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池上断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池上断层。原图链接

池上断层(英语:Chihshang Fault),台湾东部花莲县台东县地震断层。它位于菲律宾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的主要活动碰撞带内,具左移性质之逆移断层,纵长约65公里,由花莲瑞穗东南方一带向南南西延伸至池上东南方锦园南方万安附近,是一个活跃的逆断层系统,不断产生裂缝和断裂,滑移速率远比美国圣安德列斯大断层快。

概述

池上断层极版块碰撞区简介--
池上断层归为第一类活动断层,是一个活跃的逆断层系统。人们一直认为它是蠕动的。断层面则呈现上陡下缓的向东倾斜曲面,接近地表倾斜约60度,至深度约25-30公里处则转为接近水平。赤山断裂位于东北山脉与西南西南之间,位于中央山脉与海岸山脉之间池上断层从北部的榆里延伸到南部的关山,全长约35公里。

特性

迅速滑动

池上断层具有迅速的表面滑动,其滑动速度约为2-3厘米/年,在滑动滑动方向上的蠕变速率约为4厘米/年,池上逆断层的特性打破一般认为平移断层才会有断层潜移的观念。台湾东海岸的海岸山脉的池上断层,在中央山脉和海岸山脉之间的土地上可以观察到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菲律宾板块以8.2厘米/年的速度向西北移动。在不断增大的力作用下,岩石在断层结构中破裂并移位。

形成断层的主因

池上活动断层是纵谷大断层的一部分,纵谷大断层是由于菲律宾海板块向西北对欧亚大陆板块前缘的碰撞而产生,花东纵谷正是菲律宾海板块向亚洲大陆前缘碰撞、聚合的缝合带。

地质学

海岸山脉的形成不是在台湾,而是在吕宋岛北部。它主要由钙碱性火山岩组成。在中新世晚期,海平面高,沉积了像粉状的Plio-第四纪沉积物,形成了分层的沉积岩。由于板块运动产生的压缩力,海岸山脉的岩石层经历了折叠,冲断和隆升。池上断层极版块碰撞区简介-花东纵谷南段卑南大溪东侧紧靠海岸山脉关山镇电光村之梯田。池上断层出露于梯田西缘,由于池上断层持续潜移活动,梯田圳沟沟壁受到逆冲断层压缩性应力作用,呈现剪切破裂及褶曲。近年来每年水平位移量达到2公分。

根据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余水倍博士等人1999及2001所发表的研究,目前菲律宾海板块每年仍以8.2公分的速率向西北碰撞、聚合,不仅花东纵谷是地壳的大断裂带,从1999年9月21日的集集大地震以后的研究,中央山脉西部山麓的新城断层、车笼埔断层触口断层马尼拉海沟沿线,也是地壳大断裂带。[1]

学术研究

池上断层,为逆移兼具左移分量之断层。1951 年台东地震与 2003年成功地震皆造成池上断层沿线部分地区地表破裂现象,与断层的活动有关,且由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指出,本断层具有持续的潜移作用现象。

由池上断层的古地震研究结果显示,过去 800 年以来至少有 5次地震事件造成沉积层错移,每次事件造成沉积层垂直位移数十公分,最大位移量约 60 公分,推估断层的活动周期约 50-120 年。依目前的调查资料而显示,大多数的地表破裂都沿者同一位置或相近位置的既有断层面再度活动,除了断层位置位于秀姑峦溪或卑南大溪的溪床上外,池上断层沿线因在多次重复的断层作用下,形成有极明显的地形特征。

池上断层的变形带随不同地区宽窄不定、从数十公尺到数百公尺。例如春日锅盖梁、东竹连续小丘、瑞源二层坪,这些大小不一的构造小丘,皆为受池上断层活动而上盘隆起的变形带。[2]

观光价值

花东纵谷景点

池上断层长150公里,是台湾国家风景名胜区之一,有山脉森林湿地,步道,河流,农田牧场等。同时也是台湾重要的农业生产区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和自然价值。自然景观非常有利于农业。一个凹陷的低谷裂谷,除了两个高山山脉外,还允许沉积物和养分与雨水溪流一起流入。从而产生了厚厚的冲积土壤,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池上米就是从这样的地理环境中产出。

影片

地质课的最佳户外教室~池上断层
地质之旅-池上断层教育园区

参考资料