一切機會孜孜以求地去豐富擴大自己的知識領域,從騎馬、射擊、擊劍、狩獵,甚至是小小的惡作劇到音樂文學、形而上學、法學、政治經濟學,甚至數學、生物學等幾乎是無所不能。傳說,他每次捕獵遠遊,都要帶回一大堆動植物標本以豐富其自然知識;他曾經成功地模仿一位教授在奔跑中突然跌倒然而無可奈何地找眼鏡的模樣,引起同學們的哄堂大笑。

他17 歲時開始潛心鑽研德國文學和深奧的德國哲學,他曾做過一篇論文《論德意志人的思維模式及德意志文明簡史》,他企圖以此事"反省我們時代的弊端,籲請所有的人從自己做起以矯正這些弊端,並由此而為別人樹立起一個好榜樣。"他對於自己民族的思維方式的強烈興趣,在他以後作為女王助手時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1838年的意大利旅行中,佛羅倫薩的美術館與風光令他賞心悅目,在和教皇格里高里十六世的一次會見中,他以自己淵博的知識征服了這位傲慢的教皇。教皇試圖在年輕的阿爾伯特面前展示自己的博學,他談起了藝術,特別談起了古老的希臘藝術,他說希臘人的藝術是從意大利西北部的伊特拉斯人那裡傳過去的。"不!"阿爾伯特的果斷而簡潔的聲音遏制了教皇無休無止的長篇大論:"他們的藝術是從埃及傳入的,因為⋯⋯"然後便是滔滔不絕的旁徵博引。高傲的教皇看着眼前這位樸實的青年,也不得不彬彬有禮地頷首默許。

不僅僅是藝術,阿爾伯特對自然科學的興趣也極其強烈,1852年他成功地構思、舉辦的規模龐大的集中了當時幾乎是 全世界各國的在原材料生產、機器製造、機械設計、廠家製作以及在應用與造型藝術等各方面所能生產的各種先進的樣品的萬國博覽會,便是最好的註腳,在布魯塞爾他曾遇到了一位著名的數學教授阿道夫·葛德萊。他的對或然律的研究與應用深深地吸引了阿爾伯特,他很快與這位數學教授成為了終身朋友。關於阿爾伯特的好學,有這樣一則軼聞,在佛羅倫薩的一次舞會上,人們發現他對那些高貴嫻雅的淑女們毫不在意,而是沉浸在與博學的著名歷史學家加波里先生的交談之中,這樣的一種不合時宜竟一時傳為美談,當時站在他身邊目睹了這奇特一幕的斯都加厄大公說:這是位多麼值得誇耀的王子,在他面前,漂亮的舞伴即使在舞台上也比不過博學的學者。這樣的一位傑出的青年,對於維多利亞並沒有表現過多的熱情。儘管從一來到這個世上,他的外婆、科堡的大公和太夫人,公爵,肯特公爵夫人和利奧波德王就把他與維多利亞放在一起來談論。還是3 歲的時候起,甚至他的保姆也經常對他說"英國的小小五月花"(維多利亞生於五月)將成為他的妻子,但不知什麼原因,他從小對異性就有一種本能的厭惡。5 歲的時候,在一次兒童舞會上,別人將一個小女孩領到他面前來做舞伴,他厭煩惱怒地叫鬧起來,雖說後來他學會掩飾自己這方面的情感了,但這種情感卻依舊未變。

也許這應該歸過於他那深愛着的漂亮的母親?在他的印象中,母親是美麗而溫和慈愛的,但是在5 歲時,他和母親便永遠地分開了。傳說大公是個風流之人,而公爵夫人也學了丈夫的樣子,她與一位宮廷大臣混上了,然後便是分居、離婚而最後隱居巴黎直到1831年鬱鬱寡歡地離開人世。誠實善良的阿爾伯特無法接受這份情感的打擊,他被無垠無盡的矛盾的情感所吞噬--一面是對母親的綿綿不絕的思念,另一面又對母親的醜聞抱着莫大的羞恥。於是他逃避所有的女人。

使阿爾伯特維多利亞並不十分在意的另一個原因是阿爾伯特對於政治毫不感興趣,他從不讀報,他渴慕的是一種悠閒自在的藝術化的生活,他不像利奧波德,他沒有舅父的執着的野心,也缺乏他那追求自身偉大的自負,他善良純正,聰明而又有教養,但這一切按常規將更多地把他導向一個個性清高而無足輕重的人,一位熱心文化卻用心不專的藝術愛好者,一位毫無影響或權威的宮廷附庸,很顯然,做一個女王的丈夫,這個在他人看來最能實現自己政治抱負的位置對於阿爾伯特並沒有多少的誘惑。

更何況,他已知道,此時的維多利亞正滿懷崇拜地仰視着她的梅爾本勳爵,所以,當1839年10月他被安排前往倫敦時,他已打定主意徹底退出此事,他對一位朋友說,再不會有什麼能引誘他去做那曖昧的等待,他將立即結束這一切。

維多利亞的情形幾乎一樣,當他與他的那位漂亮嬌小的表姐的目光碰撞在一起時,整個的局面都完全被改變了。面對眼前的這個女人他竟不曾湧起絲毫的厭惡,甚至心靈深處那股從來不曾涌動的陌生而熱烈的情感卻一下奔涌而出,泛濫在他整個身心,在維多利亞的臂彎里,他發覺自己無可抗拒的命運已經毫無餘地的確定下來了。"我願意與你結婚,親愛的⋯⋯"他的聲音里流淌着無限的幸福。

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使得這對年輕的男女在碰到一起時,剎那間改變主意,而決心永遠攜手而行?如果肯特公爵在世,他也許又該去找那個吉卜賽預言家了。也許,他是對的,命運總是那麼的神秘,那麼的不可抗拒。

維多利亞女王和她的丈夫阿爾伯特親王感情很好,但1861年,阿爾伯特親王在女王中年時代去世,這時維多利亞女王受到英國人的普遍敬重,大臣們也開始主動詢問她的意見。然而,丈夫的去世讓女王鬱鬱寡歡,她曾長時間離開倫敦隱居,即使公開露面,也不戴王冠,而總是一種寡婦的打扮。由於維多利亞長期隱居,導致首相無法事事請示女王,因此首相的權力漸漸增大,促使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更趨完善。

維多利亞女王經歷長時間的離群索居後,1870年代後期,她重新活躍起來,1897年舉國慶祝女王登基60年的盛大慶典使得女王和王室的威望大大提高。

1840年,維多利亞女王結婚時,穿上了一襲由漂亮的中國錦緞製作而成的白色禮服,拖尾長達18英尺,並配上白色頭紗,從頭到腳的純白色驚艷了全場。而在維多利亞女王大婚之前,英國皇室成員的結婚禮服均是頭戴寶石皇冠、配上鑲滿珠寶銀飾的晚禮服、外披一件毛皮大衣的傳統裝扮。她的這一驚人之舉,在令人驚艷之餘,更迅速成為一大風尚廣泛流傳,西方婚禮上新娘身穿白色結婚禮服也逐漸成了流傳至今的傳統習俗。白色婚紗代表內心的純潔和孩童般的天真無邪,後來逐漸演變為童貞的象徵。

一戰後的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女性社會地位的改變也使婚紗的風格大大地改觀,逐漸出現了短裙設計的婚紗。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因為二戰的緣故,新娘的結婚禮服轉為簡單樸素,許多母親也將自己的婚紗當做傳家寶,傳給女兒當嫁妝。

晚年摯友

 
原圖鏈接 維多利亞女王[5]

約翰布朗是女王和夫君生前的好友。在阿爾伯特王子去世後,女王經過三年多的時間仍無法從悲痛中走出來。於是她的子女們便把約翰布朗介紹到宮中。約翰布朗之前曾陪伴女王和阿爾伯特王子在蘇格蘭高地度過愉快的時光。當女王再次見到這位昔日舊友時,往日的時光歷歷在目,女王便像這位好友盡情傾訴了對亡夫的思念。

女王發現,約翰布朗是最能理解自己對夫君情感的人,因此,她與約翰布朗的友情也日益加深。約翰布朗服侍女王十分用心周到,時刻為女王的安全着想。然而,約翰布朗為人粗魯傲慢,當他得到女王的寵信之後,對女王的子女,尤其是威爾士王子表現出極為不尊敬的態度。約翰布朗的弟弟,由於約翰布朗受到寵信,成為了女王小兒子利奧波德王子的僕從。然而,這位僕從卻時常虐待身患血友病的利奧波德王子,他甚至用勺子去擊打利奧波德王子的鼻子,辱罵王子是沒用的東西。而血友病患者一旦受傷就會血流不止,利奧波德王子是不能受到任何傷害的。僕從的虐待令奧波德王子痛苦不堪。女王的子女們極為厭惡約翰布朗及他的弟弟,他們多次向女王告發約翰布朗和弟弟的惡行,但女王僅僅把這些事視為子女因嫉妒所編出來的謊話。女王和子女們的矛盾也越來越深。

威爾士王子患了傷寒大病之後,女王決定不再隱居,面對公眾。她與大病初癒後的威爾士王子一起去教堂為王子祈福。在馬車行駛過程中,女王頻頻向人群招手,人民熱烈歡迎女王的復出。這時,一名暗殺者起了歹心,意欲行刺女王,約翰布朗及時發現並抓住了兇手,避免了一場災禍。女王的子女們這才接受了約翰布朗,對他的英勇表示感激。

當約翰布朗去世的時候,女王在日記中寫道:"他的離去讓我十分悲傷。"但是,發現的女王親筆信卻首次披露了她對約翰布朗更深刻的友情。維多利亞女王在信中寫道:"布朗是她最好的、最忠心的僕人,也是她最值得信賴的朋友,他的辭世令她悲痛欲絕。

1884年維多利亞女王出版了《日記留影--我們的蘇格蘭高地生活》一書,書中女王特別描寫了布朗,並且高度讚揚了他。同時維多利亞女王還專門為布朗建造了一座齊人高的雕像。

家庭成員

升級母親

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時間甚長,當時英國國力強大,號稱"日不落國",她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最有權勢的人。而同時她的自由主義的思想也使她對女性地位產生思考。生了一大堆兒女的她,是"母職神聖的象徵"。也許身為高高在上的女王,她不知道世俗女子的苦楚,但這也不盡然,近閱維多利亞女王寫給她女兒的家書,讓筆者發現了她對身為一個女人的私密看法,特摘譯幾段如下:

"親愛的女兒,你說給予一個不朽的靈魂以生命,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但我自己卻難以有這種想法。我覺得在生育中,我們女人更像一隻母牛或母狗。我們可憐的本性變得非常動物化……整天哺育嬰兒和換尿布,讓很多優雅而聰明的淑女走上毀滅之路。"

"我有九次懷胎八個月,擔負真正的痛苦(還要處理很多公務),像折斷翅膀般……我想我們的性別是種不幸。我很高興看到你已如我般完全進入身為一個母親的所有感受中,親愛的女兒,要讓一個無知的幼兒長大成人,女人需度過多少難關!我說不出我的痛苦、我的感覺、我的奮鬥(事實上,我還沒有完全擺脫它)。當我們帶你回你自己的房間,而你卻哭鬧得很厲害的情景,彷佛還是昨夜的事。"

維多利亞女王因難以忍受生育的痛苦,而在生第八、九胎時以氯仿麻醉,她可以說是"無痛分娩"的先驅者。世界上最有權勢的女王,"母職神聖的象徵",在當一個母親時卻有着難以言喻的辛勞和苦楚,而只能私下向女兒透露。一般世俗女子做一個母親,其辛勞和苦楚更是可想而知!

歐洲祖母

維多利亞女王的後代很多都與歐洲各國的王室成員聯姻:第一個孩子維多利亞公主成為德國腓特烈三世的皇后,她的長子就是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一個女兒是希臘王后;第二個孩子是後來即位的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他的一個女兒莫德公主挪威國王哈康七世的王后;第三個孩子愛麗絲公主成為德國西南黑森和萊茵河畔大公路德維希四世的妻子,她的一個女兒是沙皇俄國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皇后,另一個女兒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丈夫菲利普親王的外祖母;另外三個女兒其中兩個是德國南部巴登堡和德國北部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王子的王妃。還有一個嫁給蘇格蘭的一位公爵,後來成為加拿大的總督。而兒子們則都是娶了丹麥、俄國和德國各地的公主、郡主們為妻。正因如此,維多利亞女王又被稱為"歐洲的祖母"。女王在世時,曾有一張和這些著名的孫子輩親戚們的全家福合影,更有趣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實際是在這些親戚們之間打起來的。

以下歐洲國家君主都是維多利亞女王有血緣關係的後代,包括現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以及她的丈夫菲利普親王)、挪威國王哈拉爾五世西班牙前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及其王后索菲(前希臘與丹麥公主)、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以及已經遜位的前羅馬尼亞國王邁克爾一世、前希臘國王康斯坦丁二世及其王后(丹麥的安妮-瑪麗公主)前南斯拉夫王儲亞歷山大王子霍亨索倫王族首領羅曼諾夫王族首領等皆是其後。

維多利亞公主(Victoria Adelaide Mary Louisa;1840年11月21日-1901年8月5日)嫁給普魯士王儲(後來的腓特烈三世)有4女4子。她的兒子是赫赫有名的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前西班牙王后索菲亞之外曾祖父;女兒索菲公主希臘王后,亦是今西班牙王后索菲亞之祖母。 愛德華七世(Albert Edward;1841年11月9日-1910年5月6日)娶了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九世的大女兒亞歷山德拉公主為妻,有3女2子。他們的二兒子是後來英王喬治五世,女兒莫德公主挪威王后愛麗絲公主(Alice Maud Mary;1843年4月25日-1878年12月14日)嫁給黑森萊茵河畔大公路德維希四世,有5女2子。他們的大女兒維多利亞公主的一個女兒路易絲後來成為瑞典王后,另一個女兒是英國菲利普親王的母親;小女兒是俄國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皇后亞歷山德拉·費奧多蘿芙娜;另一個女兒伊蓮妮公主嫁給愛麗絲公主姐姐的兒子,唯一的兒子娶了愛麗絲公主弟弟阿爾弗雷德王子的女兒。 阿爾弗雷德王子(Alfred Ernest Albert;1844年8月6日-1900年7月30日)娶了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唯一的女兒瑪麗亞·亞歷山德羅芙娜女大公,有5女1子。他們的長女瑪麗公主是羅馬尼亞的王后,外孫是羅馬尼亞的卡羅爾一世,外曾孫是末代羅馬尼亞國王邁克爾一世;長外孫女羅馬尼亞的伊麗莎白公主是希臘國王喬治二世的王后;次外孫女羅馬尼亞的瑪麗公主是南斯拉夫王后。 海倫娜公主(Helena Augusta Victoria;1846年5月25日-1923年6月9日)嫁給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的克里斯蒂安王子,有4女2子。 路易絲公主(Louise Caroline Alberta;1848年3月18日-1939年12月3日)嫁給英國阿蓋爾九世公爵約翰·坎貝爾,丈夫是後來的加拿大總督,無子女。

亞瑟王子(Arthur William Patrick Albert;1850年5月1日-1942年1月16日)娶了普魯士公主瑪格麗特,有2女1子。他們的女兒瑪格麗特公主是瑞典的太子妃(在丈夫繼位之前就去世了),而瑞典太子妃瑪格麗特的長子於1947年在丹麥的哥本哈根的機場因飛機失事墜毀而去世,他與妻子西比拉公主(維多利亞女王的曾孫女,利奧波德王子的長孫女)唯一的兒子就是當今的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她唯一的女兒是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的母親,前丹麥的英格麗德王后,後者就是為紀念早逝的母親而以其名字為自己的長女--丹麥女王命名。

利奧波德王子(Leopold George Duncan Albert;1853年4月7日-1884年3月28日)娶了瓦爾德克-皮爾蒙特海倫娜公主,有1子1女。女兒是愛麗絲公主,嫁給喬治五世瑪麗王后的幼弟,丈夫是後來的加拿大總督;他的遺腹子卡爾·愛德華在其因血友病過世後約四個月出生,一出生即繼承了其奧爾巴尼公爵爵位,在16歲時又成為了薩克森-科堡-哥達的公爵,其長女是現任瑞典國王的母親。 比阿特麗斯公主(Beatrice Mary Victoria Feodore;1857年4月14日-1944年10月26日)嫁給巴登堡的亨利王子,有3子1女。他們的唯一女兒維多利亞·尤金妮亞公主嫁給西班牙的阿方索十三世,成為後來的西班牙王后,也就是現任國王的祖母。

女王趣聞

 
原圖鏈接 維多利亞女王[6]

1842年6月13日,維多利亞女王第一次乘坐火車,女王的丈夫和當時的英國鐵路總工程師也一同在車上。當時火車的時速是每小時30公里,事後女王抱怨說,覺得車速過快,十分擔心火車會從鐵軌上掉下來。

2002年,英國廣播公司進行過一個民意調查,評選歷史上100位最偉大的英國人。維多利亞女王名列第18位。排名第一的是前首相丘吉爾,排名第二的是最初建造英國鐵路的著名的英國工程師Isambard Kingdom Brunel(1806-1859),排名第三的是戴安娜王妃(1961-1997)。

象徵性

維多利亞女王的名字,象徵着英國的一個時代。在維多利亞在位期間,英國國民團結,英國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並不斷壯大發展。這是女王給英國人留下的遺產,也是對她一生施政的評價。維多利亞完成了女王應有的職責,同時又擁有如此平凡的作為女人的幸福。她在位的時期,特別是1851年以後,在英國歷史上被稱為維多利亞時代。她在位的幾十年正值英國自由資本主義由方興未艾到頂尖、進而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的轉變時期,英國強大,經濟、文化空前穩定,科學、藝術都有很大的發展,君主立憲制得到充分成熟,維多利亞女王的名字成了英國和平與繁榮的象徵性女王。

維多利亞女王性格鮮明,秉性真摯。她忠於職守;她不僅把時光消磨在工作上,也消磨在為家務操勞上;她忠於自己的丈夫,對子女要求嚴格,成為一代楷模。她的不懈努力,不僅使英國的文學,藝術、科學昌盛,經濟發展,英國的生活方式(如英國貴族的下午茶)也從那時候開始成為當時的英國人民所追逐仿效的對象。"英國的維多利亞時代"被許多英國人所懷念。

頭銜

漢諾威王朝 (韋爾夫王朝的分支) 出生於:1819年5月24日 逝世於:1901年1月22日 統治者頭銜 前任 威廉四世 聯合王國女王 1837年6月20日―1901年1月22日 繼任 愛德華七世 空缺期 前一位相同頭銜:新頭銜 頭銜前一個持有者:穆罕默德·巴哈杜爾·沙·扎法 印度女皇 1876年5月1日―1901年1月22日 英國王族 前任 威廉王子,克拉倫斯公爵 英國王位推定繼承人 1830年6月26日-1837年6月20日 繼任 恩斯特·奧古斯特一世

視頻

維多利亞女王年僅十八繼承皇位, 第一次世界大戰其實就是她的家族戰爭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