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
簡介
湘潭,湖南省轄地級市,簡稱潭,因盛產湘蓮而別稱「蓮城」,又稱「潭城」。下轄湘潭縣、韶山市、湘鄉市、雨湖區、岳塘區五個縣(市)區,2016年總人口283.8萬。湘潭市總面積5006平方千米,其中城區面積168.21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79.2平方千米。
湘潭從南朝開始建縣,距今已有1500多年,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中國紅色文化的搖籃,有「小南京」、「金湘潭」的美譽。「湘中靈秀千秋水,天下英雄一郡多」,湘潭偉人、巨匠燦若星辰——蜀漢名相蔣琬,晚清重臣曾國藩,文化名人齊白石,一代領袖毛澤東、開國元勛彭德懷、著名將領黃公略、開國大將陳賡、譚政等都誕生於此。
湘潭是長江中游城市群成員、國家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中心城市,曾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榮譽。2016年12月7日,湘潭被列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2018年11月,入選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湘潭
面積:5005.8平方公里
外文名稱:Xiangtan
人口:常住人口281.3萬(2015年)
別名:蓮城、潭城
方言:湘語(湘潭話,湘鄉話)
行政區類別:地級市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所屬地區:中國湖南
著名景點:韶山,烏石,水府廟,東台山
下轄地區:雨湖區、岳塘區、湘潭縣、韶山市、湘鄉市
機場:長沙黃花國際機場、湘潭韶山機場(規劃)
政府駐地:岳塘區湘潭大道人民大廈
火車站:湘潭站,湘鄉站,韶山站
電話區號:(+86)0731
車牌代碼:湘C
郵政區碼:411100
地理位置:湖南省中部偏東,湘江下游
行政代碼:430300
大學:湘潭大學,湖南科技大學
地區生產總值:1703.1億元(2015年)
人均生產總值:60543.90元(2015年省內第2)
市樹:香樟
市花:蓮花
簡稱:潭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湘潭」之名來源於它的地理特徵。一說為此地因處湘江之曲。
而多「潭」乃得名「湘潭」,另一說則更廣為接受,即得名於昭山下湘江中的湘州潭,即昭潭,此潭實際為湘江中較深的一段,但因為傳說中與周昭王的聯繫而頗為有名,以至於作為一個主要地理特徵自唐朝起賦名其所在的地域為湘潭縣。 湘潭市境內自漢代設立第一個縣治--湘南縣並構築縣城(今湘潭縣石潭鎮古城村)。自唐移湘潭縣治於洛口(今湘潭縣易俗河鎮)基本確立今湘潭市區和湘潭縣的境域有1200餘年。湘潭境內的古代居民,已知的至遲在距今5000年前。
=建制沿革
商周時期,市境為荊楚之地,百越文化的影響較大。從出土的文物看,這裡是中原文化和南方文化交匯融合地區。
戰國後期,楚從黔中郡劃出長沙郡,湘潭市全境屬長沙郡。秦統一中國,郡屬仍舊。
西漢,劉邦封吳芮為長沙王,繼而劉發為長沙王,湘潭全境屬長沙國。
東漢初,建湘鄉縣,劃入零陵郡,境內餘地屬長沙郡。建安二十年(215年),蜀、吳劃勢力範圍,零陵郡屬蜀,長沙郡屬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吳襲荊州,市境遂均屬吳衡陽郡,郡治在今湘潭縣古城鄉。
晉,市境屬衡陽郡,郡治仍在今湘潭縣古城鄉。當東晉從荊州析出湘州時,境屬湘州。
南北朝時期,市境屬南朝管轄,屬湘州衡陽郡。
隋,市境屬潭州長沙郡。唐天寶八年(749年),從隋代的湘潭和衡山兩縣北部調整出新的湘潭縣,並將縣治移至洛口(今易俗河鎮)。
五代時期,市境為南方馬氏所建楚國屬地,隸潭州長沙府。
宋朝,市境屬荊湖南路潭州。南宋,湘潭縣城遷往今湘潭市城正街元貞元年(1295年),湘鄉、湘潭縣均升為州,均屬湖廣行省湖南道天臨路。
明,市境屬潭州,湘潭、湘鄉復為縣。
清代,市境屬長沙府。
1949年8月,湘潭和平解放,湘潭縣人民政府成立。[2]
湘潭市區
1950年7月,經中南軍政委員會批准,改湘潭縣城關區為湘潭市,隸屬由岳陽遷至湘潭的長沙專署(1952年10月改名為湘潭專署),湘潭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53年04月,政務院批准湘潭市為省轄市,由湘潭專署代管。
1968年09月,成立湘潭市革命委員會,
1980年10月,湘潭市革命委員會改名為湘潭市人民政府,同年湘潭市改為省直轄市。
1983年08月,湘潭地市合併,將其原湘潭地區的瀏陽縣劃歸長沙市,醴陵、攸縣、茶陵、酃縣劃歸株洲市,湘潭、湘鄉兩縣劃歸湘潭市。湘潭實行市管縣體制。全市轄湘潭、湘鄉兩縣和雨湖、岳塘、湘江、板塘、郊區五個區。
1984年,將湘潭縣的銀田鎮和韶山區劃出設立縣級韶山區,由湘潭市管轄。
1986年,湘鄉縣改市,仍由湘潭市轄。
1990年韶山撤區建市,1992年湘潭市城郊區由雨湖、湘江、岳塘、板塘、郊區五個行政區以湘江為界調整為雨湖、岳塘兩個行政區。
2005年08月12日,國務院批准(國函72號):將湘潭市人民政府駐地由湘潭市雨湖區雨湖路遷移至湘潭市岳塘區芙蓉路。
2009年,根據湘潭市政府決議,將面積138平方千米的響水鄉成建制劃歸雨湖區,由九華示範區託管,雨湖區面積由74平方千米擴大為212平方千米。
2010年,將響塘鄉、姜畲鎮成建制劃歸雨湖區,雨湖區的面積增加到451.39平方千米,由全省35個行政區中的第32位提升到11位,兩年時間面積擴大5倍多。
2012年3月20日,湘潭市委決定將湘鄉市龍洞鎮的7個行政村和金石鎮的2個行政村成建制劃歸韶山市,調整後,韶山市的面積由原來的211平方千米增加到247.3平方千米。[3]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湘潭位於湖南省的中部偏東地區,湘江下游,地跨東經111°58′—113°05′,北緯27°21′—28°05′。湘潭市東西最大橫距108千米,南北最大縱距81千米;北連寧鄉縣、望城縣、長沙縣,南與衡東縣、衡山縣、株洲縣交界,東接株洲市區、株洲縣,西與雙峰縣、漣源縣接壤。全市總面積5015平方千米。
地勢地貌
湘潭市域內為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屬偽山、衡山、涓水盆地相間的盆嶺山系,地貌輪廓是北、西、南地勢較高,有韶峰、褒忠山、昌山、曉霞山四山為主體的中低山環繞;中、東部地勢低平,有湘江和漣、涓兩水為主體的水系分布,全市以「四山一江兩水」為骨架組成了向東北開口的山丘盆地地勢。市區座落於盆地開口處湘江下游的河谷平原上。最高點位於西部的褒忠山,海拔793米。最低點在昭山腳下的金馬洲,海拔30.7米。大致可以分為構造侵蝕低山-丘陵地貌、構造侵蝕剝蝕中低丘陵地貌、侵蝕堆積河谷平原地貌三種地貌類型。
氣候
湘潭市為典型的亞熱帶溫濕氣候區,具有明顯的季節氣候特徵:四季分明,降水充沛,盛夏高溫,冬季寒冷。據湘潭氣象台1991~2003年資料統計,年均降水量1425毫米,4~7月降水較集中,期間多有洪水發生,日最大降水量143.6毫米(1998年5月22日),年最大降水量1923.3毫米(1998年),年最小降水量1046.2毫米(2002年)。年均蒸發量1209.3毫米。日最大蒸發量12.6毫米(1995年7月19日),年最大蒸發量1468.4毫米(1992年),年最小蒸發量816.0毫米(2002年)。盛夏炎熱少雨,冬季嚴寒濕潤,極端最高氣溫達41.8攝氏度(2003年8月3日),最低氣溫-12.1攝氏度(1991年1月27日),年均氣溫17.5攝氏度。冬季多西北風,夏季多東南風。夏季乾旱,夏旱平均30天,秋旱平均40天,平均相對濕度80%,無霜期平均300天。
水文
湘潭市屬湘江水系。區內地表水系發育,有涓水、漣水河為主要支流。涓水起源於雙峰縣馬鞍山一帶,河寬70-100米;漣水為湘江一級支流,流經漣源、婁底、湘河鄉,於湘潭河口注入湘江;湘江位於市域東部,總體上水流平緩。地表水體較大的有水府廟水庫,是婁底市城區主要供水水源地,也是韶山灌渠的供水地,屬於省級濕地保護區。此外有花石、瓦葉塘、上石壩等小型水庫。[4]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湘潭市現有森林植被以人工林為主,樹種類型多樣,用材林有杉木、馬尾松、樟木、稠木、楠木、百樂等16種;經濟林有油茶、油桐、棕、烏桕、桑、茶葉、桃、李、梅等15種;引進樹有濕地松、國外松、火炬松、水杉、池杉、意大利楊、黑荊等。農作物資源豐富,可供栽培的糧食、油料、纖維及其他經濟作物上千種。湘潭縣的「寸三蓮」、市郊的寸辣椒、矮腳白菜、項蓬長冬瓜等都比較出名。養殖的主要經濟魚類達到40多種,畜禽中的沙子嶺豬、壺天石羊為優良的地方品種。
土地資源
湘潭位于衡山山脈的小丘陵地帶,地貌以平原、崗地、丘陵為主,土地資源具有耕地、水面和丘陵地等較好的優勢。截至2012年,有耕地12.2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4.3%,全市人均占有耕地447平方米。
水資源
湘潭四季分明,雨量豐沛,年降雨量一般在1500毫米左右。全市水資源總量多年平均為37.75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1.45億立方米,地下水6.3億立方米。湘江和漣水、涓水都流經湘潭。
礦產資源
截至2016年底,湘潭市共發現礦產46種,占全省已發現礦種的32.6%,占全國已發現礦種的25.6%;其中已探明儲量礦種29種,占全省已探明儲量礦種的27.7%;共發現各類礦產地165處,探明儲量者上表57處,其中大型礦產11處,小型礦床24處,礦點25個。探明礦種儲量列全省前五位的僅有錳、磷、石膏、海泡石、陶瓷土、水泥灰岩、玻璃用砂岩、熔劑灰岩、冶金白雲岩、耐火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等11種。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8年底,湘潭市常住人口286.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80.2萬人,城鎮化率62.9%,比上年末提高0.9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3.2萬人,出生率11.0‰;死亡人口1.9萬人,死亡率6.8‰;人口自然增長率4.3‰。0-15歲(含不滿16周歲)人口47.6萬人,占常住人口的16.6%,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16—59歲(含不滿60周歲)人口177.9萬人,占常住人口的62.1%,下降0.5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61.0萬人,占常住人口的21.3%,提高0.3個百分點。
民族
2000年「五普」結果顯示,湘潭市轄域漢族居民占99.5%,少數民族12,382人。主要少數民族人口有土家、苗、蒙古、侗、回、瑤、滿、壯等民族,其中土家族人口3,805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30.73%;苗族2,779人,占占少數民族人口的22.44%,其餘少數民族人口占46.83%,均在千人以下。
文化藝術
語言文化
湘潭話
湘潭方言,又稱為湘潭話,屬於湘方言新湘語的一支。狹義的湘潭方言指湘潭市區的方言,湘潭市區的方言與湘潭縣話有所區別。
湘潭話屬於典型的湘方言,但內部存在差異。大體而言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市區話為代表,入聲獨立,陽低調讀濁音。本片包括湘潭市區,湘潭縣除青山橋鄉以外的鄉鎮以及韶山的銀田,永義,如意,楊林鄉,另一種是以湘鄉話為代表,屬於湘方言婁邵片,入聲歸派,古全濁聲母今大多數讀濁音。湘潭方言有6個聲調,入聲獨立,去分陰陽,基本與長沙方言一致。
湘鄉話
湘鄉方言,又稱為湘鄉話,屬於湘方言老湘語的一支,是最具代表性的老湘語之一。
湘鄉話通行於古湘鄉地區,包括今天的湘鄉市,雙峰縣,婁星區以及漣源的一部分(1952年以前一直是一個縣)。據查證,湘鄉話話是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兩個古語之一,湘鄉話屬古楚語。
民俗文化
在中國正在發生的社會變遷的大環境下,城市裡富有地方個性的傳統自發性民俗漸趨少見,例如春節期間的舞龍舞獅表演,端午節期間在湘江舉行的眾多隊伍參賽的並吸引大量觀眾的龍舟比賽等等。傳統的湘潭花鼓戲、湘潭湘劇、皮影戲在電視電影的時代面臨着生存的威脅。湘潭地區民間的傳統音樂主要包括嗩吶演奏和山歌。湘潭縣青山橋的民間嗩吶2006年被列入湖南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也是湘潭市唯一的入選項目。
現依然盛行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三月三、清明節、端午節、七月半、中秋節、小年等。春節時盛行送春、接春和送財神、接財神。三月三保存上巳節「地菜子煮雞蛋」的傳統;七月半(即中元節)農村接老祖宗的魂魄回家,貢品侍奉,燒錢紙,俗稱「七月半接老客」。
麻將、撲克為城鄉居民所喜好,除此之外,大眾娛樂活動主要由大眾傳媒或者歌舞廳等娛樂場所提供。李清德等人所表演的湘潭方言脫口秀是通過傳媒引起廣泛關注的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藝術形式,它以較「土」的湘潭方言為形式,以農村或城市中下階層的生活趣聞和自嘲性的社會觀察為內容,體現了新世俗文化的一種復甦。
名優特產
地方特產
湘潭人民用生動幽默的民諺「龍牌醬油燈芯糕,檳榔果子水上飄,十里荷塘百里香,砣砣妹子任你挑」總結了湘潭盛行一時的「特產」。
檳榔
檳榔作為一種食品,已在湘潭生根發展達四百餘年的歷史,據《湘潭市志》介紹:一六五0年(順治六年)正月,清兵在湘潭屠城九天,縣城人口數萬,所剩戶不上二、三十,人不滿百口。有一位姓程的安徽商人,得一老和尚嚼檳榔避疫之法收屍淨域,從此嚼檳榔習慣也就陸續延續下來。1779年(乾隆四十四年)湘潭大疫,湘潭城內居民患臌脹病,縣令白景將藥用檳榔分患者嚼之,臌脹病消失,爾後原患者常嚼之,以致使未患者也隨嚼之,久而成習。由此,湘潭檳榔逐步得到發展。檳榔作為湘潭地區市場中重要商品的地位,檳榔攤遍布大街小巷。歷史上檳榔製作以家庭作坊加工,少量製作的生產方式為主,20世紀90年代後,開始出現以現代技術生產包裝的大規模生產的檳榔企業,例如小龍王、賓之郎、胖哥、友文、皇爺等。機械包裝製品漸漸勝過手工包裝,占據市場主體,而且湘潭檳榔逐漸滲透到湖南省內其他地區乃至國內其他城市。
湘蓮
湘潭有「中國湘蓮之鄉」的美稱,是歷代皇室貢品,「寸三蓮」馳名中外是蓮中珍品。湘潭湘蓮產量占全國的63.4%,且質量均為上乘,年成交額1.2億元左右。湘潭縣有4000多人從事着蓮子的種植、加工、販運。以花石鎮為囤積地,該鎮有一個頗具規模的湘蓮市場。蓮子的系列產品及深加工也在不斷的發展。1992年中國國立商檢局對湘蓮測定認為,淨蓮肉含十八種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性平、味甘,具有降血壓、健脾胃、安神固精、潤肺、清心之效,蓮芯性味苦寒,有強心鎮靜、清熱平火、除煩利尿之功能。湘蓮被譽為中國南方「人參」。
龍牌醬油
龍牌醬油是湘潭歷史悠久、馳名中外的傳統產品。自1915年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龍牌醬油與貴州茅台酒同時獲得金獎,從而名揚四海。清乾隆年間,湘潭有吳源泰、吳恆泰兩家制醬作坊,相互競爭,制醬工藝不斷提高,逐漸形成一套獨特的釀造工藝。龍牌醬油選用優質黃豆、麵粉為主要原料。
燈芯糕
燈芯糕是湘潭的傳統副食特產。它不僅形似燈芯,潔白柔潤,味道甜辣,清涼芳香,彎轉成圈而不斷,而且可以用火點燃,散發純淨的玉桂香味。而且打開一盒從第一根開始接連不斷吃到最後一根,不多不少整整24個小時。湘潭製作燈芯糕,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了。140多年前,在清代咸豐年間全國名特產品博覽會上,湘潭燈芯糕被評為一等特產;1915年巴拿馬國際商品賽會上,受到各國代表的稱讚;1988年5月,又被評為湖南省「名糕點」。此後,燈芯糕的質量不斷提高,改用提煉過的純桂子油取代原配方中的肉桂粉,使產品的桂味更加純正濃郁,榮獲湖南省優秀產品的稱號。
鄉下臘菜
湘潭、湘鄉、韶山都有薰制臘菜的習慣。製法一般是冬至後取鮮肉切成條塊,用鹽醃漬兩三天,晾乾,以 糠殼、癟谷、木屑、花生殼等煙火薰烤,成臘黃色即成。因以農曆十二月(臘月)薰制的最好,故稱冬臘肉,味香可口,且不像鮮肉油膩,許多人都喜歡吃,深受消費者歡迎。
風景名勝
湘潭旅遊景區基本上形成了三大板塊:以韶山為代表,以彭德懷紀念館為主要組成部分的紅色旅遊;以湖南水府旅遊區為代表,以湘潭農博園和昭山風景名勝區為重要組成部分的綠色山水旅遊;以齊白石為代表的歷史文化旅遊。三大板塊構築了湘潭旅遊的大框架,特別是紅色旅遊在全國是首屈一指。
景點
韶山
國家5A級,主要景點有毛澤東故居、毛澤東紀念園、韶峰、滴水洞等。
烏石
國家4A級,主要景點有彭德懷故居、彭德懷紀念館、銅像廣場、烏石峰等。
東山書院
國家4A級,全國最早的新式學校之一,保存最為完整的清代書院。
茅滸水鄉
國家4A級,湖南農業旅遊示範點、國家五星級休閒農莊 。
水府廟旅遊區
國家4A級,國家濕地公園、湖南省重點休閒度假旅遊區
昭山
國家4A級,古瀟湘八景之一、長株潭城市群「綠心」
湘潭盤龍大觀園=
國家4A級,既具明清風格又具江南風情的生態休閒樂園
陳賡故居
國家3A級,景區由陳賡故居、陳賡墓園和生平陳列館組成。
漣濱書院
國家3A級,包括曾國藩生平研究館。
湘潭農博園
國家3A級,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農業科技示範基地
東台山
國家森林公園、湘鄉八景之首。
齊白石紀念館
收藏了齊白石國畫作品和早期雕花作品數十件。
隱山
湖湘學派發源地。
著名人物
毛澤東, 韶山人,20世紀對中國及世界產生重大影響的政治家、軍事家;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立者和主要領導人之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領袖之一。
彭德懷, 湘潭縣人,中國共產黨軍事將領,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曾任國防部長,指揮過百團大戰和抗美援朝等戰爭。
賀國強, 湘鄉人,十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5]
曾國藩, 湘鄉人,清朝時期的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近代散文湘鄉派的創始人,湘軍的創建者。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
譚政, 湘鄉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曾任國防部副部長。
陳賡, 湘鄉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
蔣琬, 湘鄉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蔡和森, 湘鄉人,中國無產階級傑出的革命家、中國共產黨早期卓越領導人之一,著名政治活動家、理論家、宣傳家,新民學會發起人之一。
成思危, 湘鄉籍人,成舍我之子。原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主席,華東理工大學名譽校長,博士生導師。
宋希濂, 湘鄉人,抗日名將,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華中剿總副總司令兼十四兵團司令。
宋楚瑜, 湘潭人,台灣政治家,親民黨主席。
馬英九, 湘潭人(正式簡歷祖籍為衡山縣,實際祖籍地為湘潭馬家堰),台灣政治家,2008年和2012年兩度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
齊白石, 湘潭人,二十世紀十大畫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是中國20世紀著名畫家和書法篆刻家。被授予「中國人民藝術家」的稱號、榮獲世界和平理事會1955年度國際和平金獎。
羅典, 湘潭人,清朝經學家,教育家,主持嶽麓書院近30載。
王闓運, 湘潭人,晚清經學家、文學家,清史館館長。
毛岸英, 韶山人,毛澤東之子,於抗美援朝戰役中犧牲。
毛新宇, 韶山人,毛澤東嫡孫,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副部長、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常委、全國政協委員。
羅亦農, 湘潭人,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重要領導人之一,工人運動領袖。
彭紹輝, 湘潭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劉道一, 湘潭人,近代革命家,同盟會為近代中國革命犧牲第一人。
劉揆一, 湘潭人,近代革命家,曾任華興會副會長。
彭公達, 韶山人,中國工農紅軍傑出指揮員,軍事家,革命烈士。
禹之謨, 湘鄉人,民國奠基者,同盟會會員,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家、實業家。湖南師大附中和湘鄉一中的創辦者。
楊度, 湘潭人,被袁世凱譽為「曠代逸才」,曾任參政院參政。
馬鶴凌, 湘潭人,國民黨陸軍中將,馬英九之父。
馬福益, 湘潭人,哥老會首領,反清革命家。
周小舟, 湘潭人,曾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書記。
周伯華, 湘潭人,原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局長。
陶凱元, 湘潭人,現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
八指頭陀, 湘潭縣人,寄禪法師,中華佛教會首任會長。
黎錦熙, 湘潭人,語言文字學家、被譽為「中國注音字母之父」。
黎錦暉, 湘潭人,音樂家。
楚崧秋, 湘潭縣人,台灣新聞界耆宿。
呂驥, 湘潭人,音樂家。中國音樂家協會一、二、三屆主席和第四屆名譽主席,周筆暢的外叔公。
馮小剛, 湘潭籍人,當代著名導演。
徐靜蕾, 湘潭籍人,當代著名演員。
余男, 湘潭籍人,當代著名演員。
譚盾, 湘潭籍人,著名作曲家。
汪涵, 湘潭人,湖南衛視當家主持人。
王湘平, 湘潭人,藝名「陳英俊」,演員,湖南電視台主持人。
李清德, 湘潭人,湖南著名本土喜劇演員,藝名「德哥」。
張丹丹, 湘潭人,湖南衛視著名主持人。
王燕, 湘潭人, 湖南衛視著名主持人。
熊曉鴿, 湘潭人,國際數據集團(IDG)全球常務副總裁
王填, 湘鄉人,湖南省連鎖零售龍頭企業步步高商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
文一波, 湘鄉人,北京桑德環保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方克立, 湘潭人,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哲學家。
歐陽平凱, 湘潭人,生物化工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南京工業大學校長。
黎念之, 湘潭人,化工學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
彭先覺, 湘潭人,原子核物理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主任。
譚天偉, 湘潭人,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北京化工大學校長。
曾士邁, 湘潭人,植物病理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新陸, 湘潭人,山東中醫藥大學校長
龔克, 湘潭人,南開大學校長
伍卓群, 湘潭人,吉林大學校長
谷霽光, 湘潭人,原江西大學校長,江西省政協副主席,史學家
胡元倓, 湘潭人,長沙明德中學創始人、教育家
陳東琪, 湘潭人,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經濟學家
黃公略, 湘鄉人,紅軍將領,指揮創建湘鄂贛革命根據地。
成之凡, 湘鄉人,成舍我之女,鋼琴家,社會活動家,曾三次參選法國總統。
成舍我, 湘鄉人,報刊出版家,新聞教育家,台灣世新大學的創建者。
楊小凱, 湘潭縣人,經濟學家,曾任哈佛大學國際發展中心研究員、澳洲社會科學院院士。
蕭三, 湘鄉人,著名詩人,翻譯家。
黎烈文, 湘潭縣人,現代著名作家、翻譯家、教育家。
張天翼, 湘鄉人,中國著名的現代小說家和作家、文學家,兒童文學作家。
陳慶雲, 湘鄉人,有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陳星旦, 湘鄉人,中國科學院院士。
楊昌浚, 湘鄉人,清朝官員,官至浙江巡撫、陝甘總督,閩浙總督。
袁樹勛, 湘潭人,清朝官員,官至兩廣總督。
劉岳昭, 湘鄉人,清朝官員,官至雲貴總督。
蔣益澧, 湘鄉人,清朝官員,官至廣東巡撫。
黎培敬, 湘潭人,清朝官員,官至江蘇巡撫。
劉錦棠, 湘鄉人,清朝官員,官至新疆巡撫。
趙啟霖, 湘潭人,晚清政治人物、學者、教育家。
左宗棠, 入贅湘潭,妻為湘潭人周詒端。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著名湘軍將領,洋務派首領。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
華國鋒, 1949年後,任中共湘潭縣委書記、湘潭地委專員。主持修建韶山灌區工程。粉碎「四人幫」後,華國鋒同志擔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國務院總理等職務
胡耀邦, 1962~1964年兼任中共湘潭地委第一書記。1980年2月在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鄭培民, 1943年~1990年,任中共湘潭市委副書記、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