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滄龍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滄龍屬
圖片來自amazon

滄龍屬學名Mosasaurus)是滄龍超科中的一個屬,也是最知名、發現最早、化石證據最多的一個屬,牠們是一群肉食性海生爬行動物,也是滄龍超科中最有名的屬。

滄龍擁有巨大的頭部、強壯的頜部與尖銳的牙齒、具有鰭狀肢的,外形类似,擁有极其細長的身軀;最大物种霍夫曼沧龙体长13~15米,是白堊紀後期海洋中最強大的掠食者。牠的化石发现地主要集中于西欧地区,尤其以荷兰、比利时、德国为多。

简介

沧龙的第一具化石於18世紀末期在荷蘭默茲河附近被發現,因此滄龍的英文學名叫做“默茲河的蜥蜴”。滄龍屬裡面存在著所有有鱗目動物(即現代的蜥蜴)之中最大的物種——霍夫曼滄龍,其长度足足有13~15米、但身材極度苗條;滄龍化石主要集中於白堊紀麥斯特裡希特階(約7000萬至6500萬年前)的西歐海域,目前荷兰比利时德国等西歐国家均有牠的化石发现;滄龍根據化石,其實除了游泳、也是可以上岸得,但其速度只能和海豹一樣缓慢移动。

另外沧龙的身体构造和骨骼介于蜥蜴两者之间,海蛇就有可能是滄龍縮小化出來的後代,而沧龙和牠外形相像的鳄鱼鱼龙则关系较远。雖然魚龍和滄龍同為中生代的海爬,但是這兩個物種生存年代不同,當滄龍崛起成為白堊紀晚期海中的霸主時、魚龍科早在侏羅紀中期就已經逐步走向滅絕,兩者不可能相遇。

发现与命名

卡普林鱷的化石發現於義大利,最初被V. Simonelli敘述為一種地蜥鱷科,類似達克龍

學名“Mosasaurus”意為“默茲河蜥蜴”。

而為何中文名譯為“沧龙”则已不可考,中文中的“沧龙”来表示牠是中生代最後的水中的王者,不能误写成“苍龙”。

滄龍曾經被歸類於鱷形超目而被命名為卡普林鱷(學名:Capelliniosuchus)。在1989年,科學家重新研究化石,證實卡普林鱷是滄龍的次同物異名阿爾弗雷德·羅默使用的Capellineosuchus是個錯誤拼法。[1]

歷史

滄龍是滄龍科中第1個被命名的屬。第一具可歸類於滄龍的化石是1766年在荷蘭南端馬斯垂克的一個石灰岩礦坑中发现的一個破碎的頭骨。當時市內的建築是使用採石場的石灰岩來建造的。

1770年時,當地一個荷蘭的陸軍外科醫生霍夫曼(C. L. Hoffmann)對石灰岩上的奇怪骨骼有著濃厚的興趣,開始出錢收集這些化石。在1774年,人们发现了一個狀態良好的頭骨。这引起大眾對於這些骨頭的興趣、爭議,認為牠們是大洪水時代之前的動物。數年後,法國陸軍佔領荷蘭,化石被送到法國。法國科學家喬治·居維葉(Georges Cuvier)最初認為這些化石是種鱷魚,後來認為牠們是種巨型蜥蜴

1822年,威廉·丹尼爾·科尼比爾將這個化石命名為滄龍Mosasaurus),以流經馬斯垂克默茲河為名。在1829年,吉迪恩·曼特爾(Gideon Mantell)建立種名,以發現模式標本的霍夫曼醫生為名。滄龍的模式標本目前正在自然歷史博物館 (巴黎)展出中。

特徵

就像海王龍海諾龍這些巨大的同類一樣,滄龍的身長可以達到13~15米。滄龍的體型較海王龍亞科粗壯。

比起其他的滄龍類,滄龍的頭部是更強壯的,下頷的骨頭間關節緊密,因此滄龍無法像早期滄龍類(例如海王龍)般將獵物整隻吞下。滄龍的牙齒彎曲、銳利、呈圓錐狀,滄龍應是將獵物撕裂後再吞下。滄龍擁有大的眼睛,但是視覺嗅覺並不靈敏。

滄龍的身體呈長桶狀,尾巴強壯,外型類似,具有高度流體力學性。滄龍的前肢具有五趾,後肢具有四趾,四肢已演化成鰭狀肢,前肢大於後肢。滄龍可能藉由擺動身體而在水中前進,如同現代海蛇

古生物學家認為滄龍生活在海洋的表層,捕食魚類菊石類海龜,可能還包括其他小型的滄龍類。

參考文獻

  1. Romer AS. 1966.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third editi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468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